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高考時,女孩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幾年後,網友回鄉,在鎮子裡看到同樣回鄉探親的同桌,同桌感慨說:

“真的非常感恩班主任,如果當時她禁止我聽歌,可能,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鎮子了。”

理性和善意,是成人和孩子共同營造的,適當支持,不是滿足,那是一種尊重。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每次在和沒達成目標的員工溝通時,總會說:

“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

因為德魯克很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消失了。

對於慢慢長大,感覺自我力量正在膨脹的孩子而言,支持,才能讓他們放棄敵意對抗。

而此時,成人只有不批判,運用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可能,我真的需要改變。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高考時,女孩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幾年後,網友回鄉,在鎮子裡看到同樣回鄉探親的同桌,同桌感慨說:

“真的非常感恩班主任,如果當時她禁止我聽歌,可能,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鎮子了。”

理性和善意,是成人和孩子共同營造的,適當支持,不是滿足,那是一種尊重。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每次在和沒達成目標的員工溝通時,總會說:

“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

因為德魯克很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消失了。

對於慢慢長大,感覺自我力量正在膨脹的孩子而言,支持,才能讓他們放棄敵意對抗。

而此時,成人只有不批判,運用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可能,我真的需要改變。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禁閉》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高考時,女孩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幾年後,網友回鄉,在鎮子裡看到同樣回鄉探親的同桌,同桌感慨說:

“真的非常感恩班主任,如果當時她禁止我聽歌,可能,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鎮子了。”

理性和善意,是成人和孩子共同營造的,適當支持,不是滿足,那是一種尊重。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每次在和沒達成目標的員工溝通時,總會說:

“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

因為德魯克很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消失了。

對於慢慢長大,感覺自我力量正在膨脹的孩子而言,支持,才能讓他們放棄敵意對抗。

而此時,成人只有不批判,運用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可能,我真的需要改變。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禁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通透的父母都會在孩子心中

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心理學家周梵說: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心智,大部分孩子,是隻發展了「智」,「心」的層面的成長是缺失的。

孩子不服管教,迴避溝通或暴力溝通,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叛逆、不聽話,而是成長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愛、接受愛,他們沒有感受到愛的流動。

記得六年級時,流行過一種坡跟鞋,那時,我媽媽以小孩正在發育,不宜穿跟鞋拒絕給我買。

可我不聽,只想著臭美,我用自己攢的零花錢偷偷買回一雙。

白天出門時,裝在書包裡,走到拐角處換上跟鞋。晚上回家前,再換回來。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高考時,女孩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幾年後,網友回鄉,在鎮子裡看到同樣回鄉探親的同桌,同桌感慨說:

“真的非常感恩班主任,如果當時她禁止我聽歌,可能,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鎮子了。”

理性和善意,是成人和孩子共同營造的,適當支持,不是滿足,那是一種尊重。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每次在和沒達成目標的員工溝通時,總會說:

“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

因為德魯克很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消失了。

對於慢慢長大,感覺自我力量正在膨脹的孩子而言,支持,才能讓他們放棄敵意對抗。

而此時,成人只有不批判,運用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可能,我真的需要改變。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禁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通透的父母都會在孩子心中

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心理學家周梵說: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心智,大部分孩子,是隻發展了「智」,「心」的層面的成長是缺失的。

孩子不服管教,迴避溝通或暴力溝通,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叛逆、不聽話,而是成長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愛、接受愛,他們沒有感受到愛的流動。

記得六年級時,流行過一種坡跟鞋,那時,我媽媽以小孩正在發育,不宜穿跟鞋拒絕給我買。

可我不聽,只想著臭美,我用自己攢的零花錢偷偷買回一雙。

白天出門時,裝在書包裡,走到拐角處換上跟鞋。晚上回家前,再換回來。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或許是因為從來沒穿過跟鞋,又或者是那雙鞋太硬了,兩天後,我的腳後跟就磨出了水泡,疼得無法走路。

開始我不敢跟媽媽說,可看到我走路不自然的樣子,我媽先著了急。

當她得知我是因為偷偷買跟鞋穿才這樣,並沒有指責我。

那晚,她用消過毒的針輕輕幫我挑破水泡,擠出膿水,再抹上藥,貼好創可貼……

看著媽媽精心的樣子,我只覺得慚愧,也忽然明白了媽媽“愛的阻攔”。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高考時,女孩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幾年後,網友回鄉,在鎮子裡看到同樣回鄉探親的同桌,同桌感慨說:

“真的非常感恩班主任,如果當時她禁止我聽歌,可能,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鎮子了。”

理性和善意,是成人和孩子共同營造的,適當支持,不是滿足,那是一種尊重。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每次在和沒達成目標的員工溝通時,總會說:

“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

因為德魯克很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消失了。

對於慢慢長大,感覺自我力量正在膨脹的孩子而言,支持,才能讓他們放棄敵意對抗。

而此時,成人只有不批判,運用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可能,我真的需要改變。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禁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通透的父母都會在孩子心中

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心理學家周梵說: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心智,大部分孩子,是隻發展了「智」,「心」的層面的成長是缺失的。

孩子不服管教,迴避溝通或暴力溝通,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叛逆、不聽話,而是成長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愛、接受愛,他們沒有感受到愛的流動。

記得六年級時,流行過一種坡跟鞋,那時,我媽媽以小孩正在發育,不宜穿跟鞋拒絕給我買。

可我不聽,只想著臭美,我用自己攢的零花錢偷偷買回一雙。

白天出門時,裝在書包裡,走到拐角處換上跟鞋。晚上回家前,再換回來。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或許是因為從來沒穿過跟鞋,又或者是那雙鞋太硬了,兩天後,我的腳後跟就磨出了水泡,疼得無法走路。

開始我不敢跟媽媽說,可看到我走路不自然的樣子,我媽先著了急。

當她得知我是因為偷偷買跟鞋穿才這樣,並沒有指責我。

那晚,她用消過毒的針輕輕幫我挑破水泡,擠出膿水,再抹上藥,貼好創可貼……

看著媽媽精心的樣子,我只覺得慚愧,也忽然明白了媽媽“愛的阻攔”。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克里斯托弗·羅賓》

少年時代唯一的一次叛逆,被我媽用愛的行動,拉了回來。

對於孩子“跑偏”的行為,重要的不是管與不管,而是管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是否給予了孩子尊重,言行中是否注入了愛和感情。

通透的父母都懂得:用寬容,用善待,在孩子心裡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只有這樣,孩子在錯誤的路上,才不會痴迷不悟,他們才願意改變自己。

記得一位教育學家說:“一個犯錯後知錯,並具有自我糾錯能力的孩子,才更有獨立性和自律性。”

而成人帶有愛和有溫度的包容,無疑是孩子自我糾錯時最好的鏡子。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成長中,當孩子偶爾偏離時,父母一定不要著急定性,更不要強權批判。

因為,很多孩子的錯誤和偏離,不是他們故意犯錯,而是他們的視野不夠高,看得不夠遠。

而我們,有責任,用愛和智慧,將孩子拉回正軌,並給他們更好的眼界和視野。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高考時,女孩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幾年後,網友回鄉,在鎮子裡看到同樣回鄉探親的同桌,同桌感慨說:

“真的非常感恩班主任,如果當時她禁止我聽歌,可能,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鎮子了。”

理性和善意,是成人和孩子共同營造的,適當支持,不是滿足,那是一種尊重。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每次在和沒達成目標的員工溝通時,總會說:

“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

因為德魯克很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消失了。

對於慢慢長大,感覺自我力量正在膨脹的孩子而言,支持,才能讓他們放棄敵意對抗。

而此時,成人只有不批判,運用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可能,我真的需要改變。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禁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通透的父母都會在孩子心中

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心理學家周梵說: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心智,大部分孩子,是隻發展了「智」,「心」的層面的成長是缺失的。

孩子不服管教,迴避溝通或暴力溝通,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叛逆、不聽話,而是成長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愛、接受愛,他們沒有感受到愛的流動。

記得六年級時,流行過一種坡跟鞋,那時,我媽媽以小孩正在發育,不宜穿跟鞋拒絕給我買。

可我不聽,只想著臭美,我用自己攢的零花錢偷偷買回一雙。

白天出門時,裝在書包裡,走到拐角處換上跟鞋。晚上回家前,再換回來。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或許是因為從來沒穿過跟鞋,又或者是那雙鞋太硬了,兩天後,我的腳後跟就磨出了水泡,疼得無法走路。

開始我不敢跟媽媽說,可看到我走路不自然的樣子,我媽先著了急。

當她得知我是因為偷偷買跟鞋穿才這樣,並沒有指責我。

那晚,她用消過毒的針輕輕幫我挑破水泡,擠出膿水,再抹上藥,貼好創可貼……

看著媽媽精心的樣子,我只覺得慚愧,也忽然明白了媽媽“愛的阻攔”。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克里斯托弗·羅賓》

少年時代唯一的一次叛逆,被我媽用愛的行動,拉了回來。

對於孩子“跑偏”的行為,重要的不是管與不管,而是管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是否給予了孩子尊重,言行中是否注入了愛和感情。

通透的父母都懂得:用寬容,用善待,在孩子心裡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只有這樣,孩子在錯誤的路上,才不會痴迷不悟,他們才願意改變自己。

記得一位教育學家說:“一個犯錯後知錯,並具有自我糾錯能力的孩子,才更有獨立性和自律性。”

而成人帶有愛和有溫度的包容,無疑是孩子自我糾錯時最好的鏡子。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成長中,當孩子偶爾偏離時,父母一定不要著急定性,更不要強權批判。

因為,很多孩子的錯誤和偏離,不是他們故意犯錯,而是他們的視野不夠高,看得不夠遠。

而我們,有責任,用愛和智慧,將孩子拉回正軌,並給他們更好的眼界和視野。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刷微博時,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杭州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寫了情書塞進了同學抽屜裡,孩子們知道後,都竊竊私語,捂嘴偷笑。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面對少男少女對異性的懵懂情愫,班主任駱老師沒有遮掩,也沒有批評,反而大大方方地欣賞被舉報的情書,並很認真地進行了點評:

駱老師說:“「情」有很多種,不光有情侶伴侶的愛慕之情,還可以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之情……不管是哪種「」,首先你都得表達真實的情感。”

本是偷偷摸摸,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書,被駱老師一說,孩子們的關注點,都放到了“寫”情書上,對收情書和寫情書的人反而忽略了。

將計就計的洛老師,開始引導孩子們寫“情”書。

這些“情”書,有寫給父母的、朋友的、還有寫給老師的。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漸漸地,孩子們把注意力轉向閱讀和寫作,忘了“談戀愛”這件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天真急躁、他們渴望嘗試,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面對孩子的這種暫時“偏離”,駱老師看似成全、實則疏導的幫助,不動聲色,卻在保全孩子尊嚴的情況下,悄悄地將他們拉回了“正軌”。

《親愛的弗洛伊德》裡說:

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是非觀念弱,卻凡事都想嘗試,面對孩子成長中暫時的迷失,成人的做法,尤其關鍵。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一味打壓,只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前幾年,天津一名13歲男孩從24樓飛身躍下的新聞讓人們很是震驚。

男孩愛玩,但並不淘氣,在小升初考試中,他以平均92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在旁人看來,如此“品學兼優”的孩子跳樓自殺,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可結合男孩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早有預謀。

在男孩死前的一個月,他有4門功課剛及格,排名也從全班20名落到50名。

男孩父親很著急,他偷偷觀察孩子,那天夜晚,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發現孩子在偷偷寫網絡小說。

一時間,父親明白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他又氣又恨,暴怒中,將男孩寫好的三本小說當場撕個粉碎……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被父親撕掉這部小說,男孩已經接近完成,在他抽屜裡,還藏有另四本,這套近8萬字的小說,被男孩取名《守望者傳》。

望子成龍的父親,只想讓孩子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卻沒料到,自己這一撕,卻撕碎了孩子的最愛。

男孩跳樓後,父母把他跳樓的原因,歸咎為網絡遊戲。

可男孩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說:“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意識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二是源於他人,被稱為外來意識。

對於認知不全面、生活閱歷少、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常常依賴外人的評價。

男孩跳樓,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促成的,但無疑,成績下滑後,倍感失落的孩子,已經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而寫遊戲小說,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是男孩精神的最後棲息地。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而父親不問青紅皁白,撕毀孩子的小說,同時也切斷了外部世界纏住他的最後一絲藤蔓。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外來意識,全部歸零,跳樓的那一刻,男孩一定很堅決地認為:

除了跳樓,自己是走投無路的。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證明他們毫無煩惱。

孩子也有自己難以消解又羞於求助的問題,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也需要“精神支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父母最不該的,是武斷下結論。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刻,成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是不是丟失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企圖抓住的一根稻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理性干預,不是滿足

而是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孩子們迫切探索這個世界,有時,不能說他們就是錯,只是他們等不及長大,他們更貪玩。

此時,強權的干涉,只會讓叛逆吞噬一時氣盛的孩子。

而看似人性化的放任,又藏著成人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理性干預,才能讓孩子既不丟掉對成長的熱情,又能自覺迷途知返。

記得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時,她的同桌痴迷許巍的歌,上課偷偷塞著耳機聽,下課更是明目張膽地聽。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當時班主任見她這樣,很是著急。

一般的老師,可能會叫家長、沒收孩子聽歌的手機、強迫孩子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

可班主任卻沒這樣做,她找聽歌的女孩談話:

“我不反對你聽歌,也不反對你追星,但我希望你不要拉下學習。

如果你能考上二本學校,我送你一摞許巍的海報。

如果能考上一本學校,許巍演唱會門票,要幾張給幾張!”

同桌一聽,立刻兩眼放光。

在高考前半年,她收起耳機和手機,瘋狂刷題補習,拼了命的那種。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高考時,女孩被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幾年後,網友回鄉,在鎮子裡看到同樣回鄉探親的同桌,同桌感慨說:

“真的非常感恩班主任,如果當時她禁止我聽歌,可能,我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鎮子了。”

理性和善意,是成人和孩子共同營造的,適當支持,不是滿足,那是一種尊重。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每次在和沒達成目標的員工溝通時,總會說:

“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

因為德魯克很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的時候,改變的力量就消失了。

對於慢慢長大,感覺自我力量正在膨脹的孩子而言,支持,才能讓他們放棄敵意對抗。

而此時,成人只有不批判,運用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可能,我真的需要改變。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禁閉》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通透的父母都會在孩子心中

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心理學家周梵說: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心智,大部分孩子,是隻發展了「智」,「心」的層面的成長是缺失的。

孩子不服管教,迴避溝通或暴力溝通,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叛逆、不聽話,而是成長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愛、接受愛,他們沒有感受到愛的流動。

記得六年級時,流行過一種坡跟鞋,那時,我媽媽以小孩正在發育,不宜穿跟鞋拒絕給我買。

可我不聽,只想著臭美,我用自己攢的零花錢偷偷買回一雙。

白天出門時,裝在書包裡,走到拐角處換上跟鞋。晚上回家前,再換回來。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或許是因為從來沒穿過跟鞋,又或者是那雙鞋太硬了,兩天後,我的腳後跟就磨出了水泡,疼得無法走路。

開始我不敢跟媽媽說,可看到我走路不自然的樣子,我媽先著了急。

當她得知我是因為偷偷買跟鞋穿才這樣,並沒有指責我。

那晚,她用消過毒的針輕輕幫我挑破水泡,擠出膿水,再抹上藥,貼好創可貼……

看著媽媽精心的樣子,我只覺得慚愧,也忽然明白了媽媽“愛的阻攔”。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圖片來源:電影《克里斯托弗·羅賓》

少年時代唯一的一次叛逆,被我媽用愛的行動,拉了回來。

對於孩子“跑偏”的行為,重要的不是管與不管,而是管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是否給予了孩子尊重,言行中是否注入了愛和感情。

通透的父母都懂得:用寬容,用善待,在孩子心裡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只有這樣,孩子在錯誤的路上,才不會痴迷不悟,他們才願意改變自己。

記得一位教育學家說:“一個犯錯後知錯,並具有自我糾錯能力的孩子,才更有獨立性和自律性。”

而成人帶有愛和有溫度的包容,無疑是孩子自我糾錯時最好的鏡子。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成長中,當孩子偶爾偏離時,父母一定不要著急定性,更不要強權批判。

因為,很多孩子的錯誤和偏離,不是他們故意犯錯,而是他們的視野不夠高,看得不夠遠。

而我們,有責任,用愛和智慧,將孩子拉回正軌,並給他們更好的眼界和視野。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我見過最好的教育,都不講“道理”

- 小學生必背唐詩解讀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賈島《尋隱者不遇》

王翰《涼州詞》

柳宗元《江雪》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劉禹錫《烏衣巷》

……

- 英文有聲繪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麼?《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別讓鴿子開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衛不可以《No,David》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媽媽嗎《Are You My Mother?》

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個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聲繪本 -

《接著,春天來了》

《蒲公英小豬》

《第四隻狐狸》

《小喬逃跑了》

《白色的小貓頭鷹》

《月亮跟著我們走》

《誰說烏鴉不會唱歌》

《鼴鼠和雪人》

《孵不出來的小雞》

…………

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