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阿Q 神通奶爸 2019-08-05
"

經常有父母跟我我諮詢,孩子學習不好,每天還要盯著他,逼著他學,就連家庭作業這種最基本的任務都要父母必須守著、盯著才寫,以至於父母天天著急上火,教育孩子要少活多少年。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子或周圍的孩子,我們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反而是越不努力學。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在學習上毛病越多。他們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甚至逃課,下課後玩手機、遊戲,打架、鬥毆等等,反正毛病一大堆,但是就是不努力學習。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所以出現了各種不認真學習行為,才最終導致他們學習差。

這樣的邏輯好像沒有錯誤,但是問題來了,難道他們不想取得好的成績嗎?難道他們不想讓老師、父母、同學尊重、看的起嗎?

我想除了個別認為學習無用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想學好,都想考個好成績,都想給父母爭光,都想讓老師、同學看的起。但是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麼卻不付出努力,不做出實際行動呢?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好,又不努力,跟他們的一種內在心理保護機制有關,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心理健康。

"

經常有父母跟我我諮詢,孩子學習不好,每天還要盯著他,逼著他學,就連家庭作業這種最基本的任務都要父母必須守著、盯著才寫,以至於父母天天著急上火,教育孩子要少活多少年。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子或周圍的孩子,我們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反而是越不努力學。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在學習上毛病越多。他們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甚至逃課,下課後玩手機、遊戲,打架、鬥毆等等,反正毛病一大堆,但是就是不努力學習。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所以出現了各種不認真學習行為,才最終導致他們學習差。

這樣的邏輯好像沒有錯誤,但是問題來了,難道他們不想取得好的成績嗎?難道他們不想讓老師、父母、同學尊重、看的起嗎?

我想除了個別認為學習無用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想學好,都想考個好成績,都想給父母爭光,都想讓老師、同學看的起。但是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麼卻不付出努力,不做出實際行動呢?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好,又不努力,跟他們的一種內在心理保護機制有關,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心理健康。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自我價值保護

自我價值是指個體對自身重要價值的主觀感受,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和接受度。比如孩子對自己的成績高興、覺得自己很棒等,都是自我價值高的體現。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考文頓在成就動機理論和歸因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人天生就具有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

由於在我們的社會中,成功總是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仰慕,因此,個體的自我價值往往等同於他的能力,有能力就意味著有價值。而失敗則意味著缺乏能力,會威脅到個人的自我價值。因此在學習中,孩子會認為能力高於一切。他們更願意用高能力來解釋自己學習上的成功,因為高能力有利於提升他們在自我價值,讓自己顯得很厲害、很棒。但是對於學習上的失敗,他們則更願意用不努力來解釋,因為由努力不足而導致的失敗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能力不足,從而有利於維護積極的自我價值。

對孩子而言,努力雖然會獲得老師、家長的表揚,但是高努力同時也意味著低能力。這很好理解,能力高的孩子,不用付出努力即可輕鬆獲得成功;而能力不行的孩子,你的努力只是讓自己達到別人的下線。

因此,如果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卻失敗了,孩子們就會感到羞愧痛苦,因為這威脅到了他們的自我價值,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行,是廢物。相反,如果孩子沒有努力卻失敗了,那麼他受到的打擊就相對較輕,因為他們可以用“我沒有努力當然就不會成功,如果我努力就會成功”來安慰自己。

因此,學習不好的孩子在面對學習時,他們已經預期到了自己成績不好,努力了也不一定有效果,為了維護自我價值,他們就更加不努力了。否則努力一番,反而失敗了就更丟人了。

這種保護自我價值的策略有點類似於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保護,目的是維護自己的自信心。從短期來看,這種自我價值保護策略可以減輕個體的焦慮和羞恥感。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策略實際上妨礙了真正的學習,最終導致個體的失敗。

"

經常有父母跟我我諮詢,孩子學習不好,每天還要盯著他,逼著他學,就連家庭作業這種最基本的任務都要父母必須守著、盯著才寫,以至於父母天天著急上火,教育孩子要少活多少年。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子或周圍的孩子,我們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反而是越不努力學。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在學習上毛病越多。他們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甚至逃課,下課後玩手機、遊戲,打架、鬥毆等等,反正毛病一大堆,但是就是不努力學習。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所以出現了各種不認真學習行為,才最終導致他們學習差。

這樣的邏輯好像沒有錯誤,但是問題來了,難道他們不想取得好的成績嗎?難道他們不想讓老師、父母、同學尊重、看的起嗎?

我想除了個別認為學習無用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想學好,都想考個好成績,都想給父母爭光,都想讓老師、同學看的起。但是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麼卻不付出努力,不做出實際行動呢?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好,又不努力,跟他們的一種內在心理保護機制有關,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心理健康。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自我價值保護

自我價值是指個體對自身重要價值的主觀感受,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和接受度。比如孩子對自己的成績高興、覺得自己很棒等,都是自我價值高的體現。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考文頓在成就動機理論和歸因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人天生就具有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

由於在我們的社會中,成功總是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仰慕,因此,個體的自我價值往往等同於他的能力,有能力就意味著有價值。而失敗則意味著缺乏能力,會威脅到個人的自我價值。因此在學習中,孩子會認為能力高於一切。他們更願意用高能力來解釋自己學習上的成功,因為高能力有利於提升他們在自我價值,讓自己顯得很厲害、很棒。但是對於學習上的失敗,他們則更願意用不努力來解釋,因為由努力不足而導致的失敗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能力不足,從而有利於維護積極的自我價值。

對孩子而言,努力雖然會獲得老師、家長的表揚,但是高努力同時也意味著低能力。這很好理解,能力高的孩子,不用付出努力即可輕鬆獲得成功;而能力不行的孩子,你的努力只是讓自己達到別人的下線。

因此,如果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卻失敗了,孩子們就會感到羞愧痛苦,因為這威脅到了他們的自我價值,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行,是廢物。相反,如果孩子沒有努力卻失敗了,那麼他受到的打擊就相對較輕,因為他們可以用“我沒有努力當然就不會成功,如果我努力就會成功”來安慰自己。

因此,學習不好的孩子在面對學習時,他們已經預期到了自己成績不好,努力了也不一定有效果,為了維護自我價值,他們就更加不努力了。否則努力一番,反而失敗了就更丟人了。

這種保護自我價值的策略有點類似於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保護,目的是維護自己的自信心。從短期來看,這種自我價值保護策略可以減輕個體的焦慮和羞恥感。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策略實際上妨礙了真正的學習,最終導致個體的失敗。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孩子在學習上保護自我價值的策略

為了保護自我價值,避免自我否定,孩子們在面對學習時,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策略來逃避失敗:

1、假勤奮

假勤奮是一種討好型人格孩子常有的表現。一方面預期自己結果不太理想,因此不想付出太多努力。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想因為不努力而收到父母、老師的批評,因此他們就選擇了中間一條路---假努力,既不會因為真努力而失敗讓自己自我否定,又不會因為不努力讓父母老師批評。

這類孩子平常在父母、老師面前表現的非常努力,但是在同學面前卻原形畢露。因為他不想讓同學們覺的他能力不行,所以他不僅不會在同學面前努力,甚至變本加厲的玩,當他們失敗時,他們就可以坦然的面對同學:我沒有努力,考的差也正常。

2、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用一些客觀的因素來解釋自己的失敗,證明失敗是必然的,跟自己的能力無關。

比如設置不切實際的高目標,這樣當自己失敗時,便可以歸咎於目標太高。亦或者故意拖延或者放棄學習,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說“我比別人學習用的時間少,考不好是正常的”。

3、保證成功

為了避免失敗,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可以選擇保證能成功的目標,

比如選擇那些難度低、易達成的任務,這樣便可以避免失敗,也就不會對自己能力構成威脅。或者揹著同學加倍努力,在同學面前裝不學習,但是回家卻認真努力的學習,從而顯得付出了較小的努力卻獲得了巨大的進步,證明自己的能力很強。

"

經常有父母跟我我諮詢,孩子學習不好,每天還要盯著他,逼著他學,就連家庭作業這種最基本的任務都要父母必須守著、盯著才寫,以至於父母天天著急上火,教育孩子要少活多少年。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子或周圍的孩子,我們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反而是越不努力學。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在學習上毛病越多。他們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甚至逃課,下課後玩手機、遊戲,打架、鬥毆等等,反正毛病一大堆,但是就是不努力學習。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所以出現了各種不認真學習行為,才最終導致他們學習差。

這樣的邏輯好像沒有錯誤,但是問題來了,難道他們不想取得好的成績嗎?難道他們不想讓老師、父母、同學尊重、看的起嗎?

我想除了個別認為學習無用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想學好,都想考個好成績,都想給父母爭光,都想讓老師、同學看的起。但是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麼卻不付出努力,不做出實際行動呢?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好,又不努力,跟他們的一種內在心理保護機制有關,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心理健康。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自我價值保護

自我價值是指個體對自身重要價值的主觀感受,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和接受度。比如孩子對自己的成績高興、覺得自己很棒等,都是自我價值高的體現。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考文頓在成就動機理論和歸因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人天生就具有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

由於在我們的社會中,成功總是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仰慕,因此,個體的自我價值往往等同於他的能力,有能力就意味著有價值。而失敗則意味著缺乏能力,會威脅到個人的自我價值。因此在學習中,孩子會認為能力高於一切。他們更願意用高能力來解釋自己學習上的成功,因為高能力有利於提升他們在自我價值,讓自己顯得很厲害、很棒。但是對於學習上的失敗,他們則更願意用不努力來解釋,因為由努力不足而導致的失敗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能力不足,從而有利於維護積極的自我價值。

對孩子而言,努力雖然會獲得老師、家長的表揚,但是高努力同時也意味著低能力。這很好理解,能力高的孩子,不用付出努力即可輕鬆獲得成功;而能力不行的孩子,你的努力只是讓自己達到別人的下線。

因此,如果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卻失敗了,孩子們就會感到羞愧痛苦,因為這威脅到了他們的自我價值,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行,是廢物。相反,如果孩子沒有努力卻失敗了,那麼他受到的打擊就相對較輕,因為他們可以用“我沒有努力當然就不會成功,如果我努力就會成功”來安慰自己。

因此,學習不好的孩子在面對學習時,他們已經預期到了自己成績不好,努力了也不一定有效果,為了維護自我價值,他們就更加不努力了。否則努力一番,反而失敗了就更丟人了。

這種保護自我價值的策略有點類似於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保護,目的是維護自己的自信心。從短期來看,這種自我價值保護策略可以減輕個體的焦慮和羞恥感。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策略實際上妨礙了真正的學習,最終導致個體的失敗。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孩子在學習上保護自我價值的策略

為了保護自我價值,避免自我否定,孩子們在面對學習時,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策略來逃避失敗:

1、假勤奮

假勤奮是一種討好型人格孩子常有的表現。一方面預期自己結果不太理想,因此不想付出太多努力。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想因為不努力而收到父母、老師的批評,因此他們就選擇了中間一條路---假努力,既不會因為真努力而失敗讓自己自我否定,又不會因為不努力讓父母老師批評。

這類孩子平常在父母、老師面前表現的非常努力,但是在同學面前卻原形畢露。因為他不想讓同學們覺的他能力不行,所以他不僅不會在同學面前努力,甚至變本加厲的玩,當他們失敗時,他們就可以坦然的面對同學:我沒有努力,考的差也正常。

2、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用一些客觀的因素來解釋自己的失敗,證明失敗是必然的,跟自己的能力無關。

比如設置不切實際的高目標,這樣當自己失敗時,便可以歸咎於目標太高。亦或者故意拖延或者放棄學習,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說“我比別人學習用的時間少,考不好是正常的”。

3、保證成功

為了避免失敗,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可以選擇保證能成功的目標,

比如選擇那些難度低、易達成的任務,這樣便可以避免失敗,也就不會對自己能力構成威脅。或者揹著同學加倍努力,在同學面前裝不學習,但是回家卻認真努力的學習,從而顯得付出了較小的努力卻獲得了巨大的進步,證明自己的能力很強。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如何改變孩子的這種消極思維

自我價值保護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本能,是為了讓人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保持自己內心的積極向上。因此想完全的糾正自我價值保護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利於人們心理健康的。

雖然不能改變這種自我價值保護心理,但是從某些方面我們可以降低這種自我價值保護的消極心理,在具體的應對孩子的這種消極思維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我價值

讓孩子理解自我價值保護理論,引導孩子高屋建瓴的認識到隱藏在自己思維裡的潛意識。

讓孩子意識到:他現在之所以總是偷奸耍滑,不認真學習,是他的內心自我價值保護在起作用,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顯得不笨,避免他的焦慮。他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要克服這種心態。

從而讓孩子從思想上控制這種消極思想,避免出現這種消極行為。

"

經常有父母跟我我諮詢,孩子學習不好,每天還要盯著他,逼著他學,就連家庭作業這種最基本的任務都要父母必須守著、盯著才寫,以至於父母天天著急上火,教育孩子要少活多少年。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子或周圍的孩子,我們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反而是越不努力學。

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在學習上毛病越多。他們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甚至逃課,下課後玩手機、遊戲,打架、鬥毆等等,反正毛病一大堆,但是就是不努力學習。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所以出現了各種不認真學習行為,才最終導致他們學習差。

這樣的邏輯好像沒有錯誤,但是問題來了,難道他們不想取得好的成績嗎?難道他們不想讓老師、父母、同學尊重、看的起嗎?

我想除了個別認為學習無用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想學好,都想考個好成績,都想給父母爭光,都想讓老師、同學看的起。但是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麼卻不付出努力,不做出實際行動呢?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好,又不努力,跟他們的一種內在心理保護機制有關,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心理健康。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自我價值保護

自我價值是指個體對自身重要價值的主觀感受,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和接受度。比如孩子對自己的成績高興、覺得自己很棒等,都是自我價值高的體現。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考文頓在成就動機理論和歸因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人天生就具有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

由於在我們的社會中,成功總是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仰慕,因此,個體的自我價值往往等同於他的能力,有能力就意味著有價值。而失敗則意味著缺乏能力,會威脅到個人的自我價值。因此在學習中,孩子會認為能力高於一切。他們更願意用高能力來解釋自己學習上的成功,因為高能力有利於提升他們在自我價值,讓自己顯得很厲害、很棒。但是對於學習上的失敗,他們則更願意用不努力來解釋,因為由努力不足而導致的失敗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能力不足,從而有利於維護積極的自我價值。

對孩子而言,努力雖然會獲得老師、家長的表揚,但是高努力同時也意味著低能力。這很好理解,能力高的孩子,不用付出努力即可輕鬆獲得成功;而能力不行的孩子,你的努力只是讓自己達到別人的下線。

因此,如果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卻失敗了,孩子們就會感到羞愧痛苦,因為這威脅到了他們的自我價值,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行,是廢物。相反,如果孩子沒有努力卻失敗了,那麼他受到的打擊就相對較輕,因為他們可以用“我沒有努力當然就不會成功,如果我努力就會成功”來安慰自己。

因此,學習不好的孩子在面對學習時,他們已經預期到了自己成績不好,努力了也不一定有效果,為了維護自我價值,他們就更加不努力了。否則努力一番,反而失敗了就更丟人了。

這種保護自我價值的策略有點類似於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保護,目的是維護自己的自信心。從短期來看,這種自我價值保護策略可以減輕個體的焦慮和羞恥感。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策略實際上妨礙了真正的學習,最終導致個體的失敗。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孩子在學習上保護自我價值的策略

為了保護自我價值,避免自我否定,孩子們在面對學習時,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策略來逃避失敗:

1、假勤奮

假勤奮是一種討好型人格孩子常有的表現。一方面預期自己結果不太理想,因此不想付出太多努力。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想因為不努力而收到父母、老師的批評,因此他們就選擇了中間一條路---假努力,既不會因為真努力而失敗讓自己自我否定,又不會因為不努力讓父母老師批評。

這類孩子平常在父母、老師面前表現的非常努力,但是在同學面前卻原形畢露。因為他不想讓同學們覺的他能力不行,所以他不僅不會在同學面前努力,甚至變本加厲的玩,當他們失敗時,他們就可以坦然的面對同學:我沒有努力,考的差也正常。

2、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用一些客觀的因素來解釋自己的失敗,證明失敗是必然的,跟自己的能力無關。

比如設置不切實際的高目標,這樣當自己失敗時,便可以歸咎於目標太高。亦或者故意拖延或者放棄學習,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說“我比別人學習用的時間少,考不好是正常的”。

3、保證成功

為了避免失敗,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可以選擇保證能成功的目標,

比如選擇那些難度低、易達成的任務,這樣便可以避免失敗,也就不會對自己能力構成威脅。或者揹著同學加倍努力,在同學面前裝不學習,但是回家卻認真努力的學習,從而顯得付出了較小的努力卻獲得了巨大的進步,證明自己的能力很強。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如何改變孩子的這種消極思維

自我價值保護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本能,是為了讓人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保持自己內心的積極向上。因此想完全的糾正自我價值保護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利於人們心理健康的。

雖然不能改變這種自我價值保護心理,但是從某些方面我們可以降低這種自我價值保護的消極心理,在具體的應對孩子的這種消極思維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我價值

讓孩子理解自我價值保護理論,引導孩子高屋建瓴的認識到隱藏在自己思維裡的潛意識。

讓孩子意識到:他現在之所以總是偷奸耍滑,不認真學習,是他的內心自我價值保護在起作用,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顯得不笨,避免他的焦慮。他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要克服這種心態。

從而讓孩子從思想上控制這種消極思想,避免出現這種消極行為。

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努力學習,就對了!不然他們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2、引導孩子更多的關注自己

自我價值是一種比較價值,“我很棒”、“我很厲害”是建立在於別人對比的基礎上的。正因為這種過度在乎別人的意識,使自己陷入了自我價值保護的陷阱。

如果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關注自己的能力提升上時,他也就不會陷入自己能力不足的焦慮,也就不會出現自我價值保護的心態。為此,父母再平時不要總拿孩子跟別的孩子對比,而是多關注孩子每天進步了多少,能力有沒有新的提高。

在這裡重點強調下成績,其實成績就很容易製造自我價值保護的陷阱,因為孩子會相互比較,有比較就會有成功失敗,就會有焦慮,再加上父母老師特別強調成就,就更加加劇了這種焦慮,孩子就更容易產生自我價值保護。所以父母、老師應該儘量淡化成績的影響,多關注孩子的進步,從中學到了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