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2元錢。像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有的家長一旦批評起孩子來,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本來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半個小時都不夠用。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逆反心理,孩子從心底裡抗拒家長的教育批評。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時間不可過長,更不要把錯誤無限擴大,要講究質量的效果。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2元錢。像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有的家長一旦批評起孩子來,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本來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半個小時都不夠用。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逆反心理,孩子從心底裡抗拒家長的教育批評。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時間不可過長,更不要把錯誤無限擴大,要講究質量的效果。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犯錯並不是批評的次數越多越好,就同一個錯誤批評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因為孩子也會對你的批評產生疲勞。孩子犯錯後,家長第一次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厭煩,而是會感到內疚並主動反省,此時批評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再接著第二次第三次批評的時候,孩子就會厭煩甚至有些惱火,進而演變成反抗,不但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會覺得自己的錯誤並沒有什麼。

二、孩子為什麼會犯同樣的錯誤?

週末在家閒著看書,就聽見鄰居家在訓斥孩子,隱約聽見什麼“多少次了?還不改,打你一次兩次都不長記性是吧?”等等類似的話語,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出門了。鄰居家的孩子已經跑出來了,周圍還有其他鄰居在勸說:

“有話好好說,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好好說說就行了。”

“就是呀,孩子打壞了你還要心疼後悔,好好說呀。”

“你也是,跟你媽道個歉什麼事不都沒了嗎?非要這麼倔嗎?”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2元錢。像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有的家長一旦批評起孩子來,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本來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半個小時都不夠用。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逆反心理,孩子從心底裡抗拒家長的教育批評。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時間不可過長,更不要把錯誤無限擴大,要講究質量的效果。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犯錯並不是批評的次數越多越好,就同一個錯誤批評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因為孩子也會對你的批評產生疲勞。孩子犯錯後,家長第一次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厭煩,而是會感到內疚並主動反省,此時批評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再接著第二次第三次批評的時候,孩子就會厭煩甚至有些惱火,進而演變成反抗,不但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會覺得自己的錯誤並沒有什麼。

二、孩子為什麼會犯同樣的錯誤?

週末在家閒著看書,就聽見鄰居家在訓斥孩子,隱約聽見什麼“多少次了?還不改,打你一次兩次都不長記性是吧?”等等類似的話語,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出門了。鄰居家的孩子已經跑出來了,周圍還有其他鄰居在勸說:

“有話好好說,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好好說說就行了。”

“就是呀,孩子打壞了你還要心疼後悔,好好說呀。”

“你也是,跟你媽道個歉什麼事不都沒了嗎?非要這麼倔嗎?”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那位家長就說“好好說不行,就這一個錯已經犯了不止一次了,就是不長記性,就必須要打。”那孩子就被一群大人圍著,低著頭聽著大人們對自己的錯誤評頭論足,那孩子最可能是真的犯了,不耐煩地說“我錯了,你打我吧,打完你氣就能消了吧。”然後我那位鄰居更生氣了。

盧那察爾斯基說過,犯錯誤乃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但是家長永遠都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卻不說孩子哪個地方做錯了,孩子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1. 家長的“逼迫”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發生,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就會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這樣會使孩子從剛開始的內疚不安轉為後面的不耐煩乃至反感厭惡。如果被家長逼急了,機會產生“你不要我這樣我偏要這樣”的叛逆心理。當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自己的心情,孩子因為犯錯而受到同樣的批評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在錯在哪,就會覺得自己莫名其表捱了頓批評,孩子的心情就無法平靜,反抗的心理就高亢起來了。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2元錢。像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有的家長一旦批評起孩子來,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本來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半個小時都不夠用。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逆反心理,孩子從心底裡抗拒家長的教育批評。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時間不可過長,更不要把錯誤無限擴大,要講究質量的效果。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犯錯並不是批評的次數越多越好,就同一個錯誤批評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因為孩子也會對你的批評產生疲勞。孩子犯錯後,家長第一次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厭煩,而是會感到內疚並主動反省,此時批評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再接著第二次第三次批評的時候,孩子就會厭煩甚至有些惱火,進而演變成反抗,不但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會覺得自己的錯誤並沒有什麼。

二、孩子為什麼會犯同樣的錯誤?

週末在家閒著看書,就聽見鄰居家在訓斥孩子,隱約聽見什麼“多少次了?還不改,打你一次兩次都不長記性是吧?”等等類似的話語,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出門了。鄰居家的孩子已經跑出來了,周圍還有其他鄰居在勸說:

“有話好好說,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好好說說就行了。”

“就是呀,孩子打壞了你還要心疼後悔,好好說呀。”

“你也是,跟你媽道個歉什麼事不都沒了嗎?非要這麼倔嗎?”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那位家長就說“好好說不行,就這一個錯已經犯了不止一次了,就是不長記性,就必須要打。”那孩子就被一群大人圍著,低著頭聽著大人們對自己的錯誤評頭論足,那孩子最可能是真的犯了,不耐煩地說“我錯了,你打我吧,打完你氣就能消了吧。”然後我那位鄰居更生氣了。

盧那察爾斯基說過,犯錯誤乃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但是家長永遠都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卻不說孩子哪個地方做錯了,孩子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1. 家長的“逼迫”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發生,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就會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這樣會使孩子從剛開始的內疚不安轉為後面的不耐煩乃至反感厭惡。如果被家長逼急了,機會產生“你不要我這樣我偏要這樣”的叛逆心理。當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自己的心情,孩子因為犯錯而受到同樣的批評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在錯在哪,就會覺得自己莫名其表捱了頓批評,孩子的心情就無法平靜,反抗的心理就高亢起來了。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2. 家長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覺得懲罰孩子的原因一目瞭然,然而事實上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懲罰。孩子只是被家長的威嚴震懾到了,關注點自然的放在了家長的憤怒上,急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沒有認真反思和思考自己究竟錯在哪了。等到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依舊還是會犯錯,只是在犯錯之前會考慮一下自己會不會捱打,而不是自己為什麼會捱打。孩子忙於屈從,犯錯的時候會更加小心謹慎,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三、在避免引發“超限效應”的前提下,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再重複犯錯?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短處,能夠改過自新,就是有福的。——莎士比亞

我外甥小葉子看看電視的時候總是喜歡站在電視機前邊,我姐看見就說“不要離電視機那麼近,坐沙發上去!”當時小葉子是很乖的走到了沙發前,然後沒有一會兒就有不自主的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姐又開始了“說你不聽是不是,在離那麼近你就不要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了好幾次,終於我姐把電視機關了,然後我外甥不出所料的哭了。接下來的戲碼就是很常見的了,我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我外甥在我姐屁股後邊跟著,邊走邊哭。等我外甥哭累了自己就去玩玩具了。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2元錢。像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有的家長一旦批評起孩子來,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本來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半個小時都不夠用。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逆反心理,孩子從心底裡抗拒家長的教育批評。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時間不可過長,更不要把錯誤無限擴大,要講究質量的效果。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犯錯並不是批評的次數越多越好,就同一個錯誤批評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因為孩子也會對你的批評產生疲勞。孩子犯錯後,家長第一次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厭煩,而是會感到內疚並主動反省,此時批評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再接著第二次第三次批評的時候,孩子就會厭煩甚至有些惱火,進而演變成反抗,不但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會覺得自己的錯誤並沒有什麼。

二、孩子為什麼會犯同樣的錯誤?

週末在家閒著看書,就聽見鄰居家在訓斥孩子,隱約聽見什麼“多少次了?還不改,打你一次兩次都不長記性是吧?”等等類似的話語,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出門了。鄰居家的孩子已經跑出來了,周圍還有其他鄰居在勸說:

“有話好好說,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好好說說就行了。”

“就是呀,孩子打壞了你還要心疼後悔,好好說呀。”

“你也是,跟你媽道個歉什麼事不都沒了嗎?非要這麼倔嗎?”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那位家長就說“好好說不行,就這一個錯已經犯了不止一次了,就是不長記性,就必須要打。”那孩子就被一群大人圍著,低著頭聽著大人們對自己的錯誤評頭論足,那孩子最可能是真的犯了,不耐煩地說“我錯了,你打我吧,打完你氣就能消了吧。”然後我那位鄰居更生氣了。

盧那察爾斯基說過,犯錯誤乃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但是家長永遠都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卻不說孩子哪個地方做錯了,孩子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1. 家長的“逼迫”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發生,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就會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這樣會使孩子從剛開始的內疚不安轉為後面的不耐煩乃至反感厭惡。如果被家長逼急了,機會產生“你不要我這樣我偏要這樣”的叛逆心理。當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自己的心情,孩子因為犯錯而受到同樣的批評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在錯在哪,就會覺得自己莫名其表捱了頓批評,孩子的心情就無法平靜,反抗的心理就高亢起來了。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2. 家長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覺得懲罰孩子的原因一目瞭然,然而事實上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懲罰。孩子只是被家長的威嚴震懾到了,關注點自然的放在了家長的憤怒上,急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沒有認真反思和思考自己究竟錯在哪了。等到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依舊還是會犯錯,只是在犯錯之前會考慮一下自己會不會捱打,而不是自己為什麼會捱打。孩子忙於屈從,犯錯的時候會更加小心謹慎,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三、在避免引發“超限效應”的前提下,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再重複犯錯?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短處,能夠改過自新,就是有福的。——莎士比亞

我外甥小葉子看看電視的時候總是喜歡站在電視機前邊,我姐看見就說“不要離電視機那麼近,坐沙發上去!”當時小葉子是很乖的走到了沙發前,然後沒有一會兒就有不自主的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姐又開始了“說你不聽是不是,在離那麼近你就不要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了好幾次,終於我姐把電視機關了,然後我外甥不出所料的哭了。接下來的戲碼就是很常見的了,我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我外甥在我姐屁股後邊跟著,邊走邊哭。等我外甥哭累了自己就去玩玩具了。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實際上這樣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外甥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能裡那麼近看電視,下一次開電視的時候依舊還會那麼近。家長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會只會說孩子不長記性,而沒想過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

1. 心平氣和的對待犯錯的孩子

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都是不一樣的,就算為人父母,性格也不會有什麼變化。有的人就是天生脾氣好,對待自己的孩子溫柔有耐心;有的人就是天生脾氣暴,不擅長和孩子交流。無論是哪種性格,身為父母的我們都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打罵孩子,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心靈的創傷,也會給愛護自己帶來極為不好的影響。面對孩子犯同樣的錯誤,家長就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這時候應該首先去緩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心平氣和的孩子究竟錯在哪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這樣才最有效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2元錢。像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有的家長一旦批評起孩子來,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本來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半個小時都不夠用。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逆反心理,孩子從心底裡抗拒家長的教育批評。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時間不可過長,更不要把錯誤無限擴大,要講究質量的效果。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犯錯並不是批評的次數越多越好,就同一個錯誤批評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因為孩子也會對你的批評產生疲勞。孩子犯錯後,家長第一次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厭煩,而是會感到內疚並主動反省,此時批評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再接著第二次第三次批評的時候,孩子就會厭煩甚至有些惱火,進而演變成反抗,不但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會覺得自己的錯誤並沒有什麼。

二、孩子為什麼會犯同樣的錯誤?

週末在家閒著看書,就聽見鄰居家在訓斥孩子,隱約聽見什麼“多少次了?還不改,打你一次兩次都不長記性是吧?”等等類似的話語,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出門了。鄰居家的孩子已經跑出來了,周圍還有其他鄰居在勸說:

“有話好好說,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好好說說就行了。”

“就是呀,孩子打壞了你還要心疼後悔,好好說呀。”

“你也是,跟你媽道個歉什麼事不都沒了嗎?非要這麼倔嗎?”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那位家長就說“好好說不行,就這一個錯已經犯了不止一次了,就是不長記性,就必須要打。”那孩子就被一群大人圍著,低著頭聽著大人們對自己的錯誤評頭論足,那孩子最可能是真的犯了,不耐煩地說“我錯了,你打我吧,打完你氣就能消了吧。”然後我那位鄰居更生氣了。

盧那察爾斯基說過,犯錯誤乃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但是家長永遠都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卻不說孩子哪個地方做錯了,孩子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1. 家長的“逼迫”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發生,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就會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這樣會使孩子從剛開始的內疚不安轉為後面的不耐煩乃至反感厭惡。如果被家長逼急了,機會產生“你不要我這樣我偏要這樣”的叛逆心理。當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自己的心情,孩子因為犯錯而受到同樣的批評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在錯在哪,就會覺得自己莫名其表捱了頓批評,孩子的心情就無法平靜,反抗的心理就高亢起來了。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2. 家長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覺得懲罰孩子的原因一目瞭然,然而事實上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懲罰。孩子只是被家長的威嚴震懾到了,關注點自然的放在了家長的憤怒上,急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沒有認真反思和思考自己究竟錯在哪了。等到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依舊還是會犯錯,只是在犯錯之前會考慮一下自己會不會捱打,而不是自己為什麼會捱打。孩子忙於屈從,犯錯的時候會更加小心謹慎,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三、在避免引發“超限效應”的前提下,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再重複犯錯?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短處,能夠改過自新,就是有福的。——莎士比亞

我外甥小葉子看看電視的時候總是喜歡站在電視機前邊,我姐看見就說“不要離電視機那麼近,坐沙發上去!”當時小葉子是很乖的走到了沙發前,然後沒有一會兒就有不自主的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姐又開始了“說你不聽是不是,在離那麼近你就不要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了好幾次,終於我姐把電視機關了,然後我外甥不出所料的哭了。接下來的戲碼就是很常見的了,我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我外甥在我姐屁股後邊跟著,邊走邊哭。等我外甥哭累了自己就去玩玩具了。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實際上這樣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外甥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能裡那麼近看電視,下一次開電視的時候依舊還會那麼近。家長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會只會說孩子不長記性,而沒想過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

1. 心平氣和的對待犯錯的孩子

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都是不一樣的,就算為人父母,性格也不會有什麼變化。有的人就是天生脾氣好,對待自己的孩子溫柔有耐心;有的人就是天生脾氣暴,不擅長和孩子交流。無論是哪種性格,身為父母的我們都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打罵孩子,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心靈的創傷,也會給愛護自己帶來極為不好的影響。面對孩子犯同樣的錯誤,家長就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這時候應該首先去緩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心平氣和的孩子究竟錯在哪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這樣才最有效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2. 先對孩子身上的可取之處進行肯定,批評和表揚並行

在孩子犯錯時,不妨給予表揚,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不妨這樣說:“哇塞,你這次雖然考的不是很好,但是,比上次多考了兩分哦,只要你以後努力點,媽媽相信你,一定會考的更好。” 而不是直接噼裡啪啦的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麼笨,怎麼又考的這麼差,其實很多時候給予孩子肯定,孩子自然就會當成下次前進的動力,這遠比直接批評孩子效果會好很多。

3. 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背後的原因

家長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告訴孩子,什麼是錯的,這樣是不對的,但是,卻沒有告訴孩子為什麼,怎麼辦。其實有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了,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於是家長就頻頻的因為孩子同一個錯誤而生氣,然後造成了孩子“屢教不改”的假象。因此,如果孩子發犯錯了,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生氣指責孩子,而是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樣做事不對的,說明不對的原因,然後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意識帶事情的嚴重性,這樣就能避免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

"

“給你說過多少遍了,看電視不要做那麼近,再湊那麼近你就不要在看了。”

“這道題給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是錯?你怎麼一點都不長記性?”

“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沙發當成蹦蹦床,不安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錯。雖然當時是認錯了,但事後還是會接著犯。這時候家長就要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了,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就改了,自己的孩子說了一遍又一遍還是不改?莎士比亞說過,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的。所及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如果把孩子逼得太緊,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有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2元錢。像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有的家長一旦批評起孩子來,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本來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半個小時都不夠用。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逆反心理,孩子從心底裡抗拒家長的教育批評。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時間不可過長,更不要把錯誤無限擴大,要講究質量的效果。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孩子犯錯並不是批評的次數越多越好,就同一個錯誤批評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因為孩子也會對你的批評產生疲勞。孩子犯錯後,家長第一次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厭煩,而是會感到內疚並主動反省,此時批評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再接著第二次第三次批評的時候,孩子就會厭煩甚至有些惱火,進而演變成反抗,不但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會覺得自己的錯誤並沒有什麼。

二、孩子為什麼會犯同樣的錯誤?

週末在家閒著看書,就聽見鄰居家在訓斥孩子,隱約聽見什麼“多少次了?還不改,打你一次兩次都不長記性是吧?”等等類似的話語,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出門了。鄰居家的孩子已經跑出來了,周圍還有其他鄰居在勸說:

“有話好好說,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好好說說就行了。”

“就是呀,孩子打壞了你還要心疼後悔,好好說呀。”

“你也是,跟你媽道個歉什麼事不都沒了嗎?非要這麼倔嗎?”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那位家長就說“好好說不行,就這一個錯已經犯了不止一次了,就是不長記性,就必須要打。”那孩子就被一群大人圍著,低著頭聽著大人們對自己的錯誤評頭論足,那孩子最可能是真的犯了,不耐煩地說“我錯了,你打我吧,打完你氣就能消了吧。”然後我那位鄰居更生氣了。

盧那察爾斯基說過,犯錯誤乃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但是家長永遠都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卻不說孩子哪個地方做錯了,孩子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1. 家長的“逼迫”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發生,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就會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這樣會使孩子從剛開始的內疚不安轉為後面的不耐煩乃至反感厭惡。如果被家長逼急了,機會產生“你不要我這樣我偏要這樣”的叛逆心理。當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自己的心情,孩子因為犯錯而受到同樣的批評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在錯在哪,就會覺得自己莫名其表捱了頓批評,孩子的心情就無法平靜,反抗的心理就高亢起來了。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2. 家長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覺得懲罰孩子的原因一目瞭然,然而事實上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懲罰。孩子只是被家長的威嚴震懾到了,關注點自然的放在了家長的憤怒上,急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沒有認真反思和思考自己究竟錯在哪了。等到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依舊還是會犯錯,只是在犯錯之前會考慮一下自己會不會捱打,而不是自己為什麼會捱打。孩子忙於屈從,犯錯的時候會更加小心謹慎,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三、在避免引發“超限效應”的前提下,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再重複犯錯?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短處,能夠改過自新,就是有福的。——莎士比亞

我外甥小葉子看看電視的時候總是喜歡站在電視機前邊,我姐看見就說“不要離電視機那麼近,坐沙發上去!”當時小葉子是很乖的走到了沙發前,然後沒有一會兒就有不自主的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姐又開始了“說你不聽是不是,在離那麼近你就不要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了好幾次,終於我姐把電視機關了,然後我外甥不出所料的哭了。接下來的戲碼就是很常見的了,我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我外甥在我姐屁股後邊跟著,邊走邊哭。等我外甥哭累了自己就去玩玩具了。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實際上這樣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外甥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能裡那麼近看電視,下一次開電視的時候依舊還會那麼近。家長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會只會說孩子不長記性,而沒想過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

1. 心平氣和的對待犯錯的孩子

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都是不一樣的,就算為人父母,性格也不會有什麼變化。有的人就是天生脾氣好,對待自己的孩子溫柔有耐心;有的人就是天生脾氣暴,不擅長和孩子交流。無論是哪種性格,身為父母的我們都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打罵孩子,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心靈的創傷,也會給愛護自己帶來極為不好的影響。面對孩子犯同樣的錯誤,家長就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這時候應該首先去緩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心平氣和的孩子究竟錯在哪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這樣才最有效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2. 先對孩子身上的可取之處進行肯定,批評和表揚並行

在孩子犯錯時,不妨給予表揚,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不妨這樣說:“哇塞,你這次雖然考的不是很好,但是,比上次多考了兩分哦,只要你以後努力點,媽媽相信你,一定會考的更好。” 而不是直接噼裡啪啦的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麼笨,怎麼又考的這麼差,其實很多時候給予孩子肯定,孩子自然就會當成下次前進的動力,這遠比直接批評孩子效果會好很多。

3. 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背後的原因

家長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告訴孩子,什麼是錯的,這樣是不對的,但是,卻沒有告訴孩子為什麼,怎麼辦。其實有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了,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於是家長就頻頻的因為孩子同一個錯誤而生氣,然後造成了孩子“屢教不改”的假象。因此,如果孩子發犯錯了,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生氣指責孩子,而是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樣做事不對的,說明不對的原因,然後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意識帶事情的嚴重性,這樣就能避免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

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吼叫教育已經過時,當心引發“超限效應”

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也是一樣。即使他犯了同樣的錯,作為父母,我們也要耐心、理智地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批評責罵,孩子只有在愛的教育下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