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那熊孩子,總是喜歡跟我對著幹……”

“我家的也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怎麼說也不聽。”

“那你們是沒看到我家的,那才是真正的熊孩子······”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那熊孩子,總是喜歡跟我對著幹……”

“我家的也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怎麼說也不聽。”

“那你們是沒看到我家的,那才是真正的熊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正當這些媽媽都在傾訴苦水時,坐在一旁小雨的媽媽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我曾經也以為這樣的孩子不好,但是最近我發現小雨一些微妙的變化,開始懷疑自己了。

話音剛落,有一個媽媽急忙問道,你家孩子怎麼啦?於是小雨媽媽一五一十的從曉宇開始懂事的時候說了起來。

原來小雨小的時候也是出了名的熊孩子,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的,他們為此傷透了腦筋。想到小雨是男孩,要是一直調皮下去以後更加不好教育,於是他們下定決心對孩子嚴加管教,從最開始的說教變成身體上的懲罰。長此以往,效果頗有顯著。小雨終於變成了百依百順的乖孩子。

在全班合影的那天,細心的媽媽在對比之下,發現小雨的眼裡失去了童真的光芒,不再像以前那般陽光燦爛。在生活中,小雨對於自己的事情也沒有了主見。特別是昨天班主任打電話也說了類似的情況,所以小雨的媽媽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聽到這裡,麗麗的媽媽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個問題我到以前倒沒有想過,看來得好好反省一下了。但也有媽媽堅持自己的觀點,覺得孩子聽話才好。到底誰對誰錯呢?

天下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成為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樣子。父母吃過的苦,走過的彎路,他們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於是想方設法把最好的給他們。 吃維生素營養品,穿時尚潮流的衣服,報各種興趣班……但孩子似乎對這些興趣不大,奔跑大叫、玩泥巴、逗小動物他們覺得更有意思。

但為了避免吵鬧、弄髒衣服、被動物咬傷,大部分家長會毫不猶豫地否定孩子的想法。於是,中國的大部分家庭變成了這樣。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那熊孩子,總是喜歡跟我對著幹……”

“我家的也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怎麼說也不聽。”

“那你們是沒看到我家的,那才是真正的熊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正當這些媽媽都在傾訴苦水時,坐在一旁小雨的媽媽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我曾經也以為這樣的孩子不好,但是最近我發現小雨一些微妙的變化,開始懷疑自己了。

話音剛落,有一個媽媽急忙問道,你家孩子怎麼啦?於是小雨媽媽一五一十的從曉宇開始懂事的時候說了起來。

原來小雨小的時候也是出了名的熊孩子,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的,他們為此傷透了腦筋。想到小雨是男孩,要是一直調皮下去以後更加不好教育,於是他們下定決心對孩子嚴加管教,從最開始的說教變成身體上的懲罰。長此以往,效果頗有顯著。小雨終於變成了百依百順的乖孩子。

在全班合影的那天,細心的媽媽在對比之下,發現小雨的眼裡失去了童真的光芒,不再像以前那般陽光燦爛。在生活中,小雨對於自己的事情也沒有了主見。特別是昨天班主任打電話也說了類似的情況,所以小雨的媽媽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聽到這裡,麗麗的媽媽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個問題我到以前倒沒有想過,看來得好好反省一下了。但也有媽媽堅持自己的觀點,覺得孩子聽話才好。到底誰對誰錯呢?

天下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成為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樣子。父母吃過的苦,走過的彎路,他們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於是想方設法把最好的給他們。 吃維生素營養品,穿時尚潮流的衣服,報各種興趣班……但孩子似乎對這些興趣不大,奔跑大叫、玩泥巴、逗小動物他們覺得更有意思。

但為了避免吵鬧、弄髒衣服、被動物咬傷,大部分家長會毫不猶豫地否定孩子的想法。於是,中國的大部分家庭變成了這樣。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父母給的孩子不要,孩子要的,父母不給

番茄一定是紅色的嗎?

一位爸爸看到自己的孩子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番茄,豎起大拇指誇讚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旁邊的媽媽問他:“他用藍色畫番茄,你怎麼不糾正?”爸爸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番茄呢!”

雖然我們大人聽起來覺得很幼稚,試問那些偉大的發明家,哪個不是堅持心中的想法,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呢。

所以,要偶爾允許孩子“不聽話”,並且給予支持和鼓勵。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的思維天馬行空,敢於想象,富有創造力,在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我創造,所以我生存”。

當孩子固執地認為蘋果就是紅色的、蔬菜就是長在泥土裡的、孩子就應該聽父母話的時候,他們已經和機器人相差無幾了。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兒童比沒有這種傾向的兒童,到青年期之後,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事物和做決定的比重高3倍。

也就是幼年期比較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傾向於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寶寶過於聽話,對父母來說,雖然省心了,但是會使孩子喪失獨立的判斷力,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只是一味地依賴於別人的決定和安排。

父母的思想強加於子女身上,孩子變成機器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

長期在爸媽的馴服下,孩子太聽話。父母認為對的就跟從,認為錯的就捨棄,以至於慢慢失去考慮對錯這個問題的本能,所以在自己單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茫然不知所措,變得失去判斷能力。

  • 我好像真的很笨

其實他們的智商和同齡人沒差別,不同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樣的一道題,別人可以想出很多種解決方案。

但過於聽話,一板一眼的機器人們,只會照本宣科,照貓畫虎。最終在大量事實面前開始自我否定,迷失自己。

  • 算了,就這樣吧

在家裡得不到爸媽的認可,在學校得不到成就感,經過起初的掙扎之後終於妥協,我就是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做不好,所以還是算了吧,最終徹底放棄自己。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那熊孩子,總是喜歡跟我對著幹……”

“我家的也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怎麼說也不聽。”

“那你們是沒看到我家的,那才是真正的熊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正當這些媽媽都在傾訴苦水時,坐在一旁小雨的媽媽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我曾經也以為這樣的孩子不好,但是最近我發現小雨一些微妙的變化,開始懷疑自己了。

話音剛落,有一個媽媽急忙問道,你家孩子怎麼啦?於是小雨媽媽一五一十的從曉宇開始懂事的時候說了起來。

原來小雨小的時候也是出了名的熊孩子,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的,他們為此傷透了腦筋。想到小雨是男孩,要是一直調皮下去以後更加不好教育,於是他們下定決心對孩子嚴加管教,從最開始的說教變成身體上的懲罰。長此以往,效果頗有顯著。小雨終於變成了百依百順的乖孩子。

在全班合影的那天,細心的媽媽在對比之下,發現小雨的眼裡失去了童真的光芒,不再像以前那般陽光燦爛。在生活中,小雨對於自己的事情也沒有了主見。特別是昨天班主任打電話也說了類似的情況,所以小雨的媽媽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聽到這裡,麗麗的媽媽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個問題我到以前倒沒有想過,看來得好好反省一下了。但也有媽媽堅持自己的觀點,覺得孩子聽話才好。到底誰對誰錯呢?

天下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成為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樣子。父母吃過的苦,走過的彎路,他們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於是想方設法把最好的給他們。 吃維生素營養品,穿時尚潮流的衣服,報各種興趣班……但孩子似乎對這些興趣不大,奔跑大叫、玩泥巴、逗小動物他們覺得更有意思。

但為了避免吵鬧、弄髒衣服、被動物咬傷,大部分家長會毫不猶豫地否定孩子的想法。於是,中國的大部分家庭變成了這樣。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父母給的孩子不要,孩子要的,父母不給

番茄一定是紅色的嗎?

一位爸爸看到自己的孩子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番茄,豎起大拇指誇讚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旁邊的媽媽問他:“他用藍色畫番茄,你怎麼不糾正?”爸爸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番茄呢!”

雖然我們大人聽起來覺得很幼稚,試問那些偉大的發明家,哪個不是堅持心中的想法,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呢。

所以,要偶爾允許孩子“不聽話”,並且給予支持和鼓勵。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的思維天馬行空,敢於想象,富有創造力,在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我創造,所以我生存”。

當孩子固執地認為蘋果就是紅色的、蔬菜就是長在泥土裡的、孩子就應該聽父母話的時候,他們已經和機器人相差無幾了。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兒童比沒有這種傾向的兒童,到青年期之後,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事物和做決定的比重高3倍。

也就是幼年期比較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傾向於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寶寶過於聽話,對父母來說,雖然省心了,但是會使孩子喪失獨立的判斷力,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只是一味地依賴於別人的決定和安排。

父母的思想強加於子女身上,孩子變成機器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

長期在爸媽的馴服下,孩子太聽話。父母認為對的就跟從,認為錯的就捨棄,以至於慢慢失去考慮對錯這個問題的本能,所以在自己單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茫然不知所措,變得失去判斷能力。

  • 我好像真的很笨

其實他們的智商和同齡人沒差別,不同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樣的一道題,別人可以想出很多種解決方案。

但過於聽話,一板一眼的機器人們,只會照本宣科,照貓畫虎。最終在大量事實面前開始自我否定,迷失自己。

  • 算了,就這樣吧

在家裡得不到爸媽的認可,在學校得不到成就感,經過起初的掙扎之後終於妥協,我就是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做不好,所以還是算了吧,最終徹底放棄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看見孩子稚嫩的臉龐逐漸失去燦爛的笑容,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想著在他長大成人後還要事無鉅細地為他操心,這是你們想要的親子關係嗎?我相信,沒有哪位父母願意,現在醒悟還不遲。

讓您的孩子微笑掛在臉龐,不再迷失自我,家長可以這樣做

01.放下強勢,拾起溫柔

在強勢威懾下變乖的孩子,並不是我們認為的乖孩子,只是他不想被罵的自我保護而已。如果領導批評你的工作做的不好,最開始可能還會努力改正,期待領導的好評,但換來的還是責備,請問你接下來還有信心嗎。

下面三行,你喜歡左還是右呢?

  • 寫得亂七八糟的----我覺得寫的有點亂,你可以再試試;
  • 我說不行就不行----我不贊成這樣做,你說說你的理由;
  • 你畫的蘋果樹怎麼有菠蘿呢----寶寶好棒,把菠蘿栽到蘋果樹上了;

02.激勵鼓舞,大膽放手

很多家長會把自己認為不好的東西,完全和孩子隔離起來,不讓孩子用手碰顏料,不讓孩子踩泥坑,看似孩子是比別人乾淨,但同時他也失去了手指體驗涼涼滑滑的快樂,失去了探索被泥坑吸進去的權利。

所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大膽地鼓勵他做任何他感興趣的事,看似簡單的玩泥巴,對於孩子們來說,在視覺,觸感上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

比如鼓勵他觸摸家裡安全的電器,跟聽話的小貓小狗玩,在柔軟的草坪上打滾.......

03.尊重傾聽,亦師亦友

人類尊重大自然,才能和諧相處,老闆尊重員工才能發展興旺,同樣,孩子被家長尊重,才能活出自我。他是你的孩子,但也是屬於社會的人,所以不要自大的以為,是你的孩子就應該服從你做的任何決定,你有問過他的想法嗎.

一個好的家庭關係,是有多鐘關系並存的。你開心的時候,我陪著你鬧,你傷心的時候,我聽你傾訴,你失意的時候,我給你建議。做一個積極的傾聽者。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那熊孩子,總是喜歡跟我對著幹……”

“我家的也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怎麼說也不聽。”

“那你們是沒看到我家的,那才是真正的熊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正當這些媽媽都在傾訴苦水時,坐在一旁小雨的媽媽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我曾經也以為這樣的孩子不好,但是最近我發現小雨一些微妙的變化,開始懷疑自己了。

話音剛落,有一個媽媽急忙問道,你家孩子怎麼啦?於是小雨媽媽一五一十的從曉宇開始懂事的時候說了起來。

原來小雨小的時候也是出了名的熊孩子,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的,他們為此傷透了腦筋。想到小雨是男孩,要是一直調皮下去以後更加不好教育,於是他們下定決心對孩子嚴加管教,從最開始的說教變成身體上的懲罰。長此以往,效果頗有顯著。小雨終於變成了百依百順的乖孩子。

在全班合影的那天,細心的媽媽在對比之下,發現小雨的眼裡失去了童真的光芒,不再像以前那般陽光燦爛。在生活中,小雨對於自己的事情也沒有了主見。特別是昨天班主任打電話也說了類似的情況,所以小雨的媽媽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聽到這裡,麗麗的媽媽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個問題我到以前倒沒有想過,看來得好好反省一下了。但也有媽媽堅持自己的觀點,覺得孩子聽話才好。到底誰對誰錯呢?

天下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成為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樣子。父母吃過的苦,走過的彎路,他們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於是想方設法把最好的給他們。 吃維生素營養品,穿時尚潮流的衣服,報各種興趣班……但孩子似乎對這些興趣不大,奔跑大叫、玩泥巴、逗小動物他們覺得更有意思。

但為了避免吵鬧、弄髒衣服、被動物咬傷,大部分家長會毫不猶豫地否定孩子的想法。於是,中國的大部分家庭變成了這樣。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父母給的孩子不要,孩子要的,父母不給

番茄一定是紅色的嗎?

一位爸爸看到自己的孩子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番茄,豎起大拇指誇讚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旁邊的媽媽問他:“他用藍色畫番茄,你怎麼不糾正?”爸爸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番茄呢!”

雖然我們大人聽起來覺得很幼稚,試問那些偉大的發明家,哪個不是堅持心中的想法,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呢。

所以,要偶爾允許孩子“不聽話”,並且給予支持和鼓勵。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的思維天馬行空,敢於想象,富有創造力,在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我創造,所以我生存”。

當孩子固執地認為蘋果就是紅色的、蔬菜就是長在泥土裡的、孩子就應該聽父母話的時候,他們已經和機器人相差無幾了。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兒童比沒有這種傾向的兒童,到青年期之後,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事物和做決定的比重高3倍。

也就是幼年期比較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傾向於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寶寶過於聽話,對父母來說,雖然省心了,但是會使孩子喪失獨立的判斷力,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只是一味地依賴於別人的決定和安排。

父母的思想強加於子女身上,孩子變成機器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

長期在爸媽的馴服下,孩子太聽話。父母認為對的就跟從,認為錯的就捨棄,以至於慢慢失去考慮對錯這個問題的本能,所以在自己單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茫然不知所措,變得失去判斷能力。

  • 我好像真的很笨

其實他們的智商和同齡人沒差別,不同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樣的一道題,別人可以想出很多種解決方案。

但過於聽話,一板一眼的機器人們,只會照本宣科,照貓畫虎。最終在大量事實面前開始自我否定,迷失自己。

  • 算了,就這樣吧

在家裡得不到爸媽的認可,在學校得不到成就感,經過起初的掙扎之後終於妥協,我就是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做不好,所以還是算了吧,最終徹底放棄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看見孩子稚嫩的臉龐逐漸失去燦爛的笑容,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想著在他長大成人後還要事無鉅細地為他操心,這是你們想要的親子關係嗎?我相信,沒有哪位父母願意,現在醒悟還不遲。

讓您的孩子微笑掛在臉龐,不再迷失自我,家長可以這樣做

01.放下強勢,拾起溫柔

在強勢威懾下變乖的孩子,並不是我們認為的乖孩子,只是他不想被罵的自我保護而已。如果領導批評你的工作做的不好,最開始可能還會努力改正,期待領導的好評,但換來的還是責備,請問你接下來還有信心嗎。

下面三行,你喜歡左還是右呢?

  • 寫得亂七八糟的----我覺得寫的有點亂,你可以再試試;
  • 我說不行就不行----我不贊成這樣做,你說說你的理由;
  • 你畫的蘋果樹怎麼有菠蘿呢----寶寶好棒,把菠蘿栽到蘋果樹上了;

02.激勵鼓舞,大膽放手

很多家長會把自己認為不好的東西,完全和孩子隔離起來,不讓孩子用手碰顏料,不讓孩子踩泥坑,看似孩子是比別人乾淨,但同時他也失去了手指體驗涼涼滑滑的快樂,失去了探索被泥坑吸進去的權利。

所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大膽地鼓勵他做任何他感興趣的事,看似簡單的玩泥巴,對於孩子們來說,在視覺,觸感上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

比如鼓勵他觸摸家裡安全的電器,跟聽話的小貓小狗玩,在柔軟的草坪上打滾.......

03.尊重傾聽,亦師亦友

人類尊重大自然,才能和諧相處,老闆尊重員工才能發展興旺,同樣,孩子被家長尊重,才能活出自我。他是你的孩子,但也是屬於社會的人,所以不要自大的以為,是你的孩子就應該服從你做的任何決定,你有問過他的想法嗎.

一個好的家庭關係,是有多鐘關系並存的。你開心的時候,我陪著你鬧,你傷心的時候,我聽你傾訴,你失意的時候,我給你建議。做一個積極的傾聽者。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請站在孩子角度去愛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那就一切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他不是你的附屬品,更不是你的傀儡,他因你而生,但不完全因你而在。所以放手吧,還孩子們一片藍天,讓他們用自己舒服的姿勢,在天空自由翱翔!

今日互動:家長們的孩子有反駁過您的觀點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我是小博士媽媽,育兒經驗豐富,擅長研究兒童心理,願意為每一位媽媽解決育兒路上的難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哦。

本文由小博士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