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存在這幾個“誤區”,孩子必會出現心理問題,要防'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跳槽那些事兒 服裝 菜菜談教兒育女 2019-07-28
"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難管。

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敢反抗父母,長大後有了反抗的勇氣和力量。

有人說,孩子比大人能忍,並不是他們不生氣,而是他們深知自己的無能為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如果父母這個時候不做出改變,還用管理孩子小時候的方法控制他,監管他,命令他,孩子勢必會反抗,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糟糕。

如果父母學會與孩子溝通,就不會出現親子關係緊張的局面。

想讓溝通取得良好的效果,雙方必須態度友好,關係平等,互相尊重。

家長之所以與孩子溝通不好,原因在於沒把孩子看成一個真正獨立的“人”,而是呼來喝去的對象。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經常陷入以下幾個“誤區“,孩子越大越反抗,越跟父母唱反調。

"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難管。

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敢反抗父母,長大後有了反抗的勇氣和力量。

有人說,孩子比大人能忍,並不是他們不生氣,而是他們深知自己的無能為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如果父母這個時候不做出改變,還用管理孩子小時候的方法控制他,監管他,命令他,孩子勢必會反抗,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糟糕。

如果父母學會與孩子溝通,就不會出現親子關係緊張的局面。

想讓溝通取得良好的效果,雙方必須態度友好,關係平等,互相尊重。

家長之所以與孩子溝通不好,原因在於沒把孩子看成一個真正獨立的“人”,而是呼來喝去的對象。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經常陷入以下幾個“誤區“,孩子越大越反抗,越跟父母唱反調。

與孩子溝通,存在這幾個“誤區”,孩子必會出現心理問題,要防

【1】指責

很多人在單位與在家裡判若兩人。

工作中,她經常教導自己的員工遇事不指責,對事不對人。而在家裡,她又常常忍不住指責自己對孩子。

指責孩子衣服洗的不乾淨,指責孩子做飯把廚房弄得像垃圾場,指責孩子與熟人見面不打招呼……甚至在孩子做錯事時,對孩子進行人格上的貶低。

心中有愛,才能發現愛,才能發現“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裡出西施。

其實,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眼裡真的是一朵花或一匹駿馬,但在她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沒有 別人的孩子強。

如果父母不改變對孩子對孩子的看法,一味的用消極的態度貶低孩子,孩子最後真的就變成父母眼中的樣子。

【2】挑剔

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同樣,表現再好的孩子也有不盡如意的地方。

父母挑剔孩子,就會把孩子的缺點放大,讓孩子無處遁形。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數落孩子,讓孩子很沒面子,自尊心嚴重受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挑剔孩子,會讓孩子更自卑,沒有自信,無疑於讓一朵嬌豔的花瞬間枯萎。孩子就會對人、對環境、對社會感到陌生和疏遠。

特別是女孩子,一旦遇到一個對自己“好“的人,她就會飢不擇食,渴望對方的認同和關愛,以此滿足自己內心對愛的缺失。

【3】強壓

大部分時候,孩子做的很多事都是父母強壓給他的。

孩子不喜歡見人打招呼,父母偏要孩子裝著很熱情去問候;孩子不喜歡吃雞蛋,父母強制孩子吃;孩子不喜歡報輔導班,父母強行給孩子報,擔心孩子成績不如人。

善良、懂事的孩子不想惹父母生氣,不想讓父母傷心難過,就會跟著父母的意願走,努力讓自己做一個乖孩子。

這種孩子成人後容易走極端,因為小時候她總是在過一種遷就別人的生活,長大了,她就會極力擺脫這種“壓抑“和”束縛“,暢快淋漓的做一回自己。

"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難管。

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敢反抗父母,長大後有了反抗的勇氣和力量。

有人說,孩子比大人能忍,並不是他們不生氣,而是他們深知自己的無能為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如果父母這個時候不做出改變,還用管理孩子小時候的方法控制他,監管他,命令他,孩子勢必會反抗,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糟糕。

如果父母學會與孩子溝通,就不會出現親子關係緊張的局面。

想讓溝通取得良好的效果,雙方必須態度友好,關係平等,互相尊重。

家長之所以與孩子溝通不好,原因在於沒把孩子看成一個真正獨立的“人”,而是呼來喝去的對象。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經常陷入以下幾個“誤區“,孩子越大越反抗,越跟父母唱反調。

與孩子溝通,存在這幾個“誤區”,孩子必會出現心理問題,要防

【1】指責

很多人在單位與在家裡判若兩人。

工作中,她經常教導自己的員工遇事不指責,對事不對人。而在家裡,她又常常忍不住指責自己對孩子。

指責孩子衣服洗的不乾淨,指責孩子做飯把廚房弄得像垃圾場,指責孩子與熟人見面不打招呼……甚至在孩子做錯事時,對孩子進行人格上的貶低。

心中有愛,才能發現愛,才能發現“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裡出西施。

其實,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眼裡真的是一朵花或一匹駿馬,但在她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沒有 別人的孩子強。

如果父母不改變對孩子對孩子的看法,一味的用消極的態度貶低孩子,孩子最後真的就變成父母眼中的樣子。

【2】挑剔

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同樣,表現再好的孩子也有不盡如意的地方。

父母挑剔孩子,就會把孩子的缺點放大,讓孩子無處遁形。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數落孩子,讓孩子很沒面子,自尊心嚴重受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挑剔孩子,會讓孩子更自卑,沒有自信,無疑於讓一朵嬌豔的花瞬間枯萎。孩子就會對人、對環境、對社會感到陌生和疏遠。

特別是女孩子,一旦遇到一個對自己“好“的人,她就會飢不擇食,渴望對方的認同和關愛,以此滿足自己內心對愛的缺失。

【3】強壓

大部分時候,孩子做的很多事都是父母強壓給他的。

孩子不喜歡見人打招呼,父母偏要孩子裝著很熱情去問候;孩子不喜歡吃雞蛋,父母強制孩子吃;孩子不喜歡報輔導班,父母強行給孩子報,擔心孩子成績不如人。

善良、懂事的孩子不想惹父母生氣,不想讓父母傷心難過,就會跟著父母的意願走,努力讓自己做一個乖孩子。

這種孩子成人後容易走極端,因為小時候她總是在過一種遷就別人的生活,長大了,她就會極力擺脫這種“壓抑“和”束縛“,暢快淋漓的做一回自己。

與孩子溝通,存在這幾個“誤區”,孩子必會出現心理問題,要防

【4】命令

很多父母與孩子關係不好,都是因為父母從來不會跟孩子商量,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和方式與孩子溝通。

如:你必須……;你一定……。這些命令式的語言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雖然孩子按照我們說的去做了,但他很不情願,他沒有力量反抗。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再用這樣的語氣和他溝通,他肯定會說“不“,甚至明目張膽的反抗。其實不是孩子不好管了,是我們的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用商量的語氣或者鼓勵他自己做決定的語氣,效果肯定不一樣。

如:你認為這樣做可以嗎?;我正在讀書,請你小聲一點,好嗎?你用新的想法嗎?說來聽聽。

這些語氣表現出的是尊重、理解和共情,同時,給孩子做主的自由。

心靈感悟: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應該是孩子的盟軍,而不是敵人。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甚至是孩子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布魯諾說:“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抗父母,反抗學校,或者反抗整個世界。“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必須讓他懂得愛,心中有愛。而這種愛,來自父母小時候對他對滋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難管。

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敢反抗父母,長大後有了反抗的勇氣和力量。

有人說,孩子比大人能忍,並不是他們不生氣,而是他們深知自己的無能為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如果父母這個時候不做出改變,還用管理孩子小時候的方法控制他,監管他,命令他,孩子勢必會反抗,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糟糕。

如果父母學會與孩子溝通,就不會出現親子關係緊張的局面。

想讓溝通取得良好的效果,雙方必須態度友好,關係平等,互相尊重。

家長之所以與孩子溝通不好,原因在於沒把孩子看成一個真正獨立的“人”,而是呼來喝去的對象。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經常陷入以下幾個“誤區“,孩子越大越反抗,越跟父母唱反調。

與孩子溝通,存在這幾個“誤區”,孩子必會出現心理問題,要防

【1】指責

很多人在單位與在家裡判若兩人。

工作中,她經常教導自己的員工遇事不指責,對事不對人。而在家裡,她又常常忍不住指責自己對孩子。

指責孩子衣服洗的不乾淨,指責孩子做飯把廚房弄得像垃圾場,指責孩子與熟人見面不打招呼……甚至在孩子做錯事時,對孩子進行人格上的貶低。

心中有愛,才能發現愛,才能發現“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裡出西施。

其實,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眼裡真的是一朵花或一匹駿馬,但在她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沒有 別人的孩子強。

如果父母不改變對孩子對孩子的看法,一味的用消極的態度貶低孩子,孩子最後真的就變成父母眼中的樣子。

【2】挑剔

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同樣,表現再好的孩子也有不盡如意的地方。

父母挑剔孩子,就會把孩子的缺點放大,讓孩子無處遁形。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數落孩子,讓孩子很沒面子,自尊心嚴重受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挑剔孩子,會讓孩子更自卑,沒有自信,無疑於讓一朵嬌豔的花瞬間枯萎。孩子就會對人、對環境、對社會感到陌生和疏遠。

特別是女孩子,一旦遇到一個對自己“好“的人,她就會飢不擇食,渴望對方的認同和關愛,以此滿足自己內心對愛的缺失。

【3】強壓

大部分時候,孩子做的很多事都是父母強壓給他的。

孩子不喜歡見人打招呼,父母偏要孩子裝著很熱情去問候;孩子不喜歡吃雞蛋,父母強制孩子吃;孩子不喜歡報輔導班,父母強行給孩子報,擔心孩子成績不如人。

善良、懂事的孩子不想惹父母生氣,不想讓父母傷心難過,就會跟著父母的意願走,努力讓自己做一個乖孩子。

這種孩子成人後容易走極端,因為小時候她總是在過一種遷就別人的生活,長大了,她就會極力擺脫這種“壓抑“和”束縛“,暢快淋漓的做一回自己。

與孩子溝通,存在這幾個“誤區”,孩子必會出現心理問題,要防

【4】命令

很多父母與孩子關係不好,都是因為父母從來不會跟孩子商量,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和方式與孩子溝通。

如:你必須……;你一定……。這些命令式的語言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雖然孩子按照我們說的去做了,但他很不情願,他沒有力量反抗。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再用這樣的語氣和他溝通,他肯定會說“不“,甚至明目張膽的反抗。其實不是孩子不好管了,是我們的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用商量的語氣或者鼓勵他自己做決定的語氣,效果肯定不一樣。

如:你認為這樣做可以嗎?;我正在讀書,請你小聲一點,好嗎?你用新的想法嗎?說來聽聽。

這些語氣表現出的是尊重、理解和共情,同時,給孩子做主的自由。

心靈感悟: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應該是孩子的盟軍,而不是敵人。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甚至是孩子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布魯諾說:“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抗父母,反抗學校,或者反抗整個世界。“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必須讓他懂得愛,心中有愛。而這種愛,來自父母小時候對他對滋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與孩子溝通,存在這幾個“誤區”,孩子必會出現心理問題,要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