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怎麼解決分歧?

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

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具體到玩具要不要買,可以從以下因素考慮:

①玩具的性能;②是否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③玩具的質量;④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⑤孩子是否真的喜歡;⑥玩具的性價比等方面。

玩具的性能是指,這個玩具時搭建類玩具,還是角色扮演類玩具等;是聲光電玩具等單一玩法的玩具,還是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玩具......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拿起商品的時候,先不要拒絕,而是應該先思考“要不要買”,再做決定。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怎麼解決分歧?

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

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具體到玩具要不要買,可以從以下因素考慮:

①玩具的性能;②是否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③玩具的質量;④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⑤孩子是否真的喜歡;⑥玩具的性價比等方面。

玩具的性能是指,這個玩具時搭建類玩具,還是角色扮演類玩具等;是聲光電玩具等單一玩法的玩具,還是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玩具......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拿起商品的時候,先不要拒絕,而是應該先思考“要不要買”,再做決定。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尤其是兩三歲之前的孩子,孩子對商品的愛好,可能更多是出於好奇,想弄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摸起來怎麼樣?什麼顏色?可以按什麼按鈕有什麼反應?”等等。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

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輛小汽車,這輛小汽車是藍粉色的。它上面還坐著一隻小貓,小貓是什麼顏色的?是的,小貓是黃色的。你看這樣一推,小汽車就會向前跑。這裡還有其他顏色的,紫色......”可能父母的解說還沒有結束,孩子的注意力就跑到下一件商品上了。

反而,如果父母一上來就說“放下,不買東西”。可能孩子的探索需求沒有被注意到,而大哭大鬧

如果孩子解說後,還想拿著,可以讓他拿著,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又被其他的東西吸引,這個就扔了。“小猴子偷西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就是逛的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自己最開始要買什麼了。特別是在超市,最後從購物車裡拿出來,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怎麼解決分歧?

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

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具體到玩具要不要買,可以從以下因素考慮:

①玩具的性能;②是否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③玩具的質量;④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⑤孩子是否真的喜歡;⑥玩具的性價比等方面。

玩具的性能是指,這個玩具時搭建類玩具,還是角色扮演類玩具等;是聲光電玩具等單一玩法的玩具,還是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玩具......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拿起商品的時候,先不要拒絕,而是應該先思考“要不要買”,再做決定。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尤其是兩三歲之前的孩子,孩子對商品的愛好,可能更多是出於好奇,想弄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摸起來怎麼樣?什麼顏色?可以按什麼按鈕有什麼反應?”等等。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

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輛小汽車,這輛小汽車是藍粉色的。它上面還坐著一隻小貓,小貓是什麼顏色的?是的,小貓是黃色的。你看這樣一推,小汽車就會向前跑。這裡還有其他顏色的,紫色......”可能父母的解說還沒有結束,孩子的注意力就跑到下一件商品上了。

反而,如果父母一上來就說“放下,不買東西”。可能孩子的探索需求沒有被注意到,而大哭大鬧

如果孩子解說後,還想拿著,可以讓他拿著,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又被其他的東西吸引,這個就扔了。“小猴子偷西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就是逛的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自己最開始要買什麼了。特別是在超市,最後從購物車裡拿出來,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2.如果拒絕,請態度堅定,語氣平和地拒絕:

噗噗最近這個階段,以前和她一起探索的方式不管用了。我之前都是“你自己做主,你喜歡你可以拿著,你可以自己決定你要不要買”。

上上週,有一件玩具,她從頭拿到尾,換了多少次其他的誘惑,都不行。而且這件玩具是塑料玩具,小收銀機什麼的,噗噗的玩具裡已經有這類玩具,是大號的。我有點不喜歡這種塑料的小東西,質感差,收拾起來麻煩。

雖然如此,我還是尊重她的想法,讓她自己做決定“她是不是真的喜歡”。結果她一直抱著,說她就喜歡這個。我輕描淡寫裝作不經意地說:“這個收銀機,家裡有一個大的,你最喜歡拿著收銀機賣冰激凌了。這個購物筐,家裡有兩個,一個布藝的,一個塑料的,都是大一點的,可以裝東西。”

最後還拿吃的誘惑,噗噗還是表示她最喜歡這個玩具。我看她態度堅決,就提前打預防針:“這個玩具,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喜歡,你可以拿著抱一會兒,但是我們應該不會買,因為家裡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你現在可以抱著。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這個玩具嗎?”噗噗聽了不會買,有點傷心,但是我說可以抱著,所以也沒有那麼大的反應。

“噗噗喜歡這個玩具。”

“媽媽看出來了你很喜歡,你為什麼喜歡呢?或者你喜歡它什麼呢?”

她嘰裡呱啦說了兩句,我也沒聽懂,但是大意還是重複我喜歡這個玩具。

我說“如果你可以告訴媽媽,三個你喜歡這個玩具的理由,我覺得合理,我們就可以買。”但是這個問題,超過了她的能力。我也只是在給以後做鋪墊引導她有這樣的思考習慣,並沒有一定要她回答

三歲是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他比小時候有更堅定的想法,知道“商場裡的東西付了錢才是自己的”(物權意識),但他可能還不能夠說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喜歡。

最終結賬的時候,我溫和但堅定地告訴她:“這個玩具不可以買,因為我們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噗噗嚎啕大哭。我們結完賬出來,我抱著她說:“你很傷心,因為你想買那個玩具,而媽媽沒有答應你。媽媽抱抱。”隔著推車我們抱在一起,她緊緊摟著我,雖然還在哭,但是平靜了很多,“雖然不可以買那個玩具,但是你可以買冰激凌吃,你每週可以吃一次冰激凌(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吃),這一週的冰激凌你還沒有吃,我們可以現在去買。”一聽,可以吃冰激凌,她立即笑了。這是替代方案

我們坐電梯上樓的時候,我又和她講,“媽媽不是不給你買剛剛的玩具,而是我們已經有這樣的玩具了,再買就重複了。而且,剛剛的玩具是小小的塑料,質量不好,玩起來也不方便。你想想家裡的那些小塑料玩具,你經常拿出來玩嗎?我們寧肯攢錢買好一點質量的玩具,玩的時間久,也好收納。這些塑料的小玩具,不好收納,而且手感不好,所以媽媽不想買這些質量不好的玩具。”噗噗迴應,“質量差,玩具不好。買質量好的玩具。”你看,孩子很會抓重點。

噗噗這樣的玩具其實不多,聖誕節禮物有一個漢堡店,裡面就包含小的塑料玩具。我算是體會到了這類玩具的負面,很難收納,經常丟,最關鍵質感不好,常常倒塌之類的。如果不是因為是聖誕禮物(當時著急買),我肯定就退貨了。

我舉這個實例,是想大家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整個過程。每一位父母面對孩子買買買,都是糾結的(看上面那長長的一段),我也一樣糾結煩惱。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怎麼解決分歧?

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

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具體到玩具要不要買,可以從以下因素考慮:

①玩具的性能;②是否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③玩具的質量;④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⑤孩子是否真的喜歡;⑥玩具的性價比等方面。

玩具的性能是指,這個玩具時搭建類玩具,還是角色扮演類玩具等;是聲光電玩具等單一玩法的玩具,還是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玩具......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拿起商品的時候,先不要拒絕,而是應該先思考“要不要買”,再做決定。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尤其是兩三歲之前的孩子,孩子對商品的愛好,可能更多是出於好奇,想弄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摸起來怎麼樣?什麼顏色?可以按什麼按鈕有什麼反應?”等等。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

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輛小汽車,這輛小汽車是藍粉色的。它上面還坐著一隻小貓,小貓是什麼顏色的?是的,小貓是黃色的。你看這樣一推,小汽車就會向前跑。這裡還有其他顏色的,紫色......”可能父母的解說還沒有結束,孩子的注意力就跑到下一件商品上了。

反而,如果父母一上來就說“放下,不買東西”。可能孩子的探索需求沒有被注意到,而大哭大鬧

如果孩子解說後,還想拿著,可以讓他拿著,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又被其他的東西吸引,這個就扔了。“小猴子偷西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就是逛的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自己最開始要買什麼了。特別是在超市,最後從購物車裡拿出來,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2.如果拒絕,請態度堅定,語氣平和地拒絕:

噗噗最近這個階段,以前和她一起探索的方式不管用了。我之前都是“你自己做主,你喜歡你可以拿著,你可以自己決定你要不要買”。

上上週,有一件玩具,她從頭拿到尾,換了多少次其他的誘惑,都不行。而且這件玩具是塑料玩具,小收銀機什麼的,噗噗的玩具裡已經有這類玩具,是大號的。我有點不喜歡這種塑料的小東西,質感差,收拾起來麻煩。

雖然如此,我還是尊重她的想法,讓她自己做決定“她是不是真的喜歡”。結果她一直抱著,說她就喜歡這個。我輕描淡寫裝作不經意地說:“這個收銀機,家裡有一個大的,你最喜歡拿著收銀機賣冰激凌了。這個購物筐,家裡有兩個,一個布藝的,一個塑料的,都是大一點的,可以裝東西。”

最後還拿吃的誘惑,噗噗還是表示她最喜歡這個玩具。我看她態度堅決,就提前打預防針:“這個玩具,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喜歡,你可以拿著抱一會兒,但是我們應該不會買,因為家裡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你現在可以抱著。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這個玩具嗎?”噗噗聽了不會買,有點傷心,但是我說可以抱著,所以也沒有那麼大的反應。

“噗噗喜歡這個玩具。”

“媽媽看出來了你很喜歡,你為什麼喜歡呢?或者你喜歡它什麼呢?”

她嘰裡呱啦說了兩句,我也沒聽懂,但是大意還是重複我喜歡這個玩具。

我說“如果你可以告訴媽媽,三個你喜歡這個玩具的理由,我覺得合理,我們就可以買。”但是這個問題,超過了她的能力。我也只是在給以後做鋪墊引導她有這樣的思考習慣,並沒有一定要她回答

三歲是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他比小時候有更堅定的想法,知道“商場裡的東西付了錢才是自己的”(物權意識),但他可能還不能夠說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喜歡。

最終結賬的時候,我溫和但堅定地告訴她:“這個玩具不可以買,因為我們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噗噗嚎啕大哭。我們結完賬出來,我抱著她說:“你很傷心,因為你想買那個玩具,而媽媽沒有答應你。媽媽抱抱。”隔著推車我們抱在一起,她緊緊摟著我,雖然還在哭,但是平靜了很多,“雖然不可以買那個玩具,但是你可以買冰激凌吃,你每週可以吃一次冰激凌(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吃),這一週的冰激凌你還沒有吃,我們可以現在去買。”一聽,可以吃冰激凌,她立即笑了。這是替代方案

我們坐電梯上樓的時候,我又和她講,“媽媽不是不給你買剛剛的玩具,而是我們已經有這樣的玩具了,再買就重複了。而且,剛剛的玩具是小小的塑料,質量不好,玩起來也不方便。你想想家裡的那些小塑料玩具,你經常拿出來玩嗎?我們寧肯攢錢買好一點質量的玩具,玩的時間久,也好收納。這些塑料的小玩具,不好收納,而且手感不好,所以媽媽不想買這些質量不好的玩具。”噗噗迴應,“質量差,玩具不好。買質量好的玩具。”你看,孩子很會抓重點。

噗噗這樣的玩具其實不多,聖誕節禮物有一個漢堡店,裡面就包含小的塑料玩具。我算是體會到了這類玩具的負面,很難收納,經常丟,最關鍵質感不好,常常倒塌之類的。如果不是因為是聖誕禮物(當時著急買),我肯定就退貨了。

我舉這個實例,是想大家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整個過程。每一位父母面對孩子買買買,都是糾結的(看上面那長長的一段),我也一樣糾結煩惱。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拒絕的過程包含以下要點

①行為可以拒絕,態度要溫和堅定:我們很多時候拒絕孩子,就是用吼的和教訓的語氣。我們可以想想,本來被拒絕就已經很痛苦了,父母還在旁邊訓斥,這就是雙份痛苦。所以孩子可能更加歇斯底里地哭鬧,因為太痛苦了。

這裡還是要用到以前情緒方面的內容表達孩子的感受,給孩子的情緒命名“你很傷心,媽媽沒有答應你買玩具。”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還有就是肢體接觸,能抱著就抱一會兒,能親親就親一下等。

②明確告訴拒絕的原因:因為這個玩具家裡有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這個玩具比較貴,對於大件商品的購買,我們有預算,這個超出預算了。你如果真的喜歡,我們可以列個購買計劃,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買等;這個玩具只有單一功能,媽媽認為性價比不高,你稍微玩一下就會不再感興趣等等。

③及時給出替代方案:雖然這個玩具我們不能買的,但是你可以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其他玩具/......。像我提出了噗噗可以去吃冰激凌,這也是很有誘惑力的選項

④詳細解釋清楚整個決定: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詞語“覆盤”。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可以把整個過程給孩子再重新分析講解一遍,如果是合適的理由,因為父母平和的態度,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而理解父母的決定。像噗噗,她就理解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媽媽不買,我們要買質量好的玩具。

但是這種解釋,應該在孩子平靜下來後再進行,不然,孩子只顧著難受,可能沒有更多精力來處理這些信息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怎麼解決分歧?

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

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具體到玩具要不要買,可以從以下因素考慮:

①玩具的性能;②是否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③玩具的質量;④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⑤孩子是否真的喜歡;⑥玩具的性價比等方面。

玩具的性能是指,這個玩具時搭建類玩具,還是角色扮演類玩具等;是聲光電玩具等單一玩法的玩具,還是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玩具......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拿起商品的時候,先不要拒絕,而是應該先思考“要不要買”,再做決定。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尤其是兩三歲之前的孩子,孩子對商品的愛好,可能更多是出於好奇,想弄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摸起來怎麼樣?什麼顏色?可以按什麼按鈕有什麼反應?”等等。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

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輛小汽車,這輛小汽車是藍粉色的。它上面還坐著一隻小貓,小貓是什麼顏色的?是的,小貓是黃色的。你看這樣一推,小汽車就會向前跑。這裡還有其他顏色的,紫色......”可能父母的解說還沒有結束,孩子的注意力就跑到下一件商品上了。

反而,如果父母一上來就說“放下,不買東西”。可能孩子的探索需求沒有被注意到,而大哭大鬧

如果孩子解說後,還想拿著,可以讓他拿著,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又被其他的東西吸引,這個就扔了。“小猴子偷西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就是逛的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自己最開始要買什麼了。特別是在超市,最後從購物車裡拿出來,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2.如果拒絕,請態度堅定,語氣平和地拒絕:

噗噗最近這個階段,以前和她一起探索的方式不管用了。我之前都是“你自己做主,你喜歡你可以拿著,你可以自己決定你要不要買”。

上上週,有一件玩具,她從頭拿到尾,換了多少次其他的誘惑,都不行。而且這件玩具是塑料玩具,小收銀機什麼的,噗噗的玩具裡已經有這類玩具,是大號的。我有點不喜歡這種塑料的小東西,質感差,收拾起來麻煩。

雖然如此,我還是尊重她的想法,讓她自己做決定“她是不是真的喜歡”。結果她一直抱著,說她就喜歡這個。我輕描淡寫裝作不經意地說:“這個收銀機,家裡有一個大的,你最喜歡拿著收銀機賣冰激凌了。這個購物筐,家裡有兩個,一個布藝的,一個塑料的,都是大一點的,可以裝東西。”

最後還拿吃的誘惑,噗噗還是表示她最喜歡這個玩具。我看她態度堅決,就提前打預防針:“這個玩具,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喜歡,你可以拿著抱一會兒,但是我們應該不會買,因為家裡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你現在可以抱著。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這個玩具嗎?”噗噗聽了不會買,有點傷心,但是我說可以抱著,所以也沒有那麼大的反應。

“噗噗喜歡這個玩具。”

“媽媽看出來了你很喜歡,你為什麼喜歡呢?或者你喜歡它什麼呢?”

她嘰裡呱啦說了兩句,我也沒聽懂,但是大意還是重複我喜歡這個玩具。

我說“如果你可以告訴媽媽,三個你喜歡這個玩具的理由,我覺得合理,我們就可以買。”但是這個問題,超過了她的能力。我也只是在給以後做鋪墊引導她有這樣的思考習慣,並沒有一定要她回答

三歲是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他比小時候有更堅定的想法,知道“商場裡的東西付了錢才是自己的”(物權意識),但他可能還不能夠說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喜歡。

最終結賬的時候,我溫和但堅定地告訴她:“這個玩具不可以買,因為我們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噗噗嚎啕大哭。我們結完賬出來,我抱著她說:“你很傷心,因為你想買那個玩具,而媽媽沒有答應你。媽媽抱抱。”隔著推車我們抱在一起,她緊緊摟著我,雖然還在哭,但是平靜了很多,“雖然不可以買那個玩具,但是你可以買冰激凌吃,你每週可以吃一次冰激凌(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吃),這一週的冰激凌你還沒有吃,我們可以現在去買。”一聽,可以吃冰激凌,她立即笑了。這是替代方案

我們坐電梯上樓的時候,我又和她講,“媽媽不是不給你買剛剛的玩具,而是我們已經有這樣的玩具了,再買就重複了。而且,剛剛的玩具是小小的塑料,質量不好,玩起來也不方便。你想想家裡的那些小塑料玩具,你經常拿出來玩嗎?我們寧肯攢錢買好一點質量的玩具,玩的時間久,也好收納。這些塑料的小玩具,不好收納,而且手感不好,所以媽媽不想買這些質量不好的玩具。”噗噗迴應,“質量差,玩具不好。買質量好的玩具。”你看,孩子很會抓重點。

噗噗這樣的玩具其實不多,聖誕節禮物有一個漢堡店,裡面就包含小的塑料玩具。我算是體會到了這類玩具的負面,很難收納,經常丟,最關鍵質感不好,常常倒塌之類的。如果不是因為是聖誕禮物(當時著急買),我肯定就退貨了。

我舉這個實例,是想大家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整個過程。每一位父母面對孩子買買買,都是糾結的(看上面那長長的一段),我也一樣糾結煩惱。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拒絕的過程包含以下要點

①行為可以拒絕,態度要溫和堅定:我們很多時候拒絕孩子,就是用吼的和教訓的語氣。我們可以想想,本來被拒絕就已經很痛苦了,父母還在旁邊訓斥,這就是雙份痛苦。所以孩子可能更加歇斯底里地哭鬧,因為太痛苦了。

這裡還是要用到以前情緒方面的內容表達孩子的感受,給孩子的情緒命名“你很傷心,媽媽沒有答應你買玩具。”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還有就是肢體接觸,能抱著就抱一會兒,能親親就親一下等。

②明確告訴拒絕的原因:因為這個玩具家裡有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這個玩具比較貴,對於大件商品的購買,我們有預算,這個超出預算了。你如果真的喜歡,我們可以列個購買計劃,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買等;這個玩具只有單一功能,媽媽認為性價比不高,你稍微玩一下就會不再感興趣等等。

③及時給出替代方案:雖然這個玩具我們不能買的,但是你可以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其他玩具/......。像我提出了噗噗可以去吃冰激凌,這也是很有誘惑力的選項

④詳細解釋清楚整個決定: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詞語“覆盤”。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可以把整個過程給孩子再重新分析講解一遍,如果是合適的理由,因為父母平和的態度,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而理解父母的決定。像噗噗,她就理解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媽媽不買,我們要買質量好的玩具。

但是這種解釋,應該在孩子平靜下來後再進行,不然,孩子只顧著難受,可能沒有更多精力來處理這些信息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3.讓孩子給出購買理由:

如果孩子年齡大了,特別是四五歲五六歲以後,可以引導孩子講出他選擇這個商品的三個或者四個原因。如果合理,那麼就可以購買。我前面也問兩三歲的噗噗了,其實並不是期待她回答,而是引導她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也可以問一問,形成思維習慣。

這三四個原因,不包括別人都買了這種原因,也不包括我就是喜歡這種原因。而是真正說服人的原因,比方這個玩具有一個這個功能,我以前沒有接觸過,我想買回來研究。這就是很好的一個原因等等。但要說出三個或者四個。具體幾個,父母自己決定,但也不能太多,要具有可行性。你想讓孩子說出一百個理由,這明顯就是設置障礙不讓買的意思,孩子可能更生氣。

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讓孩子直接思考,“這個玩具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和需要”,也鍛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說服別人的能力,也很有可能是創造力。因為有很多時候,孩子的角度確實非常新穎,不得不佩服。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怎麼解決分歧?

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

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具體到玩具要不要買,可以從以下因素考慮:

①玩具的性能;②是否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③玩具的質量;④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⑤孩子是否真的喜歡;⑥玩具的性價比等方面。

玩具的性能是指,這個玩具時搭建類玩具,還是角色扮演類玩具等;是聲光電玩具等單一玩法的玩具,還是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玩具......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拿起商品的時候,先不要拒絕,而是應該先思考“要不要買”,再做決定。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尤其是兩三歲之前的孩子,孩子對商品的愛好,可能更多是出於好奇,想弄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摸起來怎麼樣?什麼顏色?可以按什麼按鈕有什麼反應?”等等。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

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輛小汽車,這輛小汽車是藍粉色的。它上面還坐著一隻小貓,小貓是什麼顏色的?是的,小貓是黃色的。你看這樣一推,小汽車就會向前跑。這裡還有其他顏色的,紫色......”可能父母的解說還沒有結束,孩子的注意力就跑到下一件商品上了。

反而,如果父母一上來就說“放下,不買東西”。可能孩子的探索需求沒有被注意到,而大哭大鬧

如果孩子解說後,還想拿著,可以讓他拿著,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又被其他的東西吸引,這個就扔了。“小猴子偷西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就是逛的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自己最開始要買什麼了。特別是在超市,最後從購物車裡拿出來,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2.如果拒絕,請態度堅定,語氣平和地拒絕:

噗噗最近這個階段,以前和她一起探索的方式不管用了。我之前都是“你自己做主,你喜歡你可以拿著,你可以自己決定你要不要買”。

上上週,有一件玩具,她從頭拿到尾,換了多少次其他的誘惑,都不行。而且這件玩具是塑料玩具,小收銀機什麼的,噗噗的玩具裡已經有這類玩具,是大號的。我有點不喜歡這種塑料的小東西,質感差,收拾起來麻煩。

雖然如此,我還是尊重她的想法,讓她自己做決定“她是不是真的喜歡”。結果她一直抱著,說她就喜歡這個。我輕描淡寫裝作不經意地說:“這個收銀機,家裡有一個大的,你最喜歡拿著收銀機賣冰激凌了。這個購物筐,家裡有兩個,一個布藝的,一個塑料的,都是大一點的,可以裝東西。”

最後還拿吃的誘惑,噗噗還是表示她最喜歡這個玩具。我看她態度堅決,就提前打預防針:“這個玩具,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喜歡,你可以拿著抱一會兒,但是我們應該不會買,因為家裡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你現在可以抱著。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這個玩具嗎?”噗噗聽了不會買,有點傷心,但是我說可以抱著,所以也沒有那麼大的反應。

“噗噗喜歡這個玩具。”

“媽媽看出來了你很喜歡,你為什麼喜歡呢?或者你喜歡它什麼呢?”

她嘰裡呱啦說了兩句,我也沒聽懂,但是大意還是重複我喜歡這個玩具。

我說“如果你可以告訴媽媽,三個你喜歡這個玩具的理由,我覺得合理,我們就可以買。”但是這個問題,超過了她的能力。我也只是在給以後做鋪墊引導她有這樣的思考習慣,並沒有一定要她回答

三歲是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他比小時候有更堅定的想法,知道“商場裡的東西付了錢才是自己的”(物權意識),但他可能還不能夠說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喜歡。

最終結賬的時候,我溫和但堅定地告訴她:“這個玩具不可以買,因為我們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噗噗嚎啕大哭。我們結完賬出來,我抱著她說:“你很傷心,因為你想買那個玩具,而媽媽沒有答應你。媽媽抱抱。”隔著推車我們抱在一起,她緊緊摟著我,雖然還在哭,但是平靜了很多,“雖然不可以買那個玩具,但是你可以買冰激凌吃,你每週可以吃一次冰激凌(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吃),這一週的冰激凌你還沒有吃,我們可以現在去買。”一聽,可以吃冰激凌,她立即笑了。這是替代方案

我們坐電梯上樓的時候,我又和她講,“媽媽不是不給你買剛剛的玩具,而是我們已經有這樣的玩具了,再買就重複了。而且,剛剛的玩具是小小的塑料,質量不好,玩起來也不方便。你想想家裡的那些小塑料玩具,你經常拿出來玩嗎?我們寧肯攢錢買好一點質量的玩具,玩的時間久,也好收納。這些塑料的小玩具,不好收納,而且手感不好,所以媽媽不想買這些質量不好的玩具。”噗噗迴應,“質量差,玩具不好。買質量好的玩具。”你看,孩子很會抓重點。

噗噗這樣的玩具其實不多,聖誕節禮物有一個漢堡店,裡面就包含小的塑料玩具。我算是體會到了這類玩具的負面,很難收納,經常丟,最關鍵質感不好,常常倒塌之類的。如果不是因為是聖誕禮物(當時著急買),我肯定就退貨了。

我舉這個實例,是想大家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整個過程。每一位父母面對孩子買買買,都是糾結的(看上面那長長的一段),我也一樣糾結煩惱。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拒絕的過程包含以下要點

①行為可以拒絕,態度要溫和堅定:我們很多時候拒絕孩子,就是用吼的和教訓的語氣。我們可以想想,本來被拒絕就已經很痛苦了,父母還在旁邊訓斥,這就是雙份痛苦。所以孩子可能更加歇斯底里地哭鬧,因為太痛苦了。

這裡還是要用到以前情緒方面的內容表達孩子的感受,給孩子的情緒命名“你很傷心,媽媽沒有答應你買玩具。”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還有就是肢體接觸,能抱著就抱一會兒,能親親就親一下等。

②明確告訴拒絕的原因:因為這個玩具家裡有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這個玩具比較貴,對於大件商品的購買,我們有預算,這個超出預算了。你如果真的喜歡,我們可以列個購買計劃,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買等;這個玩具只有單一功能,媽媽認為性價比不高,你稍微玩一下就會不再感興趣等等。

③及時給出替代方案:雖然這個玩具我們不能買的,但是你可以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其他玩具/......。像我提出了噗噗可以去吃冰激凌,這也是很有誘惑力的選項

④詳細解釋清楚整個決定: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詞語“覆盤”。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可以把整個過程給孩子再重新分析講解一遍,如果是合適的理由,因為父母平和的態度,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而理解父母的決定。像噗噗,她就理解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媽媽不買,我們要買質量好的玩具。

但是這種解釋,應該在孩子平靜下來後再進行,不然,孩子只顧著難受,可能沒有更多精力來處理這些信息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3.讓孩子給出購買理由:

如果孩子年齡大了,特別是四五歲五六歲以後,可以引導孩子講出他選擇這個商品的三個或者四個原因。如果合理,那麼就可以購買。我前面也問兩三歲的噗噗了,其實並不是期待她回答,而是引導她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也可以問一問,形成思維習慣。

這三四個原因,不包括別人都買了這種原因,也不包括我就是喜歡這種原因。而是真正說服人的原因,比方這個玩具有一個這個功能,我以前沒有接觸過,我想買回來研究。這就是很好的一個原因等等。但要說出三個或者四個。具體幾個,父母自己決定,但也不能太多,要具有可行性。你想讓孩子說出一百個理由,這明顯就是設置障礙不讓買的意思,孩子可能更生氣。

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讓孩子直接思考,“這個玩具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和需要”,也鍛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說服別人的能力,也很有可能是創造力。因為有很多時候,孩子的角度確實非常新穎,不得不佩服。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4.少去商場,多去戶外:

從我以前的分享,大家也可以看出來,我是非常喜歡帶孩子去大自然體驗的。和自然接觸,當然有很多好處,和我們今天相關的就是,可以自然避免孩子被誘惑,以及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不能一邊喜歡帶娃去商場,然後到了商場開始抱怨孩子喜歡買東西。人是禁不住誘惑的,禁住誘惑的人,都得是意志力和思考力多麼頑強的人。孩子很明顯,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

週末,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去樓下商店,買個卡片什麼的,一兩塊錢。或者就是說想買十塊錢的東西,一般金額都不大。但出於各種考慮,閨蜜都沒有滿足孩子(注意她這裡用的詞語是滿足,我也是剛注意到),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太嚴格了。

總之,就是我們面對孩子“買買買”時候的糾結!

噗噗最近也到了人生新階段,開始了買買買的慾望之旅。小時候,大概因為還沒有什麼物權概念,加上我處理的時候比較溫和,她很少哪個東西一定要買回家。最近雖然我還是本著“你自己做主”的原則,但是明顯原來的方式,已經不適用於她現在的年齡。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總愛買買買,父母的應對方式,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消費觀。而消費觀是財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是社會動物

我自己是比較容易“自我反思”的人,發生什麼事情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對孩子買買買,我同樣想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人的塑造與影響

只有理解了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下渺小的個體——孩子與我們自己。

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改變,有一個很容易被理解的事實,原來的富人是被人包圍,現在的富人都是被物包圍。我前段時間還跟朋友吐槽過,以前的富人家那麼多傭人,現在都被機器給取代了。

確實是這樣,“不斷豐富的商品、服務和物質財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況。”

“不僅如此,這些不可量數的物還是以全套的形式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服裝、電器,都指向一系列與之相互對應、相互補充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清晰指示性的,它可以誘導消費者的購物衝動,使之從一件商品走向另一件商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一條項鍊,就會想要一條與之相配的裙子,然後就是一個寬敞的衣帽間,一棟豪宅,一座海島,全世界……我們似乎在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困住並強迫消費,而這種強制性卻恰恰表現為一種被幻象引誘的自願。”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讀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孩子買買買不過也是一種社會化行為的體現,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反映。

回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環境,大家會發現,以前的商場,在商品劃分上,往往是有一層賣鞋子和化妝品,有一層是女裝,有一層是男裝,有一層是運動品牌和童裝童鞋,可能還有一層是吃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老的商場的佈置是不是這樣。

但是新開的商場,完全變了,孩子的用品與消費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附近開了一家商場,進去以後,我和噗噗她爹不由自主地感嘆(主要生了孩子以後,都沒什麼機會逛商場,一逛,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所以感觸特別大),“幾乎全變成孩子的消費場所了”。針對孩子的玩具商店、繪本館、各種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童鞋童裝等等,佔了幾乎一半的比重。

這就是當今孩子面對的社會環境。

孩子一踏入商場商店,所有這些商品都在向他招手,“快來買我”!這是以前的社會,所看不到的情景。只有理解了這個客觀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處境!

而且,逛商場,是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的遛娃方式,因為離家近(是的,現在新商場開張,都選在居民區附近,而不是過去的著名商圈),加上一般戶外設施不齊全,公園少,沒有其他地方遛娃,大家最後都被“逼進”了商場。(因為有利潤才有人經營,開個商場可以賺錢,開個公園怎麼贏利)

我知道,寫了這一大段話,可能很多人看了覺得說,這都什麼呀,這也解決不了我孩子買買買呀。但是我還是想說“如果不理解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怎麼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呢?

孩子處在到處“激發他的慾望,期待他買單”的商業時代,而他是一個“沒有錢的潛在巨大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他掌控不了錢,他通過“說服”我們,來買單。每個父母,作為多吃了幾十年飯的人,相對還是理性一些的(主要是不是買給自己,所以還有點理性,哈哈哈),我們就會存在分歧。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怎麼解決分歧?

想清楚原因:要不要買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件事是要不要買。而不是孩子一拿起東西,就本能地反應,“放下,不買”。有很多時候,這幾乎是條件反射,而沒有經過思考。

看到孩子拿起商品,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要不要買。要買是為什麼要買,不能買又是為什麼不能買。想清楚原因。

具體到玩具要不要買,可以從以下因素考慮:

①玩具的性能;②是否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③玩具的質量;④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⑤孩子是否真的喜歡;⑥玩具的性價比等方面。

玩具的性能是指,這個玩具時搭建類玩具,還是角色扮演類玩具等;是聲光電玩具等單一玩法的玩具,還是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玩具......

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結果,再去拒絕孩子或者接受孩子的需求,父母心裡都有底。接受孩子的需求,不會認為自己在溺愛,因為經過上面的思考,孩子可能確實需要。拒絕孩子的需求,也有底氣,可以陳述出來123,讓孩子知道被拒絕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拿起商品的時候,先不要拒絕,而是應該先思考“要不要買”,再做決定。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的應對方式

1.描述物品,共同探索:

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新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不一定是要買。所以,會拿著反覆探究

尤其是兩三歲之前的孩子,孩子對商品的愛好,可能更多是出於好奇,想弄明白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摸起來怎麼樣?什麼顏色?可以按什麼按鈕有什麼反應?”等等。

孩子想據為己有的心理還不是那麼強烈,這時候,看到孩子拿起一件商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這件物品,而不是如臨大敵,趕快說“放下”。

父母會以為,孩子拿起一件商品,是一定要購買,其實,很多時候還真不是。他可能就是想摸一摸,看一看,研究研究。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輛小汽車,這輛小汽車是藍粉色的。它上面還坐著一隻小貓,小貓是什麼顏色的?是的,小貓是黃色的。你看這樣一推,小汽車就會向前跑。這裡還有其他顏色的,紫色......”可能父母的解說還沒有結束,孩子的注意力就跑到下一件商品上了。

反而,如果父母一上來就說“放下,不買東西”。可能孩子的探索需求沒有被注意到,而大哭大鬧

如果孩子解說後,還想拿著,可以讓他拿著,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又被其他的東西吸引,這個就扔了。“小猴子偷西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就是逛的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自己最開始要買什麼了。特別是在超市,最後從購物車裡拿出來,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2.如果拒絕,請態度堅定,語氣平和地拒絕:

噗噗最近這個階段,以前和她一起探索的方式不管用了。我之前都是“你自己做主,你喜歡你可以拿著,你可以自己決定你要不要買”。

上上週,有一件玩具,她從頭拿到尾,換了多少次其他的誘惑,都不行。而且這件玩具是塑料玩具,小收銀機什麼的,噗噗的玩具裡已經有這類玩具,是大號的。我有點不喜歡這種塑料的小東西,質感差,收拾起來麻煩。

雖然如此,我還是尊重她的想法,讓她自己做決定“她是不是真的喜歡”。結果她一直抱著,說她就喜歡這個。我輕描淡寫裝作不經意地說:“這個收銀機,家裡有一個大的,你最喜歡拿著收銀機賣冰激凌了。這個購物筐,家裡有兩個,一個布藝的,一個塑料的,都是大一點的,可以裝東西。”

最後還拿吃的誘惑,噗噗還是表示她最喜歡這個玩具。我看她態度堅決,就提前打預防針:“這個玩具,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喜歡,你可以拿著抱一會兒,但是我們應該不會買,因為家裡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你現在可以抱著。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這個玩具嗎?”噗噗聽了不會買,有點傷心,但是我說可以抱著,所以也沒有那麼大的反應。

“噗噗喜歡這個玩具。”

“媽媽看出來了你很喜歡,你為什麼喜歡呢?或者你喜歡它什麼呢?”

她嘰裡呱啦說了兩句,我也沒聽懂,但是大意還是重複我喜歡這個玩具。

我說“如果你可以告訴媽媽,三個你喜歡這個玩具的理由,我覺得合理,我們就可以買。”但是這個問題,超過了她的能力。我也只是在給以後做鋪墊引導她有這樣的思考習慣,並沒有一定要她回答

三歲是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他比小時候有更堅定的想法,知道“商場裡的東西付了錢才是自己的”(物權意識),但他可能還不能夠說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喜歡。

最終結賬的時候,我溫和但堅定地告訴她:“這個玩具不可以買,因為我們已經有相同的玩具了。”噗噗嚎啕大哭。我們結完賬出來,我抱著她說:“你很傷心,因為你想買那個玩具,而媽媽沒有答應你。媽媽抱抱。”隔著推車我們抱在一起,她緊緊摟著我,雖然還在哭,但是平靜了很多,“雖然不可以買那個玩具,但是你可以買冰激凌吃,你每週可以吃一次冰激凌(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吃),這一週的冰激凌你還沒有吃,我們可以現在去買。”一聽,可以吃冰激凌,她立即笑了。這是替代方案

我們坐電梯上樓的時候,我又和她講,“媽媽不是不給你買剛剛的玩具,而是我們已經有這樣的玩具了,再買就重複了。而且,剛剛的玩具是小小的塑料,質量不好,玩起來也不方便。你想想家裡的那些小塑料玩具,你經常拿出來玩嗎?我們寧肯攢錢買好一點質量的玩具,玩的時間久,也好收納。這些塑料的小玩具,不好收納,而且手感不好,所以媽媽不想買這些質量不好的玩具。”噗噗迴應,“質量差,玩具不好。買質量好的玩具。”你看,孩子很會抓重點。

噗噗這樣的玩具其實不多,聖誕節禮物有一個漢堡店,裡面就包含小的塑料玩具。我算是體會到了這類玩具的負面,很難收納,經常丟,最關鍵質感不好,常常倒塌之類的。如果不是因為是聖誕禮物(當時著急買),我肯定就退貨了。

我舉這個實例,是想大家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整個過程。每一位父母面對孩子買買買,都是糾結的(看上面那長長的一段),我也一樣糾結煩惱。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拒絕的過程包含以下要點

①行為可以拒絕,態度要溫和堅定:我們很多時候拒絕孩子,就是用吼的和教訓的語氣。我們可以想想,本來被拒絕就已經很痛苦了,父母還在旁邊訓斥,這就是雙份痛苦。所以孩子可能更加歇斯底里地哭鬧,因為太痛苦了。

這裡還是要用到以前情緒方面的內容表達孩子的感受,給孩子的情緒命名“你很傷心,媽媽沒有答應你買玩具。”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還有就是肢體接觸,能抱著就抱一會兒,能親親就親一下等。

②明確告訴拒絕的原因:因為這個玩具家裡有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這個玩具比較貴,對於大件商品的購買,我們有預算,這個超出預算了。你如果真的喜歡,我們可以列個購買計劃,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買等;這個玩具只有單一功能,媽媽認為性價比不高,你稍微玩一下就會不再感興趣等等。

③及時給出替代方案:雖然這個玩具我們不能買的,但是你可以去遊樂場玩一會兒/其他玩具/......。像我提出了噗噗可以去吃冰激凌,這也是很有誘惑力的選項

④詳細解釋清楚整個決定: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詞語“覆盤”。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可以把整個過程給孩子再重新分析講解一遍,如果是合適的理由,因為父母平和的態度,孩子也會感受到被尊重,而理解父母的決定。像噗噗,她就理解了這個玩具質量不好,媽媽不買,我們要買質量好的玩具。

但是這種解釋,應該在孩子平靜下來後再進行,不然,孩子只顧著難受,可能沒有更多精力來處理這些信息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3.讓孩子給出購買理由:

如果孩子年齡大了,特別是四五歲五六歲以後,可以引導孩子講出他選擇這個商品的三個或者四個原因。如果合理,那麼就可以購買。我前面也問兩三歲的噗噗了,其實並不是期待她回答,而是引導她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也可以問一問,形成思維習慣。

這三四個原因,不包括別人都買了這種原因,也不包括我就是喜歡這種原因。而是真正說服人的原因,比方這個玩具有一個這個功能,我以前沒有接觸過,我想買回來研究。這就是很好的一個原因等等。但要說出三個或者四個。具體幾個,父母自己決定,但也不能太多,要具有可行性。你想讓孩子說出一百個理由,這明顯就是設置障礙不讓買的意思,孩子可能更生氣。

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讓孩子直接思考,“這個玩具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和需要”,也鍛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說服別人的能力,也很有可能是創造力。因為有很多時候,孩子的角度確實非常新穎,不得不佩服。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4.少去商場,多去戶外:

從我以前的分享,大家也可以看出來,我是非常喜歡帶孩子去大自然體驗的。和自然接觸,當然有很多好處,和我們今天相關的就是,可以自然避免孩子被誘惑,以及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不能一邊喜歡帶娃去商場,然後到了商場開始抱怨孩子喜歡買東西。人是禁不住誘惑的,禁住誘惑的人,都得是意志力和思考力多麼頑強的人。孩子很明顯,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財商教育┃孩子總愛“買買買”,消費觀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


我覺得,所有養孩子的有效方式,一定出發點都是愛孩子。有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很多孩子,油鹽不進,家長生氣起來是真生氣,因為油鹽不進沒有辦法溝通,堵得人恨不得火山爆發。但事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就是因為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沒有顧及感受,只是單純講大道理。

對待孩子不能單純只用招數,用的招數孩子都會學過去,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父母一定是對抗不了孩子的,他是先進的力量,是蓬勃向上的力量,而我們,是相對落後的力量,是逐漸日落西山的力量。這種趨勢,就註定了,未來有一天,他一定是在我們上面的。願我們都不在那一天後悔。

我們不能單純只用招數,而應該把對方作為一個人來交流,作為一個人來理解。理解他背後的需求。

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買買買,在生活裡被控制地很嚴格的孩子,因為失去了對於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在生活裡沒有感受到愛的孩子,沒有被足夠有質量陪伴的孩子,這是“買買買”填補不了的空洞。反而越買買買,越背道而馳。

養育孩子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因為教導孩子的同時,更是深深的自我反思。反思就會面對自己的錯誤與痛苦,赤裸裸,無可逃避。

今天就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