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發現佩奇 花自盛開蜂自來 2019-08-06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地位陡然加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家,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先給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

不管出於本能也好,還是指望孩子將來養老也罷。中國很多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併為之付出全部心血地活著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正是這些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地位陡然加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家,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先給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

不管出於本能也好,還是指望孩子將來養老也罷。中國很多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併為之付出全部心血地活著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正是這些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有一對夫婦的女兒就讀於廣州大學。國慶假期夫婦倆不忍女兒孤身一人在外,專程從重慶跑來廣州陪她。可女兒卻並不領情,只顧自己玩手機。夫婦想讓女兒陪著出去逛街被拒絕,想去女兒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

見女兒如此冷漠,夫婦倆裝作想回去了。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起來,馬上在網上訂了讓父母回家的火車票。

夫婦踏上回家的火車,望著窗外,雙雙淚目……

孩子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卻沒有發現此時,父母已經老了。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地位陡然加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家,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先給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

不管出於本能也好,還是指望孩子將來養老也罷。中國很多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併為之付出全部心血地活著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正是這些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有一對夫婦的女兒就讀於廣州大學。國慶假期夫婦倆不忍女兒孤身一人在外,專程從重慶跑來廣州陪她。可女兒卻並不領情,只顧自己玩手機。夫婦想讓女兒陪著出去逛街被拒絕,想去女兒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

見女兒如此冷漠,夫婦倆裝作想回去了。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起來,馬上在網上訂了讓父母回家的火車票。

夫婦踏上回家的火車,望著窗外,雙雙淚目……

孩子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卻沒有發現此時,父母已經老了。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02

當父母將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那頭,把所有感情傾注在孩子身上時,孩子不僅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使命的追尋,精神的支柱,更是她們永遠無法放手的牽掛。

而孩子呢?從小習慣被愛包圍,以自我為中心。把所有的得到當作理所應當,讓索取和要求變得習以為常。他們往往習慣了父母無限制的給予,而無法接受哪怕是偶爾的被拒絕。當父母無力再繼續為之付出,他們也根本不會在乎父母的處境與為難,而頭也不回地把你扔在身後,揚長而去。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地位陡然加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家,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先給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

不管出於本能也好,還是指望孩子將來養老也罷。中國很多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併為之付出全部心血地活著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正是這些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有一對夫婦的女兒就讀於廣州大學。國慶假期夫婦倆不忍女兒孤身一人在外,專程從重慶跑來廣州陪她。可女兒卻並不領情,只顧自己玩手機。夫婦想讓女兒陪著出去逛街被拒絕,想去女兒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

見女兒如此冷漠,夫婦倆裝作想回去了。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起來,馬上在網上訂了讓父母回家的火車票。

夫婦踏上回家的火車,望著窗外,雙雙淚目……

孩子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卻沒有發現此時,父母已經老了。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02

當父母將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那頭,把所有感情傾注在孩子身上時,孩子不僅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使命的追尋,精神的支柱,更是她們永遠無法放手的牽掛。

而孩子呢?從小習慣被愛包圍,以自我為中心。把所有的得到當作理所應當,讓索取和要求變得習以為常。他們往往習慣了父母無限制的給予,而無法接受哪怕是偶爾的被拒絕。當父母無力再繼續為之付出,他們也根本不會在乎父母的處境與為難,而頭也不回地把你扔在身後,揚長而去。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我的輔導站有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父母在外務工,他由奶奶照看。也許是因為隔輩親的緣故,奶奶帶小男孩特別嬌慣,整天心肝啊寶貝的掛在嘴邊。不僅生活上無限制地滿足他要啥給啥,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孩子在補習,奶奶就提著水壺和水果在旁邊伺候,老師勸她不要這麼寵溺孩子,奶奶卻說捨不得孩子吃苦,怕他餓著。

可是孩子脾氣不好,對奶奶的疼愛並不領情,經常衝奶奶嚎叫,挑釁,與之頂撞,甚至動手。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發現孩子一直低著頭,心不在焉,便問他怎麼回事。孩子說他擔心奶奶今天不會來接他。我細問之下得知,原來早上上學時,他管奶奶要十元錢奶奶沒有,他一氣之下把奶奶的手咬傷了。

我被這個孩子的行為震驚了,那麼小的孩子,居然對自己的奶奶做出如此舉動。後來與小男孩的奶奶聊天,奶奶說像這樣的傷痕哪止一處呀,一雙手臂被孫子咬呀掐的弄得到處是牙痕,疤印。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地位陡然加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家,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先給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

不管出於本能也好,還是指望孩子將來養老也罷。中國很多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併為之付出全部心血地活著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正是這些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有一對夫婦的女兒就讀於廣州大學。國慶假期夫婦倆不忍女兒孤身一人在外,專程從重慶跑來廣州陪她。可女兒卻並不領情,只顧自己玩手機。夫婦想讓女兒陪著出去逛街被拒絕,想去女兒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

見女兒如此冷漠,夫婦倆裝作想回去了。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起來,馬上在網上訂了讓父母回家的火車票。

夫婦踏上回家的火車,望著窗外,雙雙淚目……

孩子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卻沒有發現此時,父母已經老了。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02

當父母將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那頭,把所有感情傾注在孩子身上時,孩子不僅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使命的追尋,精神的支柱,更是她們永遠無法放手的牽掛。

而孩子呢?從小習慣被愛包圍,以自我為中心。把所有的得到當作理所應當,讓索取和要求變得習以為常。他們往往習慣了父母無限制的給予,而無法接受哪怕是偶爾的被拒絕。當父母無力再繼續為之付出,他們也根本不會在乎父母的處境與為難,而頭也不回地把你扔在身後,揚長而去。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我的輔導站有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父母在外務工,他由奶奶照看。也許是因為隔輩親的緣故,奶奶帶小男孩特別嬌慣,整天心肝啊寶貝的掛在嘴邊。不僅生活上無限制地滿足他要啥給啥,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孩子在補習,奶奶就提著水壺和水果在旁邊伺候,老師勸她不要這麼寵溺孩子,奶奶卻說捨不得孩子吃苦,怕他餓著。

可是孩子脾氣不好,對奶奶的疼愛並不領情,經常衝奶奶嚎叫,挑釁,與之頂撞,甚至動手。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發現孩子一直低著頭,心不在焉,便問他怎麼回事。孩子說他擔心奶奶今天不會來接他。我細問之下得知,原來早上上學時,他管奶奶要十元錢奶奶沒有,他一氣之下把奶奶的手咬傷了。

我被這個孩子的行為震驚了,那麼小的孩子,居然對自己的奶奶做出如此舉動。後來與小男孩的奶奶聊天,奶奶說像這樣的傷痕哪止一處呀,一雙手臂被孫子咬呀掐的弄得到處是牙痕,疤印。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然而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已經不算是個例了。那為何,我們父母那麼愛孩子,孩子卻依然變得冷漠,無情,自私,不孝順了呢?

03

撇開學校,就家庭教育而言。家庭背景環境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過度的寵溺孩子,愛子無道,是毀掉一個孩子愛人能力的隱形殺手。古人有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在幾乎可以反過來說:家有一小才是一寶。

與人閒談中發現,不少父母認為:為孩子付出,那是奔著希望去的,是投資,多少都捨得。而為老人花錢,那是消費,花得越多,需要花的時間就越長,所以能不花就不花。這種觀念在他們的腦袋裡,無形中形成一種回報概念,從而使他們忘記了當初他們也是老人的心頭肉,老人也為他們付出很多,現在需要好好為老人養老;也忽略了他們的種種心態和行為,對孩子起著言傳身教的影響。父母所愛亦愛之,父母所敬亦敬之。所以孩子會變成目無尊長的模樣,首先得反省的是父母自己。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地位陡然加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家,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先給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

不管出於本能也好,還是指望孩子將來養老也罷。中國很多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併為之付出全部心血地活著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正是這些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有一對夫婦的女兒就讀於廣州大學。國慶假期夫婦倆不忍女兒孤身一人在外,專程從重慶跑來廣州陪她。可女兒卻並不領情,只顧自己玩手機。夫婦想讓女兒陪著出去逛街被拒絕,想去女兒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

見女兒如此冷漠,夫婦倆裝作想回去了。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起來,馬上在網上訂了讓父母回家的火車票。

夫婦踏上回家的火車,望著窗外,雙雙淚目……

孩子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卻沒有發現此時,父母已經老了。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02

當父母將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那頭,把所有感情傾注在孩子身上時,孩子不僅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使命的追尋,精神的支柱,更是她們永遠無法放手的牽掛。

而孩子呢?從小習慣被愛包圍,以自我為中心。把所有的得到當作理所應當,讓索取和要求變得習以為常。他們往往習慣了父母無限制的給予,而無法接受哪怕是偶爾的被拒絕。當父母無力再繼續為之付出,他們也根本不會在乎父母的處境與為難,而頭也不回地把你扔在身後,揚長而去。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我的輔導站有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父母在外務工,他由奶奶照看。也許是因為隔輩親的緣故,奶奶帶小男孩特別嬌慣,整天心肝啊寶貝的掛在嘴邊。不僅生活上無限制地滿足他要啥給啥,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孩子在補習,奶奶就提著水壺和水果在旁邊伺候,老師勸她不要這麼寵溺孩子,奶奶卻說捨不得孩子吃苦,怕他餓著。

可是孩子脾氣不好,對奶奶的疼愛並不領情,經常衝奶奶嚎叫,挑釁,與之頂撞,甚至動手。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發現孩子一直低著頭,心不在焉,便問他怎麼回事。孩子說他擔心奶奶今天不會來接他。我細問之下得知,原來早上上學時,他管奶奶要十元錢奶奶沒有,他一氣之下把奶奶的手咬傷了。

我被這個孩子的行為震驚了,那麼小的孩子,居然對自己的奶奶做出如此舉動。後來與小男孩的奶奶聊天,奶奶說像這樣的傷痕哪止一處呀,一雙手臂被孫子咬呀掐的弄得到處是牙痕,疤印。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然而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已經不算是個例了。那為何,我們父母那麼愛孩子,孩子卻依然變得冷漠,無情,自私,不孝順了呢?

03

撇開學校,就家庭教育而言。家庭背景環境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過度的寵溺孩子,愛子無道,是毀掉一個孩子愛人能力的隱形殺手。古人有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在幾乎可以反過來說:家有一小才是一寶。

與人閒談中發現,不少父母認為:為孩子付出,那是奔著希望去的,是投資,多少都捨得。而為老人花錢,那是消費,花得越多,需要花的時間就越長,所以能不花就不花。這種觀念在他們的腦袋裡,無形中形成一種回報概念,從而使他們忘記了當初他們也是老人的心頭肉,老人也為他們付出很多,現在需要好好為老人養老;也忽略了他們的種種心態和行為,對孩子起著言傳身教的影響。父母所愛亦愛之,父母所敬亦敬之。所以孩子會變成目無尊長的模樣,首先得反省的是父母自己。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其次,父母過多看重學習而輕品格的教育態度,也是把孩子帶跑偏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做人。學習成績可以在學校通過學習提高,而做人的道理卻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課。

尊老愛幼,尊師重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做人原則不僅是在語言上的教誨,更要在行動上以身作則。

"

01


有人說:“現在的中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這句話包含著中年一代沉沉的悲哀,卻是殘酷的現實存在。它道出了許多父母難言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獨生子女的時代,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地位陡然加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家,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先給孩子,把自己放在其次。

不管出於本能也好,還是指望孩子將來養老也罷。中國很多父母以兒女為中心,併為之付出全部心血地活著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正是這些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有一對夫婦的女兒就讀於廣州大學。國慶假期夫婦倆不忍女兒孤身一人在外,專程從重慶跑來廣州陪她。可女兒卻並不領情,只顧自己玩手機。夫婦想讓女兒陪著出去逛街被拒絕,想去女兒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

見女兒如此冷漠,夫婦倆裝作想回去了。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起來,馬上在網上訂了讓父母回家的火車票。

夫婦踏上回家的火車,望著窗外,雙雙淚目……

孩子長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卻沒有發現此時,父母已經老了。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02

當父母將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那頭,把所有感情傾注在孩子身上時,孩子不僅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使命的追尋,精神的支柱,更是她們永遠無法放手的牽掛。

而孩子呢?從小習慣被愛包圍,以自我為中心。把所有的得到當作理所應當,讓索取和要求變得習以為常。他們往往習慣了父母無限制的給予,而無法接受哪怕是偶爾的被拒絕。當父母無力再繼續為之付出,他們也根本不會在乎父母的處境與為難,而頭也不回地把你扔在身後,揚長而去。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我的輔導站有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父母在外務工,他由奶奶照看。也許是因為隔輩親的緣故,奶奶帶小男孩特別嬌慣,整天心肝啊寶貝的掛在嘴邊。不僅生活上無限制地滿足他要啥給啥,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孩子在補習,奶奶就提著水壺和水果在旁邊伺候,老師勸她不要這麼寵溺孩子,奶奶卻說捨不得孩子吃苦,怕他餓著。

可是孩子脾氣不好,對奶奶的疼愛並不領情,經常衝奶奶嚎叫,挑釁,與之頂撞,甚至動手。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發現孩子一直低著頭,心不在焉,便問他怎麼回事。孩子說他擔心奶奶今天不會來接他。我細問之下得知,原來早上上學時,他管奶奶要十元錢奶奶沒有,他一氣之下把奶奶的手咬傷了。

我被這個孩子的行為震驚了,那麼小的孩子,居然對自己的奶奶做出如此舉動。後來與小男孩的奶奶聊天,奶奶說像這樣的傷痕哪止一處呀,一雙手臂被孫子咬呀掐的弄得到處是牙痕,疤印。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然而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已經不算是個例了。那為何,我們父母那麼愛孩子,孩子卻依然變得冷漠,無情,自私,不孝順了呢?

03

撇開學校,就家庭教育而言。家庭背景環境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過度的寵溺孩子,愛子無道,是毀掉一個孩子愛人能力的隱形殺手。古人有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在幾乎可以反過來說:家有一小才是一寶。

與人閒談中發現,不少父母認為:為孩子付出,那是奔著希望去的,是投資,多少都捨得。而為老人花錢,那是消費,花得越多,需要花的時間就越長,所以能不花就不花。這種觀念在他們的腦袋裡,無形中形成一種回報概念,從而使他們忘記了當初他們也是老人的心頭肉,老人也為他們付出很多,現在需要好好為老人養老;也忽略了他們的種種心態和行為,對孩子起著言傳身教的影響。父母所愛亦愛之,父母所敬亦敬之。所以孩子會變成目無尊長的模樣,首先得反省的是父母自己。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其次,父母過多看重學習而輕品格的教育態度,也是把孩子帶跑偏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做人。學習成績可以在學校通過學習提高,而做人的道理卻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課。

尊老愛幼,尊師重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做人原則不僅是在語言上的教誨,更要在行動上以身作則。

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也愛我們嗎(值得深思)

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能培養出有品德的高素質孩子。孟子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古人的家訓已是如此嚴謹。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接受了先進的人類文明,適應了世界的發展進步,更應該秉承從老祖宗那兒傳下來的優良家風,讓它融入現代文明,並穩紮深根。

很喜歡莫泊桑的一段話:一個有教養的人,會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讓愛像人活著一樣自然,與生命不可分割,才是人一生最富有的模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