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不完美媽媽 睡眠 未說育兒 2019-08-30
"

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家長真的是特別的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非常的乖巧懂事,而家長也對孩子疼愛有加。

當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到了捱打的年齡。自己帶孩子的家長,可能體會更深。因為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會找自己感興趣的,自己願意做的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對自己“不利”的,會頂嘴,會反抗。

家長不讓孩子做的,孩子可能更加的感興趣。家長讓孩子做的,孩子就特別的抗拒。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不聽話。

而且容易出現,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是覺得有趣,越是要去探索。那麼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對孩子吼叫:“不能做”,“不許做”。

然而,家長整天的歇斯底里的“咆哮”,似乎並沒有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這就成了,家長越是管教孩子,孩子表現越差勁。其實是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不懂得孩子心裡的想法導致的。

"

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家長真的是特別的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非常的乖巧懂事,而家長也對孩子疼愛有加。

當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到了捱打的年齡。自己帶孩子的家長,可能體會更深。因為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會找自己感興趣的,自己願意做的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對自己“不利”的,會頂嘴,會反抗。

家長不讓孩子做的,孩子可能更加的感興趣。家長讓孩子做的,孩子就特別的抗拒。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不聽話。

而且容易出現,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是覺得有趣,越是要去探索。那麼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對孩子吼叫:“不能做”,“不許做”。

然而,家長整天的歇斯底里的“咆哮”,似乎並沒有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這就成了,家長越是管教孩子,孩子表現越差勁。其實是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不懂得孩子心裡的想法導致的。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也許家長換一種方式,可能孩子更聽話。你知道怎麼做嗎?

1、話不說二遍

育兒過程中,大多數家長都是保持著一種和平的態度,儘量的不動手打人,更多的遷就孩子。對於孩子的各種表現,都有個忍耐度。所以就存在多次說同樣的話,提醒孩子自覺。

孩子愛玩手機,拿著手機就沒完沒了,媽媽就會說:放下手機,該做作業了;給你說了多少遍了,放下手機,做作業。一遍一遍的催促,然而孩子似乎沒聽見一樣。

要是家長在做其他的事情的過程中叫孩子停下來,那效果更差,他會觀察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立馬來了,他可能會放下手機,如果家長遲遲沒有看孩子一眼,孩子就會繼續看,因為已經揣摩到了媽媽只是習慣性的行為。

建議:那麼媽媽在叫孩子停下來的態度要堅決,不容拖沓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媽媽說一不二。當孩子已經慣出了毛病的,更是要態度堅決,當孩子試圖挑戰家長的底線時,家長可以一直看著孩子,讓孩子心生畏懼,或者讓孩子不好意思而向家長妥協。

"

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家長真的是特別的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非常的乖巧懂事,而家長也對孩子疼愛有加。

當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到了捱打的年齡。自己帶孩子的家長,可能體會更深。因為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會找自己感興趣的,自己願意做的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對自己“不利”的,會頂嘴,會反抗。

家長不讓孩子做的,孩子可能更加的感興趣。家長讓孩子做的,孩子就特別的抗拒。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不聽話。

而且容易出現,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是覺得有趣,越是要去探索。那麼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對孩子吼叫:“不能做”,“不許做”。

然而,家長整天的歇斯底里的“咆哮”,似乎並沒有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這就成了,家長越是管教孩子,孩子表現越差勁。其實是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不懂得孩子心裡的想法導致的。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也許家長換一種方式,可能孩子更聽話。你知道怎麼做嗎?

1、話不說二遍

育兒過程中,大多數家長都是保持著一種和平的態度,儘量的不動手打人,更多的遷就孩子。對於孩子的各種表現,都有個忍耐度。所以就存在多次說同樣的話,提醒孩子自覺。

孩子愛玩手機,拿著手機就沒完沒了,媽媽就會說:放下手機,該做作業了;給你說了多少遍了,放下手機,做作業。一遍一遍的催促,然而孩子似乎沒聽見一樣。

要是家長在做其他的事情的過程中叫孩子停下來,那效果更差,他會觀察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立馬來了,他可能會放下手機,如果家長遲遲沒有看孩子一眼,孩子就會繼續看,因為已經揣摩到了媽媽只是習慣性的行為。

建議:那麼媽媽在叫孩子停下來的態度要堅決,不容拖沓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媽媽說一不二。當孩子已經慣出了毛病的,更是要態度堅決,當孩子試圖挑戰家長的底線時,家長可以一直看著孩子,讓孩子心生畏懼,或者讓孩子不好意思而向家長妥協。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2、瞭解孩子的脾氣

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表現不好,自己比孩子更著急,自己也更生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只會以自認為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然而孩子似乎並不買單,依然按自己的興趣做事。

甚至孩子還特別的討厭家長的嘮叨,從而孩子形成叛逆的心態。因為孩子小不理解媽媽的心情,不理解媽媽的教育方式。

而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脾氣,如果媽媽不瞭解孩子的性格、脾氣,那麼媽媽所用的方式不對孩子的“胃口”,就會形成衝突心理。

建議: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與孩子互動,多與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瞭解孩子的脾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說教孩子。

比如,孩子是家長,自己是孩子,如果自己不乖,問孩子會怎麼樣?他就會說出自己心中的看法,並表示贊同和理解。然後,家長再反過來,以包容的態度說孩子的缺點時,他就更容易接受了。

"

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家長真的是特別的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非常的乖巧懂事,而家長也對孩子疼愛有加。

當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到了捱打的年齡。自己帶孩子的家長,可能體會更深。因為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會找自己感興趣的,自己願意做的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對自己“不利”的,會頂嘴,會反抗。

家長不讓孩子做的,孩子可能更加的感興趣。家長讓孩子做的,孩子就特別的抗拒。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不聽話。

而且容易出現,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是覺得有趣,越是要去探索。那麼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對孩子吼叫:“不能做”,“不許做”。

然而,家長整天的歇斯底里的“咆哮”,似乎並沒有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這就成了,家長越是管教孩子,孩子表現越差勁。其實是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不懂得孩子心裡的想法導致的。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也許家長換一種方式,可能孩子更聽話。你知道怎麼做嗎?

1、話不說二遍

育兒過程中,大多數家長都是保持著一種和平的態度,儘量的不動手打人,更多的遷就孩子。對於孩子的各種表現,都有個忍耐度。所以就存在多次說同樣的話,提醒孩子自覺。

孩子愛玩手機,拿著手機就沒完沒了,媽媽就會說:放下手機,該做作業了;給你說了多少遍了,放下手機,做作業。一遍一遍的催促,然而孩子似乎沒聽見一樣。

要是家長在做其他的事情的過程中叫孩子停下來,那效果更差,他會觀察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立馬來了,他可能會放下手機,如果家長遲遲沒有看孩子一眼,孩子就會繼續看,因為已經揣摩到了媽媽只是習慣性的行為。

建議:那麼媽媽在叫孩子停下來的態度要堅決,不容拖沓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媽媽說一不二。當孩子已經慣出了毛病的,更是要態度堅決,當孩子試圖挑戰家長的底線時,家長可以一直看著孩子,讓孩子心生畏懼,或者讓孩子不好意思而向家長妥協。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2、瞭解孩子的脾氣

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表現不好,自己比孩子更著急,自己也更生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只會以自認為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然而孩子似乎並不買單,依然按自己的興趣做事。

甚至孩子還特別的討厭家長的嘮叨,從而孩子形成叛逆的心態。因為孩子小不理解媽媽的心情,不理解媽媽的教育方式。

而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脾氣,如果媽媽不瞭解孩子的性格、脾氣,那麼媽媽所用的方式不對孩子的“胃口”,就會形成衝突心理。

建議: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與孩子互動,多與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瞭解孩子的脾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說教孩子。

比如,孩子是家長,自己是孩子,如果自己不乖,問孩子會怎麼樣?他就會說出自己心中的看法,並表示贊同和理解。然後,家長再反過來,以包容的態度說孩子的缺點時,他就更容易接受了。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3、懲罰孩子前,先給警告,讓他有心理準備

對於孩子不聽話,有脾氣不好的家長可能會立批評,或者上前就是一巴掌,孩子還沒明白原因,心理會很發火,很抗拒,時間久了就容易故意和家長唱反調。

當家長不讓孩子走某件事的時候,孩子會很鬱悶,從而產生不滿的情緒。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但也要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情緒,是不容輕易挑戰的。

為了不讓孩子覺得“無緣無故”的矮罵或者捱打,那麼可以給孩子傳達一種信息,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原因,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建議:當孩子磨蹭時,家長可以說:以前的乖孩子我就很喜歡,一說就聽,大家都高興。現在我發現那個乖孩子不見了,來了一個不知道誰家的不聽話的孩子。

我得去找找,看是睡覺丟的,讓他領回去。孩子肯定能分辨這句話的意思,心裡會有所準備,要麼知道要捱罵了,要麼停下來。這是一種語言上的引導,讓孩子產生自覺性。

"

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家長真的是特別的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非常的乖巧懂事,而家長也對孩子疼愛有加。

當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到了捱打的年齡。自己帶孩子的家長,可能體會更深。因為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會找自己感興趣的,自己願意做的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對自己“不利”的,會頂嘴,會反抗。

家長不讓孩子做的,孩子可能更加的感興趣。家長讓孩子做的,孩子就特別的抗拒。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不聽話。

而且容易出現,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是覺得有趣,越是要去探索。那麼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對孩子吼叫:“不能做”,“不許做”。

然而,家長整天的歇斯底里的“咆哮”,似乎並沒有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這就成了,家長越是管教孩子,孩子表現越差勁。其實是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不懂得孩子心裡的想法導致的。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也許家長換一種方式,可能孩子更聽話。你知道怎麼做嗎?

1、話不說二遍

育兒過程中,大多數家長都是保持著一種和平的態度,儘量的不動手打人,更多的遷就孩子。對於孩子的各種表現,都有個忍耐度。所以就存在多次說同樣的話,提醒孩子自覺。

孩子愛玩手機,拿著手機就沒完沒了,媽媽就會說:放下手機,該做作業了;給你說了多少遍了,放下手機,做作業。一遍一遍的催促,然而孩子似乎沒聽見一樣。

要是家長在做其他的事情的過程中叫孩子停下來,那效果更差,他會觀察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立馬來了,他可能會放下手機,如果家長遲遲沒有看孩子一眼,孩子就會繼續看,因為已經揣摩到了媽媽只是習慣性的行為。

建議:那麼媽媽在叫孩子停下來的態度要堅決,不容拖沓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媽媽說一不二。當孩子已經慣出了毛病的,更是要態度堅決,當孩子試圖挑戰家長的底線時,家長可以一直看著孩子,讓孩子心生畏懼,或者讓孩子不好意思而向家長妥協。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2、瞭解孩子的脾氣

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表現不好,自己比孩子更著急,自己也更生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只會以自認為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然而孩子似乎並不買單,依然按自己的興趣做事。

甚至孩子還特別的討厭家長的嘮叨,從而孩子形成叛逆的心態。因為孩子小不理解媽媽的心情,不理解媽媽的教育方式。

而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脾氣,如果媽媽不瞭解孩子的性格、脾氣,那麼媽媽所用的方式不對孩子的“胃口”,就會形成衝突心理。

建議: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與孩子互動,多與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瞭解孩子的脾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說教孩子。

比如,孩子是家長,自己是孩子,如果自己不乖,問孩子會怎麼樣?他就會說出自己心中的看法,並表示贊同和理解。然後,家長再反過來,以包容的態度說孩子的缺點時,他就更容易接受了。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3、懲罰孩子前,先給警告,讓他有心理準備

對於孩子不聽話,有脾氣不好的家長可能會立批評,或者上前就是一巴掌,孩子還沒明白原因,心理會很發火,很抗拒,時間久了就容易故意和家長唱反調。

當家長不讓孩子走某件事的時候,孩子會很鬱悶,從而產生不滿的情緒。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但也要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情緒,是不容輕易挑戰的。

為了不讓孩子覺得“無緣無故”的矮罵或者捱打,那麼可以給孩子傳達一種信息,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原因,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建議:當孩子磨蹭時,家長可以說:以前的乖孩子我就很喜歡,一說就聽,大家都高興。現在我發現那個乖孩子不見了,來了一個不知道誰家的不聽話的孩子。

我得去找找,看是睡覺丟的,讓他領回去。孩子肯定能分辨這句話的意思,心裡會有所準備,要麼知道要捱罵了,要麼停下來。這是一種語言上的引導,讓孩子產生自覺性。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4、教孩子選擇,讓孩子知道怎麼做

孩子的行為,在他看來,好像都是正確的,因為立場不同,與家長的觀點有矛盾。有的家長一生氣,就抓住孩子氣沖沖的說:你知道錯在哪裡了嗎?信不信我揍你。

孩子可能一頭霧水,心裡很緊張,但是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更不知道要如何去改正。家長的抱怨,只能是自己發洩的情緒,並沒有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什麼關鍵作用。

遇到孩子不聽話時,也要保持冷靜的心態,找到讓孩子接受的方式,讓孩子不再拖沓,或者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等。

建議:可以用選擇題的方式,讓孩子選擇,比如:一是、要玩手機,可以玩,那麼就要按家長的方式,雙手託著手機,手臂伸展開保持水平。或者今天看了,接下來一個月都別想玩手機。

二是,立馬放下手機,做作業,做家務,同時以後只有做了作業,和部分家務,才能看手機,那麼相當於,每天都可以看一會兒手機。孩子很清楚什麼對自己有利,從而做出選擇。

"

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家長真的是特別的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非常的乖巧懂事,而家長也對孩子疼愛有加。

當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到了捱打的年齡。自己帶孩子的家長,可能體會更深。因為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會找自己感興趣的,自己願意做的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對自己“不利”的,會頂嘴,會反抗。

家長不讓孩子做的,孩子可能更加的感興趣。家長讓孩子做的,孩子就特別的抗拒。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孩子不聽話。

而且容易出現,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是覺得有趣,越是要去探索。那麼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對孩子吼叫:“不能做”,“不許做”。

然而,家長整天的歇斯底里的“咆哮”,似乎並沒有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這就成了,家長越是管教孩子,孩子表現越差勁。其實是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不懂得孩子心裡的想法導致的。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也許家長換一種方式,可能孩子更聽話。你知道怎麼做嗎?

1、話不說二遍

育兒過程中,大多數家長都是保持著一種和平的態度,儘量的不動手打人,更多的遷就孩子。對於孩子的各種表現,都有個忍耐度。所以就存在多次說同樣的話,提醒孩子自覺。

孩子愛玩手機,拿著手機就沒完沒了,媽媽就會說:放下手機,該做作業了;給你說了多少遍了,放下手機,做作業。一遍一遍的催促,然而孩子似乎沒聽見一樣。

要是家長在做其他的事情的過程中叫孩子停下來,那效果更差,他會觀察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立馬來了,他可能會放下手機,如果家長遲遲沒有看孩子一眼,孩子就會繼續看,因為已經揣摩到了媽媽只是習慣性的行為。

建議:那麼媽媽在叫孩子停下來的態度要堅決,不容拖沓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媽媽說一不二。當孩子已經慣出了毛病的,更是要態度堅決,當孩子試圖挑戰家長的底線時,家長可以一直看著孩子,讓孩子心生畏懼,或者讓孩子不好意思而向家長妥協。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2、瞭解孩子的脾氣

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表現不好,自己比孩子更著急,自己也更生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只會以自認為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然而孩子似乎並不買單,依然按自己的興趣做事。

甚至孩子還特別的討厭家長的嘮叨,從而孩子形成叛逆的心態。因為孩子小不理解媽媽的心情,不理解媽媽的教育方式。

而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脾氣,如果媽媽不瞭解孩子的性格、脾氣,那麼媽媽所用的方式不對孩子的“胃口”,就會形成衝突心理。

建議: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與孩子互動,多與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瞭解孩子的脾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說教孩子。

比如,孩子是家長,自己是孩子,如果自己不乖,問孩子會怎麼樣?他就會說出自己心中的看法,並表示贊同和理解。然後,家長再反過來,以包容的態度說孩子的缺點時,他就更容易接受了。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3、懲罰孩子前,先給警告,讓他有心理準備

對於孩子不聽話,有脾氣不好的家長可能會立批評,或者上前就是一巴掌,孩子還沒明白原因,心理會很發火,很抗拒,時間久了就容易故意和家長唱反調。

當家長不讓孩子走某件事的時候,孩子會很鬱悶,從而產生不滿的情緒。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但也要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情緒,是不容輕易挑戰的。

為了不讓孩子覺得“無緣無故”的矮罵或者捱打,那麼可以給孩子傳達一種信息,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原因,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建議:當孩子磨蹭時,家長可以說:以前的乖孩子我就很喜歡,一說就聽,大家都高興。現在我發現那個乖孩子不見了,來了一個不知道誰家的不聽話的孩子。

我得去找找,看是睡覺丟的,讓他領回去。孩子肯定能分辨這句話的意思,心裡會有所準備,要麼知道要捱罵了,要麼停下來。這是一種語言上的引導,讓孩子產生自覺性。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4、教孩子選擇,讓孩子知道怎麼做

孩子的行為,在他看來,好像都是正確的,因為立場不同,與家長的觀點有矛盾。有的家長一生氣,就抓住孩子氣沖沖的說:你知道錯在哪裡了嗎?信不信我揍你。

孩子可能一頭霧水,心裡很緊張,但是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更不知道要如何去改正。家長的抱怨,只能是自己發洩的情緒,並沒有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什麼關鍵作用。

遇到孩子不聽話時,也要保持冷靜的心態,找到讓孩子接受的方式,讓孩子不再拖沓,或者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等。

建議:可以用選擇題的方式,讓孩子選擇,比如:一是、要玩手機,可以玩,那麼就要按家長的方式,雙手託著手機,手臂伸展開保持水平。或者今天看了,接下來一個月都別想玩手機。

二是,立馬放下手機,做作業,做家務,同時以後只有做了作業,和部分家務,才能看手機,那麼相當於,每天都可以看一會兒手機。孩子很清楚什麼對自己有利,從而做出選擇。

為什麼越管,孩子表現越差勁?做到這四點,他會乖乖聽話

很多家長教孩子,都是急於求成的心態,想要一夜之間,孩子就改正了所有的缺點,成為最優秀的孩子,然而現實卻很理智,只有自己付出了實際行動,有了正確的方式方法,孩子才會真正改正缺點,那時家長才能做到“高枕無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