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抑鬱症 星星育兒心得 2019-08-18
"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2.父母吼孩子當心陷入“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現象。

★啟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分寸拿捏的怎麼樣?是否張弛有度?它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題。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些人想要讓別人聽明白,往往會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吐露出來。往往除了證明自己懂得多一點外,並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懂和接受。

其實,將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如果對方覺得沒用,說再多也等於白說,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教育中的點到為止: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對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

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反感與叛逆。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2.父母吼孩子當心陷入“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現象。

★啟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分寸拿捏的怎麼樣?是否張弛有度?它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題。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些人想要讓別人聽明白,往往會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吐露出來。往往除了證明自己懂得多一點外,並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懂和接受。

其實,將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如果對方覺得沒用,說再多也等於白說,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教育中的點到為止: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對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

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反感與叛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其實,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應當要做到點到為止,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2.父母吼孩子當心陷入“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現象。

★啟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分寸拿捏的怎麼樣?是否張弛有度?它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題。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些人想要讓別人聽明白,往往會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吐露出來。往往除了證明自己懂得多一點外,並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懂和接受。

其實,將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如果對方覺得沒用,說再多也等於白說,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教育中的點到為止: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對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

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反感與叛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其實,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應當要做到點到為止,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3.經常吼孩子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經常性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孩子受到驚嚇在所難免。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突然對孩子怒吼,孩子會出現打激靈的情況。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怒吼的話,孩子的性格將變得膽小、內向與自卑。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說話聲音很小,而且不敢看別人的眼睛。

▶對親密感的影響

經常性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必然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孩子會慢慢疏遠父母,而且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表現的非常乖巧,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玩耍。

而且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孩子遇到什麼問題,都不願意與父母傾述。因為孩子害怕與父母傾述後,又會被父母責罵。

▶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根據有關數據分析表明,孩子經常被怒吼,長大後罹患抑鬱症的概率明顯增加。除此之外,情緒波動大,自我否定,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2.父母吼孩子當心陷入“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現象。

★啟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分寸拿捏的怎麼樣?是否張弛有度?它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題。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些人想要讓別人聽明白,往往會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吐露出來。往往除了證明自己懂得多一點外,並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懂和接受。

其實,將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如果對方覺得沒用,說再多也等於白說,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教育中的點到為止: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對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

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反感與叛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其實,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應當要做到點到為止,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3.經常吼孩子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經常性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孩子受到驚嚇在所難免。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突然對孩子怒吼,孩子會出現打激靈的情況。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怒吼的話,孩子的性格將變得膽小、內向與自卑。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說話聲音很小,而且不敢看別人的眼睛。

▶對親密感的影響

經常性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必然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孩子會慢慢疏遠父母,而且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表現的非常乖巧,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玩耍。

而且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孩子遇到什麼問題,都不願意與父母傾述。因為孩子害怕與父母傾述後,又會被父母責罵。

▶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根據有關數據分析表明,孩子經常被怒吼,長大後罹患抑鬱症的概率明顯增加。除此之外,情緒波動大,自我否定,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情況嚴重者,會出現大腦發育遲緩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出現腦部停止發育的情況。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2.父母吼孩子當心陷入“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現象。

★啟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分寸拿捏的怎麼樣?是否張弛有度?它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題。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些人想要讓別人聽明白,往往會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吐露出來。往往除了證明自己懂得多一點外,並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懂和接受。

其實,將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如果對方覺得沒用,說再多也等於白說,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教育中的點到為止: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對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

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反感與叛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其實,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應當要做到點到為止,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3.經常吼孩子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經常性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孩子受到驚嚇在所難免。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突然對孩子怒吼,孩子會出現打激靈的情況。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怒吼的話,孩子的性格將變得膽小、內向與自卑。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說話聲音很小,而且不敢看別人的眼睛。

▶對親密感的影響

經常性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必然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孩子會慢慢疏遠父母,而且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表現的非常乖巧,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玩耍。

而且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孩子遇到什麼問題,都不願意與父母傾述。因為孩子害怕與父母傾述後,又會被父母責罵。

▶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根據有關數據分析表明,孩子經常被怒吼,長大後罹患抑鬱症的概率明顯增加。除此之外,情緒波動大,自我否定,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情況嚴重者,會出現大腦發育遲緩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出現腦部停止發育的情況。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4.父母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

▶學會傾聽

孩子小的時候,有什麼事情都會與父母說,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疏遠父母,不怎麼喜歡和父母聊天。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聊天,是因為缺乏一種存在感。每次跟父母聊天的時候,父母總是在批評,從來沒有傾聽好孩子的想法。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對於父母來說,應當要營造出聊天的氛圍,並且在與孩子聊天的時候,應當要學會傾聽。

當孩子在談學校發生的事情,在談自己對某個事情的看法時,父母千萬不要去打斷,而應當要做孩子的聽眾,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長期以往,孩子也樂意與父母溝通。而且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與父母溝通。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2.父母吼孩子當心陷入“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現象。

★啟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分寸拿捏的怎麼樣?是否張弛有度?它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題。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些人想要讓別人聽明白,往往會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吐露出來。往往除了證明自己懂得多一點外,並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懂和接受。

其實,將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如果對方覺得沒用,說再多也等於白說,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教育中的點到為止: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對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

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反感與叛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其實,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應當要做到點到為止,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3.經常吼孩子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經常性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孩子受到驚嚇在所難免。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突然對孩子怒吼,孩子會出現打激靈的情況。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怒吼的話,孩子的性格將變得膽小、內向與自卑。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說話聲音很小,而且不敢看別人的眼睛。

▶對親密感的影響

經常性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必然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孩子會慢慢疏遠父母,而且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表現的非常乖巧,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玩耍。

而且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孩子遇到什麼問題,都不願意與父母傾述。因為孩子害怕與父母傾述後,又會被父母責罵。

▶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根據有關數據分析表明,孩子經常被怒吼,長大後罹患抑鬱症的概率明顯增加。除此之外,情緒波動大,自我否定,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情況嚴重者,會出現大腦發育遲緩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出現腦部停止發育的情況。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4.父母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

▶學會傾聽

孩子小的時候,有什麼事情都會與父母說,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疏遠父母,不怎麼喜歡和父母聊天。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聊天,是因為缺乏一種存在感。每次跟父母聊天的時候,父母總是在批評,從來沒有傾聽好孩子的想法。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對於父母來說,應當要營造出聊天的氛圍,並且在與孩子聊天的時候,應當要學會傾聽。

當孩子在談學校發生的事情,在談自己對某個事情的看法時,父母千萬不要去打斷,而應當要做孩子的聽眾,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長期以往,孩子也樂意與父母溝通。而且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與父母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懂得尊重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每次孩子在說話的時候,有說得不對的地方,父母就會打斷,甚至會責罵孩子。長期以往,孩子開始疏遠父母。

事實上,伴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的知識與見識也在增長,孩子的思想也慢慢成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往往孩子的自尊心較強,家長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應當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當然,也可以主動了解孩子所關注的文娛活動,與孩子進行交談。

這樣親子關係才會融洽,孩子才會與父母無話不談,有什麼事情都會與父母商量。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

▶換位思考

父母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應當要學會換位思考。例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有一道題目不會做,父母不要急著對孩子大吼大叫,更不要說出“你怎麼這麼笨”,傷害孩子的話。

而應當要靜下心來,換位思考問題。如果自己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遇到這樣的題目到底會不會做,如果答案:不會。

那麼,父母就沒必要對孩子大吼大叫,而應當要平和的心態,靜下心來引導孩子,怎麼去解答題目。

對於父母來說,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以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畢竟孩子的思想不成熟,經驗不夠豐富。

"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本文由星星育兒心得原創,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前幾天在小區公園內納涼,聽到鄰居林女士在抱怨,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開始疏遠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愛搭不搭的樣子。

鄰居林女士生育一兒一女,兒子今年5歲,女兒今年3歲,平日裡一雙兒女由爺爺奶奶帶,林女士與丈夫外出務工。

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不便於照顧孩子,決定到鄉下居住。迫不得已,林女士只能回家帶孩子,丈夫繼續在外務工。

因從小就由爺爺奶奶帶,一雙兒女有些矯情,並不是爺爺奶奶帶得不好,而是隔代親。孫子與孫女犯錯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體罰或者責罵。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每次回家都不脫鞋,每次吃完飯後,自己不收拾碗筷。孩子每次吃零食的袋子,從來都不會丟到垃圾桶裡面。

有一次林女士帶一雙兒女外出遊玩,回到家裡後,孩子們跟往常一樣,沒有脫鞋就進入屋內。

從超市購買回來的零食,不一會的功夫,兄妹倆就全部吃完了,而且零食的袋子,丟在客廳沙發上、茶几上到處都是。

看到這樣的情景,林女士非常生氣,開始對著一雙兒女大吼大叫。

在媽媽的威脅下,孩子們很不情願地將家中收拾乾淨,但是從此之後,孩子們不再親近媽媽。無論媽媽說什麼好話?兩個孩子都躲著遠遠的。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事實上,一雙兒女之所以疏遠林女士,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林女士,不知道怎麼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1.媽媽為什麼會吼孩子?

▶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讓父母頭疼不已。孩子小的時候,會調皮搗蛋,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正常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有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怎麼哄孩子都不聽。父母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會讓父母更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會讓父母惱羞成怒,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不順心,有負面情緒需發洩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父母從來不會責罵。

哪天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即便是犯一個小小的錯誤,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去吼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母假借為孩子好的名義,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發洩了,但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2.父母吼孩子當心陷入“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現象。

★啟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分寸拿捏的怎麼樣?是否張弛有度?它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題。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些人想要讓別人聽明白,往往會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吐露出來。往往除了證明自己懂得多一點外,並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懂和接受。

其實,將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如果對方覺得沒用,說再多也等於白說,而且會讓對方產生反感。

★教育中的點到為止: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對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

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反感與叛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其實,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應當要做到點到為止,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3.經常吼孩子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經常性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孩子受到驚嚇在所難免。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突然對孩子怒吼,孩子會出現打激靈的情況。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怒吼的話,孩子的性格將變得膽小、內向與自卑。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說話聲音很小,而且不敢看別人的眼睛。

▶對親密感的影響

經常性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必然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孩子會慢慢疏遠父母,而且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表現的非常乖巧,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玩耍。

而且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孩子遇到什麼問題,都不願意與父母傾述。因為孩子害怕與父母傾述後,又會被父母責罵。

▶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根據有關數據分析表明,孩子經常被怒吼,長大後罹患抑鬱症的概率明顯增加。除此之外,情緒波動大,自我否定,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情況嚴重者,會出現大腦發育遲緩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出現腦部停止發育的情況。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NO4.父母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

▶學會傾聽

孩子小的時候,有什麼事情都會與父母說,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疏遠父母,不怎麼喜歡和父母聊天。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聊天,是因為缺乏一種存在感。每次跟父母聊天的時候,父母總是在批評,從來沒有傾聽好孩子的想法。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對於父母來說,應當要營造出聊天的氛圍,並且在與孩子聊天的時候,應當要學會傾聽。

當孩子在談學校發生的事情,在談自己對某個事情的看法時,父母千萬不要去打斷,而應當要做孩子的聽眾,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長期以往,孩子也樂意與父母溝通。而且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與父母溝通。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懂得尊重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每次孩子在說話的時候,有說得不對的地方,父母就會打斷,甚至會責罵孩子。長期以往,孩子開始疏遠父母。

事實上,伴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的知識與見識也在增長,孩子的思想也慢慢成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往往孩子的自尊心較強,家長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應當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當然,也可以主動了解孩子所關注的文娛活動,與孩子進行交談。

這樣親子關係才會融洽,孩子才會與父母無話不談,有什麼事情都會與父母商量。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

▶換位思考

父母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應當要學會換位思考。例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有一道題目不會做,父母不要急著對孩子大吼大叫,更不要說出“你怎麼這麼笨”,傷害孩子的話。

而應當要靜下心來,換位思考問題。如果自己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遇到這樣的題目到底會不會做,如果答案:不會。

那麼,父母就沒必要對孩子大吼大叫,而應當要平和的心態,靜下心來引導孩子,怎麼去解答題目。

對於父母來說,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以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畢竟孩子的思想不成熟,經驗不夠豐富。

孩子不聽話,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對孩子危害大,很多媽媽還在用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效的溝通需要掌握基本要領。彼此瞭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

理解孩子有效的方法,則是換位思考。與孩子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而不是將父母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