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地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一、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複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

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地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一、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複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

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說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

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周杰倫曾經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琴技,用各種水果都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鋼琴跟他在一起,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謝霆鋒不禁感慨:後悔沒有像你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杰倫小時候練琴,全靠媽媽一根藤條在後面逼迫。

他也曾經懷疑,為什麼別人能在外面玩,而我要每天練琴。

現如今,他感謝媽媽的堅持,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地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一、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複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

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說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

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周杰倫曾經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琴技,用各種水果都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鋼琴跟他在一起,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謝霆鋒不禁感慨:後悔沒有像你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杰倫小時候練琴,全靠媽媽一根藤條在後面逼迫。

他也曾經懷疑,為什麼別人能在外面玩,而我要每天練琴。

現如今,他感謝媽媽的堅持,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遊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們讓孩子做事要堅持,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承受皮肉之苦,而是讓他們體會與自己賽跑的過程;

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者,而是讓他們學會任何事情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品嚐堅持的苦,讓孩子品格堅毅,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挫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我們要教會孩子走向成功,更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敗。

2010年的升學季,發生過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上海華師大二附中一位尖子生,成績優異,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

高考之前,由於沒能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選擇了輕生。

沒有被清華錄取,可是他卻被北大心理系錄取了。

這也是無數人不能仰望的高度,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從高樓一躍而下。

每個孩子都有全力以赴的過程,如果失敗了,那如何面對?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事與願違時,如何面對挫敗感。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地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一、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複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

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說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

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周杰倫曾經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琴技,用各種水果都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鋼琴跟他在一起,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謝霆鋒不禁感慨:後悔沒有像你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杰倫小時候練琴,全靠媽媽一根藤條在後面逼迫。

他也曾經懷疑,為什麼別人能在外面玩,而我要每天練琴。

現如今,他感謝媽媽的堅持,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遊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們讓孩子做事要堅持,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承受皮肉之苦,而是讓他們體會與自己賽跑的過程;

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者,而是讓他們學會任何事情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品嚐堅持的苦,讓孩子品格堅毅,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挫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我們要教會孩子走向成功,更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敗。

2010年的升學季,發生過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上海華師大二附中一位尖子生,成績優異,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

高考之前,由於沒能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選擇了輕生。

沒有被清華錄取,可是他卻被北大心理系錄取了。

這也是無數人不能仰望的高度,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從高樓一躍而下。

每個孩子都有全力以赴的過程,如果失敗了,那如何面對?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事與願違時,如何面對挫敗感。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會因為清華北大這樣的事情黯然傷神,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挫敗感經常會出現:


“媽媽,小朋友不喜歡跟我玩”“媽媽,我好不容易搭好的積木,突然倒塌了”“媽媽,這次比賽我輸得一塌糊塗”“媽媽,我這次考試退步了十多名”

這些細微的小事,都是孩子內心非常失落的時候。

讓孩子坦然面對不如意,給自己找到新的出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地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一、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複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

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說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

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周杰倫曾經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琴技,用各種水果都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鋼琴跟他在一起,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謝霆鋒不禁感慨:後悔沒有像你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杰倫小時候練琴,全靠媽媽一根藤條在後面逼迫。

他也曾經懷疑,為什麼別人能在外面玩,而我要每天練琴。

現如今,他感謝媽媽的堅持,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遊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們讓孩子做事要堅持,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承受皮肉之苦,而是讓他們體會與自己賽跑的過程;

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者,而是讓他們學會任何事情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品嚐堅持的苦,讓孩子品格堅毅,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挫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我們要教會孩子走向成功,更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敗。

2010年的升學季,發生過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上海華師大二附中一位尖子生,成績優異,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

高考之前,由於沒能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選擇了輕生。

沒有被清華錄取,可是他卻被北大心理系錄取了。

這也是無數人不能仰望的高度,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從高樓一躍而下。

每個孩子都有全力以赴的過程,如果失敗了,那如何面對?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事與願違時,如何面對挫敗感。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會因為清華北大這樣的事情黯然傷神,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挫敗感經常會出現:


“媽媽,小朋友不喜歡跟我玩”“媽媽,我好不容易搭好的積木,突然倒塌了”“媽媽,這次比賽我輸得一塌糊塗”“媽媽,我這次考試退步了十多名”

這些細微的小事,都是孩子內心非常失落的時候。

讓孩子坦然面對不如意,給自己找到新的出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阿德勒在《洞察人性》中,給出過三個小建議。

首先,要同情和理解孩子。

不是告訴他失敗了沒關係,失敗了怎麼會沒關係?

而是告訴他我懂你,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如果是你,也會很傷心,畢竟你費了很多心血。

其次,孩子情緒穩定後,一起分析原因。

一件事情失敗了沒有關係,我們要在失敗中汲取教訓。

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失敗。

最後,帶著孩子去放鬆放鬆吧。

失敗的情緒可能別人再多說也是無益,要讓他們自己走出來,接納自己的挫敗,同時也認識到,人生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愛他的人。

喜怒哀樂是完整的人生,錯過與挫敗是生活的常態,學會面對挫敗,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本來面目。

三、“缺錢”的苦

前不久,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海外留學歸來的兒子,在家啃老十年,父子二人經常為了此事爭吵。

父親一氣之下,把給兒子買的轎車、房子砸的一片狼藉。

兒子也想要“以牙還牙”,砸了父親的家,還想砍死父親。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地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一、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複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

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說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

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周杰倫曾經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琴技,用各種水果都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鋼琴跟他在一起,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謝霆鋒不禁感慨:後悔沒有像你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杰倫小時候練琴,全靠媽媽一根藤條在後面逼迫。

他也曾經懷疑,為什麼別人能在外面玩,而我要每天練琴。

現如今,他感謝媽媽的堅持,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遊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們讓孩子做事要堅持,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承受皮肉之苦,而是讓他們體會與自己賽跑的過程;

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者,而是讓他們學會任何事情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品嚐堅持的苦,讓孩子品格堅毅,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挫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我們要教會孩子走向成功,更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敗。

2010年的升學季,發生過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上海華師大二附中一位尖子生,成績優異,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

高考之前,由於沒能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選擇了輕生。

沒有被清華錄取,可是他卻被北大心理系錄取了。

這也是無數人不能仰望的高度,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從高樓一躍而下。

每個孩子都有全力以赴的過程,如果失敗了,那如何面對?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事與願違時,如何面對挫敗感。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會因為清華北大這樣的事情黯然傷神,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挫敗感經常會出現:


“媽媽,小朋友不喜歡跟我玩”“媽媽,我好不容易搭好的積木,突然倒塌了”“媽媽,這次比賽我輸得一塌糊塗”“媽媽,我這次考試退步了十多名”

這些細微的小事,都是孩子內心非常失落的時候。

讓孩子坦然面對不如意,給自己找到新的出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阿德勒在《洞察人性》中,給出過三個小建議。

首先,要同情和理解孩子。

不是告訴他失敗了沒關係,失敗了怎麼會沒關係?

而是告訴他我懂你,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如果是你,也會很傷心,畢竟你費了很多心血。

其次,孩子情緒穩定後,一起分析原因。

一件事情失敗了沒有關係,我們要在失敗中汲取教訓。

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失敗。

最後,帶著孩子去放鬆放鬆吧。

失敗的情緒可能別人再多說也是無益,要讓他們自己走出來,接納自己的挫敗,同時也認識到,人生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愛他的人。

喜怒哀樂是完整的人生,錯過與挫敗是生活的常態,學會面對挫敗,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本來面目。

三、“缺錢”的苦

前不久,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海外留學歸來的兒子,在家啃老十年,父子二人經常為了此事爭吵。

父親一氣之下,把給兒子買的轎車、房子砸的一片狼藉。

兒子也想要“以牙還牙”,砸了父親的家,還想砍死父親。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在這個新聞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在家啃老十年,父親卻給他置辦好了房子、車子。

這個“孩子”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缺錢的,他也許一直以為父母的財富就是自己的。

總是聽老人說,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不思進取。

這樣的說法把所有的人一棒子打死是不對,可是卻不無道理。

很多孩子,父母把所有的物質都置辦齊全。

讓他們不知道錢是什麼概念,不知道多少錢能做多少事。

"

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地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摧殘體力。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革命時期中國有一句老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也會刻意製造問題,提前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但是到了孩子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反而卻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謂的吃苦教育,沒必要太過於刻意。

相反,我們應該自然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麻煩。

不用故意給這些“小樹苗”棒打、搖晃,而是讓自然的風雨給他們自然的磨礪,讓他們學會面對風雨,深深地紮根地下。

我們成年人經常感嘆“人生實苦”,生而為人誰也不是容易的,孩子也一樣。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幾種苦,再心疼也要讓孩子去親自去嘗一嘗。

一、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

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複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

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說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

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周杰倫曾經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琴技,用各種水果都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鋼琴跟他在一起,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謝霆鋒不禁感慨:後悔沒有像你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杰倫小時候練琴,全靠媽媽一根藤條在後面逼迫。

他也曾經懷疑,為什麼別人能在外面玩,而我要每天練琴。

現如今,他感謝媽媽的堅持,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遊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們讓孩子做事要堅持,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承受皮肉之苦,而是讓他們體會與自己賽跑的過程;

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者,而是讓他們學會任何事情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品嚐堅持的苦,讓孩子品格堅毅,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挫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我們要教會孩子走向成功,更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敗。

2010年的升學季,發生過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上海華師大二附中一位尖子生,成績優異,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

高考之前,由於沒能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選擇了輕生。

沒有被清華錄取,可是他卻被北大心理系錄取了。

這也是無數人不能仰望的高度,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從高樓一躍而下。

每個孩子都有全力以赴的過程,如果失敗了,那如何面對?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事與願違時,如何面對挫敗感。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會因為清華北大這樣的事情黯然傷神,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挫敗感經常會出現:


“媽媽,小朋友不喜歡跟我玩”“媽媽,我好不容易搭好的積木,突然倒塌了”“媽媽,這次比賽我輸得一塌糊塗”“媽媽,我這次考試退步了十多名”

這些細微的小事,都是孩子內心非常失落的時候。

讓孩子坦然面對不如意,給自己找到新的出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阿德勒在《洞察人性》中,給出過三個小建議。

首先,要同情和理解孩子。

不是告訴他失敗了沒關係,失敗了怎麼會沒關係?

而是告訴他我懂你,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如果是你,也會很傷心,畢竟你費了很多心血。

其次,孩子情緒穩定後,一起分析原因。

一件事情失敗了沒有關係,我們要在失敗中汲取教訓。

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失敗。

最後,帶著孩子去放鬆放鬆吧。

失敗的情緒可能別人再多說也是無益,要讓他們自己走出來,接納自己的挫敗,同時也認識到,人生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愛他的人。

喜怒哀樂是完整的人生,錯過與挫敗是生活的常態,學會面對挫敗,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本來面目。

三、“缺錢”的苦

前不久,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海外留學歸來的兒子,在家啃老十年,父子二人經常為了此事爭吵。

父親一氣之下,把給兒子買的轎車、房子砸的一片狼藉。

兒子也想要“以牙還牙”,砸了父親的家,還想砍死父親。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在這個新聞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在家啃老十年,父親卻給他置辦好了房子、車子。

這個“孩子”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缺錢的,他也許一直以為父母的財富就是自己的。

總是聽老人說,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不思進取。

這樣的說法把所有的人一棒子打死是不對,可是卻不無道理。

很多孩子,父母把所有的物質都置辦齊全。

讓他們不知道錢是什麼概念,不知道多少錢能做多少事。

別再慣著孩子了,讓他們吃這三種“苦”,他們幸福一生

讓孩子認識金錢吧,認識金錢與收穫的關係,知道沒錢的時候應該怎麼去獲取,也讓他們體會一下自食其力的興奮感。

我有一個朋友,家住6樓沒電梯,每天下樓扔垃圾真的是件苦差事,她想到了讓兒子“掙錢”的方法。

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每項家務都給錢孩子會覺得那是自己的功勞。

那她就挑選了兩樣大家都不願意做的家務,作為獎勵的依據。

她跟兒子達成共識。

扔一次垃圾1塊錢,洗一次碗1塊錢,攢下來的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筆錢可成了兒子的“心頭肉”,他經常是攢到50塊錢之後,再去商場買一個喜歡的玩具。

一邊掏出一塊一塊的錢,一邊感嘆“錢太難掙了,太不禁花了”。

不要把一切都給孩子安排好,然後以為他到了成年以後,就自然而然的會賺錢會花錢會生活了。

從小讓他們知道,錢是要靠勞動獲取。

有多少錢就能買多少東西,沒有錢的時候,就剋制自己的慾望。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沒有孩子會自動學會什麼,都是在成長中不斷地探索,才有了長大後的性格。

體會到苦,才知道什麼是甜。

我們所說的吃苦教育,不是刻意給孩子製造挫折,製造麻煩,或者讓自己成為孩子的“麻煩”。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孩子“吃苦”的時候,我們不要袖手旁觀,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跟他們一起攻堅克難,找到出口。

沒必要一味地搞吃苦教育,也不能一味搞快樂教育,要讓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線上,學會做自己。

希望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孩子。

都能有堅定的內心,堅毅的品格。

懂得遇水架橋,遇山修路。

在沒有我們的地方,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