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

現在放暑假了,孩子剛回來第一天還是母慈子孝的,現在過了好幾天之後,家裡簡直是雞飛狗跳。我在寶媽群裡吐槽,沒想到還引起一幫媽媽的強烈贊同。

說實在的,剛為人母的時候,我豪情萬丈。毫不誇張地說,我希望一粒塵埃都不要落在孩子的睫毛上。

於是我要求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雌雄同體樣樣操心,如果想要發脾氣,就用意念氣沉丹田,生生把怒氣壓下來,繼續保持“慈祥”的微笑,做個“二十四孝”好媽。

直到有一個親子育兒專家開導我,我才真正懂得: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而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

現在放暑假了,孩子剛回來第一天還是母慈子孝的,現在過了好幾天之後,家裡簡直是雞飛狗跳。我在寶媽群裡吐槽,沒想到還引起一幫媽媽的強烈贊同。

說實在的,剛為人母的時候,我豪情萬丈。毫不誇張地說,我希望一粒塵埃都不要落在孩子的睫毛上。

於是我要求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雌雄同體樣樣操心,如果想要發脾氣,就用意念氣沉丹田,生生把怒氣壓下來,繼續保持“慈祥”的微笑,做個“二十四孝”好媽。

直到有一個親子育兒專家開導我,我才真正懂得: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而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1 想要對孩子發脾氣就不是個好媽媽/爸爸了嗎?

以前,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到晚上十一、十二點才寫完作業,我這累了一天的老母親簡直氣不打一處來,所以總是忍不住發脾氣。

那時候我整天出於負面情緒之中,看到孩子吃飯漏飯會念叨,看到孩子洗澡不乾淨會說他,看到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我也心煩,我已經到了看到孩子就煩的地步了。

那時候的我也在自我懷疑,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我覺得在孩子眼裡我也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吧?

當孩子睡著了,我看著孩子恨不得猛親孩子天使般的臉,可他醒了之後,我覺得這孩子莫不是個魔鬼?

我甚至想著孩子早點度過小學,早點開始初中住校生涯。

當我跟別的媽媽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一個樣。

我最後再老公的建議下,去見了育兒專家,她給我解開了疑惑。

現在很多育兒書或者育兒專家都在教我們,如何做不吼不叫的父母?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育兒專家告訴我:人有七情六慾,也有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好好表達我們的情緒,做到不傷害自己,更不傷害孩子。

從那之後,我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心裡沒那麼焦慮、那麼難受了。

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才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

在《虎媽的戰歌》這本書中,虎媽一直嚴厲管教自己的孩子,她不壓抑自己的心情,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她們的期望。

儘管媽媽有對孩子發脾氣,但兩個孩子都在長大後感謝母親的真實和嚴厲。兩個孩子一個都在美國高校讀書,還被稱為音樂神童。

好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

"

現在放暑假了,孩子剛回來第一天還是母慈子孝的,現在過了好幾天之後,家裡簡直是雞飛狗跳。我在寶媽群裡吐槽,沒想到還引起一幫媽媽的強烈贊同。

說實在的,剛為人母的時候,我豪情萬丈。毫不誇張地說,我希望一粒塵埃都不要落在孩子的睫毛上。

於是我要求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雌雄同體樣樣操心,如果想要發脾氣,就用意念氣沉丹田,生生把怒氣壓下來,繼續保持“慈祥”的微笑,做個“二十四孝”好媽。

直到有一個親子育兒專家開導我,我才真正懂得: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而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1 想要對孩子發脾氣就不是個好媽媽/爸爸了嗎?

以前,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到晚上十一、十二點才寫完作業,我這累了一天的老母親簡直氣不打一處來,所以總是忍不住發脾氣。

那時候我整天出於負面情緒之中,看到孩子吃飯漏飯會念叨,看到孩子洗澡不乾淨會說他,看到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我也心煩,我已經到了看到孩子就煩的地步了。

那時候的我也在自我懷疑,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我覺得在孩子眼裡我也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吧?

當孩子睡著了,我看著孩子恨不得猛親孩子天使般的臉,可他醒了之後,我覺得這孩子莫不是個魔鬼?

我甚至想著孩子早點度過小學,早點開始初中住校生涯。

當我跟別的媽媽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一個樣。

我最後再老公的建議下,去見了育兒專家,她給我解開了疑惑。

現在很多育兒書或者育兒專家都在教我們,如何做不吼不叫的父母?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育兒專家告訴我:人有七情六慾,也有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好好表達我們的情緒,做到不傷害自己,更不傷害孩子。

從那之後,我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心裡沒那麼焦慮、那麼難受了。

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才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

在《虎媽的戰歌》這本書中,虎媽一直嚴厲管教自己的孩子,她不壓抑自己的心情,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她們的期望。

儘管媽媽有對孩子發脾氣,但兩個孩子都在長大後感謝母親的真實和嚴厲。兩個孩子一個都在美國高校讀書,還被稱為音樂神童。

好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2 那我們應當學會怎麼“智慧”地發脾氣。

一個假日,朋友家聚會,他家有一個兒子,一塊玩的還有兩個小姑娘。

一群大人正在說笑著做飯,突然幾個娃樂顛顛地跑過來。小男孩拿著他老爸的白色襯衣,我一看,襯衣上已經被幾個小傢伙用口紅和眼影塗抹得到處都是了。小男孩仰著小臉跟爸爸媽媽說:“看,我們給爸爸設計的新衣服!”

朋友立刻提高了分貝:“兒子,爸爸的衣服不是用來塗畫的!爸爸非常不高興!而且你把媽媽喜歡的眼影和口紅都弄壞了,媽媽會很傷心的!這是爸爸媽媽的東西,不經過允許就隨便亂動,爸爸現在非常非常的生氣!”

一時間整個屋子裡的大人都有一點尷尬,小夥子拿著衣服蹭蹭跑開了,一會又跑過來說,爸爸可以教我用洗衣機嗎?

朋友帶孩子去啟動了洗衣機,氣也消了。他把兒子抱在腿上,佯裝委屈地說:“你把爸爸的衣服弄髒了可以洗,那你把媽媽的化妝品弄壞了,媽媽也會很難過對不對?那爸爸把你的小火車弄壞,你也會生氣對嗎?”

小夥子蹭蹭跑過去抱著媽媽的腿說:“媽媽不要生氣,我讓爸爸給你買新的,長大我給你買新的。”這小傢伙嘴甜的讓滿屋子人都樂了出來……

整個交流過程不過十多分鐘,但卻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真實寫照:當孩子胡鬧讓我們生氣了怎麼辦?

孩子的爸爸沒有掩飾自己的暴躁,或者假裝接納孩子的行為,反而真實地“咆哮”了出來。

當然,這種“咆哮”沒有用“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的行為怎麼這麼討厭”、“你怎麼這麼沒有家教”之類的“殺傷性”語句來攻擊孩子的行為。

而孩子在聽到了爸爸的心聲之後,也“迅速地”、“敢作敢當地”作出了彌補行為。整個小事當中瀰漫著生活的真實感,孩子與父母的親密互動並沒有因為爸爸的“咆哮”而發生裂痕。

作為父母而言,我們有時候也會感覺到不舒服而發脾氣,我們有權生氣,也不必因為真的“生氣”而感到對孩子的“歉疚”。

畢竟在父母教育的漫長修行當中,我們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或者一步就跨到圓滿教育的終點。

具體來說,父母生氣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

現在放暑假了,孩子剛回來第一天還是母慈子孝的,現在過了好幾天之後,家裡簡直是雞飛狗跳。我在寶媽群裡吐槽,沒想到還引起一幫媽媽的強烈贊同。

說實在的,剛為人母的時候,我豪情萬丈。毫不誇張地說,我希望一粒塵埃都不要落在孩子的睫毛上。

於是我要求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雌雄同體樣樣操心,如果想要發脾氣,就用意念氣沉丹田,生生把怒氣壓下來,繼續保持“慈祥”的微笑,做個“二十四孝”好媽。

直到有一個親子育兒專家開導我,我才真正懂得: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而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1 想要對孩子發脾氣就不是個好媽媽/爸爸了嗎?

以前,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到晚上十一、十二點才寫完作業,我這累了一天的老母親簡直氣不打一處來,所以總是忍不住發脾氣。

那時候我整天出於負面情緒之中,看到孩子吃飯漏飯會念叨,看到孩子洗澡不乾淨會說他,看到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我也心煩,我已經到了看到孩子就煩的地步了。

那時候的我也在自我懷疑,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我覺得在孩子眼裡我也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吧?

當孩子睡著了,我看著孩子恨不得猛親孩子天使般的臉,可他醒了之後,我覺得這孩子莫不是個魔鬼?

我甚至想著孩子早點度過小學,早點開始初中住校生涯。

當我跟別的媽媽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一個樣。

我最後再老公的建議下,去見了育兒專家,她給我解開了疑惑。

現在很多育兒書或者育兒專家都在教我們,如何做不吼不叫的父母?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育兒專家告訴我:人有七情六慾,也有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好好表達我們的情緒,做到不傷害自己,更不傷害孩子。

從那之後,我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心裡沒那麼焦慮、那麼難受了。

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才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

在《虎媽的戰歌》這本書中,虎媽一直嚴厲管教自己的孩子,她不壓抑自己的心情,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她們的期望。

儘管媽媽有對孩子發脾氣,但兩個孩子都在長大後感謝母親的真實和嚴厲。兩個孩子一個都在美國高校讀書,還被稱為音樂神童。

好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2 那我們應當學會怎麼“智慧”地發脾氣。

一個假日,朋友家聚會,他家有一個兒子,一塊玩的還有兩個小姑娘。

一群大人正在說笑著做飯,突然幾個娃樂顛顛地跑過來。小男孩拿著他老爸的白色襯衣,我一看,襯衣上已經被幾個小傢伙用口紅和眼影塗抹得到處都是了。小男孩仰著小臉跟爸爸媽媽說:“看,我們給爸爸設計的新衣服!”

朋友立刻提高了分貝:“兒子,爸爸的衣服不是用來塗畫的!爸爸非常不高興!而且你把媽媽喜歡的眼影和口紅都弄壞了,媽媽會很傷心的!這是爸爸媽媽的東西,不經過允許就隨便亂動,爸爸現在非常非常的生氣!”

一時間整個屋子裡的大人都有一點尷尬,小夥子拿著衣服蹭蹭跑開了,一會又跑過來說,爸爸可以教我用洗衣機嗎?

朋友帶孩子去啟動了洗衣機,氣也消了。他把兒子抱在腿上,佯裝委屈地說:“你把爸爸的衣服弄髒了可以洗,那你把媽媽的化妝品弄壞了,媽媽也會很難過對不對?那爸爸把你的小火車弄壞,你也會生氣對嗎?”

小夥子蹭蹭跑過去抱著媽媽的腿說:“媽媽不要生氣,我讓爸爸給你買新的,長大我給你買新的。”這小傢伙嘴甜的讓滿屋子人都樂了出來……

整個交流過程不過十多分鐘,但卻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真實寫照:當孩子胡鬧讓我們生氣了怎麼辦?

孩子的爸爸沒有掩飾自己的暴躁,或者假裝接納孩子的行為,反而真實地“咆哮”了出來。

當然,這種“咆哮”沒有用“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的行為怎麼這麼討厭”、“你怎麼這麼沒有家教”之類的“殺傷性”語句來攻擊孩子的行為。

而孩子在聽到了爸爸的心聲之後,也“迅速地”、“敢作敢當地”作出了彌補行為。整個小事當中瀰漫著生活的真實感,孩子與父母的親密互動並沒有因為爸爸的“咆哮”而發生裂痕。

作為父母而言,我們有時候也會感覺到不舒服而發脾氣,我們有權生氣,也不必因為真的“生氣”而感到對孩子的“歉疚”。

畢竟在父母教育的漫長修行當中,我們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或者一步就跨到圓滿教育的終點。

具體來說,父母生氣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1、不指責孩子的品格

當大人之間發生口角的時候,經常會口不擇言,但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有所“吼”有所“不吼”。父母大聲的“咆哮”給我們直接的感受是覺得可怕、震懾,但真正會傷害孩子的是隨激奮情緒而來的恐嚇和辱罵:“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膽小?”“我就沒見你做成過什麼事!”“你怎麼這麼煩人!”……

這些話說出口之後,雖然我們會消氣然後遺忘,但孩子卻深深地記得這些“傷害”,畢竟父母於孩子而言是一面鏡子,孩子不僅學習著父母的行為,也在將父母對自己的評價轉化成自我評價。

2、說感受,講事實,表達心意

當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洪荒之力”,怎麼辦。

我們可以發脾氣,但是這種表達憤怒的方式可以變為三步走的遞進形式:

首先,表達自己的感受“媽媽/爸爸很生氣”、“你的這個行為讓媽媽/爸爸非常不高興”;

其次,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媽媽不喜歡你打人”“爸爸不喜歡你不講禮貌”“媽媽不喜歡你亂動媽媽的東西”,在解釋的過程中可以提出一定的場景設定讓孩子感同身受“媽媽突然打你一下,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會高興嗎?”“爸爸如果亂拿你的玩具,把你喜歡的東西弄丟了,你也會生氣對不對?”;

最後,說出我們希望孩子做的行為,“媽媽希望你可以遵守時間,五分鐘內出門”“爸爸希望以後你見到叔叔阿姨可以說一聲叔叔阿姨好”。

3、多用“我”,少用“你”

父母們都可以意識到,用“我”來進行表達的,大多是陳述我們自己的感受,用“你”來表達的,往往是對孩子的指責或質疑。

換一個角度,多用“我”作為開頭,如實表達我們自己的情緒,也是在和孩子進行平等對話以及進行平靜地描述,而不是“你怎麼做什麼都做不好”、“你就知道和我對著幹”、“你怎麼老是這麼粗心”等等。

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我們發脾氣不是不喜歡、不愛他們了,我們生氣只是針對孩子剛才錯誤的行為。通過反覆的思維建立,逐步教會孩子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意圖,以及如何結束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而我們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他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就要無底線的接納和無條件的依順。當我們向孩子坦誠自己的情緒,用坦誠的方式熄滅內心的“山崩海嘯”,是與孩子平等的開始,也是教會他體諒父母需求、為自己行為負責的開始。

"

現在放暑假了,孩子剛回來第一天還是母慈子孝的,現在過了好幾天之後,家裡簡直是雞飛狗跳。我在寶媽群裡吐槽,沒想到還引起一幫媽媽的強烈贊同。

說實在的,剛為人母的時候,我豪情萬丈。毫不誇張地說,我希望一粒塵埃都不要落在孩子的睫毛上。

於是我要求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雌雄同體樣樣操心,如果想要發脾氣,就用意念氣沉丹田,生生把怒氣壓下來,繼續保持“慈祥”的微笑,做個“二十四孝”好媽。

直到有一個親子育兒專家開導我,我才真正懂得: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而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1 想要對孩子發脾氣就不是個好媽媽/爸爸了嗎?

以前,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到晚上十一、十二點才寫完作業,我這累了一天的老母親簡直氣不打一處來,所以總是忍不住發脾氣。

那時候我整天出於負面情緒之中,看到孩子吃飯漏飯會念叨,看到孩子洗澡不乾淨會說他,看到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我也心煩,我已經到了看到孩子就煩的地步了。

那時候的我也在自我懷疑,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我覺得在孩子眼裡我也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吧?

當孩子睡著了,我看著孩子恨不得猛親孩子天使般的臉,可他醒了之後,我覺得這孩子莫不是個魔鬼?

我甚至想著孩子早點度過小學,早點開始初中住校生涯。

當我跟別的媽媽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一個樣。

我最後再老公的建議下,去見了育兒專家,她給我解開了疑惑。

現在很多育兒書或者育兒專家都在教我們,如何做不吼不叫的父母?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育兒專家告訴我:人有七情六慾,也有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好好表達我們的情緒,做到不傷害自己,更不傷害孩子。

從那之後,我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心裡沒那麼焦慮、那麼難受了。

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才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

在《虎媽的戰歌》這本書中,虎媽一直嚴厲管教自己的孩子,她不壓抑自己的心情,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她們的期望。

儘管媽媽有對孩子發脾氣,但兩個孩子都在長大後感謝母親的真實和嚴厲。兩個孩子一個都在美國高校讀書,還被稱為音樂神童。

好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2 那我們應當學會怎麼“智慧”地發脾氣。

一個假日,朋友家聚會,他家有一個兒子,一塊玩的還有兩個小姑娘。

一群大人正在說笑著做飯,突然幾個娃樂顛顛地跑過來。小男孩拿著他老爸的白色襯衣,我一看,襯衣上已經被幾個小傢伙用口紅和眼影塗抹得到處都是了。小男孩仰著小臉跟爸爸媽媽說:“看,我們給爸爸設計的新衣服!”

朋友立刻提高了分貝:“兒子,爸爸的衣服不是用來塗畫的!爸爸非常不高興!而且你把媽媽喜歡的眼影和口紅都弄壞了,媽媽會很傷心的!這是爸爸媽媽的東西,不經過允許就隨便亂動,爸爸現在非常非常的生氣!”

一時間整個屋子裡的大人都有一點尷尬,小夥子拿著衣服蹭蹭跑開了,一會又跑過來說,爸爸可以教我用洗衣機嗎?

朋友帶孩子去啟動了洗衣機,氣也消了。他把兒子抱在腿上,佯裝委屈地說:“你把爸爸的衣服弄髒了可以洗,那你把媽媽的化妝品弄壞了,媽媽也會很難過對不對?那爸爸把你的小火車弄壞,你也會生氣對嗎?”

小夥子蹭蹭跑過去抱著媽媽的腿說:“媽媽不要生氣,我讓爸爸給你買新的,長大我給你買新的。”這小傢伙嘴甜的讓滿屋子人都樂了出來……

整個交流過程不過十多分鐘,但卻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真實寫照:當孩子胡鬧讓我們生氣了怎麼辦?

孩子的爸爸沒有掩飾自己的暴躁,或者假裝接納孩子的行為,反而真實地“咆哮”了出來。

當然,這種“咆哮”沒有用“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的行為怎麼這麼討厭”、“你怎麼這麼沒有家教”之類的“殺傷性”語句來攻擊孩子的行為。

而孩子在聽到了爸爸的心聲之後,也“迅速地”、“敢作敢當地”作出了彌補行為。整個小事當中瀰漫著生活的真實感,孩子與父母的親密互動並沒有因為爸爸的“咆哮”而發生裂痕。

作為父母而言,我們有時候也會感覺到不舒服而發脾氣,我們有權生氣,也不必因為真的“生氣”而感到對孩子的“歉疚”。

畢竟在父母教育的漫長修行當中,我們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或者一步就跨到圓滿教育的終點。

具體來說,父母生氣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1、不指責孩子的品格

當大人之間發生口角的時候,經常會口不擇言,但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有所“吼”有所“不吼”。父母大聲的“咆哮”給我們直接的感受是覺得可怕、震懾,但真正會傷害孩子的是隨激奮情緒而來的恐嚇和辱罵:“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膽小?”“我就沒見你做成過什麼事!”“你怎麼這麼煩人!”……

這些話說出口之後,雖然我們會消氣然後遺忘,但孩子卻深深地記得這些“傷害”,畢竟父母於孩子而言是一面鏡子,孩子不僅學習著父母的行為,也在將父母對自己的評價轉化成自我評價。

2、說感受,講事實,表達心意

當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洪荒之力”,怎麼辦。

我們可以發脾氣,但是這種表達憤怒的方式可以變為三步走的遞進形式:

首先,表達自己的感受“媽媽/爸爸很生氣”、“你的這個行為讓媽媽/爸爸非常不高興”;

其次,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媽媽不喜歡你打人”“爸爸不喜歡你不講禮貌”“媽媽不喜歡你亂動媽媽的東西”,在解釋的過程中可以提出一定的場景設定讓孩子感同身受“媽媽突然打你一下,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會高興嗎?”“爸爸如果亂拿你的玩具,把你喜歡的東西弄丟了,你也會生氣對不對?”;

最後,說出我們希望孩子做的行為,“媽媽希望你可以遵守時間,五分鐘內出門”“爸爸希望以後你見到叔叔阿姨可以說一聲叔叔阿姨好”。

3、多用“我”,少用“你”

父母們都可以意識到,用“我”來進行表達的,大多是陳述我們自己的感受,用“你”來表達的,往往是對孩子的指責或質疑。

換一個角度,多用“我”作為開頭,如實表達我們自己的情緒,也是在和孩子進行平等對話以及進行平靜地描述,而不是“你怎麼做什麼都做不好”、“你就知道和我對著幹”、“你怎麼老是這麼粗心”等等。

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我們發脾氣不是不喜歡、不愛他們了,我們生氣只是針對孩子剛才錯誤的行為。通過反覆的思維建立,逐步教會孩子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意圖,以及如何結束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而我們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他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就要無底線的接納和無條件的依順。當我們向孩子坦誠自己的情緒,用坦誠的方式熄滅內心的“山崩海嘯”,是與孩子平等的開始,也是教會他體諒父母需求、為自己行為負責的開始。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3 避免負面情緒,做智慧的父母。

我們有負面情緒的背後藏著什麼呢?

其實,我們之所以生氣,之所以有負面情緒,是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要避免衝突,避免暴力溝通,我們要學會感受和發現需求,進而提出請求。

就像我們前面講到的,孩子很晚寫作業我們感到生氣,是因為我們想要孩子早點休息,這樣對身體好。

當我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不良情緒,會生氣,甚至會吵架。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吵架是有快感存在的。

確實,吵架一時爽,但不會一直吵架一隻爽。一般情況下是,我們生完氣之後會產生一種愧疚感,覺得自己好像對孩子太嚴格了,或者會覺得自己說話太過分了,甚至會覺得自己真是個壞媽媽,好媽媽是不會生氣的。

我們如何避免產生負面情緒,對孩子生氣呢?

首先,要具體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孩子磨磨蹭蹭不願意寫作業,基本上拖延到十一點才寫的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每天上班比較早,工作了一天也比較累,想早點休息。寶貝,你寫作業太晚了,爸爸媽媽很累,還有你天天晚上那麼晚睡,爸爸媽媽很擔心你的健康,因為你這樣很容易長不高,到時候成為班裡又瘦又矮小的小朋友怎麼辦呢?”

表達感受要具體,不要說媽媽很累,很擔心就夠了,要擺事實,孩子才可能會聽你講道理。

其次,正確提出自己的請求。

跟孩子表達完你的感受之後,你可以跟孩子講具體的請求了。例如,孩子知道媽媽很累了,也擔心自己是班裡最矮最小的一個了,那父母可以跟孩子講具體的請求。

父母不要說“寶寶,你要早點寫作業”,而是說“寶寶,爸爸媽媽希望你在八點前寫完作業,這樣爸爸媽媽可以在九點前給你讀繪本或者帶你出去走走哦”。

孩子是不懂界限的,你要告訴孩子界限在哪兒,而且孩子也不懂你的心理預期,你要把你能接受孩子多少點寫完作業的點告訴孩子。

最後,注意傾聽和反饋。

避免跟孩子起衝突,不可能只是我們父母提要求,還要聽聽孩子的需求。

例如,孩子很晚才完成作業的原因是什麼呢?有可能是孩子不會寫,或者是孩子想要父母多陪陪自己呢?

所以父母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話,瞭解孩子,從而想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

艾爾菲·科恩在《無條件養育》中寫道: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會更懂得父母的愛。

所以,要想不生氣,還是要學會提出知己的需求,觀察孩子的需求,滿足孩子的需求,做智慧的父母。

"

現在放暑假了,孩子剛回來第一天還是母慈子孝的,現在過了好幾天之後,家裡簡直是雞飛狗跳。我在寶媽群裡吐槽,沒想到還引起一幫媽媽的強烈贊同。

說實在的,剛為人母的時候,我豪情萬丈。毫不誇張地說,我希望一粒塵埃都不要落在孩子的睫毛上。

於是我要求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雌雄同體樣樣操心,如果想要發脾氣,就用意念氣沉丹田,生生把怒氣壓下來,繼續保持“慈祥”的微笑,做個“二十四孝”好媽。

直到有一個親子育兒專家開導我,我才真正懂得: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而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1 想要對孩子發脾氣就不是個好媽媽/爸爸了嗎?

以前,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到晚上十一、十二點才寫完作業,我這累了一天的老母親簡直氣不打一處來,所以總是忍不住發脾氣。

那時候我整天出於負面情緒之中,看到孩子吃飯漏飯會念叨,看到孩子洗澡不乾淨會說他,看到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我也心煩,我已經到了看到孩子就煩的地步了。

那時候的我也在自我懷疑,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我覺得在孩子眼裡我也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吧?

當孩子睡著了,我看著孩子恨不得猛親孩子天使般的臉,可他醒了之後,我覺得這孩子莫不是個魔鬼?

我甚至想著孩子早點度過小學,早點開始初中住校生涯。

當我跟別的媽媽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一個樣。

我最後再老公的建議下,去見了育兒專家,她給我解開了疑惑。

現在很多育兒書或者育兒專家都在教我們,如何做不吼不叫的父母?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育兒專家告訴我:人有七情六慾,也有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好好表達我們的情緒,做到不傷害自己,更不傷害孩子。

從那之後,我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心裡沒那麼焦慮、那麼難受了。

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才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

在《虎媽的戰歌》這本書中,虎媽一直嚴厲管教自己的孩子,她不壓抑自己的心情,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她們的期望。

儘管媽媽有對孩子發脾氣,但兩個孩子都在長大後感謝母親的真實和嚴厲。兩個孩子一個都在美國高校讀書,還被稱為音樂神童。

好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懂得表達情緒的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2 那我們應當學會怎麼“智慧”地發脾氣。

一個假日,朋友家聚會,他家有一個兒子,一塊玩的還有兩個小姑娘。

一群大人正在說笑著做飯,突然幾個娃樂顛顛地跑過來。小男孩拿著他老爸的白色襯衣,我一看,襯衣上已經被幾個小傢伙用口紅和眼影塗抹得到處都是了。小男孩仰著小臉跟爸爸媽媽說:“看,我們給爸爸設計的新衣服!”

朋友立刻提高了分貝:“兒子,爸爸的衣服不是用來塗畫的!爸爸非常不高興!而且你把媽媽喜歡的眼影和口紅都弄壞了,媽媽會很傷心的!這是爸爸媽媽的東西,不經過允許就隨便亂動,爸爸現在非常非常的生氣!”

一時間整個屋子裡的大人都有一點尷尬,小夥子拿著衣服蹭蹭跑開了,一會又跑過來說,爸爸可以教我用洗衣機嗎?

朋友帶孩子去啟動了洗衣機,氣也消了。他把兒子抱在腿上,佯裝委屈地說:“你把爸爸的衣服弄髒了可以洗,那你把媽媽的化妝品弄壞了,媽媽也會很難過對不對?那爸爸把你的小火車弄壞,你也會生氣對嗎?”

小夥子蹭蹭跑過去抱著媽媽的腿說:“媽媽不要生氣,我讓爸爸給你買新的,長大我給你買新的。”這小傢伙嘴甜的讓滿屋子人都樂了出來……

整個交流過程不過十多分鐘,但卻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真實寫照:當孩子胡鬧讓我們生氣了怎麼辦?

孩子的爸爸沒有掩飾自己的暴躁,或者假裝接納孩子的行為,反而真實地“咆哮”了出來。

當然,這種“咆哮”沒有用“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的行為怎麼這麼討厭”、“你怎麼這麼沒有家教”之類的“殺傷性”語句來攻擊孩子的行為。

而孩子在聽到了爸爸的心聲之後,也“迅速地”、“敢作敢當地”作出了彌補行為。整個小事當中瀰漫著生活的真實感,孩子與父母的親密互動並沒有因為爸爸的“咆哮”而發生裂痕。

作為父母而言,我們有時候也會感覺到不舒服而發脾氣,我們有權生氣,也不必因為真的“生氣”而感到對孩子的“歉疚”。

畢竟在父母教育的漫長修行當中,我們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或者一步就跨到圓滿教育的終點。

具體來說,父母生氣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1、不指責孩子的品格

當大人之間發生口角的時候,經常會口不擇言,但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有所“吼”有所“不吼”。父母大聲的“咆哮”給我們直接的感受是覺得可怕、震懾,但真正會傷害孩子的是隨激奮情緒而來的恐嚇和辱罵:“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膽小?”“我就沒見你做成過什麼事!”“你怎麼這麼煩人!”……

這些話說出口之後,雖然我們會消氣然後遺忘,但孩子卻深深地記得這些“傷害”,畢竟父母於孩子而言是一面鏡子,孩子不僅學習著父母的行為,也在將父母對自己的評價轉化成自我評價。

2、說感受,講事實,表達心意

當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洪荒之力”,怎麼辦。

我們可以發脾氣,但是這種表達憤怒的方式可以變為三步走的遞進形式:

首先,表達自己的感受“媽媽/爸爸很生氣”、“你的這個行為讓媽媽/爸爸非常不高興”;

其次,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媽媽不喜歡你打人”“爸爸不喜歡你不講禮貌”“媽媽不喜歡你亂動媽媽的東西”,在解釋的過程中可以提出一定的場景設定讓孩子感同身受“媽媽突然打你一下,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會高興嗎?”“爸爸如果亂拿你的玩具,把你喜歡的東西弄丟了,你也會生氣對不對?”;

最後,說出我們希望孩子做的行為,“媽媽希望你可以遵守時間,五分鐘內出門”“爸爸希望以後你見到叔叔阿姨可以說一聲叔叔阿姨好”。

3、多用“我”,少用“你”

父母們都可以意識到,用“我”來進行表達的,大多是陳述我們自己的感受,用“你”來表達的,往往是對孩子的指責或質疑。

換一個角度,多用“我”作為開頭,如實表達我們自己的情緒,也是在和孩子進行平等對話以及進行平靜地描述,而不是“你怎麼做什麼都做不好”、“你就知道和我對著幹”、“你怎麼老是這麼粗心”等等。

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我們發脾氣不是不喜歡、不愛他們了,我們生氣只是針對孩子剛才錯誤的行為。通過反覆的思維建立,逐步教會孩子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意圖,以及如何結束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而我們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他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就要無底線的接納和無條件的依順。當我們向孩子坦誠自己的情緒,用坦誠的方式熄滅內心的“山崩海嘯”,是與孩子平等的開始,也是教會他體諒父母需求、為自己行為負責的開始。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3 避免負面情緒,做智慧的父母。

我們有負面情緒的背後藏著什麼呢?

其實,我們之所以生氣,之所以有負面情緒,是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要避免衝突,避免暴力溝通,我們要學會感受和發現需求,進而提出請求。

就像我們前面講到的,孩子很晚寫作業我們感到生氣,是因為我們想要孩子早點休息,這樣對身體好。

當我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不良情緒,會生氣,甚至會吵架。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吵架是有快感存在的。

確實,吵架一時爽,但不會一直吵架一隻爽。一般情況下是,我們生完氣之後會產生一種愧疚感,覺得自己好像對孩子太嚴格了,或者會覺得自己說話太過分了,甚至會覺得自己真是個壞媽媽,好媽媽是不會生氣的。

我們如何避免產生負面情緒,對孩子生氣呢?

首先,要具體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孩子磨磨蹭蹭不願意寫作業,基本上拖延到十一點才寫的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每天上班比較早,工作了一天也比較累,想早點休息。寶貝,你寫作業太晚了,爸爸媽媽很累,還有你天天晚上那麼晚睡,爸爸媽媽很擔心你的健康,因為你這樣很容易長不高,到時候成為班裡又瘦又矮小的小朋友怎麼辦呢?”

表達感受要具體,不要說媽媽很累,很擔心就夠了,要擺事實,孩子才可能會聽你講道理。

其次,正確提出自己的請求。

跟孩子表達完你的感受之後,你可以跟孩子講具體的請求了。例如,孩子知道媽媽很累了,也擔心自己是班裡最矮最小的一個了,那父母可以跟孩子講具體的請求。

父母不要說“寶寶,你要早點寫作業”,而是說“寶寶,爸爸媽媽希望你在八點前寫完作業,這樣爸爸媽媽可以在九點前給你讀繪本或者帶你出去走走哦”。

孩子是不懂界限的,你要告訴孩子界限在哪兒,而且孩子也不懂你的心理預期,你要把你能接受孩子多少點寫完作業的點告訴孩子。

最後,注意傾聽和反饋。

避免跟孩子起衝突,不可能只是我們父母提要求,還要聽聽孩子的需求。

例如,孩子很晚才完成作業的原因是什麼呢?有可能是孩子不會寫,或者是孩子想要父母多陪陪自己呢?

所以父母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話,瞭解孩子,從而想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

艾爾菲·科恩在《無條件養育》中寫道: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會更懂得父母的愛。

所以,要想不生氣,還是要學會提出知己的需求,觀察孩子的需求,滿足孩子的需求,做智慧的父母。

一放假家裡就雞飛狗跳:會生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04 做最真實的父母

我們如果能夠避免產生負面情緒是最好的,要是我們沒辦法避免,我們生氣時也可以將自己真實的情緒表現出來。

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總有一天會崩潰,會帶來巨大的傷害,到時候不僅害人還害己呢。

我們要知道,生氣是我們在帶娃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正確地釋放出來,不僅情緒得到釋放,也能夠教會孩子體諒父母的需求,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別擔心,別焦慮,別壓抑,做一個真實的爸爸或者媽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