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伴隨財富的增加,我們的教育追求也越來越高,國際學校成為其中追逐的重點,近期不斷有人諮詢,我把過去的文章再整理供大家參考。太長,大致分為三篇,以下為其一。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為什麼要上國際學校?每每遇到諮詢的家長,我總是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和出國一樣,讀國際學校只是一個路徑選擇,但這個路徑選擇是否能達到你的目的?

有一部分家長是無奈之舉,我覺得沒有太多討論餘地。比如因為戶口原因,導致孩子在中學階段需要返回戶籍地,但又不想和孩子分離,被迫無奈,索性讀國際學校,未來直接出國。

但更多或者更容易犯錯誤的,是另外一種家長:想給孩子選擇一種更好的教育,不希望孩子在應試教育環境中被殘害,未來直接出國,去西方名校讀書,享受更好的教育與生活。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這個追求沒有錯,但坦率地講,很多家長受輿論和一些偽專家的誤導,對西方先進教育有著嚴重的誤解、錯覺。在他們看來,西方先進的教育就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沒有負擔,最後孩子們還都能上名校,有創造力,出人頭地。

如果你這麼想,那你需要看完以下內容再決定,或者說,你就死了這條心吧,這條道路不可能完成你的目標!

為了講清楚,講明白,多囉嗦幾句。


2015年,BBC關於中國老師遠征英國的真人秀節目(國內一些輿論誤以為紀錄片)在中國掀起了一番批判中國教育的狂歡。

其實,該節目剛剛播出第一集,突出中國老師與英國學生的尖銳衝突後,原英國伊頓公學的教務長Oliver Kramer就說:如果這些老師來的是伊頓公學,那學校師生們肯定會很開心,不會讓中國老師失望。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有人評論說,Oliver Kramer不小心說出了英國教育的一個真相:英國的好學校絕不是快樂教育。這是用來誤導中國的。其實何止英國,整個西方是一樣的。以私立學校為核心的精英教育,絕不是我們在BBC真人秀節目裡看到的那樣,而是恰恰相反。

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教育生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體系,一個是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大眾教育體系,一個是以私立學校為核心的精英教育。前者是保基礎,保公平,後者是滿足更高或者更個性化的需求,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一般來說,學生家庭背景往往低層化,學校的管理相對寬鬆,對學生的學業目標沒有嚴苛的要求,在美國,很多學校追求的只是達標畢業(很多公辦學校高中畢業率往往低於50%)。對於這類學校,孩子們的確都很輕鬆,沒有負擔,但和精英、和名校是無關的,更類似我們的薄弱校。

一個朋友有過類似的經歷。當年他帶孩子去北美讀書,剛去沒有錢,貪圖房租便宜,住在一個移民聚集區,孩子就近上了一所公立小學。剛開始,孩子成績有A有B,也有C,學期結束,他以為孩子語言文化等適應後成績會有大幅提升,不料發現孩子成績反而出現了大面積下降,大量的C,甚至還有D。朋友緊急約見了孩子班主任,班主任很無辜地表示,孩子取得這個成績很正常:他很少交作業啊!朋友急了,質疑班主任說:孩子不交作業你怎麼不管,你怎麼不告訴我們?班主任的一句話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了這種區別:您可能忘記了,我們這裡是公立學校,不能管太多。

而以少數優秀私立學校為代表的精英教育(當然,私立學校也有很差的),孩子往往都是富貴家庭出身,學校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管理嚴格,往往都有特殊或者極其嚴格的“36項軍規”,學業上則要求非常高,成績不好是不大可能被錄取的。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當然,在精英體系中,還有一類就是少數優秀的公辦學校,即“學區房”所在學校,這類學校家庭結構與極少數私立學校家庭類似,唯一區別的是在管理上學校一如既往,不會那麼嚴苛,核心都是靠學生自己,“不待揚鞭自奮蹄”。

曾獲得普利策獎的美國著名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寫過一本書《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煉成的》,講的是美國舊金山最著名的一所公立中學,也是虎媽女兒所在的學校——惠特尼中學。這本書的第一章記錄了一位優秀高三女生的一天,該章的題目是《魔法數字4: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滿分)》。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這個女生如此勤奮的原因很簡單,她的理想就是HYP(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希望未來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於是她不僅需要拿到滿分的成績,這一點對她還遠遠不夠,她還組建了兩個學生社團,需要做很多社會工作、學生工作。因為實在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她只好靠喝咖啡提神,死撐著。

無獨有偶,紐約時報也多次報道過優秀學生流行吃“聰明藥”的事情,實際上所謂“聰明藥”就是比咖啡更激烈的興奮類藥物,目的還是能在關鍵時刻應對疲乏,以獲得更好的成績。

和這個女生相比,我們大多數的中學生可能算比較輕鬆的了。


從全世界角度來看,精英教育的本質是一樣的

因為文化差異、制度差異,英美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與教育側重點上的確與我們有所不同;但從全世界角度來看,精英教育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首先是成績要好,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2016屆哈佛新生的調查顯示,在哈佛錄取的學生中,絕大部分成績都是接近滿分的(見下圖)。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2018屆的新生調查則表明,此屆新生平均GPA為3.94(未加權),73%的學生在班級排名前2%。

英國著名中學伊頓公學的2018年A-level考試成績被披露,A+學生佔比高達38%,全A學生高達76%。而這已經達到了牛劍的成績要求。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其次,英美優秀學校對學生的日常規範要求是非常嚴苛的,不僅是需要有教養,也是訓練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精英與非精英的區別實際也就在於此。

2018屆哈佛新生調查表明,高達56.4%的人很少或不使用Twitter,80.5%的人很少或不使用Facebook。從一個側面我們能深刻感受到這些孩子在有意識地與網絡保持距離,與網癮保持距離。

當年,“小霸王”李某曾就讀於美國明尼蘇達的一所私立學校,但不久,他因為無法適應學校的嚴格要求與管理,被迫退學。這所學校的一位中國學生曾經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出國之前大家都會說國內應試教育如何艱難,美國課業如何輕鬆簡單,結果出國之後發現所謂的簡單都是鬼扯。”

“這所學校有非常嚴格的校規,並制定了白卡紅卡制度。”

“如果違反一般校規會被給白卡,例如曠課,一節課一張,校服不合要求一張,及至頂撞老師等也可以有白卡。兩個月累計三張白卡就會有一次禁足。如果學生逃避禁足,則等同於一張紅卡。除了這些細枝末節的規則之外,還有14條重點校規,違反其一會拿到紅卡。其中包括一些中國學校可能不會怎麼管或者頂多請家長的條例。比如任何形式的作弊會直接紅卡。紅卡會伴隨留校察看(不用離開校園),校外滯留(離開校園)及至開除。紅卡入檔是無法撤銷的。一般一張兩張紅卡之後就離開除不遠了。”

在伊頓公學,不僅對行為規範有嚴苛的要求,在學校重大活動中,獲得不同榮譽的學生都有其專門的榮譽服裝,以示和普通學生的區別。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2012年,我在舊金山轉機時買了一份時代週刊,無意間得知,美國至今還有19個州允許體罰(當然是私立學校)。其實在一些優秀的英聯邦私立學校,至今還是可以看到鞭子的。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雖然現代教育理念對體罰多有否定,但懲戒永遠是一個基本教育手段。很多精英學校在規矩規範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甚至變態,雖然對於體罰多數不贊同,但對於包括體罰在內的懲戒手段仍然有保留,而不是趕盡殺絕。

近年來自中國大陸的孩子被海外學校退學或者開除,很多並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行為規範問題,因為沒有教養規矩或者屢次違反規矩,被除名或者勸退。

有一位曾就讀國內某著名中學的學生,高中時交換轉入美國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學,在申請快結束的最後兩週,也就是最後畢業的關鍵時刻,學校做出了退學的處罰,而理由竟然是不按時起床吃早飯(孩子覺得自己晚起,不吃早飯,按時上課就是),並屢次頂撞老師。她忘記了,這是規矩,不是可以自由選擇的。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西方的教育有其先進的地方,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比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學生的評價方式,我尤其欣賞他們在教學方式上的一些做法,比如從小學就開始寫paper,包括課堂討論。這對孩子思辨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當然,還有他們對學生不惟分數的評價,給了更大空間。

但我們不能因此以偏概全,甚至認為成績不重要,把西方的教育說成是快樂教育,似乎天天玩樂就能有成就、有創造力,就能成為人中龍鳳。這幾乎就是欺騙,赤裸裸的欺騙。

我們需要對西方先進教育有一個更為全面、真切的瞭解和認知,尤其是需要破除這些年輿論與一些所謂專家的誤導,才可能做出更為正確的選擇。

西方的教育輕鬆快樂又成功?這是赤裸裸的欺騙丨國際學校選擇之一

我經常對家長說,如果只是想讓孩子輕鬆,那恰恰最不應該去國外。

先不說我們的中小學減負,讓學校教育的內容已經簡單到不堪的境地,即便是中高考,也簡單的一塌糊塗。比如2016年北京中考,按百分制算,有些學科海淀區1/4的孩子都是95分;2018年中考,人大附中僅英語滿分就有近130人。

至於上大學,2018年,全國近一半省市實際錄取比例已經超過了90%,考不上大學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了。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超過50%,進入普及化時代。也就是說,想沒有負擔很容易,何必遠渡重洋?

很多家長實際上口是心非,並非只要孩子快樂幸福,還想要孩子出人頭地。如果是這樣,那就需要做好十二分的準備,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這份辛苦都是免不了的,只是辛苦不同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