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不完美媽媽 天津 中關村 舞蹈 小智 文章 刑法 爸媽成長智庫 2019-06-29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小智老師的朋友毛毛媽,一向屬於老母親們裡的淡定派,但最近幾天卻極其煩躁:

前幾天,8歲的兒子毛毛和舞伴同學小新一起學跳舞時發生一件小事,讓她在家長群裡成了眾矢之的。

起因是毛毛在跳舞休息的間隙,非常誇張地模仿了小新跳舞的動作和表情,逗得現場其他同學哈哈大笑。

當天晚上,小新的家長在家長群裡發起討論:“如果你家孩子在學校受了欺負,應不應該還擊?”,還說小新認為毛毛欺負了自己,受不了要轉學。

群裡氣氛突然尷尬了,毛毛媽臉上掛不住了,趕緊又是直接邀請,又是通過老師聯繫小新家長,希望見面詳細溝通,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對方卻表示“算了,我們忍了,大家時間都緊張,沒必要非要見面。”

毛毛媽卻覺得事情不能這麼過了,和老師幾番溝通後,老師讓兩個孩子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原來當時毛毛除了誇張模仿了小新的舞蹈動作和表情以外,並未有任何嘲笑小新的話語,或是粗魯的舉動。

事情解釋清楚,兩人誤會解除,重新和好。

過後,毛毛媽陷入了反思,於是和媽媽朋友們討論這件事,大家的討論焦點集中在:這件事裡的“欺負”,到底是小新玻璃心,還是毛毛太過分;後來又延伸到了如何幫孩子在校園霸凌中自保。

小智老師覺得,這件事情的根本在於孩子無法清晰認知自己行為的邊界,也無法清晰的認知自己的邊界受到什麼樣的侵犯才是校園欺凌行為。

事實上,我們整個社會對於“校園欺凌”的界定意識並不清晰一致,家長又如何能教清楚孩子呢?

界定模糊,孩子個性和處理方式不同,這些都不是能一刀切的問題,但如何在底線上幫孩子認清行為邊界,妥善的處理矛盾和衝突,卻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這也是小智老師今天想和你重點討論的話題。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一、模糊不清的邊界

2016年的“中關村二小事件”,可謂是社會各方對“校園欺凌”界定標準爭論的集中縮影。

事件回顧:

2016年12月8日晚,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引爆全網關注。

文章是一位媽媽所寫,她的兒子明明(化名)就讀於中關村二小四年級。綜合文中和多家媒體報道所述,2016年11月24日,明明被兩名同學亮亮和軍軍(均為化名)用廁所的垃圾桶倒扣在頭上,垃圾筒裡還含有尿液和沾有排洩物的紙巾。

明明自行清理了身體,回家後情緒激動,大哭,後被北醫六院的醫生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指在遭受到急劇、嚴重的精神創傷性事件後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所產生的精神障礙)。

小智老師扒回當年的諸多“墳貼”,發現在事件環境下,涉事家長、學校和輿論對於校園欺凌的看法不一:

學生及家長:以個人感受為界定標準

這種想法在學生和家長中非常普遍。受害者明明和家長,認為自己一方遭受了傷害和侮辱,無法承受。而亮亮、軍軍和他們的家長認為此事件是開玩笑,是沒有把握好尺度,不是欺凌與施暴。

眾多圍觀網友也是如此想法,有網友回憶起自己過往的類似經歷,堅決認為這行為已經構成了校園欺凌,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受傷者母親發文有誇大事實之嫌,這只是孩子之間的摩擦,應該看具體的相關證據。

不過,教育界也有專家持同樣看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儲朝暉就認為,我國還沒有衡量校園欺凌和學生間的打鬧的標準,但是不能僅從定義和形式上來界定,應該從“被欺凌者”的感受來認定是否遭受到欺凌。

教育界:尚未明確嚴格區分細則

中關村二小在人民日報微博上發佈的調查聲明稱,“經多方調查、瞭解,牽涉至事件中的三名同學屬於正常的同學關係,有互相起外號現象,但沒有明顯的矛盾衝突。學校認為這是一起偶發事件,不足以定認兩名同學的行為已經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

但學校的調查聲明發出後,仍然遭到網友質疑,大家認為學校低估了實施者造成的傷害,姑息此類行為,恐怕後患重重。

事實上,由於個案複雜,執行過程困難重重,教育界也很難通過規章制度區分細則標準,在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裡,雖然有明確學生欺凌界定的措施,但措施實施細則,仍然未被觸及。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以上圖片為《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截圖

司法界:初步建立概念

小智老師查閱諸多資料,還諮詢了身邊幾位律師朋友,瞭解到:我國目前的全國性法規中,關於校園欺凌並沒有明確界定標準,只有根據具體行為,判斷是否構成誹謗、侮辱、傷害,由治安管理、刑事責任處理的法條。

2018年11月,天津市人大出臺《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我國才明確了校園欺凌的概念,即校園欺凌包含五個要素:

一、同學間發生,不包括老師體罰;

二、發生在校園內外;

三、通過體能、人數、家庭背景等優勢,以強凌弱,蠻橫霸道;

四、有具體的欺凌言行,包括身體身體、語言和網絡欺凌;

五、造成傷害後果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以上圖片為《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截圖

但司法界仍有聲音認為,目前對於該行為的規範,缺乏針對性和指代性,處理校園欺凌行為大多還依賴於家庭和學校。

學校和家庭如何界定“校園欺凌”?小智老師在前面已經為你分析整理了呀,問題好像又回到了原點。

綜上,關於校園中的摩擦、矛盾、衝突,到底屬於學生“失範”還是“違法”。目前無論是涉事家長,教育界、司法界,都沒有統一量化的標準可循。

可喜的是,今年2月相關部門已經發出消息,稱未成年人保護法將迎來大修,校園欺凌問題將在其中有所反映,讓我們共同期待法律規範在這方面的進步吧。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二、如何幫孩子保護自己

如小智老師在前文所說,校園欺凌界定模糊,不是能一刀切的問題,但如何在底線上幫孩子認清行為邊界,妥善的處理矛盾和衝突,卻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這絕不是簡單的“打回去”和“告訴老師”的問題。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在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校園欺凌方面有著10年研究經驗佟麗華律師的觀點,可以給家長們詳盡的參考: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1.如何教孩子界定開玩笑和鬧矛盾?

開玩笑與校園欺凌有本質的區別,有時候難以認定。同學之間開玩笑很正常,開玩笑也許會造成誤會,或者玩笑過分了導致另外一方受到傷害,但是開玩笑是基於主觀的善意,甚至是同學之間表示關係好的一種方式,而校園欺凌是主觀有惡意,這是兩者的區別

2.如何教孩子防止出現開玩笑過度的情況?

在開玩笑的過程中,如果造成了傷害,而此時受到傷害的人提出stop,明確指出:“你這個玩笑對我造成傷害”,那麼這個玩笑就應該停止了如果受到傷害人已經明確發出停止的信號,而施加傷害者卻還屢教不改,這就不是開玩笑的性質了,性質已經發生轉變。但是,這種情況下是否認定構成校園欺凌,還要綜合因素來看待。

3.如果同學之間不止開玩笑,出現了小打小鬧,甚至打架鬥毆的情況,這算不算是校園欺凌呢?

鬧矛盾甚至打架受傷也不能認定為校園欺凌。同學之間難免有矛盾,在有些情況下,鬧矛盾甚至打架鬥毆,這是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如何解決的問題,甚至某種程度上是解決矛盾的方式。也許是冷戰、也許是吵架,也許是動手打架,這些都是解決矛盾的方式但是校園欺凌是以強凌弱,主觀上的我欺負你

但是,即使是開玩笑或者鬧矛盾,如果給別人造成了傷害,父母和學校仍然應該高度重視,不要採取小題大做的態度。此時的關注點不在於是否構成校園欺凌,而是解決問題,幫助受到傷害的孩子從傷害中走出來。

同時,佟律師也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為家長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方法:

1.避免家庭暴力

家長要給孩子構建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在和諧的環境中,學會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在家庭存在暴力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學會以暴制暴。當孩子發現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就更容易在同學間實施暴力。

2.與孩子有效溝通

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瞭解孩子的校園生活,瞭解孩子成長中的壓力與難題,並給出意見和方法,這樣就能及早發現校園欺凌問題。但是這對於中國父母來說,並不簡單。因為我們的父母早就習慣了高高在上,難以放下身段與孩子溝通。

家長不僅要與孩子有效溝通,更要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溝通不僅是方法,更是重要的能力,只有讓孩子擁有溝通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處理校園欺凌的問題。

3.理性解決問題

即便是孩子遇到了校園欺凌問題,父母也應當本著溝通、理性解決問題的原則來處理。通過大吵大鬧、訴諸媒體等方式,表面上情緒得到了宣洩,但實際上會使問題更加複雜。父母如果心疼孩子,就應該將孩子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們要優化孩子的成長環境,而不是將問題複雜化。

4.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在某種程度上,規則意識就是法律意識。每個家庭都應該培養孩子的法治意識。其次,要告訴孩子違反規則是要付出代價的,欺凌者會有代價。如果都有這樣的意識,欺凌的現象就會減少。最後,讓孩子意識到規則是維護權利的象徵。在遭受欺凌的過程中,法律是底線,法律一定會維護我們的權利。當孩子權利受到損害的時候,法律一定會提供更強的保障。

三、給力主題繪本推薦

最後,小智老師配合佟律師的乾貨,再給家長們推薦一套可以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校園欺凌,保護自己的繪本:《對校園欺凌說不!》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校園欺凌?請教孩子牢記這幾個原則

這是美國專業兒童心理專家推薦的反校園欺凌主題書。作者菲利斯·卡夫曼·古特斯坦,是反校園欺凌倡導者,長期致力於研究校園欺凌行為。

本書用生動有趣的情景劇和遊戲等方式向孩子們介紹該如何應對校園欺凌,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當他自己一個人時,遇到欺凌該怎麼辦。

讓小智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個反抗校園欺凌的妙招——學會說“不”。書裡描述了不同的場景下如何說“不”:

比如,當有人威脅孩子:借點錢給我花花!如果孩子不會說不,就會遭到持續勒索,書中告訴孩子要明確堅定地說不,並在必要時告訴老師家長。

比如,當被年紀大或者力量大的人要求一起去欺負別人時,如果不敢說不,就會成為校園欺凌的幫凶,要承擔相對的責任……

書中一共介紹了10種反抗校園欺凌的具體操作方式:

1.遵從黃金法則

2.擴散消息

3.保持良好的行為記錄

4.談到校園欺凌行為時,應該這樣勸告

5.讓大人出面阻止校園欺凌發生

6.建立友誼

7.加入反抗者聯盟

8.學會說“不”

9.不要以訛傳訛

10.削弱“小霸王”們的勢力吧

願每個孩子的校園生涯,多一點美好的青春回憶,少一點欺凌陰影。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123rf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