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教給這些事,對孩子的傷害就越大,一條不中的家長太少了

大人評判孩子聰不聰明基本都以他學東西早晚為依據,比如誰家孩子走路早、誰家孩子開口說話早,那他就是人們眼裡的“聰明孩子”。

但事實上,每個孩子條件不同,發育存在著個體差異,有些孩子講話早,有些孩子講話完,是受遺傳、生活環境等影響,和智力並沒有關係。

在許多事情上,“早”並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下面三件事,你越早教給孩子,孩子的受到的傷害就越大。

越早教給這些事,對孩子的傷害就越大,一條不中的家長太少了

一、背唐詩

讓孩子背唐詩可以說是家長最喜歡的項目了,覺得既弘揚了傳統文化,還能張口就來,隨時隨地能在外人面前露一手。

讓孩子背唐詩是沒錯的,畢竟抑揚頓挫的旋律充滿美感,孩子讀起來也朗朗上口。但唐詩意蘊深厚,如果家長不引導孩子去理解詩詞之美,只讓孩子死記硬背,那麼孩子會簡單的把這理解為在外人面前炫耀的資本,無法靜下心來去感受文化魅力。

越早教給這些事,對孩子的傷害就越大,一條不中的家長太少了

二、學鋼琴

一提起鋼琴,不少人想到的就是優雅、高大上,於是孩子小小年紀就被家長催著去學鋼琴。但三歲左右的孩子手指力量不夠,學鋼琴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如果在學鋼琴上一直犯錯,不用家長罵,孩子自己都會產生較大壓力,認為是自己笨才學不好的,不利於自信、開朗等性格的培養。

通常學鋼琴在4~6歲時為宜,也可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來選擇提前或推遲些。

越早教給這些事,對孩子的傷害就越大,一條不中的家長太少了

三、書法

都說字如人,從一個人寫的字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能寫得一手好字,確實令人羨慕。但小孩子字還不認識呢,就被家長送去學書法了,書法的一撇一捺都有講究,要工工整整一板一眼,這對正處於愛動年齡的孩子來說,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想象力的培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