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內容。

你好,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說起來很難為情,我懷疑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存在認知障礙,他的行為舉止讓我有時候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個女兒。

此前他怕黑、怕小動物,一碰到事情解決不了就會大哭,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膽小。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越來越奇怪,前天發現他拿了我的口紅塗嘴脣,還將自己的頭髮紮成了兩條小辮子。

面對孩子如此反常的行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給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對於自身性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厭惡自身性別,喜歡做異性的特徵行為等,如果有,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需要被及時的排查與處理,以保證孩子健康發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內容。

你好,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說起來很難為情,我懷疑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存在認知障礙,他的行為舉止讓我有時候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個女兒。

此前他怕黑、怕小動物,一碰到事情解決不了就會大哭,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膽小。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越來越奇怪,前天發現他拿了我的口紅塗嘴脣,還將自己的頭髮紮成了兩條小辮子。

面對孩子如此反常的行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給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對於自身性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厭惡自身性別,喜歡做異性的特徵行為等,如果有,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需要被及時的排查與處理,以保證孩子健康發展。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誘導性別認知障礙產生的因素

要想更好的瞭解性別認知障礙,我們必須先找到致使孩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從根源入手父母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別特徵。

  • 遺傳因素誘發

有些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是在年齡很小的階段,幾乎還沒怎麼與外界進行接觸,那麼應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遺傳因素引起的。

根據一項科研調查顯示,對100名有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的人進行調查時發現,超過半數其家庭中也存在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先例。這也證明了孩子的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很有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遺傳。孩子的父母出現性別認知障礙障礙,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會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環境因素誘發

如今,隨著社會朝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並不是什麼樣的文化都能讓孩子接觸感知的。

性別認知障礙的產生,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過早的接觸到部分信息而不能加以分辨就一概接受導致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歌曲等都會融入一種元素,叫做反串。也就是男女性別加以模糊,以異性表徵出現在熒幕前,以達到節目效果。

我們不能將這種元素視作一種不良文化,但孩子對於這種文化卻沒有辨識能力,過早地接觸只會在他們的心理埋下一個錯誤的意識,這種意識導致他們產生性別認知障礙。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內容。

你好,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說起來很難為情,我懷疑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存在認知障礙,他的行為舉止讓我有時候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個女兒。

此前他怕黑、怕小動物,一碰到事情解決不了就會大哭,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膽小。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越來越奇怪,前天發現他拿了我的口紅塗嘴脣,還將自己的頭髮紮成了兩條小辮子。

面對孩子如此反常的行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給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對於自身性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厭惡自身性別,喜歡做異性的特徵行為等,如果有,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需要被及時的排查與處理,以保證孩子健康發展。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誘導性別認知障礙產生的因素

要想更好的瞭解性別認知障礙,我們必須先找到致使孩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從根源入手父母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別特徵。

  • 遺傳因素誘發

有些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是在年齡很小的階段,幾乎還沒怎麼與外界進行接觸,那麼應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遺傳因素引起的。

根據一項科研調查顯示,對100名有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的人進行調查時發現,超過半數其家庭中也存在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先例。這也證明了孩子的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很有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遺傳。孩子的父母出現性別認知障礙障礙,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會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環境因素誘發

如今,隨著社會朝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並不是什麼樣的文化都能讓孩子接觸感知的。

性別認知障礙的產生,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過早的接觸到部分信息而不能加以分辨就一概接受導致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歌曲等都會融入一種元素,叫做反串。也就是男女性別加以模糊,以異性表徵出現在熒幕前,以達到節目效果。

我們不能將這種元素視作一種不良文化,但孩子對於這種文化卻沒有辨識能力,過早地接觸只會在他們的心理埋下一個錯誤的意識,這種意識導致他們產生性別認知障礙。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家庭因素誘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在孩子真正能脫離父母獨自面對社會以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因此,孩子所產生的變化、培養的性格等都是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家庭中,父親有家暴的傾向,每次與母親意見不合就大打出手。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成長,難免也會受到影響。雖然不一定也會出現家暴的傾向,但孩子的脾氣肯定也是不小的。

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感知也會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如果引導存在錯誤,那麼孩子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得知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以後,父母應該如何確認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性別認知障礙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內容。

你好,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說起來很難為情,我懷疑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存在認知障礙,他的行為舉止讓我有時候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個女兒。

此前他怕黑、怕小動物,一碰到事情解決不了就會大哭,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膽小。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越來越奇怪,前天發現他拿了我的口紅塗嘴脣,還將自己的頭髮紮成了兩條小辮子。

面對孩子如此反常的行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給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對於自身性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厭惡自身性別,喜歡做異性的特徵行為等,如果有,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需要被及時的排查與處理,以保證孩子健康發展。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誘導性別認知障礙產生的因素

要想更好的瞭解性別認知障礙,我們必須先找到致使孩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從根源入手父母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別特徵。

  • 遺傳因素誘發

有些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是在年齡很小的階段,幾乎還沒怎麼與外界進行接觸,那麼應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遺傳因素引起的。

根據一項科研調查顯示,對100名有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的人進行調查時發現,超過半數其家庭中也存在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先例。這也證明了孩子的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很有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遺傳。孩子的父母出現性別認知障礙障礙,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會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環境因素誘發

如今,隨著社會朝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並不是什麼樣的文化都能讓孩子接觸感知的。

性別認知障礙的產生,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過早的接觸到部分信息而不能加以分辨就一概接受導致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歌曲等都會融入一種元素,叫做反串。也就是男女性別加以模糊,以異性表徵出現在熒幕前,以達到節目效果。

我們不能將這種元素視作一種不良文化,但孩子對於這種文化卻沒有辨識能力,過早地接觸只會在他們的心理埋下一個錯誤的意識,這種意識導致他們產生性別認知障礙。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家庭因素誘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在孩子真正能脫離父母獨自面對社會以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因此,孩子所產生的變化、培養的性格等都是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家庭中,父親有家暴的傾向,每次與母親意見不合就大打出手。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成長,難免也會受到影響。雖然不一定也會出現家暴的傾向,但孩子的脾氣肯定也是不小的。

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感知也會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如果引導存在錯誤,那麼孩子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得知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以後,父母應該如何確認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性別認知障礙呢?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三大方面加以排查

  • 孩子是否具有兩性界限

存在性別認知障礙的孩子,他們大多對於兩性沒有太明確的界限。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不覺得自己所做的異性特徵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正常而言,孩子對於兩性雖然瞭解並不深入,但最基本的辨識度還是有的。例如男孩子不會喜歡布娃娃,女孩子不會喜歡對抗性過強的運動等。

孩子的羞恥心會阻攔他們做越過性別界限的事情,如果孩子對於兩性沒有特別清晰明顯的界限,那麼他們很可能是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孩子是否接受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對孩子而言是必須的,我也相信父母們都做過不少的性別教育。當男孩子摔倒哭泣時,父母會告訴他,男孩子要堅強勇敢一點;同樣的,當女孩子說話做事大大咧咧時,父母會告訴她,女孩子要矜持內斂一點。

這是父母對於性別差異的感知,會在無形中將這種感知傳遞給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對於父母的感知表示不認同,甚至是反駁父母"為什麼男孩子就一定要堅強,為什麼女孩子就一定要矜持"時,父母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孩子正處於成長階段,對於他們而言,是非觀念是相當強烈的,他們思考問題一般都從單個角度出發。他們反駁父母,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找到了更加合理的權衡方法,而是簡單地認定對立面才是正確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內容。

你好,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說起來很難為情,我懷疑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存在認知障礙,他的行為舉止讓我有時候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個女兒。

此前他怕黑、怕小動物,一碰到事情解決不了就會大哭,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膽小。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越來越奇怪,前天發現他拿了我的口紅塗嘴脣,還將自己的頭髮紮成了兩條小辮子。

面對孩子如此反常的行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給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對於自身性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厭惡自身性別,喜歡做異性的特徵行為等,如果有,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需要被及時的排查與處理,以保證孩子健康發展。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誘導性別認知障礙產生的因素

要想更好的瞭解性別認知障礙,我們必須先找到致使孩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從根源入手父母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別特徵。

  • 遺傳因素誘發

有些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是在年齡很小的階段,幾乎還沒怎麼與外界進行接觸,那麼應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遺傳因素引起的。

根據一項科研調查顯示,對100名有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的人進行調查時發現,超過半數其家庭中也存在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先例。這也證明了孩子的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很有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遺傳。孩子的父母出現性別認知障礙障礙,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會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環境因素誘發

如今,隨著社會朝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並不是什麼樣的文化都能讓孩子接觸感知的。

性別認知障礙的產生,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過早的接觸到部分信息而不能加以分辨就一概接受導致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歌曲等都會融入一種元素,叫做反串。也就是男女性別加以模糊,以異性表徵出現在熒幕前,以達到節目效果。

我們不能將這種元素視作一種不良文化,但孩子對於這種文化卻沒有辨識能力,過早地接觸只會在他們的心理埋下一個錯誤的意識,這種意識導致他們產生性別認知障礙。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家庭因素誘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在孩子真正能脫離父母獨自面對社會以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因此,孩子所產生的變化、培養的性格等都是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家庭中,父親有家暴的傾向,每次與母親意見不合就大打出手。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成長,難免也會受到影響。雖然不一定也會出現家暴的傾向,但孩子的脾氣肯定也是不小的。

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感知也會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如果引導存在錯誤,那麼孩子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得知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以後,父母應該如何確認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性別認知障礙呢?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三大方面加以排查

  • 孩子是否具有兩性界限

存在性別認知障礙的孩子,他們大多對於兩性沒有太明確的界限。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不覺得自己所做的異性特徵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正常而言,孩子對於兩性雖然瞭解並不深入,但最基本的辨識度還是有的。例如男孩子不會喜歡布娃娃,女孩子不會喜歡對抗性過強的運動等。

孩子的羞恥心會阻攔他們做越過性別界限的事情,如果孩子對於兩性沒有特別清晰明顯的界限,那麼他們很可能是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孩子是否接受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對孩子而言是必須的,我也相信父母們都做過不少的性別教育。當男孩子摔倒哭泣時,父母會告訴他,男孩子要堅強勇敢一點;同樣的,當女孩子說話做事大大咧咧時,父母會告訴她,女孩子要矜持內斂一點。

這是父母對於性別差異的感知,會在無形中將這種感知傳遞給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對於父母的感知表示不認同,甚至是反駁父母"為什麼男孩子就一定要堅強,為什麼女孩子就一定要矜持"時,父母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孩子正處於成長階段,對於他們而言,是非觀念是相當強烈的,他們思考問題一般都從單個角度出發。他們反駁父母,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找到了更加合理的權衡方法,而是簡單地認定對立面才是正確的。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孩子喜好是否正常

孩子對於新鮮事物會產生好奇心,這是相當正常的事情,這種好奇心會驅使孩子去嘗試,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但如果孩子的喜好出現了大幅度的偏差,那麼父母就應該加以重視了。

舉個例子,如果發現男孩子喜歡跳皮筋,但與此同時,他對籃球也有著極高的興趣,那父母不應該認為孩子出現性別認知障礙。

因為孩子不像大人,對於物品沒有一個刻板的固有認知。他們覺得什麼都值得去嘗試。當然,他們最後還是會有自己真正的喜好,有些完全只是出於好奇心去做嘗試。

但是,如果孩子的喜好完全出現了偏移,那麼父母就不能坐視不管了。因為一個正常男孩子如果做的全是女孩子才做的事情,他的羞恥心、外界施加的異樣目光都會讓他感到不適,肯定做不到心安理得的。

父母得知自己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時,也不必過於緊張。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是一種病症,只是一種感知上的偏差引起的異常行徑。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正確的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內容。

你好,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說起來很難為情,我懷疑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存在認知障礙,他的行為舉止讓我有時候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個女兒。

此前他怕黑、怕小動物,一碰到事情解決不了就會大哭,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膽小。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越來越奇怪,前天發現他拿了我的口紅塗嘴脣,還將自己的頭髮紮成了兩條小辮子。

面對孩子如此反常的行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給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對於自身性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厭惡自身性別,喜歡做異性的特徵行為等,如果有,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需要被及時的排查與處理,以保證孩子健康發展。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誘導性別認知障礙產生的因素

要想更好的瞭解性別認知障礙,我們必須先找到致使孩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從根源入手父母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別特徵。

  • 遺傳因素誘發

有些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是在年齡很小的階段,幾乎還沒怎麼與外界進行接觸,那麼應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遺傳因素引起的。

根據一項科研調查顯示,對100名有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的人進行調查時發現,超過半數其家庭中也存在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先例。這也證明了孩子的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很有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遺傳。孩子的父母出現性別認知障礙障礙,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會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環境因素誘發

如今,隨著社會朝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並不是什麼樣的文化都能讓孩子接觸感知的。

性別認知障礙的產生,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過早的接觸到部分信息而不能加以分辨就一概接受導致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歌曲等都會融入一種元素,叫做反串。也就是男女性別加以模糊,以異性表徵出現在熒幕前,以達到節目效果。

我們不能將這種元素視作一種不良文化,但孩子對於這種文化卻沒有辨識能力,過早地接觸只會在他們的心理埋下一個錯誤的意識,這種意識導致他們產生性別認知障礙。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家庭因素誘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在孩子真正能脫離父母獨自面對社會以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因此,孩子所產生的變化、培養的性格等都是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家庭中,父親有家暴的傾向,每次與母親意見不合就大打出手。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成長,難免也會受到影響。雖然不一定也會出現家暴的傾向,但孩子的脾氣肯定也是不小的。

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感知也會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如果引導存在錯誤,那麼孩子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得知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以後,父母應該如何確認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性別認知障礙呢?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三大方面加以排查

  • 孩子是否具有兩性界限

存在性別認知障礙的孩子,他們大多對於兩性沒有太明確的界限。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不覺得自己所做的異性特徵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正常而言,孩子對於兩性雖然瞭解並不深入,但最基本的辨識度還是有的。例如男孩子不會喜歡布娃娃,女孩子不會喜歡對抗性過強的運動等。

孩子的羞恥心會阻攔他們做越過性別界限的事情,如果孩子對於兩性沒有特別清晰明顯的界限,那麼他們很可能是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孩子是否接受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對孩子而言是必須的,我也相信父母們都做過不少的性別教育。當男孩子摔倒哭泣時,父母會告訴他,男孩子要堅強勇敢一點;同樣的,當女孩子說話做事大大咧咧時,父母會告訴她,女孩子要矜持內斂一點。

這是父母對於性別差異的感知,會在無形中將這種感知傳遞給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對於父母的感知表示不認同,甚至是反駁父母"為什麼男孩子就一定要堅強,為什麼女孩子就一定要矜持"時,父母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孩子正處於成長階段,對於他們而言,是非觀念是相當強烈的,他們思考問題一般都從單個角度出發。他們反駁父母,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找到了更加合理的權衡方法,而是簡單地認定對立面才是正確的。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孩子喜好是否正常

孩子對於新鮮事物會產生好奇心,這是相當正常的事情,這種好奇心會驅使孩子去嘗試,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但如果孩子的喜好出現了大幅度的偏差,那麼父母就應該加以重視了。

舉個例子,如果發現男孩子喜歡跳皮筋,但與此同時,他對籃球也有著極高的興趣,那父母不應該認為孩子出現性別認知障礙。

因為孩子不像大人,對於物品沒有一個刻板的固有認知。他們覺得什麼都值得去嘗試。當然,他們最後還是會有自己真正的喜好,有些完全只是出於好奇心去做嘗試。

但是,如果孩子的喜好完全出現了偏移,那麼父母就不能坐視不管了。因為一個正常男孩子如果做的全是女孩子才做的事情,他的羞恥心、外界施加的異樣目光都會讓他感到不適,肯定做不到心安理得的。

父母得知自己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時,也不必過於緊張。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是一種病症,只是一種感知上的偏差引起的異常行徑。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正確的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三步正確引導,掃清認知障礙

  • 適度的性別教育

孩子對於性別感知出現障礙,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能很好的區分性別的差異。對此,父母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性別教育。

考慮到孩子可能出現抗拒的心理,父母應該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進行性別教育。此外,適當的藉助書籍、視頻等更正孩子的感知同樣有著相當不錯的效果。

  • 恢復自身性別的吸引力

孩子嚮往異性的特徵、行為等,有部分原因是對自身性別的厭惡。為此,父母可以通過恢復孩子自身性別的吸引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對於只喜歡洋娃娃的男孩子,父母可以陪他拼裝玩具,讓他在實踐中找回對這些玩具的吸引力,同時也淡化對洋娃娃的喜愛。

通過這樣的強化與淡化,讓孩子發現作為男孩子同樣可以獲得幸福與快樂,他們也就不會對自己的性別產生厭惡感。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私信,她在信中向我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下面是私信的主要內容。

你好,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媽媽。說起來很難為情,我懷疑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存在認知障礙,他的行為舉止讓我有時候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一個女兒。

此前他怕黑、怕小動物,一碰到事情解決不了就會大哭,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膽小。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越來越奇怪,前天發現他拿了我的口紅塗嘴脣,還將自己的頭髮紮成了兩條小辮子。

面對孩子如此反常的行為,我既害怕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更正他,希望你可以給我出出主意。"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對於自身性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厭惡自身性別,喜歡做異性的特徵行為等,如果有,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需要被及時的排查與處理,以保證孩子健康發展。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誘導性別認知障礙產生的因素

要想更好的瞭解性別認知障礙,我們必須先找到致使孩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從根源入手父母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別特徵。

  • 遺傳因素誘發

有些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是在年齡很小的階段,幾乎還沒怎麼與外界進行接觸,那麼應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遺傳因素引起的。

根據一項科研調查顯示,對100名有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的人進行調查時發現,超過半數其家庭中也存在有性別認知障礙的先例。這也證明了孩子的先天性性別認知障礙很有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遺傳。孩子的父母出現性別認知障礙障礙,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會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環境因素誘發

如今,隨著社會朝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並不是什麼樣的文化都能讓孩子接觸感知的。

性別認知障礙的產生,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過早的接觸到部分信息而不能加以分辨就一概接受導致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歌曲等都會融入一種元素,叫做反串。也就是男女性別加以模糊,以異性表徵出現在熒幕前,以達到節目效果。

我們不能將這種元素視作一種不良文化,但孩子對於這種文化卻沒有辨識能力,過早地接觸只會在他們的心理埋下一個錯誤的意識,這種意識導致他們產生性別認知障礙。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家庭因素誘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在孩子真正能脫離父母獨自面對社會以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因此,孩子所產生的變化、培養的性格等都是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家庭中,父親有家暴的傾向,每次與母親意見不合就大打出手。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成長,難免也會受到影響。雖然不一定也會出現家暴的傾向,但孩子的脾氣肯定也是不小的。

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感知也會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如果引導存在錯誤,那麼孩子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得知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別認知障礙以後,父母應該如何確認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性別認知障礙呢?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三大方面加以排查

  • 孩子是否具有兩性界限

存在性別認知障礙的孩子,他們大多對於兩性沒有太明確的界限。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不覺得自己所做的異性特徵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正常而言,孩子對於兩性雖然瞭解並不深入,但最基本的辨識度還是有的。例如男孩子不會喜歡布娃娃,女孩子不會喜歡對抗性過強的運動等。

孩子的羞恥心會阻攔他們做越過性別界限的事情,如果孩子對於兩性沒有特別清晰明顯的界限,那麼他們很可能是存在性別認知障礙。

  • 孩子是否接受性別教育

性別教育對孩子而言是必須的,我也相信父母們都做過不少的性別教育。當男孩子摔倒哭泣時,父母會告訴他,男孩子要堅強勇敢一點;同樣的,當女孩子說話做事大大咧咧時,父母會告訴她,女孩子要矜持內斂一點。

這是父母對於性別差異的感知,會在無形中將這種感知傳遞給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對於父母的感知表示不認同,甚至是反駁父母"為什麼男孩子就一定要堅強,為什麼女孩子就一定要矜持"時,父母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孩子正處於成長階段,對於他們而言,是非觀念是相當強烈的,他們思考問題一般都從單個角度出發。他們反駁父母,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找到了更加合理的權衡方法,而是簡單地認定對立面才是正確的。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孩子喜好是否正常

孩子對於新鮮事物會產生好奇心,這是相當正常的事情,這種好奇心會驅使孩子去嘗試,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但如果孩子的喜好出現了大幅度的偏差,那麼父母就應該加以重視了。

舉個例子,如果發現男孩子喜歡跳皮筋,但與此同時,他對籃球也有著極高的興趣,那父母不應該認為孩子出現性別認知障礙。

因為孩子不像大人,對於物品沒有一個刻板的固有認知。他們覺得什麼都值得去嘗試。當然,他們最後還是會有自己真正的喜好,有些完全只是出於好奇心去做嘗試。

但是,如果孩子的喜好完全出現了偏移,那麼父母就不能坐視不管了。因為一個正常男孩子如果做的全是女孩子才做的事情,他的羞恥心、外界施加的異樣目光都會讓他感到不適,肯定做不到心安理得的。

父母得知自己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時,也不必過於緊張。性別認知障礙並不是一種病症,只是一種感知上的偏差引起的異常行徑。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正確的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三步正確引導,掃清認知障礙

  • 適度的性別教育

孩子對於性別感知出現障礙,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能很好的區分性別的差異。對此,父母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性別教育。

考慮到孩子可能出現抗拒的心理,父母應該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進行性別教育。此外,適當的藉助書籍、視頻等更正孩子的感知同樣有著相當不錯的效果。

  • 恢復自身性別的吸引力

孩子嚮往異性的特徵、行為等,有部分原因是對自身性別的厭惡。為此,父母可以通過恢復孩子自身性別的吸引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對於只喜歡洋娃娃的男孩子,父母可以陪他拼裝玩具,讓他在實踐中找回對這些玩具的吸引力,同時也淡化對洋娃娃的喜愛。

通過這樣的強化與淡化,讓孩子發現作為男孩子同樣可以獲得幸福與快樂,他們也就不會對自己的性別產生厭惡感。

兒子被養成“娘娘腔”?性別認知障礙不是病,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

  • 保持對孩子的愛

有些父母可能對孩子存在性別認知障礙一事有所芥蒂,對孩子的愛也有所減弱,關係疏遠。

這是完全錯誤的。父母異樣的目光只會讓孩子更加抗拒改變,這也將直接導致前面兩個步驟的鋪墊毀於一旦。因此,不論何時,不論孩子怎麼樣,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不變的,這也是孩子最好的"安定劑"。

我是刺蝟奶爸,也是3歲寶寶的奶爸,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