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話嘮”,孩子更聰明

不完美媽媽 服裝 大學 青欖教育 2019-07-07


父母是“話嘮”,孩子更聰明


在教育子女這件事上,很多父母的金錢和精力用錯了地方。

為孩子買學區房,送孩子上培訓班,讓孩子學習琴棋書畫……這些做法,現在看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孩子說話多不多。來自美國的權威研究顯示:父母是“話嘮”,孩子更聰明。

三歲定終生

“富裕家庭的孩子智力為何總體比貧困家庭孩子要高?”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美國科學家託德•里斯利(Todd Risley)和貝蒂•哈特(Betty Hart)很久。


父母是“話嘮”,孩子更聰明


很多人認為問題的答案是:遺傳、收入水平、種族、居住環境、父母受教育水平等。而兩位科學家在對一個大樣本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後發現:人的智力很大一部分在3歲前就被決定。


而影響智力的最關鍵因素是,父母與孩子的對話數量——


1.美國父母平均每小時要對他們襁褓中的嬰兒說1500個單詞;
2.富裕家庭父母平均每小時對孩子說2100個單詞,而 “福利家庭”(即貧困家庭)的孩子,每小時僅能聽父母說600個單詞;
3.到3歲時,富裕家庭父母平均對孩子說了4800萬個單詞,而“福利家庭”中的孩子只能聽到1300萬個。


說話為何影響智力?


因為說話能發展嬰兒的突觸通道,以強化他們的思維。


如果在孩子3歲前跟他說4800萬個單詞,那麼孩子大腦中無數的突觸通道就能得到訓練和改善。這使孩子能更快速、更容易、更加自動化地思考。


父母是“話嘮”,孩子更聰明



在3歲前聽到4800萬個單詞的孩子與僅聽到1300萬個單詞的孩子相比,其優勢不僅在於大腦中擁有3.7倍的、“通暢”的突觸結構,而且每個大腦細胞都可以通過多達10000個突觸與其他細胞相連接,他們的大腦能夠以一種更加複雜的方式進行思考。


多點“閒聊”


為什麼“福利家庭”孩子聽到的話少呢?


因為他們的父母忙於生計,將與孩子之間的對話限制於與任務相關的“正式對話”,比如:


“該睡覺了”“把食物吃完”“把手伸出來”“坐進車裡吧”


“正式對話”往往並不複雜,是簡單、直接、當下的對話,對智力發展影響相當有限。


父母是“話嘮”,孩子更聰明


而富裕家庭父母在和孩子“正式對話”之餘,還進行“額外對話”:


“假如……”“你還記不記得……”、“你難道不該……”、“如果……會不會更好"


額外對話通常是疑問句的形式,邀請嬰兒對發生在他們周圍的事情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父母與孩子面對面,以―種完全成人式的、複雜的、閒聊式的語言與孩子進行對話,彷彿孩子正在聆聽、理解,並且能夠對此做出反應。


四條啟示

這項研究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


人們意識到,98%的教育支出都花在了孩子的心智初步定型之後。美國教育學家驚呼:從幼兒園開始改革已經太遲了,更不要說小學、中學或者大學了。


這給廣大家長帶來的啟示是:


1.多陪伴孩子,隨時隨地進行“額外對話”。比如購物、疊衣服、餵食、換尿布或者親密擁抱時。


2.抓住一歲前的“黃金對話期”,別以為孩子聽不懂。研究表明,最有影響力的單詞是孩子出生後第一年所聽到的。與那些一出生父母就開始與之交流的孩子相比,那些直到孩子能說話(1歲左右)父母才開始與之對話的孩子,在智力上出現持久的弱勢。


3.別指望電視幫你對話。既然說話這麼重要,那麼工作繁忙的父目能不能打開電視,把嬰兒放在電視前呢?不,里斯利說,這種“背景噪音”對孩子智力沒有重要影響。


4.寒門要想出貴子,就看與孩子說話多不多。里斯利還說,貧困家庭父母如果對孩子多說話,孩子的智力也能提升。相反,富裕家庭父母如果很少和孩子聊天,他們孩子的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我是青欖君,一個教育行業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同時我準備了一份語數外的學習課程,可免費送給需要的朋友。需要的可以私信我或者直接評論留言。

點擊“瞭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好物/找客服諮詢詳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