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不會自主學習,孩子走走停停

父母總是認為,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更學不好了。

事實上,自主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有的父母,現在正在破壞孩子的這種本能。

我曾在小區廣場上,看見一對父子打籃球。

爸爸在教孩子時,一直大聲責罵。孩子很消極地完成爸爸的指令,拍球的時候懶洋洋的。

因此又被爸爸罵:“沒吃飯嗎?再這麼拍球,我就踢你了!”然後真的踢了孩子一腳。

孩子哇的大哭起來,說不想打球了。

說實話,我很心疼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從開始喜歡玩籃球,到後來的哭著說不想打籃球了。這樣的轉變爸爸“功不可沒”。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不會自主學習,孩子走走停停

父母總是認為,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更學不好了。

事實上,自主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有的父母,現在正在破壞孩子的這種本能。

我曾在小區廣場上,看見一對父子打籃球。

爸爸在教孩子時,一直大聲責罵。孩子很消極地完成爸爸的指令,拍球的時候懶洋洋的。

因此又被爸爸罵:“沒吃飯嗎?再這麼拍球,我就踢你了!”然後真的踢了孩子一腳。

孩子哇的大哭起來,說不想打球了。

說實話,我很心疼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從開始喜歡玩籃球,到後來的哭著說不想打籃球了。這樣的轉變爸爸“功不可沒”。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爸爸採取了打罵的方式,生生把孩子興趣給磨沒了。

打罵,只會讓內驅力被外在驅動力破壞,即使你打罵的時候孩子照做了,但當你不再打罵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內驅力去完成。

家長用錯誤的方法,破壞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自己也苦不堪言。

興趣就是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爸爸如果換成正確引導,孩子就會自主地想要學習籃球。

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說過:

“喚醒,是種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是一段上坡路。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汽車,輕踩油門就能跑。而不是讓他們做手推車,父母用盡全力推也跑不快,而且一旦停下來,反而倒退的很快。

最可怕的結果是,當沒有人在強迫孩子時,孩子已經失去了強迫自己的力量。孩子也就因此而止步不前,最終因為無動力,或是半途而廢,或是碌碌無為。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不會自主學習,孩子走走停停

父母總是認為,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更學不好了。

事實上,自主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有的父母,現在正在破壞孩子的這種本能。

我曾在小區廣場上,看見一對父子打籃球。

爸爸在教孩子時,一直大聲責罵。孩子很消極地完成爸爸的指令,拍球的時候懶洋洋的。

因此又被爸爸罵:“沒吃飯嗎?再這麼拍球,我就踢你了!”然後真的踢了孩子一腳。

孩子哇的大哭起來,說不想打球了。

說實話,我很心疼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從開始喜歡玩籃球,到後來的哭著說不想打籃球了。這樣的轉變爸爸“功不可沒”。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爸爸採取了打罵的方式,生生把孩子興趣給磨沒了。

打罵,只會讓內驅力被外在驅動力破壞,即使你打罵的時候孩子照做了,但當你不再打罵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內驅力去完成。

家長用錯誤的方法,破壞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自己也苦不堪言。

興趣就是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爸爸如果換成正確引導,孩子就會自主地想要學習籃球。

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說過:

“喚醒,是種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是一段上坡路。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汽車,輕踩油門就能跑。而不是讓他們做手推車,父母用盡全力推也跑不快,而且一旦停下來,反而倒退的很快。

最可怕的結果是,當沒有人在強迫孩子時,孩子已經失去了強迫自己的力量。孩子也就因此而止步不前,最終因為無動力,或是半途而廢,或是碌碌無為。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可見,父母應謹慎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能夠自主學習,適當的引導才是最好的方法。

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01

學習應當刻苦,但不應給他太多的外界壓力。

高考之後,學霸楊晨煜被廣泛關注。

除了他傲人的成績和高考狀元的殊榮使他備受熱議外,他父母的教育觀點,也是備受矚目。

楊晨煜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不給孩子太大壓力。

楊媽媽很小就培養楊晨煜的自主學習能力,她說:“我們不參與學習問題,只管做好後勤工作。”

楊晨煜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無壓力”教育法。不要讓外在的壓力壓垮孩子內在的動力。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不會自主學習,孩子走走停停

父母總是認為,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更學不好了。

事實上,自主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有的父母,現在正在破壞孩子的這種本能。

我曾在小區廣場上,看見一對父子打籃球。

爸爸在教孩子時,一直大聲責罵。孩子很消極地完成爸爸的指令,拍球的時候懶洋洋的。

因此又被爸爸罵:“沒吃飯嗎?再這麼拍球,我就踢你了!”然後真的踢了孩子一腳。

孩子哇的大哭起來,說不想打球了。

說實話,我很心疼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從開始喜歡玩籃球,到後來的哭著說不想打籃球了。這樣的轉變爸爸“功不可沒”。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爸爸採取了打罵的方式,生生把孩子興趣給磨沒了。

打罵,只會讓內驅力被外在驅動力破壞,即使你打罵的時候孩子照做了,但當你不再打罵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內驅力去完成。

家長用錯誤的方法,破壞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自己也苦不堪言。

興趣就是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爸爸如果換成正確引導,孩子就會自主地想要學習籃球。

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說過:

“喚醒,是種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是一段上坡路。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汽車,輕踩油門就能跑。而不是讓他們做手推車,父母用盡全力推也跑不快,而且一旦停下來,反而倒退的很快。

最可怕的結果是,當沒有人在強迫孩子時,孩子已經失去了強迫自己的力量。孩子也就因此而止步不前,最終因為無動力,或是半途而廢,或是碌碌無為。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可見,父母應謹慎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能夠自主學習,適當的引導才是最好的方法。

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01

學習應當刻苦,但不應給他太多的外界壓力。

高考之後,學霸楊晨煜被廣泛關注。

除了他傲人的成績和高考狀元的殊榮使他備受熱議外,他父母的教育觀點,也是備受矚目。

楊晨煜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不給孩子太大壓力。

楊媽媽很小就培養楊晨煜的自主學習能力,她說:“我們不參與學習問題,只管做好後勤工作。”

楊晨煜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無壓力”教育法。不要讓外在的壓力壓垮孩子內在的動力。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先引導孩子行動,後適度誇獎

02

當孩子要做一些不喜歡但又非做不可的事情時,父母可以適時給予一些刺激引發其積極行為。

鄰居的孩子小桃,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放學後不用督促就能按時完成作業,然後再去玩。

對於這種別人家孩子,我很是好奇鄰居的教育方法。

鄰居說,小桃剛開始也不愛寫作業,她就跟孩子說同學麗麗已經寫完作業了,然後還發視頻給麗麗媽媽“求證”。

當然,麗麗媽媽的配合,是因為鄰居提前跟她商量好的。

鄰居利用小桃不甘於人後的特點來“刺激”她,小桃很快就完成了作業。

之後鄰居會找機會誇獎小桃善於學習,然後小桃便對學習越來越自信,進而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適度的誇獎,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助推劑,助力孩子的成長。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不會自主學習,孩子走走停停

父母總是認為,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更學不好了。

事實上,自主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有的父母,現在正在破壞孩子的這種本能。

我曾在小區廣場上,看見一對父子打籃球。

爸爸在教孩子時,一直大聲責罵。孩子很消極地完成爸爸的指令,拍球的時候懶洋洋的。

因此又被爸爸罵:“沒吃飯嗎?再這麼拍球,我就踢你了!”然後真的踢了孩子一腳。

孩子哇的大哭起來,說不想打球了。

說實話,我很心疼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從開始喜歡玩籃球,到後來的哭著說不想打籃球了。這樣的轉變爸爸“功不可沒”。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爸爸採取了打罵的方式,生生把孩子興趣給磨沒了。

打罵,只會讓內驅力被外在驅動力破壞,即使你打罵的時候孩子照做了,但當你不再打罵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內驅力去完成。

家長用錯誤的方法,破壞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自己也苦不堪言。

興趣就是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爸爸如果換成正確引導,孩子就會自主地想要學習籃球。

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說過:

“喚醒,是種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是一段上坡路。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汽車,輕踩油門就能跑。而不是讓他們做手推車,父母用盡全力推也跑不快,而且一旦停下來,反而倒退的很快。

最可怕的結果是,當沒有人在強迫孩子時,孩子已經失去了強迫自己的力量。孩子也就因此而止步不前,最終因為無動力,或是半途而廢,或是碌碌無為。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可見,父母應謹慎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能夠自主學習,適當的引導才是最好的方法。

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01

學習應當刻苦,但不應給他太多的外界壓力。

高考之後,學霸楊晨煜被廣泛關注。

除了他傲人的成績和高考狀元的殊榮使他備受熱議外,他父母的教育觀點,也是備受矚目。

楊晨煜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不給孩子太大壓力。

楊媽媽很小就培養楊晨煜的自主學習能力,她說:“我們不參與學習問題,只管做好後勤工作。”

楊晨煜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無壓力”教育法。不要讓外在的壓力壓垮孩子內在的動力。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先引導孩子行動,後適度誇獎

02

當孩子要做一些不喜歡但又非做不可的事情時,父母可以適時給予一些刺激引發其積極行為。

鄰居的孩子小桃,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放學後不用督促就能按時完成作業,然後再去玩。

對於這種別人家孩子,我很是好奇鄰居的教育方法。

鄰居說,小桃剛開始也不愛寫作業,她就跟孩子說同學麗麗已經寫完作業了,然後還發視頻給麗麗媽媽“求證”。

當然,麗麗媽媽的配合,是因為鄰居提前跟她商量好的。

鄰居利用小桃不甘於人後的特點來“刺激”她,小桃很快就完成了作業。

之後鄰居會找機會誇獎小桃善於學習,然後小桃便對學習越來越自信,進而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適度的誇獎,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助推劑,助力孩子的成長。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03

成就感是讓孩子熱愛一件事,並堅持做下去的動力。

劉憲華曾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坦言,小時候是被父母逼著學小提琴的。

劉憲華從小就不愛拉琴,直到參加了第一個比賽並且獲了獎,才喜歡上小提琴,之後便一直堅持學了下來。

郎朗也曾說過,他是真心喜歡鋼琴,不然父母再怎麼逼自己,也不會練好琴。

成就感是熱愛的源動力。

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孩子才能夠自主學習;增強孩子的內驅力,前期雖然辛苦點,但孩子只要形成,便會一勞永逸。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不會自主學習,孩子走走停停

父母總是認為,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更學不好了。

事實上,自主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有的父母,現在正在破壞孩子的這種本能。

我曾在小區廣場上,看見一對父子打籃球。

爸爸在教孩子時,一直大聲責罵。孩子很消極地完成爸爸的指令,拍球的時候懶洋洋的。

因此又被爸爸罵:“沒吃飯嗎?再這麼拍球,我就踢你了!”然後真的踢了孩子一腳。

孩子哇的大哭起來,說不想打球了。

說實話,我很心疼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從開始喜歡玩籃球,到後來的哭著說不想打籃球了。這樣的轉變爸爸“功不可沒”。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爸爸採取了打罵的方式,生生把孩子興趣給磨沒了。

打罵,只會讓內驅力被外在驅動力破壞,即使你打罵的時候孩子照做了,但當你不再打罵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內驅力去完成。

家長用錯誤的方法,破壞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自己也苦不堪言。

興趣就是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爸爸如果換成正確引導,孩子就會自主地想要學習籃球。

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說過:

“喚醒,是種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是一段上坡路。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汽車,輕踩油門就能跑。而不是讓他們做手推車,父母用盡全力推也跑不快,而且一旦停下來,反而倒退的很快。

最可怕的結果是,當沒有人在強迫孩子時,孩子已經失去了強迫自己的力量。孩子也就因此而止步不前,最終因為無動力,或是半途而廢,或是碌碌無為。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可見,父母應謹慎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能夠自主學習,適當的引導才是最好的方法。

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01

學習應當刻苦,但不應給他太多的外界壓力。

高考之後,學霸楊晨煜被廣泛關注。

除了他傲人的成績和高考狀元的殊榮使他備受熱議外,他父母的教育觀點,也是備受矚目。

楊晨煜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不給孩子太大壓力。

楊媽媽很小就培養楊晨煜的自主學習能力,她說:“我們不參與學習問題,只管做好後勤工作。”

楊晨煜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無壓力”教育法。不要讓外在的壓力壓垮孩子內在的動力。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先引導孩子行動,後適度誇獎

02

當孩子要做一些不喜歡但又非做不可的事情時,父母可以適時給予一些刺激引發其積極行為。

鄰居的孩子小桃,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放學後不用督促就能按時完成作業,然後再去玩。

對於這種別人家孩子,我很是好奇鄰居的教育方法。

鄰居說,小桃剛開始也不愛寫作業,她就跟孩子說同學麗麗已經寫完作業了,然後還發視頻給麗麗媽媽“求證”。

當然,麗麗媽媽的配合,是因為鄰居提前跟她商量好的。

鄰居利用小桃不甘於人後的特點來“刺激”她,小桃很快就完成了作業。

之後鄰居會找機會誇獎小桃善於學習,然後小桃便對學習越來越自信,進而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適度的誇獎,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助推劑,助力孩子的成長。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03

成就感是讓孩子熱愛一件事,並堅持做下去的動力。

劉憲華曾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坦言,小時候是被父母逼著學小提琴的。

劉憲華從小就不愛拉琴,直到參加了第一個比賽並且獲了獎,才喜歡上小提琴,之後便一直堅持學了下來。

郎朗也曾說過,他是真心喜歡鋼琴,不然父母再怎麼逼自己,也不會練好琴。

成就感是熱愛的源動力。

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孩子才能夠自主學習;增強孩子的內驅力,前期雖然辛苦點,但孩子只要形成,便會一勞永逸。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臺發電機,父母應該做的就是打開發電機的開關,讓內動力趨使孩子自動前行。

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要適當引導,學會放手。

昆蟲學家法布爾曾說: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

對孩子來說,我們的說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要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上有覺悟,有恆心,便可水到渠成。

願每一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願每一位父母都能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去自主學習,而不是用粗暴的打罵方式去逼迫孩子成長。

棕媽: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200+;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喜歡玩抖音的小夥伴,恐怕對一段背景音樂獨白印象深刻。

那就是——“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這句話,就足以讓大家感同身受,一把“辛酸淚”了。

沒想到,7月2日,法國新通過一則新法案叫“禁止打屁股法案”。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這對我們棍棒教育下茁壯成長起來的中國孩子來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了!

該法案規定,父母不能隨意責罰孩子,比如打屁股等。

結婚宣讀誓言時,還要加上這一法案的內容。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其實法國不是第一個頒佈“禁止打屁股法”的國家了,世界上已有52個國家出臺了類似的法律。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禁止對孩子打罵?

因為人們發現,打罵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的實現,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尼采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後,才會明白如何去做。找到自己內心最純粹的動力,這才是一切自我驅動得以實現的基礎。

喜歡拿猴子做實驗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用實驗證明了,傳統的驅動力分為三種。

一種是本能,一種是外在驅動力。還有一種,就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會讓人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慾望。

而孩子一旦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就不受外力的影響,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樂此不疲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自主學習,會使孩子更加優秀

跨越56年的宏偉鉅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上個月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紀錄片的主角們,是英國各個階層的14位7歲的孩子。

直至今年6月份,這部鉅作裡當初的那群孩子,如今已經63歲了。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片中的農村孩子尼克,讓我印象深刻。

尼克從小很愛看書,尤其是科學畫報。

尼克的老師有意引導他,跟他說:你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吧。

老師的話,給了尼克很大的鼓舞。自此,他越發痴迷科技書籍和科學知識。

尼克在21歲時考進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學教授。

尼克因為老師的積極引導和自己的主動學習,成為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實現了階級躍層的孩子。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相比其他相似家境的孩子,尼克之所以能夠實現階級跳躍,走向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在驅動力得到了激發,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實現心中的願望。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

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鼓勵你。

父母的鼓勵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棒,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自主自發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在通往願望的路途中,身披鎧甲,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不會自主學習,孩子走走停停

父母總是認為,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更學不好了。

事實上,自主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有的父母,現在正在破壞孩子的這種本能。

我曾在小區廣場上,看見一對父子打籃球。

爸爸在教孩子時,一直大聲責罵。孩子很消極地完成爸爸的指令,拍球的時候懶洋洋的。

因此又被爸爸罵:“沒吃飯嗎?再這麼拍球,我就踢你了!”然後真的踢了孩子一腳。

孩子哇的大哭起來,說不想打球了。

說實話,我很心疼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從開始喜歡玩籃球,到後來的哭著說不想打籃球了。這樣的轉變爸爸“功不可沒”。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爸爸採取了打罵的方式,生生把孩子興趣給磨沒了。

打罵,只會讓內驅力被外在驅動力破壞,即使你打罵的時候孩子照做了,但當你不再打罵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內驅力去完成。

家長用錯誤的方法,破壞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自己也苦不堪言。

興趣就是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爸爸如果換成正確引導,孩子就會自主地想要學習籃球。

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說過:

“喚醒,是種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是一段上坡路。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汽車,輕踩油門就能跑。而不是讓他們做手推車,父母用盡全力推也跑不快,而且一旦停下來,反而倒退的很快。

最可怕的結果是,當沒有人在強迫孩子時,孩子已經失去了強迫自己的力量。孩子也就因此而止步不前,最終因為無動力,或是半途而廢,或是碌碌無為。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可見,父母應謹慎使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能夠自主學習,適當的引導才是最好的方法。

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01

學習應當刻苦,但不應給他太多的外界壓力。

高考之後,學霸楊晨煜被廣泛關注。

除了他傲人的成績和高考狀元的殊榮使他備受熱議外,他父母的教育觀點,也是備受矚目。

楊晨煜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不給孩子太大壓力。

楊媽媽很小就培養楊晨煜的自主學習能力,她說:“我們不參與學習問題,只管做好後勤工作。”

楊晨煜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無壓力”教育法。不要讓外在的壓力壓垮孩子內在的動力。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先引導孩子行動,後適度誇獎

02

當孩子要做一些不喜歡但又非做不可的事情時,父母可以適時給予一些刺激引發其積極行為。

鄰居的孩子小桃,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放學後不用督促就能按時完成作業,然後再去玩。

對於這種別人家孩子,我很是好奇鄰居的教育方法。

鄰居說,小桃剛開始也不愛寫作業,她就跟孩子說同學麗麗已經寫完作業了,然後還發視頻給麗麗媽媽“求證”。

當然,麗麗媽媽的配合,是因為鄰居提前跟她商量好的。

鄰居利用小桃不甘於人後的特點來“刺激”她,小桃很快就完成了作業。

之後鄰居會找機會誇獎小桃善於學習,然後小桃便對學習越來越自信,進而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適度的誇獎,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助推劑,助力孩子的成長。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03

成就感是讓孩子熱愛一件事,並堅持做下去的動力。

劉憲華曾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坦言,小時候是被父母逼著學小提琴的。

劉憲華從小就不愛拉琴,直到參加了第一個比賽並且獲了獎,才喜歡上小提琴,之後便一直堅持學了下來。

郎朗也曾說過,他是真心喜歡鋼琴,不然父母再怎麼逼自己,也不會練好琴。

成就感是熱愛的源動力。

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孩子才能夠自主學習;增強孩子的內驅力,前期雖然辛苦點,但孩子只要形成,便會一勞永逸。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臺發電機,父母應該做的就是打開發電機的開關,讓內動力趨使孩子自動前行。

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要適當引導,學會放手。

昆蟲學家法布爾曾說: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

對孩子來說,我們的說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要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上有覺悟,有恆心,便可水到渠成。

願每一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願每一位父母都能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去自主學習,而不是用粗暴的打罵方式去逼迫孩子成長。

棕媽: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200+;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別再用打罵破壞孩子的這項本能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