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梅子愛讀書 2019-09-15
"
"
孩子“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案例1

剛上小學的女兒在集體跳長繩時經常舉起胳膊跳,老師怕繩子打到她,提醒她:“樂樂,把手放下!小心打到你!”兩次提醒後,孩子還是依然如故。老師又說:“樂樂,把胳膊挨著身邊放就好了,你看像某某同學那樣!”孩子看了看,不高興地到一邊玩去了。類似的集體活動中,如果老師提醒她或者沒把她作為榜樣,她就退出到一邊自己玩去。

※案例2

小朋友們在玩丟沙包的遊戲,樂樂被沙包丟中罰出場時,表現得特別激動,哭著不願意離場,我們一再要求她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她就很生氣地表示不想玩這個遊戲了,然後到一邊自己看花草去了。

一、孩子為什麼從集體中退縮

 1.“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是造成孩子從集體中退縮的主要原因

“自我為中心”是學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的主要特徵是孩子還沒有真正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意圖。案例1中,老師多次提醒樂樂應該如何做,並且告知這是為了避免被繩子打著,但樂樂始終不領情,最後還是從集體中退出。究其原因是樂樂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理解老師的話語和保護她安全的意圖;案例2中,樂樂哭著不願意被罰出場,也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即她沒能理解遊戲規則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她覺得要她按照別人說的做,或者遵守什麼規則,她就不玩了。

 2.強烈的“自我存在感”會導致孩子從集體中退縮

研究表現,4~6歲是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加速期,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認可和稱讚。同時對自己的認識偏向“樂觀主義”,即對自我的認識比較樂觀、積極,甚至會過分地高估自己,一旦她的自我存在感得不到滿足,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為就會產生。案例1中,老師指出了樂樂的不足,更重要是用做得好的同伴進行示範,這帶給她的感受是“你指出了我的缺點,我沒有別人做得好,所以我不玩了。”下面我們還可以通過一個案例《不願意繼續參加家庭聚會的甜甜》來說明。

“爺爺,看看我的裙子!”5歲多的甜甜叫著,她正在參加中秋佳節的家庭聚會。“這個上面有小蝴蝶,小花……”甜甜的聲音逐漸變小,因為她發現所有人都在關注她1歲的堂弟,堂弟在大人的鼓勵下,搖搖晃晃正要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沒有人,包括最喜歡甜甜的爺爺,都沒有注意她和她的新裙子。甜甜轉身走進房間,把毯子蓋在頭上後走出來。她從毯子縫裡窺視外面的情況,然後故意推倒堂弟,堂弟哭了起來。

拿下毯子,甜甜很快就看到了媽媽不快的表情。“媽媽,我看不見他,毯子遮住了我的臉。”媽媽堅持要她扶起可可,並立即向他道歉,可甜甜卻不同意參加家庭聚會了。

在這裡,甜甜表現出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即我要被關注、認可和稱讚,但問題是就連平時最喜歡她的爺爺都沒有關注她,於是她要把毯子蓋在頭上,故意推倒堂弟,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得到的是批評和指責,於是她就不願意繼續參加聚會了。

"
孩子“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案例1

剛上小學的女兒在集體跳長繩時經常舉起胳膊跳,老師怕繩子打到她,提醒她:“樂樂,把手放下!小心打到你!”兩次提醒後,孩子還是依然如故。老師又說:“樂樂,把胳膊挨著身邊放就好了,你看像某某同學那樣!”孩子看了看,不高興地到一邊玩去了。類似的集體活動中,如果老師提醒她或者沒把她作為榜樣,她就退出到一邊自己玩去。

※案例2

小朋友們在玩丟沙包的遊戲,樂樂被沙包丟中罰出場時,表現得特別激動,哭著不願意離場,我們一再要求她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她就很生氣地表示不想玩這個遊戲了,然後到一邊自己看花草去了。

一、孩子為什麼從集體中退縮

 1.“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是造成孩子從集體中退縮的主要原因

“自我為中心”是學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的主要特徵是孩子還沒有真正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意圖。案例1中,老師多次提醒樂樂應該如何做,並且告知這是為了避免被繩子打著,但樂樂始終不領情,最後還是從集體中退出。究其原因是樂樂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理解老師的話語和保護她安全的意圖;案例2中,樂樂哭著不願意被罰出場,也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即她沒能理解遊戲規則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她覺得要她按照別人說的做,或者遵守什麼規則,她就不玩了。

 2.強烈的“自我存在感”會導致孩子從集體中退縮

研究表現,4~6歲是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加速期,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認可和稱讚。同時對自己的認識偏向“樂觀主義”,即對自我的認識比較樂觀、積極,甚至會過分地高估自己,一旦她的自我存在感得不到滿足,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為就會產生。案例1中,老師指出了樂樂的不足,更重要是用做得好的同伴進行示範,這帶給她的感受是“你指出了我的缺點,我沒有別人做得好,所以我不玩了。”下面我們還可以通過一個案例《不願意繼續參加家庭聚會的甜甜》來說明。

“爺爺,看看我的裙子!”5歲多的甜甜叫著,她正在參加中秋佳節的家庭聚會。“這個上面有小蝴蝶,小花……”甜甜的聲音逐漸變小,因為她發現所有人都在關注她1歲的堂弟,堂弟在大人的鼓勵下,搖搖晃晃正要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沒有人,包括最喜歡甜甜的爺爺,都沒有注意她和她的新裙子。甜甜轉身走進房間,把毯子蓋在頭上後走出來。她從毯子縫裡窺視外面的情況,然後故意推倒堂弟,堂弟哭了起來。

拿下毯子,甜甜很快就看到了媽媽不快的表情。“媽媽,我看不見他,毯子遮住了我的臉。”媽媽堅持要她扶起可可,並立即向他道歉,可甜甜卻不同意參加家庭聚會了。

在這裡,甜甜表現出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即我要被關注、認可和稱讚,但問題是就連平時最喜歡她的爺爺都沒有關注她,於是她要把毯子蓋在頭上,故意推倒堂弟,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得到的是批評和指責,於是她就不願意繼續參加聚會了。

孩子“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3.缺乏交往技能也會導致孩子從集體中退縮

我們看下面的情境。

小區裡有三個小朋友在玩“抓壞人”的遊戲,小朋友A二話沒說,直接闖入他們的遊戲區域,說:“我要當老大。”結果,他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被趕出了遊戲區,他失望地離開了。過了一會,小朋友B來到旁邊,他在旁邊專心觀察,然後說:“你們好厲害喲,特別是你(指向小朋友c)。你們在玩什麼啊?”c說:“我們在‘抓壞人’。“‘抓壞人?太好玩了,我爸爸是警察,我知道怎麼抓。”c說:“你爸爸是警察,那肯定知道怎麼抓,那你快來抓吧。”B順利地加入了遊戲。

A為什麼遭到拒絕呢?他直接闖入別人的遊戲區域,且要當老大,招致正在遊戲的大家反感;而B則先觀察三個小朋友在做什麼,然後讚揚別人,最後還利用自身的優勢“我爸爸是警察,我知道怎麼抓壞人”這一有效信息,促使別的小朋友主動邀請他加入遊戲。

二、引導孩子融入集體的策略

1.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逐步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定勢

學會換位思考是孩子平衡自身與同伴、與集體關係的前提。學會了換位思考,孩子就能理解自己搶玩具,別人會傷心的;集體的規則若不遵守,會讓別人不愉快……換位思考能促使孩子有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我們來看下面的案例《我要媽媽陪我玩》。

紅紅每天晚上都會和媽媽一起遊戲、一起看書。可是媽媽今天晚上要寫東西。媽媽在書房工作時,紅紅跑過去說:“媽媽,你陪我玩吧。”媽媽說:“寶貝,媽媽今天晚上要做事,沒時間陪你玩。讓爸爸陪你玩,好嗎?”紅紅只好去找爸爸。沒幾分鐘,紅紅又跑進來找媽媽:“媽媽,爸爸什麼都不會玩,我就是要你陪我玩。你不陪我玩,我就不喜歡你。”紅紅的媽媽不知怎麼辦才好。

紅紅的行為很明顯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這種思考方式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經歷的階段。媽媽不用著急,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今天有工作要做,如果不做完,媽媽會被批評的。”同時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再來影響媽媽,今天完成了任務,明天就可以陪你玩了。要是反覆纏著媽媽,媽媽會做得更慢。”

"
孩子“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案例1

剛上小學的女兒在集體跳長繩時經常舉起胳膊跳,老師怕繩子打到她,提醒她:“樂樂,把手放下!小心打到你!”兩次提醒後,孩子還是依然如故。老師又說:“樂樂,把胳膊挨著身邊放就好了,你看像某某同學那樣!”孩子看了看,不高興地到一邊玩去了。類似的集體活動中,如果老師提醒她或者沒把她作為榜樣,她就退出到一邊自己玩去。

※案例2

小朋友們在玩丟沙包的遊戲,樂樂被沙包丟中罰出場時,表現得特別激動,哭著不願意離場,我們一再要求她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她就很生氣地表示不想玩這個遊戲了,然後到一邊自己看花草去了。

一、孩子為什麼從集體中退縮

 1.“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是造成孩子從集體中退縮的主要原因

“自我為中心”是學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的主要特徵是孩子還沒有真正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意圖。案例1中,老師多次提醒樂樂應該如何做,並且告知這是為了避免被繩子打著,但樂樂始終不領情,最後還是從集體中退出。究其原因是樂樂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理解老師的話語和保護她安全的意圖;案例2中,樂樂哭著不願意被罰出場,也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即她沒能理解遊戲規則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她覺得要她按照別人說的做,或者遵守什麼規則,她就不玩了。

 2.強烈的“自我存在感”會導致孩子從集體中退縮

研究表現,4~6歲是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加速期,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認可和稱讚。同時對自己的認識偏向“樂觀主義”,即對自我的認識比較樂觀、積極,甚至會過分地高估自己,一旦她的自我存在感得不到滿足,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為就會產生。案例1中,老師指出了樂樂的不足,更重要是用做得好的同伴進行示範,這帶給她的感受是“你指出了我的缺點,我沒有別人做得好,所以我不玩了。”下面我們還可以通過一個案例《不願意繼續參加家庭聚會的甜甜》來說明。

“爺爺,看看我的裙子!”5歲多的甜甜叫著,她正在參加中秋佳節的家庭聚會。“這個上面有小蝴蝶,小花……”甜甜的聲音逐漸變小,因為她發現所有人都在關注她1歲的堂弟,堂弟在大人的鼓勵下,搖搖晃晃正要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沒有人,包括最喜歡甜甜的爺爺,都沒有注意她和她的新裙子。甜甜轉身走進房間,把毯子蓋在頭上後走出來。她從毯子縫裡窺視外面的情況,然後故意推倒堂弟,堂弟哭了起來。

拿下毯子,甜甜很快就看到了媽媽不快的表情。“媽媽,我看不見他,毯子遮住了我的臉。”媽媽堅持要她扶起可可,並立即向他道歉,可甜甜卻不同意參加家庭聚會了。

在這裡,甜甜表現出強烈的自我存在感,即我要被關注、認可和稱讚,但問題是就連平時最喜歡她的爺爺都沒有關注她,於是她要把毯子蓋在頭上,故意推倒堂弟,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得到的是批評和指責,於是她就不願意繼續參加聚會了。

孩子“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3.缺乏交往技能也會導致孩子從集體中退縮

我們看下面的情境。

小區裡有三個小朋友在玩“抓壞人”的遊戲,小朋友A二話沒說,直接闖入他們的遊戲區域,說:“我要當老大。”結果,他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被趕出了遊戲區,他失望地離開了。過了一會,小朋友B來到旁邊,他在旁邊專心觀察,然後說:“你們好厲害喲,特別是你(指向小朋友c)。你們在玩什麼啊?”c說:“我們在‘抓壞人’。“‘抓壞人?太好玩了,我爸爸是警察,我知道怎麼抓。”c說:“你爸爸是警察,那肯定知道怎麼抓,那你快來抓吧。”B順利地加入了遊戲。

A為什麼遭到拒絕呢?他直接闖入別人的遊戲區域,且要當老大,招致正在遊戲的大家反感;而B則先觀察三個小朋友在做什麼,然後讚揚別人,最後還利用自身的優勢“我爸爸是警察,我知道怎麼抓壞人”這一有效信息,促使別的小朋友主動邀請他加入遊戲。

二、引導孩子融入集體的策略

1.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逐步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定勢

學會換位思考是孩子平衡自身與同伴、與集體關係的前提。學會了換位思考,孩子就能理解自己搶玩具,別人會傷心的;集體的規則若不遵守,會讓別人不愉快……換位思考能促使孩子有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我們來看下面的案例《我要媽媽陪我玩》。

紅紅每天晚上都會和媽媽一起遊戲、一起看書。可是媽媽今天晚上要寫東西。媽媽在書房工作時,紅紅跑過去說:“媽媽,你陪我玩吧。”媽媽說:“寶貝,媽媽今天晚上要做事,沒時間陪你玩。讓爸爸陪你玩,好嗎?”紅紅只好去找爸爸。沒幾分鐘,紅紅又跑進來找媽媽:“媽媽,爸爸什麼都不會玩,我就是要你陪我玩。你不陪我玩,我就不喜歡你。”紅紅的媽媽不知怎麼辦才好。

紅紅的行為很明顯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這種思考方式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經歷的階段。媽媽不用著急,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今天有工作要做,如果不做完,媽媽會被批評的。”同時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再來影響媽媽,今天完成了任務,明天就可以陪你玩了。要是反覆纏著媽媽,媽媽會做得更慢。”

孩子“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2.引導孩子逐步掌握交往技能,讓孩子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

交往技能包括傾聽、表達、換位思考、問題解決、分享與合作等交往策略。良好的交往技能可以幫助孩子融入集體。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玩打電話、當小老師、為孩子錄音等遊戲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打電話遊戲可以讓孩子說說自己在幹什麼,描繪周圍的環境和看到的事物等。當小老師是孩子最願意幹的事情了,可以鍛鍊表達能力,家長可以偶爾故意搗亂,讓孩子思考怎樣好好聽講。家長還可以將孩子所講的故事、兒歌或唱的歌曲錄下來重放,當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時會很開心,會講更多的故事。

 3.鼓勵孩子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自然後果中體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自然後果是指利用孩子違規行為所產生的自然結果,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合理的懲罰的方法。如當孩子在某一遊戲活動中經常出現違規行為時,可以通過暫時剝奪其參與遊戲的權利來懲罰他,目的是讓他知道參加集體活動是要遵守一定規則的。我們看案例《我們不和你玩了》。

四個小朋友正在一起玩傳球遊戲。可F小朋友接到球后總喜歡在地上拍幾下,然後再傳給別的小朋友。K說:“不要拍了,直接傳給我。”F在K的催促下,將球快速傳遞給了K,但接下來的回合中F又反覆拍球。終於K和其他幾個小朋友急了:“F,我們不和你玩了,走開。”K把球直接傳給別的小朋友。F被排除在遊戲之外,並且顯得很失落。之後在家長的協助和同伴要求下,F答應遵守規範,和大家一起繼續遊戲。

F被排除在遊戲之外是一種自然的後果。同伴間的相互約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有利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狀態,站在互利互惠的角度來為對方著想,它為幼兒同伴間契約式規範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交往技能的獲得是需要反覆練習的,多帶孩子和同齡小朋友接觸,讓他自己去嘗試,出現問題家長不著急,堅持原則,孩子慢慢就可以享受集體生活的快樂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