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易引發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娃的管束力,是一種失敗的說教?'

不完美媽媽 服裝 春節家書 文章 發現佩奇 風華媽媽育兒 2019-09-09
"

文|風華媽媽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天冷了,多穿點衣服別感冒”“對待學習可不能馬虎啊,老師講課認真聽”“你看你又把屋子搞得一團亂,我幫你收拾多少回了”

以上幾句常用的嘮叨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熟悉呢?沒錯,這就是我們家長每天經常會對孩子說的話,不過在家長眼裡這可算不得嘮叨,而是充滿關懷的“叮囑”。不過孩子可不管這些,一句話說一次我不反感,但是反覆在我耳邊絮叨我就要瘋了。

這種想法家長都能理解,誰沒有當孩子的時候呢?我們家長也不是天生就來做父母的,家長也有自己的童年。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也是一樣啊,父母每天不停地嘮叨我們,聽煩了就跑出去瘋玩,回家之後又是一頓嘮叨。可既然家長小時候也被嘮叨過,知道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反感,那為什麼等到自己有了孩子時,依然改不了嘮叨的壞毛病呢?

小田就是嘮叨的“繼承人”。小田小時候比較淘氣,喜歡和男孩子在一塊玩,小田的父母每次看到她跟一幫小男生混在一起,都要把她喊回家批評。小田最受不了別人在她耳朵邊上不停地絮叨,她本身是一個乾脆利落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小田是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了,孩子起床她要嘮叨一句,孩子上學之前她要嘮叨一句,就連孩子臨睡前她也要讓嘮叨伴著孩子入睡。

孩子們不怕媽媽罵,不怕爸爸打,就怕爸爸媽媽合起夥來嘮叨自己。你說父母這嘮叨的功夫到底是生來就有的,還是有了孩子之後才學會的呢?

一、父母為什麼都喜歡嘮叨?

1.父母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好,不知道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可是一些父母雖然善於給孩子賺錢,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當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家長既捨不得像對待成年人那樣懲罰孩子,又怕孩子不長記性,於是只能不停地提醒孩子不要犯錯。

"

文|風華媽媽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天冷了,多穿點衣服別感冒”“對待學習可不能馬虎啊,老師講課認真聽”“你看你又把屋子搞得一團亂,我幫你收拾多少回了”

以上幾句常用的嘮叨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熟悉呢?沒錯,這就是我們家長每天經常會對孩子說的話,不過在家長眼裡這可算不得嘮叨,而是充滿關懷的“叮囑”。不過孩子可不管這些,一句話說一次我不反感,但是反覆在我耳邊絮叨我就要瘋了。

這種想法家長都能理解,誰沒有當孩子的時候呢?我們家長也不是天生就來做父母的,家長也有自己的童年。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也是一樣啊,父母每天不停地嘮叨我們,聽煩了就跑出去瘋玩,回家之後又是一頓嘮叨。可既然家長小時候也被嘮叨過,知道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反感,那為什麼等到自己有了孩子時,依然改不了嘮叨的壞毛病呢?

小田就是嘮叨的“繼承人”。小田小時候比較淘氣,喜歡和男孩子在一塊玩,小田的父母每次看到她跟一幫小男生混在一起,都要把她喊回家批評。小田最受不了別人在她耳朵邊上不停地絮叨,她本身是一個乾脆利落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小田是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了,孩子起床她要嘮叨一句,孩子上學之前她要嘮叨一句,就連孩子臨睡前她也要讓嘮叨伴著孩子入睡。

孩子們不怕媽媽罵,不怕爸爸打,就怕爸爸媽媽合起夥來嘮叨自己。你說父母這嘮叨的功夫到底是生來就有的,還是有了孩子之後才學會的呢?

一、父母為什麼都喜歡嘮叨?

1.父母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好,不知道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可是一些父母雖然善於給孩子賺錢,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當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家長既捨不得像對待成年人那樣懲罰孩子,又怕孩子不長記性,於是只能不停地提醒孩子不要犯錯。

嘮叨易引發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娃的管束力,是一種失敗的說教?

2. 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家長缺乏安全感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看似親密,實際上卻非常脆弱。孩子的心思往往和他的年齡不成比例,看上去小小的孩子心裡不知道藏了多少事,而父母卻總以為孩子仍然像嬰兒那樣天真。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孩子的本意是引起父母的注意,通過某件事向父母傳達信息。可父母卻看不出孩子在想什麼,只是害怕孩子會學壞,一件小事就這樣慢慢發酵,直到親子關係產生裂痕。

沒有安全感的家長已經難以繼續引導孩子,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也不敢說得太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不痛不癢的嘮叨上。

3. 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一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定了很高的目標,但卻沒有給孩子提供和自己的目標匹配的教育。當孩子因為能力有限而失敗時,父母的失望感會非常強烈,會自然而然地想要親自督促孩子學習。

雖然嘮嘮叨叨讓人聽了很煩,但是父母在嘮叨的過程中,父母的一些疾病隱患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嘮叨有好處也有壞處!

二、嘮叨有哪些優劣?

1. 嘮叨是一種溫和的發洩方式

父母既要擔心工作的事情,又要負責撫養和教育孩子,身上的壓力往往比孩子要大得多。但身為成年人不能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更不能像小孩一樣動不動發脾氣,有什麼不愉快只能暫時憋在心裡。此前有不少調查顯示,父母是最容易患心理疾病的群體之一。

"

文|風華媽媽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天冷了,多穿點衣服別感冒”“對待學習可不能馬虎啊,老師講課認真聽”“你看你又把屋子搞得一團亂,我幫你收拾多少回了”

以上幾句常用的嘮叨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熟悉呢?沒錯,這就是我們家長每天經常會對孩子說的話,不過在家長眼裡這可算不得嘮叨,而是充滿關懷的“叮囑”。不過孩子可不管這些,一句話說一次我不反感,但是反覆在我耳邊絮叨我就要瘋了。

這種想法家長都能理解,誰沒有當孩子的時候呢?我們家長也不是天生就來做父母的,家長也有自己的童年。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也是一樣啊,父母每天不停地嘮叨我們,聽煩了就跑出去瘋玩,回家之後又是一頓嘮叨。可既然家長小時候也被嘮叨過,知道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反感,那為什麼等到自己有了孩子時,依然改不了嘮叨的壞毛病呢?

小田就是嘮叨的“繼承人”。小田小時候比較淘氣,喜歡和男孩子在一塊玩,小田的父母每次看到她跟一幫小男生混在一起,都要把她喊回家批評。小田最受不了別人在她耳朵邊上不停地絮叨,她本身是一個乾脆利落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小田是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了,孩子起床她要嘮叨一句,孩子上學之前她要嘮叨一句,就連孩子臨睡前她也要讓嘮叨伴著孩子入睡。

孩子們不怕媽媽罵,不怕爸爸打,就怕爸爸媽媽合起夥來嘮叨自己。你說父母這嘮叨的功夫到底是生來就有的,還是有了孩子之後才學會的呢?

一、父母為什麼都喜歡嘮叨?

1.父母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好,不知道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可是一些父母雖然善於給孩子賺錢,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當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家長既捨不得像對待成年人那樣懲罰孩子,又怕孩子不長記性,於是只能不停地提醒孩子不要犯錯。

嘮叨易引發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娃的管束力,是一種失敗的說教?

2. 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家長缺乏安全感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看似親密,實際上卻非常脆弱。孩子的心思往往和他的年齡不成比例,看上去小小的孩子心裡不知道藏了多少事,而父母卻總以為孩子仍然像嬰兒那樣天真。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孩子的本意是引起父母的注意,通過某件事向父母傳達信息。可父母卻看不出孩子在想什麼,只是害怕孩子會學壞,一件小事就這樣慢慢發酵,直到親子關係產生裂痕。

沒有安全感的家長已經難以繼續引導孩子,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也不敢說得太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不痛不癢的嘮叨上。

3. 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一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定了很高的目標,但卻沒有給孩子提供和自己的目標匹配的教育。當孩子因為能力有限而失敗時,父母的失望感會非常強烈,會自然而然地想要親自督促孩子學習。

雖然嘮嘮叨叨讓人聽了很煩,但是父母在嘮叨的過程中,父母的一些疾病隱患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嘮叨有好處也有壞處!

二、嘮叨有哪些優劣?

1. 嘮叨是一種溫和的發洩方式

父母既要擔心工作的事情,又要負責撫養和教育孩子,身上的壓力往往比孩子要大得多。但身為成年人不能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更不能像小孩一樣動不動發脾氣,有什麼不愉快只能暫時憋在心裡。此前有不少調查顯示,父母是最容易患心理疾病的群體之一。

嘮叨易引發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娃的管束力,是一種失敗的說教?

而嘮叨則給了父母發洩的空間,嘮叨既能說出一部分心裡話,又不會顯得太直接,讓人容易接受。另一方面,雖然嘮叨是一種失敗的說教方式,但父母在嘮叨的時候孩子多少還是能聽進去一些的。

2. 嘮叨能讓人更“年輕”

都說年紀越大的人才越愛嘮叨,怎麼嘮叨還能讓人變年輕呢?其實呀,這裡的“年輕”是說給年紀比較大的父母的。人在每次說話時,大腦都要通過邏輯思考,才能組織成通順的語言。可以說,話越多的人大腦的反應越快。

老人如果反覆地重複一句話,會增強他的記憶力,防止老年痴呆導致的健忘。同時,說話也能讓口、鼻、耳三個相通的腔室得到鍛鍊,讓老人的聽力更敏銳,也能避免各種呼吸道的炎症。

3. 嘮叨對於孩子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父母不停的嘮叨,很可能引發孩子的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孩子的管束力。另外,只會嘮叨的父母,通常也不懂得什麼教育方法,這樣一來孩子的發展就會越來越歪。

儘管孩子們最討厭嘮叨的父母,但是等到自己當了家長時,卻也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嘮叨了起來,難道嘮叨還能遺傳?

三、為什麼討厭嘮叨的孩子,長大之後也變成了嘮叨的父母?

1. 家庭影響

孩子在小時候聽了太多父母的嘮叨,大腦裡已經形成了記憶。等到孩子長大,有了孩子之後,如果他的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情況,他的大腦就會產生反射,下意識地學著父母嘮叨孩子。

"

文|風華媽媽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天冷了,多穿點衣服別感冒”“對待學習可不能馬虎啊,老師講課認真聽”“你看你又把屋子搞得一團亂,我幫你收拾多少回了”

以上幾句常用的嘮叨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熟悉呢?沒錯,這就是我們家長每天經常會對孩子說的話,不過在家長眼裡這可算不得嘮叨,而是充滿關懷的“叮囑”。不過孩子可不管這些,一句話說一次我不反感,但是反覆在我耳邊絮叨我就要瘋了。

這種想法家長都能理解,誰沒有當孩子的時候呢?我們家長也不是天生就來做父母的,家長也有自己的童年。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也是一樣啊,父母每天不停地嘮叨我們,聽煩了就跑出去瘋玩,回家之後又是一頓嘮叨。可既然家長小時候也被嘮叨過,知道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反感,那為什麼等到自己有了孩子時,依然改不了嘮叨的壞毛病呢?

小田就是嘮叨的“繼承人”。小田小時候比較淘氣,喜歡和男孩子在一塊玩,小田的父母每次看到她跟一幫小男生混在一起,都要把她喊回家批評。小田最受不了別人在她耳朵邊上不停地絮叨,她本身是一個乾脆利落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小田是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了,孩子起床她要嘮叨一句,孩子上學之前她要嘮叨一句,就連孩子臨睡前她也要讓嘮叨伴著孩子入睡。

孩子們不怕媽媽罵,不怕爸爸打,就怕爸爸媽媽合起夥來嘮叨自己。你說父母這嘮叨的功夫到底是生來就有的,還是有了孩子之後才學會的呢?

一、父母為什麼都喜歡嘮叨?

1.父母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好,不知道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可是一些父母雖然善於給孩子賺錢,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當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家長既捨不得像對待成年人那樣懲罰孩子,又怕孩子不長記性,於是只能不停地提醒孩子不要犯錯。

嘮叨易引發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娃的管束力,是一種失敗的說教?

2. 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家長缺乏安全感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看似親密,實際上卻非常脆弱。孩子的心思往往和他的年齡不成比例,看上去小小的孩子心裡不知道藏了多少事,而父母卻總以為孩子仍然像嬰兒那樣天真。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孩子的本意是引起父母的注意,通過某件事向父母傳達信息。可父母卻看不出孩子在想什麼,只是害怕孩子會學壞,一件小事就這樣慢慢發酵,直到親子關係產生裂痕。

沒有安全感的家長已經難以繼續引導孩子,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也不敢說得太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不痛不癢的嘮叨上。

3. 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一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定了很高的目標,但卻沒有給孩子提供和自己的目標匹配的教育。當孩子因為能力有限而失敗時,父母的失望感會非常強烈,會自然而然地想要親自督促孩子學習。

雖然嘮嘮叨叨讓人聽了很煩,但是父母在嘮叨的過程中,父母的一些疾病隱患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嘮叨有好處也有壞處!

二、嘮叨有哪些優劣?

1. 嘮叨是一種溫和的發洩方式

父母既要擔心工作的事情,又要負責撫養和教育孩子,身上的壓力往往比孩子要大得多。但身為成年人不能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更不能像小孩一樣動不動發脾氣,有什麼不愉快只能暫時憋在心裡。此前有不少調查顯示,父母是最容易患心理疾病的群體之一。

嘮叨易引發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娃的管束力,是一種失敗的說教?

而嘮叨則給了父母發洩的空間,嘮叨既能說出一部分心裡話,又不會顯得太直接,讓人容易接受。另一方面,雖然嘮叨是一種失敗的說教方式,但父母在嘮叨的時候孩子多少還是能聽進去一些的。

2. 嘮叨能讓人更“年輕”

都說年紀越大的人才越愛嘮叨,怎麼嘮叨還能讓人變年輕呢?其實呀,這裡的“年輕”是說給年紀比較大的父母的。人在每次說話時,大腦都要通過邏輯思考,才能組織成通順的語言。可以說,話越多的人大腦的反應越快。

老人如果反覆地重複一句話,會增強他的記憶力,防止老年痴呆導致的健忘。同時,說話也能讓口、鼻、耳三個相通的腔室得到鍛鍊,讓老人的聽力更敏銳,也能避免各種呼吸道的炎症。

3. 嘮叨對於孩子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父母不停的嘮叨,很可能引發孩子的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孩子的管束力。另外,只會嘮叨的父母,通常也不懂得什麼教育方法,這樣一來孩子的發展就會越來越歪。

儘管孩子們最討厭嘮叨的父母,但是等到自己當了家長時,卻也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嘮叨了起來,難道嘮叨還能遺傳?

三、為什麼討厭嘮叨的孩子,長大之後也變成了嘮叨的父母?

1. 家庭影響

孩子在小時候聽了太多父母的嘮叨,大腦裡已經形成了記憶。等到孩子長大,有了孩子之後,如果他的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情況,他的大腦就會產生反射,下意識地學著父母嘮叨孩子。

嘮叨易引發超限效應,降低父母對娃的管束力,是一種失敗的說教?

也不排除孩子本身並不反感父母的嘮叨,反而認為嘮叨是正確的,這樣孩子以後自然也會嘮叨自己的孩子。

2. 缺乏教育經驗

有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愛嘮叨的父母不是年紀太大就是年紀太小,年紀大的父母愛嘮叨很正常,而年輕的父母嘮叨則是因為沒有經驗,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3. 性格問題

有的家長心直口快,看見孩子有什麼錯誤就忍不住說出來,家長自認為是在指出孩子的錯誤,不過在孩子眼裡就成了嘮叨。這樣的家長既不是沒有經驗,也不缺乏教育方法,只是性格讓他們看見問題就要說。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可等到孩子真的理解自己的那一天,父母也老了。家長大部分時候扮演的還是在幕後默默付出的角色,這既是家長的使命,也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看到嘮叨背後的愛!

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有嘮叨的習慣嗎?你們又是如何看待嘮叨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

我是風華媽媽,高級育兒師,每天堅持為大家分享新鮮有趣的親子小故事,專為媽媽和寶寶科普備孕、懷孕、育兒知識,呵護母親健康。若是文章給您帶來了幫助,歡迎評論、轉發、收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