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讓人看了直呼,想要個方圓爸爸,想要個劉靜媽媽。

宋倩和童文潔也都認為這樣做有利於親子關係,要向他們學習。

只不過,宋倩和童文潔簡單地將和孩子做朋友概括為“投其所好”、“喜歡吃就給他吃”的行為。

當孩子跟她們說到自己想去藝考、想去南京大學之後,她們仍然是表示“除了這個媽媽什麼都能答應你。”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讓人看了直呼,想要個方圓爸爸,想要個劉靜媽媽。

宋倩和童文潔也都認為這樣做有利於親子關係,要向他們學習。

只不過,宋倩和童文潔簡單地將和孩子做朋友概括為“投其所好”、“喜歡吃就給他吃”的行為。

當孩子跟她們說到自己想去藝考、想去南京大學之後,她們仍然是表示“除了這個媽媽什麼都能答應你。”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方一凡還有方圓在後面給他打輔助,但是英子在無論多強烈地表達下,爸爸媽媽仍然拒絕了她的想法。

矛盾鬧多了,英子也越來越少和媽媽談論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這讓英子變得無比孤獨。

否定自己的想法並不總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英子不斷地掩飾讓自己更加地痛苦,最後英子三十四天裡都沒能睡上一場好覺,確診了中度抑鬱症。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讓人看了直呼,想要個方圓爸爸,想要個劉靜媽媽。

宋倩和童文潔也都認為這樣做有利於親子關係,要向他們學習。

只不過,宋倩和童文潔簡單地將和孩子做朋友概括為“投其所好”、“喜歡吃就給他吃”的行為。

當孩子跟她們說到自己想去藝考、想去南京大學之後,她們仍然是表示“除了這個媽媽什麼都能答應你。”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方一凡還有方圓在後面給他打輔助,但是英子在無論多強烈地表達下,爸爸媽媽仍然拒絕了她的想法。

矛盾鬧多了,英子也越來越少和媽媽談論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這讓英子變得無比孤獨。

否定自己的想法並不總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英子不斷地掩飾讓自己更加地痛苦,最後英子三十四天裡都沒能睡上一場好覺,確診了中度抑鬱症。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即便在宋倩宣告要和孩子交朋友之後,英子仍然痛苦得想要逃離。很多人在看到覺得英子矯情,但這種壓抑是痛苦的。

著名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將這種痛苦描述為:

你會覺得自己和父母不是同一類人,因為他們看起來沒有你那些不好的、危險的感受。你還明白,如果出現那些感受,你就會成為問題。你的傷心將是美好中的不足;你的憤怒將會讓整個家族蒙羞;你的恐懼將成為他們前進的絆腳石。如果沒有你和你的這些想法,他們的世界會更完美。


沒法和宋倩互通的心情,讓英子日漸壓抑。

在期中考考砸後,英子心情跌落谷底,一次偶然與劉靜的談話的機會,給英子的生活帶來出口。

劉靜在英子說話時安靜聆聽,需要時給上一些自己的意見。她從來不去否認英子,也會為宋倩說話。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讓人看了直呼,想要個方圓爸爸,想要個劉靜媽媽。

宋倩和童文潔也都認為這樣做有利於親子關係,要向他們學習。

只不過,宋倩和童文潔簡單地將和孩子做朋友概括為“投其所好”、“喜歡吃就給他吃”的行為。

當孩子跟她們說到自己想去藝考、想去南京大學之後,她們仍然是表示“除了這個媽媽什麼都能答應你。”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方一凡還有方圓在後面給他打輔助,但是英子在無論多強烈地表達下,爸爸媽媽仍然拒絕了她的想法。

矛盾鬧多了,英子也越來越少和媽媽談論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這讓英子變得無比孤獨。

否定自己的想法並不總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英子不斷地掩飾讓自己更加地痛苦,最後英子三十四天裡都沒能睡上一場好覺,確診了中度抑鬱症。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即便在宋倩宣告要和孩子交朋友之後,英子仍然痛苦得想要逃離。很多人在看到覺得英子矯情,但這種壓抑是痛苦的。

著名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將這種痛苦描述為:

你會覺得自己和父母不是同一類人,因為他們看起來沒有你那些不好的、危險的感受。你還明白,如果出現那些感受,你就會成為問題。你的傷心將是美好中的不足;你的憤怒將會讓整個家族蒙羞;你的恐懼將成為他們前進的絆腳石。如果沒有你和你的這些想法,他們的世界會更完美。


沒法和宋倩互通的心情,讓英子日漸壓抑。

在期中考考砸後,英子心情跌落谷底,一次偶然與劉靜的談話的機會,給英子的生活帶來出口。

劉靜在英子說話時安靜聆聽,需要時給上一些自己的意見。她從來不去否認英子,也會為宋倩說話。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知道英子想要自殺,她的反應也和別人不一樣: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讓人看了直呼,想要個方圓爸爸,想要個劉靜媽媽。

宋倩和童文潔也都認為這樣做有利於親子關係,要向他們學習。

只不過,宋倩和童文潔簡單地將和孩子做朋友概括為“投其所好”、“喜歡吃就給他吃”的行為。

當孩子跟她們說到自己想去藝考、想去南京大學之後,她們仍然是表示“除了這個媽媽什麼都能答應你。”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方一凡還有方圓在後面給他打輔助,但是英子在無論多強烈地表達下,爸爸媽媽仍然拒絕了她的想法。

矛盾鬧多了,英子也越來越少和媽媽談論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這讓英子變得無比孤獨。

否定自己的想法並不總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英子不斷地掩飾讓自己更加地痛苦,最後英子三十四天裡都沒能睡上一場好覺,確診了中度抑鬱症。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即便在宋倩宣告要和孩子交朋友之後,英子仍然痛苦得想要逃離。很多人在看到覺得英子矯情,但這種壓抑是痛苦的。

著名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將這種痛苦描述為:

你會覺得自己和父母不是同一類人,因為他們看起來沒有你那些不好的、危險的感受。你還明白,如果出現那些感受,你就會成為問題。你的傷心將是美好中的不足;你的憤怒將會讓整個家族蒙羞;你的恐懼將成為他們前進的絆腳石。如果沒有你和你的這些想法,他們的世界會更完美。


沒法和宋倩互通的心情,讓英子日漸壓抑。

在期中考考砸後,英子心情跌落谷底,一次偶然與劉靜的談話的機會,給英子的生活帶來出口。

劉靜在英子說話時安靜聆聽,需要時給上一些自己的意見。她從來不去否認英子,也會為宋倩說話。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知道英子想要自殺,她的反應也和別人不一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是因為劉靜有過英子的生活,所以更懂英子的想法嗎?

不是的,劉靜和方圓身上最大的特點在於,共情

當看到孩子不開心、難過的時候,他們會想象自己就是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理解他們的痛苦。

當他們看到另一半的憤怒時,他們也能感到他們內心的內心的無力和怨氣。

因為共情,所以他們成為盟友,而非旁觀者。

因為他們理解,所以能夠最快地解決矛盾,最好給出安慰。

家長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讓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變成了與孩子交流的障礙。

不但沒有共情,還對孩子進行指責,給他上了一課,拋給他一些建議,結果卻適得其反。

花時間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感受。會讓孩子感覺更坦然,對自己更有自信。

當我們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經歷時,他感受到了我們的支持,知道我們和他站在一邊。

如果我們盡力不去批評他,不漠視他的感受,不試著把他從自己的情緒中轉移出來,他就會允許我們進入他的世界,會告訴我們自己的感受,與我們分享觀點。

孩子的動機看起來將不再那麼神祕、不再那麼難以理解,這又促成了彼此間的進一步理解。

當生活中出現衝突時,孩子就會相信我們,與我們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解決難題。

甚至還會嘗試和我們進行頭腦風暴,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將來真的聽取我們的建議。

3

很多家長因為自己也處理不好情緒,所以盡力避免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更甚者使用譏諷、蔑視或貶低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情緒。

殊不知,這樣是讓孩子產生低自尊的元凶。

共情,就是把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並隨之作出迴應的能力。

承認孩子和大人一樣是有情緒的,因為大家都有情緒才能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接納。

其實消極情緒並沒有那麼可怕,說出自己的感受、標註自己的情緒、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時,消極情緒就會逐漸消失。

這也是為什麼劉靜可以三言兩語就能讓英子變開心,因為在劉靜那英子可以不用擔心媽媽傷心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己因為媽媽的期望和自己的願望產生的衝突矛盾情緒也會被得到理解。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讓人看了直呼,想要個方圓爸爸,想要個劉靜媽媽。

宋倩和童文潔也都認為這樣做有利於親子關係,要向他們學習。

只不過,宋倩和童文潔簡單地將和孩子做朋友概括為“投其所好”、“喜歡吃就給他吃”的行為。

當孩子跟她們說到自己想去藝考、想去南京大學之後,她們仍然是表示“除了這個媽媽什麼都能答應你。”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方一凡還有方圓在後面給他打輔助,但是英子在無論多強烈地表達下,爸爸媽媽仍然拒絕了她的想法。

矛盾鬧多了,英子也越來越少和媽媽談論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這讓英子變得無比孤獨。

否定自己的想法並不總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英子不斷地掩飾讓自己更加地痛苦,最後英子三十四天裡都沒能睡上一場好覺,確診了中度抑鬱症。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即便在宋倩宣告要和孩子交朋友之後,英子仍然痛苦得想要逃離。很多人在看到覺得英子矯情,但這種壓抑是痛苦的。

著名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將這種痛苦描述為:

你會覺得自己和父母不是同一類人,因為他們看起來沒有你那些不好的、危險的感受。你還明白,如果出現那些感受,你就會成為問題。你的傷心將是美好中的不足;你的憤怒將會讓整個家族蒙羞;你的恐懼將成為他們前進的絆腳石。如果沒有你和你的這些想法,他們的世界會更完美。


沒法和宋倩互通的心情,讓英子日漸壓抑。

在期中考考砸後,英子心情跌落谷底,一次偶然與劉靜的談話的機會,給英子的生活帶來出口。

劉靜在英子說話時安靜聆聽,需要時給上一些自己的意見。她從來不去否認英子,也會為宋倩說話。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知道英子想要自殺,她的反應也和別人不一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是因為劉靜有過英子的生活,所以更懂英子的想法嗎?

不是的,劉靜和方圓身上最大的特點在於,共情

當看到孩子不開心、難過的時候,他們會想象自己就是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理解他們的痛苦。

當他們看到另一半的憤怒時,他們也能感到他們內心的內心的無力和怨氣。

因為共情,所以他們成為盟友,而非旁觀者。

因為他們理解,所以能夠最快地解決矛盾,最好給出安慰。

家長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讓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變成了與孩子交流的障礙。

不但沒有共情,還對孩子進行指責,給他上了一課,拋給他一些建議,結果卻適得其反。

花時間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感受。會讓孩子感覺更坦然,對自己更有自信。

當我們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經歷時,他感受到了我們的支持,知道我們和他站在一邊。

如果我們盡力不去批評他,不漠視他的感受,不試著把他從自己的情緒中轉移出來,他就會允許我們進入他的世界,會告訴我們自己的感受,與我們分享觀點。

孩子的動機看起來將不再那麼神祕、不再那麼難以理解,這又促成了彼此間的進一步理解。

當生活中出現衝突時,孩子就會相信我們,與我們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解決難題。

甚至還會嘗試和我們進行頭腦風暴,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將來真的聽取我們的建議。

3

很多家長因為自己也處理不好情緒,所以盡力避免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更甚者使用譏諷、蔑視或貶低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情緒。

殊不知,這樣是讓孩子產生低自尊的元凶。

共情,就是把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並隨之作出迴應的能力。

承認孩子和大人一樣是有情緒的,因為大家都有情緒才能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接納。

其實消極情緒並沒有那麼可怕,說出自己的感受、標註自己的情緒、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時,消極情緒就會逐漸消失。

這也是為什麼劉靜可以三言兩語就能讓英子變開心,因為在劉靜那英子可以不用擔心媽媽傷心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己因為媽媽的期望和自己的願望產生的衝突矛盾情緒也會被得到理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細微的情緒出現時,就處理它,而不是等到它進一步升級。這樣能在無需付出巨大代價的前提下,就能解決消極的情緒。

如果實在不懂得迴應,可以通過重複話語,簡單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

在發現方一凡的進步只是因為卷子簡單了之後,童文潔和方一凡大吵一架,雙方都氣得不想說話。

方圓就出動了,先找方一凡進行“思想工作”:

方圓說:“你媽還不瞭解嗎,媽媽有時候就是比較著急。”(承認對方的情緒)方一凡:“我認同她對我的心是好的,但她不能當著那麼多人面吼我。”方圓:“你是豎著看自己的分數漲了,但媽媽橫著看覺得你區排名沒進步。”(重複對方的話語)“豎著看橫著看都有道理,但是你也要換個角度看媽媽。你橫著看媽媽,好不好?你豎著看媽媽,今兒媽媽對你凶了,明兒呲你了。橫著看,比比別人的媽媽,咱就比比宋倩阿姨。你現在媽媽還讓你玩,你有時候跟家裡玩吃雞。你看看宋倩阿姨,樂高都不讓英子碰,是不是。”(觀察到的現象)“你要這麼想,媽媽還是個好媽媽對不對。”(一旦感到自己被理解,就更願意接受安慰性的解釋。)

和他們的眼睛平齊,深呼吸,放鬆,專注。你對他的專注將讓孩子覺得,你很把他的想法當回事,並願意在這上面花時間。

學會通過傾聽和認可,感同身受地用眼睛去觀察孩子行為,捕捉他們情緒發出的信號;

懂得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去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體會他們所處的情形;

懂得用安慰性的話語、不帶任何批評地去迴應自己聽到的一切;

懂得幫助孩子標註自己的情緒;

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孩子體會到的一切。

表達情緒時,邏輯推理並不能幫上忙,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傾聽。

孩子的悲傷、恐懼和憤怒等情緒不會因為家長說了句“別哭了”或“你不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就會消失不見。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感受,他就會對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情緒產生懷疑,而這種情緒最容易造成自我懷疑,甚至讓孩子喪失自尊心。

相反,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他有權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但表達這些情緒的方式確實多樣的,這樣一來,他的自尊心就會完好無損。

同時,他還會明白,大人能理解自己,會和自己站在一邊,將他從裹挾著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1

年度的熱播劇《小歡喜》在我們的熱議下迎來了個歡喜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方一凡通過了藝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英子也上了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劉靜的病痊癒,宋倩和喬衛東的復婚……

最受觀眾喜歡的方圓和劉靜,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家庭那些溫情、感人的時刻。

在童文潔被方一凡的成績氣到的時候,是方圓用了一套“橫看豎看”的理論讓兩個人和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天文館的最後一場戲裡,劉靜和英子告別時說出的“阿姨希望整個蒼穹都是你的”: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讓人看了直呼,想要個方圓爸爸,想要個劉靜媽媽。

宋倩和童文潔也都認為這樣做有利於親子關係,要向他們學習。

只不過,宋倩和童文潔簡單地將和孩子做朋友概括為“投其所好”、“喜歡吃就給他吃”的行為。

當孩子跟她們說到自己想去藝考、想去南京大學之後,她們仍然是表示“除了這個媽媽什麼都能答應你。”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方一凡還有方圓在後面給他打輔助,但是英子在無論多強烈地表達下,爸爸媽媽仍然拒絕了她的想法。

矛盾鬧多了,英子也越來越少和媽媽談論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這讓英子變得無比孤獨。

否定自己的想法並不總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英子不斷地掩飾讓自己更加地痛苦,最後英子三十四天裡都沒能睡上一場好覺,確診了中度抑鬱症。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即便在宋倩宣告要和孩子交朋友之後,英子仍然痛苦得想要逃離。很多人在看到覺得英子矯情,但這種壓抑是痛苦的。

著名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將這種痛苦描述為:

你會覺得自己和父母不是同一類人,因為他們看起來沒有你那些不好的、危險的感受。你還明白,如果出現那些感受,你就會成為問題。你的傷心將是美好中的不足;你的憤怒將會讓整個家族蒙羞;你的恐懼將成為他們前進的絆腳石。如果沒有你和你的這些想法,他們的世界會更完美。


沒法和宋倩互通的心情,讓英子日漸壓抑。

在期中考考砸後,英子心情跌落谷底,一次偶然與劉靜的談話的機會,給英子的生活帶來出口。

劉靜在英子說話時安靜聆聽,需要時給上一些自己的意見。她從來不去否認英子,也會為宋倩說話。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知道英子想要自殺,她的反應也和別人不一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是因為劉靜有過英子的生活,所以更懂英子的想法嗎?

不是的,劉靜和方圓身上最大的特點在於,共情

當看到孩子不開心、難過的時候,他們會想象自己就是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理解他們的痛苦。

當他們看到另一半的憤怒時,他們也能感到他們內心的內心的無力和怨氣。

因為共情,所以他們成為盟友,而非旁觀者。

因為他們理解,所以能夠最快地解決矛盾,最好給出安慰。

家長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讓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變成了與孩子交流的障礙。

不但沒有共情,還對孩子進行指責,給他上了一課,拋給他一些建議,結果卻適得其反。

花時間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感受。會讓孩子感覺更坦然,對自己更有自信。

當我們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經歷時,他感受到了我們的支持,知道我們和他站在一邊。

如果我們盡力不去批評他,不漠視他的感受,不試著把他從自己的情緒中轉移出來,他就會允許我們進入他的世界,會告訴我們自己的感受,與我們分享觀點。

孩子的動機看起來將不再那麼神祕、不再那麼難以理解,這又促成了彼此間的進一步理解。

當生活中出現衝突時,孩子就會相信我們,與我們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解決難題。

甚至還會嘗試和我們進行頭腦風暴,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將來真的聽取我們的建議。

3

很多家長因為自己也處理不好情緒,所以盡力避免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更甚者使用譏諷、蔑視或貶低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情緒。

殊不知,這樣是讓孩子產生低自尊的元凶。

共情,就是把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並隨之作出迴應的能力。

承認孩子和大人一樣是有情緒的,因為大家都有情緒才能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接納。

其實消極情緒並沒有那麼可怕,說出自己的感受、標註自己的情緒、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時,消極情緒就會逐漸消失。

這也是為什麼劉靜可以三言兩語就能讓英子變開心,因為在劉靜那英子可以不用擔心媽媽傷心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己因為媽媽的期望和自己的願望產生的衝突矛盾情緒也會被得到理解。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細微的情緒出現時,就處理它,而不是等到它進一步升級。這樣能在無需付出巨大代價的前提下,就能解決消極的情緒。

如果實在不懂得迴應,可以通過重複話語,簡單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

在發現方一凡的進步只是因為卷子簡單了之後,童文潔和方一凡大吵一架,雙方都氣得不想說話。

方圓就出動了,先找方一凡進行“思想工作”:

方圓說:“你媽還不瞭解嗎,媽媽有時候就是比較著急。”(承認對方的情緒)方一凡:“我認同她對我的心是好的,但她不能當著那麼多人面吼我。”方圓:“你是豎著看自己的分數漲了,但媽媽橫著看覺得你區排名沒進步。”(重複對方的話語)“豎著看橫著看都有道理,但是你也要換個角度看媽媽。你橫著看媽媽,好不好?你豎著看媽媽,今兒媽媽對你凶了,明兒呲你了。橫著看,比比別人的媽媽,咱就比比宋倩阿姨。你現在媽媽還讓你玩,你有時候跟家裡玩吃雞。你看看宋倩阿姨,樂高都不讓英子碰,是不是。”(觀察到的現象)“你要這麼想,媽媽還是個好媽媽對不對。”(一旦感到自己被理解,就更願意接受安慰性的解釋。)

和他們的眼睛平齊,深呼吸,放鬆,專注。你對他的專注將讓孩子覺得,你很把他的想法當回事,並願意在這上面花時間。

學會通過傾聽和認可,感同身受地用眼睛去觀察孩子行為,捕捉他們情緒發出的信號;

懂得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去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體會他們所處的情形;

懂得用安慰性的話語、不帶任何批評地去迴應自己聽到的一切;

懂得幫助孩子標註自己的情緒;

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孩子體會到的一切。

表達情緒時,邏輯推理並不能幫上忙,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傾聽。

孩子的悲傷、恐懼和憤怒等情緒不會因為家長說了句“別哭了”或“你不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就會消失不見。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感受,他就會對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情緒產生懷疑,而這種情緒最容易造成自我懷疑,甚至讓孩子喪失自尊心。

相反,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他有權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但表達這些情緒的方式確實多樣的,這樣一來,他的自尊心就會完好無損。

同時,他還會明白,大人能理解自己,會和自己站在一邊,將他從裹挾著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歡喜》劇終的背後,揭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結 語

共情,會讓你覺得被理解、被接納、會感到自己是家裡的一員,無論如何總有人與你站在同一陣線,在你受傷時給你安慰,在你難過時給你擁抱。

共情是一艘船,能讓每個人回到港灣,回到最溫暖的的家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