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童年(轉載)'

不完美媽媽 蔬菜 雞蛋 馬齒莧 文章 豬肝 艾草 穿棉襖的大叔 2019-09-02
"

此篇是我轉載自我的姨丈陳盈瀚先生的一篇文章,姨丈的父親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下放到房道小鎮成為一名小學教員(據說老先生為黃埔軍校最後一批學員),姨丈從此也便紮根在了這裡,幾十年如一日,將半生貢獻給了鄉鎮基層教育事業,如今他已退休,憶往昔,憶童年,珍惜當下:

我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這個時期的人度過了許多許多現在的人想不到的經歷。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這三年,我們國家鬧起糧食大饑荒,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吃不飽,有不少人餓死了。

一般將這三年稱為“三年自然災害”,我的父親是個小學教員,在那個時候為了度過難關,他帶領學生開荒種地,勤工儉學,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困難,因此,學校的學生在哪個時代沒有一個餓死的。他利用空餘時間自己也開荒,種了許多的蔬菜和瓜類,這樣我們幾姐弟有父母的辛勞,倒不覺得太餓,不過我母親身體不好,跟著父親生活顛簸,政治氣氛的壓力,長期擔驚受怕,因此,得了心臟病,身體極為虛弱,母親把那個時代稱為“瓜菜代”。

由於長期沒有充足的糧食和食用油,天天以瓜菜充飢,渾身無力,連臉都吃綠了。真正餓過肚子的人,才會知道捱餓的滋味,而這種滋味,如今的年輕的人根本無法想像的。

那時候,人們在社會上任何地方購買賣糧食,都要有供應指標才進行,這就叫統購統銷。糧食供應指標有兩種形式,即糧食供應證(糧本)和糧票。現在很多人覺得城市戶口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城鎮人口才有這樣的的專利,農村戶口的人,是沒有糧食供應指標的。

當時一個月一人憑供應指標,可以拿錢購買半斤豬肉,三兩菜籽油或花生油。糧食供應指標成人是每月一人二十三市斤大米,那個時候我讀小學是二十一斤大米,姐姐們正在生長髮育期,也只有二十三斤大米。糧站賣的大米較難吃,但是比其他粗糧又好多了。有的時候買米還要搭配地瓜絲等粗糧,不過那個時候的粗糧較便宜,沒有人喜歡要,我家常常被糧站賣米的工作人員強行賣給紅米、糙米、地瓜絲等粗糧。

那個時候,人人都吃不飽,飢餓。在那些歲月裡,所有能填飽肚子的東西我們幾乎全吃過,如磨得很細的穀糠、地瓜絲、苦菜、野菜……

“泥肝”是我們房道地區一種叫“觀音座蓮”的蕨類植物,可能是由於它的塊根象豬肝,我們房道地區的人就叫它“泥肝”了,人們為了充飢,到處尋找它,挖它的塊根,經過搓揉粉碎,或用舂臼舂爛,煮來當飯吃。沒有什麼營養。在餓極狀態下可以暫時充飢救命。長期食用,非病即死。少量食用可能無妨,數天食用,最後食用者會引起消化和排洩系統堵塞,因拉不出大便致死。

除了吃“泥肝”充飢,我們這裡人還有挖野菜,採樹葉吃,如馬齒莧、薺薺菜、野芥菜、艾草、鼠曲、苦菜、椿芽、枸杞芽、柳芽等,不少人去挖饅頭根(芭蕉根)吃,可想而知在那個時候,人們沒有油煮,那些東西是極難吃的。

房道的的父老,得“泥肝”和“饅頭根”等野菜恩惠,倖免於死者不少。

為了讓我們幾姐弟能吃飽吃好,爸爸、媽媽粗糧細做,想方設法變著花樣給我們吃,我特別喜歡吃的是爸爸、媽媽的一個創造,既粉幹加地瓜一起煮來吃,加上肉絲、蝦米、螃蟹卵、魚卵等酌料,拌上蔥蒜、香菜味道挺美的,現在我還常常做來吃,吃到這個味道我就會想起那個艱苦而飢餓的年代。

說到捱餓,最可憐的要數母親了,多年來她吃的盡是我們剩下的殘羹剩飯,很多時候我們多吃了點她就得餓著肚子,父親又是個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的人,很少有顧家的時候。多年繁重的操勞和嚴重的營養不良徹底摧毀了母親的健康,以至在她以後漫長的歲月裡都不得不忍受著嚴重的心臟病及其他病魔帶來的折磨,每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幾乎完全是靠著吃藥、鍼灸等度過了她的晚年……

一九六零春,我五歲了,有點記得,我有的時候肚子餓了,媽媽常常抓些地瓜絲給我吃,二位姐姐就沒有我那麼幸福了,她們在學校不但要學習,還有勞動有多麼辛苦的,不知道她們那個年代在怎麼度過的。

即使糧食是那麼的珍貴,可是我們家父母的教育,我們三姐弟卻不因此去做那些不該做的事。記得二姐有一次去糧店買十五斤米,也許是糧店的工作人員粗心多稱十斤大米給我二姐,到家她說好重,好累,大姐說“不就十五斤米,有那麼累嗎?”結果姐姐們拿去稱過,發現是二十五斤米。

怎麼辦,多十斤米,在那個年代是件不小的事啊。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叫我們拿去退還給糧站,我們想不通,實在是不願意,說:“我們又沒有去偷,沒有去騙,還要退還給糧站,這不是傻嗎?”

“你們這麼小就想佔國家的便宜,大起來還了得?”父親一聽就生氣了,說著,“你們不去就我去。”

我們知道父親是對的,但是不甘願去退米,後來在父親的耐心教導下我們把米退還給糧站,可得到的卻是糧站工作人員異樣的目光。

如今飢餓的年代過去五十多年了,看見現在的孩子浪費食物,連學校發的饅頭、花捲、雞蛋等都不願吃,到處扔,就想起我飢餓的童年,給他們講起這些往事,他們往往不相信,不過我是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切,不會忘記我的父母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在大饑荒三年沒有被餓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