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不完美媽媽 哲學 精神病 閒時翻書君 2019-09-04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三、意義消失時

文章的後記部分提到弗蘭克爾在被關押之前,就開始思考對意義的追求、人精神健康的關鍵等問題,正如弗蘭克爾自己敘述的,剛剛入集中營時,他自己上衣口袋裡還留著一本耗盡他畢身經歷的手稿,仍天真地想著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留下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的前半生努力追求的事業成果已經變得那麼不真實。他被迫估量自己的生命是否開有任何意義。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三、意義消失時

文章的後記部分提到弗蘭克爾在被關押之前,就開始思考對意義的追求、人精神健康的關鍵等問題,正如弗蘭克爾自己敘述的,剛剛入集中營時,他自己上衣口袋裡還留著一本耗盡他畢身經歷的手稿,仍天真地想著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留下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的前半生努力追求的事業成果已經變得那麼不真實。他被迫估量自己的生命是否開有任何意義。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四、人性中的光

在三年的關押生涯中,從最開始的一切都被剝奪,到艱難求生的掙扎,弗蘭克爾發現了一些意義非凡的事。

  • 愛與精神寄託。清晨隨隊步行前往工地途中,寒風刺骨、雙腳疼痛,時刻還有押送看守的驅趕,這時旁人的一句話,勾起了弗蘭克爾對妻子的懷念,之後他的思緒就一直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弗蘭克爾明白了一件事“愛在精神和內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義”“回憶往事所產生的內心波瀾有助於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回憶瑣事讓人淚如雨下”。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三、意義消失時

文章的後記部分提到弗蘭克爾在被關押之前,就開始思考對意義的追求、人精神健康的關鍵等問題,正如弗蘭克爾自己敘述的,剛剛入集中營時,他自己上衣口袋裡還留著一本耗盡他畢身經歷的手稿,仍天真地想著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留下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的前半生努力追求的事業成果已經變得那麼不真實。他被迫估量自己的生命是否開有任何意義。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四、人性中的光

在三年的關押生涯中,從最開始的一切都被剝奪,到艱難求生的掙扎,弗蘭克爾發現了一些意義非凡的事。

  • 愛與精神寄託。清晨隨隊步行前往工地途中,寒風刺骨、雙腳疼痛,時刻還有押送看守的驅趕,這時旁人的一句話,勾起了弗蘭克爾對妻子的懷念,之後他的思緒就一直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弗蘭克爾明白了一件事“愛在精神和內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義”“回憶往事所產生的內心波瀾有助於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回憶瑣事讓人淚如雨下”。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幽默。弗蘭克爾認為“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夠使人漠視困苦,從任何境遇中超脫出來,哪怕只是幾秒鐘。”
  • 自由選擇的權力。集中營的囚徒中,仍然會出現把自己最後一塊麵包讓給別人的人。弗蘭克爾認為從這些為數不多的人身上可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犯人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仍然取決於他自己內心的決定,而不單單取決於集中營生活的影響,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任誰也無法奪走—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否則,為了活命,他會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於禽獸。”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三、意義消失時

文章的後記部分提到弗蘭克爾在被關押之前,就開始思考對意義的追求、人精神健康的關鍵等問題,正如弗蘭克爾自己敘述的,剛剛入集中營時,他自己上衣口袋裡還留著一本耗盡他畢身經歷的手稿,仍天真地想著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留下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的前半生努力追求的事業成果已經變得那麼不真實。他被迫估量自己的生命是否開有任何意義。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四、人性中的光

在三年的關押生涯中,從最開始的一切都被剝奪,到艱難求生的掙扎,弗蘭克爾發現了一些意義非凡的事。

  • 愛與精神寄託。清晨隨隊步行前往工地途中,寒風刺骨、雙腳疼痛,時刻還有押送看守的驅趕,這時旁人的一句話,勾起了弗蘭克爾對妻子的懷念,之後他的思緒就一直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弗蘭克爾明白了一件事“愛在精神和內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義”“回憶往事所產生的內心波瀾有助於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回憶瑣事讓人淚如雨下”。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幽默。弗蘭克爾認為“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夠使人漠視困苦,從任何境遇中超脫出來,哪怕只是幾秒鐘。”
  • 自由選擇的權力。集中營的囚徒中,仍然會出現把自己最後一塊麵包讓給別人的人。弗蘭克爾認為從這些為數不多的人身上可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犯人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仍然取決於他自己內心的決定,而不單單取決於集中營生活的影響,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任誰也無法奪走—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否則,為了活命,他會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於禽獸。”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希望。弗蘭克爾指出:“人的獨特之處在於只有人才能著眼於未來。在極端困難的時刻,這就是他的救贖之道,不過他得迫使自己將精神專注於此。”“對自己的未來喪失信心的犯人,註定要走向毀滅。”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三、意義消失時

文章的後記部分提到弗蘭克爾在被關押之前,就開始思考對意義的追求、人精神健康的關鍵等問題,正如弗蘭克爾自己敘述的,剛剛入集中營時,他自己上衣口袋裡還留著一本耗盡他畢身經歷的手稿,仍天真地想著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留下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的前半生努力追求的事業成果已經變得那麼不真實。他被迫估量自己的生命是否開有任何意義。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四、人性中的光

在三年的關押生涯中,從最開始的一切都被剝奪,到艱難求生的掙扎,弗蘭克爾發現了一些意義非凡的事。

  • 愛與精神寄託。清晨隨隊步行前往工地途中,寒風刺骨、雙腳疼痛,時刻還有押送看守的驅趕,這時旁人的一句話,勾起了弗蘭克爾對妻子的懷念,之後他的思緒就一直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弗蘭克爾明白了一件事“愛在精神和內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義”“回憶往事所產生的內心波瀾有助於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回憶瑣事讓人淚如雨下”。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幽默。弗蘭克爾認為“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夠使人漠視困苦,從任何境遇中超脫出來,哪怕只是幾秒鐘。”
  • 自由選擇的權力。集中營的囚徒中,仍然會出現把自己最後一塊麵包讓給別人的人。弗蘭克爾認為從這些為數不多的人身上可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犯人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仍然取決於他自己內心的決定,而不單單取決於集中營生活的影響,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任誰也無法奪走—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否則,為了活命,他會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於禽獸。”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希望。弗蘭克爾指出:“人的獨特之處在於只有人才能著眼於未來。在極端困難的時刻,這就是他的救贖之道,不過他得迫使自己將精神專注於此。”“對自己的未來喪失信心的犯人,註定要走向毀滅。”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三、意義消失時

文章的後記部分提到弗蘭克爾在被關押之前,就開始思考對意義的追求、人精神健康的關鍵等問題,正如弗蘭克爾自己敘述的,剛剛入集中營時,他自己上衣口袋裡還留著一本耗盡他畢身經歷的手稿,仍天真地想著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留下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的前半生努力追求的事業成果已經變得那麼不真實。他被迫估量自己的生命是否開有任何意義。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四、人性中的光

在三年的關押生涯中,從最開始的一切都被剝奪,到艱難求生的掙扎,弗蘭克爾發現了一些意義非凡的事。

  • 愛與精神寄託。清晨隨隊步行前往工地途中,寒風刺骨、雙腳疼痛,時刻還有押送看守的驅趕,這時旁人的一句話,勾起了弗蘭克爾對妻子的懷念,之後他的思緒就一直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弗蘭克爾明白了一件事“愛在精神和內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義”“回憶往事所產生的內心波瀾有助於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回憶瑣事讓人淚如雨下”。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幽默。弗蘭克爾認為“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夠使人漠視困苦,從任何境遇中超脫出來,哪怕只是幾秒鐘。”
  • 自由選擇的權力。集中營的囚徒中,仍然會出現把自己最後一塊麵包讓給別人的人。弗蘭克爾認為從這些為數不多的人身上可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犯人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仍然取決於他自己內心的決定,而不單單取決於集中營生活的影響,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任誰也無法奪走—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否則,為了活命,他會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於禽獸。”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希望。弗蘭克爾指出:“人的獨特之處在於只有人才能著眼於未來。在極端困難的時刻,這就是他的救贖之道,不過他得迫使自己將精神專注於此。”“對自己的未來喪失信心的犯人,註定要走向毀滅。”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五、生命的意義

正是在這樣極端困苦的環境下,弗蘭克爾認識到:“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多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去思考自身。我們的回答不是說與想,而是採取正確的行動。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這些任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身上、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對生命的意義作一般的定義。對生命意義的質疑,沒有唯一的答案。”

六、結尾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艱辛無疑遠比不上弗蘭克爾在集中營中所遭遇的生活,他說:“我估計我自己活下來的希望是二十分之一。”在生命時刻受到威脅的處境中,他得以全新的角度來思考生命的意義,得出“承受苦難”也有其意義時,他可以做到坦然面對死亡的來臨。認定不論是之前的經歷,今日的受苦,乃至忽然而至的犧牲都是有意義之時。他不再追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轉而開始問自己應當怎樣在看似毫無意義的苟延求生中,去堅持自己內心的自由,去實踐生命對自己的嚴苛考驗,並最終堅信正是困難、死亡這些人們避之不及的事情,給了生命最終的意義。

弗蘭克爾離開集中營後,繼續思考、發展了這種“意義療法”的內涵,認為“存在之虛無”是20世紀普遍存在的現象,人們似乎對生活充滿了厭倦,這種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將可能導致抑鬱、侵犯和成癮依賴,而要重新給予人們對生命的意義正確的認識,這就是意義療法要做的。弗蘭克爾告訴我們“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他不要我們去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而應當認為必須承擔生命向人提出的問題,要求人去承擔其自己的責任,“負責任是人類存在的本質。”

現在再來看我在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兒童時期是那樣容易獲得專注遊戲的快樂感”,可能是那時生命還沒有向我們提出問題吧,沒有太多的責任要承擔。到我們成長起來,負擔起生活給我們的壓力與風險時,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卻不願意承認我們的責任,認為生命的本質應當是快樂。這種不恰當的觀念,使我們認為是自己不能適應社會,或者是承擔了超過自己能力的壓力,繼而尋求逃避,壓抑自己的情緒,最終對生活失去了興趣。弗蘭克爾希望我們能夠重新認識到意義並非生命應當賦予給我們的,而是要通過我們自己面對挑戰來獲得。

"

生命的歷程是充滿苦難的”,記得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話,當時看到這句話時的感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有一股暖流充盈入心中,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不能如意,逃避痛苦,抱怨生活,懷疑未來,這麼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不如意的,或者說大家都有自己的苦惱吧,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覺的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也許就是在那時,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模糊地在我心中出現了。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時常會被嬉戲中的孩子給吸引,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在工作之後越來越難以找到了,我常常想為什麼小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生命有追尋何種意義的想法呢?只是記得小時後如果有人問我將來要做什麼的話,我心中覺得長大後一定是電視裡那種領袖一樣的人物,天大的難題也可以憑藉我出色的才能予以解決。可能正是現實與兒時理想中的反差,帶來了痛苦,對改變現狀無奈的一種壓抑,為生活負擔、人際交往而感受到的壓力,把小時候簡單的快樂給嚇跑了,而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重新找回,當我們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焦慮的狀態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腦子裡的聲音就越發強大,生活需要你給出一個答案。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於是我開始看書,哲學的、宗教的、心理的,總會有不同的收穫,朋友推薦下,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大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譯者是呂娜,英文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弗蘭克爾是一名精神病醫生,1942年被逮捕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歷經困難最終存活。第一次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當時這本書的書名卻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在挑選要分享的讀書體會時,首先就想到了它。很巧的是,在邀請問答中,看到了三個與人生意義相關的提問,於是就加倍細心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一、極端的生存環境

弗蘭克爾成為了奧斯威辛的犯人,在那裡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尚有體力的犯人日復一日在皮鞭與槍托的威脅下苦役勞動,所住的大間人擠著人,充滿生活汙水與惡臭,供給的食物匱乏,又受著嚴寒的威脅。一旦生病不能再幹活,下一個去處就是毒氣室。由於消息閉塞,與外界隔絕,沒有人知道戰爭進展的情況,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離開集中營。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二、極端環境下人的精神情況

熬過初期階段生存下來的人開始變得麻木、冷漠,囚徒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活下去,對於自己之外的非人待遇變得沒有了反應,弗蘭克爾認為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精神生活退回到對食物渴望這樣的原始本能上。

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進而失去對精神的把握,他們自甘墮落,成為行屍走肉,最後精神崩潰。弗蘭克爾說:“凡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精神崩潰的犯人放棄了自己,賴在那裡,任何的勸說、威脅都不起作用,生病了也不去病號區,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係任何事情。也許身體還有能力支撐下去,但他們失去了內在的力量。

弗蘭克爾說:“幾乎每個人都動過自殺的念頭。”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三、意義消失時

文章的後記部分提到弗蘭克爾在被關押之前,就開始思考對意義的追求、人精神健康的關鍵等問題,正如弗蘭克爾自己敘述的,剛剛入集中營時,他自己上衣口袋裡還留著一本耗盡他畢身經歷的手稿,仍天真地想著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留下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的前半生努力追求的事業成果已經變得那麼不真實。他被迫估量自己的生命是否開有任何意義。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四、人性中的光

在三年的關押生涯中,從最開始的一切都被剝奪,到艱難求生的掙扎,弗蘭克爾發現了一些意義非凡的事。

  • 愛與精神寄託。清晨隨隊步行前往工地途中,寒風刺骨、雙腳疼痛,時刻還有押送看守的驅趕,這時旁人的一句話,勾起了弗蘭克爾對妻子的懷念,之後他的思緒就一直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弗蘭克爾明白了一件事“愛在精神和內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義”“回憶往事所產生的內心波瀾有助於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回憶瑣事讓人淚如雨下”。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幽默。弗蘭克爾認為“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夠使人漠視困苦,從任何境遇中超脫出來,哪怕只是幾秒鐘。”
  • 自由選擇的權力。集中營的囚徒中,仍然會出現把自己最後一塊麵包讓給別人的人。弗蘭克爾認為從這些為數不多的人身上可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犯人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仍然取決於他自己內心的決定,而不單單取決於集中營生活的影響,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任誰也無法奪走—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否則,為了活命,他會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於禽獸。”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 希望。弗蘭克爾指出:“人的獨特之處在於只有人才能著眼於未來。在極端困難的時刻,這就是他的救贖之道,不過他得迫使自己將精神專注於此。”“對自己的未來喪失信心的犯人,註定要走向毀滅。”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五、生命的意義

正是在這樣極端困苦的環境下,弗蘭克爾認識到:“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多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去思考自身。我們的回答不是說與想,而是採取正確的行動。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這些任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身上、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對生命的意義作一般的定義。對生命意義的質疑,沒有唯一的答案。”

六、結尾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艱辛無疑遠比不上弗蘭克爾在集中營中所遭遇的生活,他說:“我估計我自己活下來的希望是二十分之一。”在生命時刻受到威脅的處境中,他得以全新的角度來思考生命的意義,得出“承受苦難”也有其意義時,他可以做到坦然面對死亡的來臨。認定不論是之前的經歷,今日的受苦,乃至忽然而至的犧牲都是有意義之時。他不再追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轉而開始問自己應當怎樣在看似毫無意義的苟延求生中,去堅持自己內心的自由,去實踐生命對自己的嚴苛考驗,並最終堅信正是困難、死亡這些人們避之不及的事情,給了生命最終的意義。

弗蘭克爾離開集中營後,繼續思考、發展了這種“意義療法”的內涵,認為“存在之虛無”是20世紀普遍存在的現象,人們似乎對生活充滿了厭倦,這種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將可能導致抑鬱、侵犯和成癮依賴,而要重新給予人們對生命的意義正確的認識,這就是意義療法要做的。弗蘭克爾告訴我們“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他不要我們去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而應當認為必須承擔生命向人提出的問題,要求人去承擔其自己的責任,“負責任是人類存在的本質。”

現在再來看我在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兒童時期是那樣容易獲得專注遊戲的快樂感”,可能是那時生命還沒有向我們提出問題吧,沒有太多的責任要承擔。到我們成長起來,負擔起生活給我們的壓力與風險時,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卻不願意承認我們的責任,認為生命的本質應當是快樂。這種不恰當的觀念,使我們認為是自己不能適應社會,或者是承擔了超過自己能力的壓力,繼而尋求逃避,壓抑自己的情緒,最終對生活失去了興趣。弗蘭克爾希望我們能夠重新認識到意義並非生命應當賦予給我們的,而是要通過我們自己面對挑戰來獲得。

試問生命的意義—道可道

七、又及其他

在我這篇文章的最後,我覺得有必要說三個我的看法:

第一,《活出生命的意義》並不是一本成功學書籍,不能夠指望通過這本書去獲取世俗的成功,並不是說弗蘭克爾獲得了正確的內心動力,就必然能夠從殘酷的集中營中生存下來。實際的情況是這裡需要太多的運氣與偶然性,他在文章中曾經敘述了一念間的選擇決定了死神的光臨的例子。他在文章中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弗蘭克爾見過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勇敢接受命運,並能本著自己良知去安慰、支持別人的人,在這樣的堅守內心自由的人中,很多人成了烈士。

第二,弗蘭克爾明確指出“無論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尋找意義的必要方式。我的意思是說,即使在遭受痛苦時,人們也有可能找到意義。”因此我認為這本書中所說的意義,是在我們遭受困難、挫折時,內心的一種引導,避免在不順利時落入虛無主義的圈套中而無法自拔。我願意把它看作是一味治病的良方。當你感知到自己生病時,能想起有這麼一副對症的方子,能助你早日康復。但絕不是說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要故意地去毀壞自己的生活來體驗痛苦。切勿本末倒置。

第三,弗蘭克爾說“世界上有且只有兩類人—高尚和齷齪的”“如果你發現人類在本性上就善惡交織,你還會覺得奇怪嗎?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道劃分善惡的分水嶺”。極端的情況,考驗了人性的底線,這本書主要是從正面的意義去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的局面,卻很少去討論在集中營中人性惡的部分,只在第一部分結束時有提及。我想,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中存活下來的人中一定也有作惡者吧,弗蘭克爾說生命的意義對每個人都不同,沒有唯一的答案,那麼這個答案可以是滑向道德的底線那一邊的那個嗎?人都有求生的本能,生命的意義只是在於生存下去嗎?人性的複雜可見一斑,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你會選擇什麼作為你生命的意義呢?

(我是閒時翻書君,歡迎留言交流、期待關注,期待你的下一次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