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目前大多數父母都已經經歷了良好的教育,大家在與自己孩子就爭執的時候不會在不分青紅皁白的拳腳相加。這從側面看也是我國教育的進步。但是很多時候您一味的給孩子講道理是沒有作用的,他們還是哭鬧不止,並不聽從,搞得家長身心俱疲。

小張就是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自己幼年時稍有不聽話母親就會忍不住打自己,給自己小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她那時就暗暗下定決定等自己成為母親這一天,無論如何也不要打自己的孩子,無論他煩什麼錯誤,都一定要忍受住,千萬不要打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但是等到自己有了孩子知道才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想象的那麼簡單,在給孩子講道理過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困擾。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7歲前,不應該過多跟孩子講道理,由於如下原因,講道理的教育方法並不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別跟孩子講道理的原因

1、孩子思維發展完全無法理解家長說的話

在孩子年紀較為年幼之時,他本身的思維尚未發展完全,對待事情無法形成完整的認識。這個時候家長雖然所說的都是對的,但是孩子因為不理解根本聽不進去,自然也就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2、孩子多於家長所說的話轉眼就忘

在孩子7歲之前,大腦還沒有發展完全也無法擁有長久的記憶。很少有孩子會記得自己小時候發展的事情,孩子對於自己昨天所犯的錯事,很快又會忘記。所以父母對於孩子即使多次教育鬧得身心俱疲但是起到的正面意義也不大。

所以在孩子年紀較小的時候,適當的強權還是有必要的。畢竟孩子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需要父母為他們做決定。

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跟孩子講道理的注意事項

家長跟孩子講道理要注意場合和時間

有的目前在孩子稍有犯錯之後,立馬不管孩子的情緒和場合立馬開始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結果自然不如人意。孩子在小也會有自尊心如果在外面教訓自己的孩子的話孩子覺得難為情之下就會牴觸,對於家長所說的話更聽不進去。所以無論孩子犯了多大錯都應該在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在找個沒有外人地方進行教育。

不講道理,家長要怎麼做

1、在孩子較小時不能事事都讓他們決定

雖然需要給孩子足夠的發展空間,但是孩子在小時候對事情還是無法形成完整的認識的。比如在什麼樣的天氣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晚上幾點之前必須回家不能在外面玩。這些事情都是父母需要幫他們決定的,不然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心情穿了不合時宜的衣服,以及在晚上較晚的時間回家大大加大發生危險的可能。

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2、言傳身教比講道理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人類天生就會具有模仿心理,會對於較大人的一言一行開始模範。如果想要培養出來一個聽話的孩子,首先父母需要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所說的道理,這樣孩子就會在這個範圍之內慢慢培養出來一些列美德。比如在吃飯時不挑食,只吃眼前的飯;以及垃圾要扔到指定的地方以及垃圾劃分等。如果父母在家裡面都是這麼做的,孩子自然也會如此。

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3、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些家長一旦和孩子產生分歧之後就不分青紅皁白否定,雖然孩子提出的話可能幼稚可笑,甚至可能會頂撞自己。父母首先要平復心情,以平等的心態和孩子交流,而不是直接否決他們所說的話甚至嘲笑他們。把他們的思路往好的方面引導,孩子在發現自己的觀念沒有受到否決慢慢也會向父母說說自己心裡話。

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與孩子如何相處時一輩子都要學習一門課,在好的家庭範圍之內長大的孩子才會更加的樂觀,積極向上。面對各種磨難也會更多些自信應對,所以在與孩子相處之時,還是要好好斟酌思考一下才行。

加入J媽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裡等你哦!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兒童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不能經常跟孩子講道理,這些辦法更好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