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用謊言進行情感勒索,嚇唬孩子的方式去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不靠譜。

3. 看心情,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

許多家長在拒絕孩子會被自己的心情所左右,高興了就痛快的同意,不高興了就草草就拒絕打發了。孩子每天都在看家長的臉色行事,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會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孩子一被拒絕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起來,家長看著好丟臉,只能迫不得已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撒潑打滾屢試不爽,家長再也難以管控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能被一步步滿足,以後在想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就沒那麼容易了。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用謊言進行情感勒索,嚇唬孩子的方式去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不靠譜。

3. 看心情,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

許多家長在拒絕孩子會被自己的心情所左右,高興了就痛快的同意,不高興了就草草就拒絕打發了。孩子每天都在看家長的臉色行事,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會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孩子一被拒絕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起來,家長看著好丟臉,只能迫不得已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撒潑打滾屢試不爽,家長再也難以管控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能被一步步滿足,以後在想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就沒那麼容易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如何巧妙拒絕

快樂童年絕不等於有求必應。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是個孩子都有頑皮耍賴的時候,哪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會邁不開腿,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父母一方面害怕一味地拒絕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又擔心無條件的滿足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到底怎麼做才比較合適呢?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用謊言進行情感勒索,嚇唬孩子的方式去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不靠譜。

3. 看心情,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

許多家長在拒絕孩子會被自己的心情所左右,高興了就痛快的同意,不高興了就草草就拒絕打發了。孩子每天都在看家長的臉色行事,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會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孩子一被拒絕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起來,家長看著好丟臉,只能迫不得已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撒潑打滾屢試不爽,家長再也難以管控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能被一步步滿足,以後在想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就沒那麼容易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如何巧妙拒絕

快樂童年絕不等於有求必應。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是個孩子都有頑皮耍賴的時候,哪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會邁不開腿,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父母一方面害怕一味地拒絕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又擔心無條件的滿足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到底怎麼做才比較合適呢?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延遲性滿足,讓寶寶學會等待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提出“延遲性滿足”這樣一個概念,它是一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主動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傾向,是個體有效進行自我調節併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重要特徵。

直接對孩子說不併不是一種恰當的拒絕方式,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直接回絕他,而是給他一個期盼,這樣孩子會因為要求沒有被拒絕而感到愉快,家長也不會因為總是無條件的滿足而感到擔憂。那延遲性滿足可以怎麼用呢?

場景一:

“媽媽,我想要一個小汽車!”

“可以呀,下週期末考試你考到前十,媽媽就獎勵你一個小汽車,考進前五,除了小汽車,你可以再挑一個玩具。”

場景二:

“爸爸,我想吃零食!”

“你乖乖吃完飯,爸爸會給你半個小時的零食時間,你可以吃自己喜歡的零食哦。”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用謊言進行情感勒索,嚇唬孩子的方式去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不靠譜。

3. 看心情,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

許多家長在拒絕孩子會被自己的心情所左右,高興了就痛快的同意,不高興了就草草就拒絕打發了。孩子每天都在看家長的臉色行事,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會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孩子一被拒絕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起來,家長看著好丟臉,只能迫不得已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撒潑打滾屢試不爽,家長再也難以管控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能被一步步滿足,以後在想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就沒那麼容易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如何巧妙拒絕

快樂童年絕不等於有求必應。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是個孩子都有頑皮耍賴的時候,哪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會邁不開腿,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父母一方面害怕一味地拒絕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又擔心無條件的滿足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到底怎麼做才比較合適呢?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延遲性滿足,讓寶寶學會等待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提出“延遲性滿足”這樣一個概念,它是一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主動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傾向,是個體有效進行自我調節併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重要特徵。

直接對孩子說不併不是一種恰當的拒絕方式,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直接回絕他,而是給他一個期盼,這樣孩子會因為要求沒有被拒絕而感到愉快,家長也不會因為總是無條件的滿足而感到擔憂。那延遲性滿足可以怎麼用呢?

場景一:

“媽媽,我想要一個小汽車!”

“可以呀,下週期末考試你考到前十,媽媽就獎勵你一個小汽車,考進前五,除了小汽車,你可以再挑一個玩具。”

場景二:

“爸爸,我想吃零食!”

“你乖乖吃完飯,爸爸會給你半個小時的零食時間,你可以吃自己喜歡的零食哦。”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延遲性滿足的方法並不難,其關鍵有二,一是不直接拒絕,暫時答應,二是為孩子設置一個期待或者目標,達成以後就可以滿足,寶爸寶媽不妨學起來。

2. 父母態度要堅定,意見要統一

同樣一個要求,家長的態度不能左右搖擺,今天不高興了就拒絕給他買玩具,明天高興了就又答應給他買,或者孩子反抗程度小就不買了,撒潑打滾反抗激烈就妥協了,家長態度不一,孩子自然不會有規則意識。

有的孩子非常會耍小聰明,知道在父母這兒行不通,就會去磨家裡的老人,老人心疼孫子孫女,一下子就心軟滿足了孩子,父母卻成了壞人,這樣不僅沒有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還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影響。因此,面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父母的態度要更加堅決,讓他知道無論是在父母這兒還是爺爺奶奶那兒,這個要求都過不了。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用謊言進行情感勒索,嚇唬孩子的方式去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不靠譜。

3. 看心情,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

許多家長在拒絕孩子會被自己的心情所左右,高興了就痛快的同意,不高興了就草草就拒絕打發了。孩子每天都在看家長的臉色行事,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會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孩子一被拒絕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起來,家長看著好丟臉,只能迫不得已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撒潑打滾屢試不爽,家長再也難以管控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能被一步步滿足,以後在想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就沒那麼容易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如何巧妙拒絕

快樂童年絕不等於有求必應。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是個孩子都有頑皮耍賴的時候,哪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會邁不開腿,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父母一方面害怕一味地拒絕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又擔心無條件的滿足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到底怎麼做才比較合適呢?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延遲性滿足,讓寶寶學會等待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提出“延遲性滿足”這樣一個概念,它是一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主動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傾向,是個體有效進行自我調節併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重要特徵。

直接對孩子說不併不是一種恰當的拒絕方式,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直接回絕他,而是給他一個期盼,這樣孩子會因為要求沒有被拒絕而感到愉快,家長也不會因為總是無條件的滿足而感到擔憂。那延遲性滿足可以怎麼用呢?

場景一:

“媽媽,我想要一個小汽車!”

“可以呀,下週期末考試你考到前十,媽媽就獎勵你一個小汽車,考進前五,除了小汽車,你可以再挑一個玩具。”

場景二:

“爸爸,我想吃零食!”

“你乖乖吃完飯,爸爸會給你半個小時的零食時間,你可以吃自己喜歡的零食哦。”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延遲性滿足的方法並不難,其關鍵有二,一是不直接拒絕,暫時答應,二是為孩子設置一個期待或者目標,達成以後就可以滿足,寶爸寶媽不妨學起來。

2. 父母態度要堅定,意見要統一

同樣一個要求,家長的態度不能左右搖擺,今天不高興了就拒絕給他買玩具,明天高興了就又答應給他買,或者孩子反抗程度小就不買了,撒潑打滾反抗激烈就妥協了,家長態度不一,孩子自然不會有規則意識。

有的孩子非常會耍小聰明,知道在父母這兒行不通,就會去磨家裡的老人,老人心疼孫子孫女,一下子就心軟滿足了孩子,父母卻成了壞人,這樣不僅沒有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還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影響。因此,面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父母的態度要更加堅決,讓他知道無論是在父母這兒還是爺爺奶奶那兒,這個要求都過不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轉移注意力

四、五歲的孩子總喜歡搞破壞。有時總會提出讓人難以理解的無理要求。比如“我可以把變形金剛拆了研究一下嗎?”“妹妹的頭髮可以讓我剪下來玩玩嗎?”面對這些過分要求,家長都會氣急敗壞,恨不得把這些熊娃抓起來暴打一頓。

其實,這可能與孩子日益強烈的探索需求有關,只不過這種探索用錯了地方。

家長可以採取“懷柔”的方法,將寶寶的吸引力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中,neinei起床後就開始鬧弟弟,吳尊並沒有強烈批評女兒,而是將女兒摟在懷裡陪她玩,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用謊言進行情感勒索,嚇唬孩子的方式去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不靠譜。

3. 看心情,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

許多家長在拒絕孩子會被自己的心情所左右,高興了就痛快的同意,不高興了就草草就拒絕打發了。孩子每天都在看家長的臉色行事,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會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孩子一被拒絕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起來,家長看著好丟臉,只能迫不得已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撒潑打滾屢試不爽,家長再也難以管控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能被一步步滿足,以後在想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就沒那麼容易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如何巧妙拒絕

快樂童年絕不等於有求必應。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是個孩子都有頑皮耍賴的時候,哪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會邁不開腿,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父母一方面害怕一味地拒絕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又擔心無條件的滿足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到底怎麼做才比較合適呢?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延遲性滿足,讓寶寶學會等待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提出“延遲性滿足”這樣一個概念,它是一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主動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傾向,是個體有效進行自我調節併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重要特徵。

直接對孩子說不併不是一種恰當的拒絕方式,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直接回絕他,而是給他一個期盼,這樣孩子會因為要求沒有被拒絕而感到愉快,家長也不會因為總是無條件的滿足而感到擔憂。那延遲性滿足可以怎麼用呢?

場景一:

“媽媽,我想要一個小汽車!”

“可以呀,下週期末考試你考到前十,媽媽就獎勵你一個小汽車,考進前五,除了小汽車,你可以再挑一個玩具。”

場景二:

“爸爸,我想吃零食!”

“你乖乖吃完飯,爸爸會給你半個小時的零食時間,你可以吃自己喜歡的零食哦。”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延遲性滿足的方法並不難,其關鍵有二,一是不直接拒絕,暫時答應,二是為孩子設置一個期待或者目標,達成以後就可以滿足,寶爸寶媽不妨學起來。

2. 父母態度要堅定,意見要統一

同樣一個要求,家長的態度不能左右搖擺,今天不高興了就拒絕給他買玩具,明天高興了就又答應給他買,或者孩子反抗程度小就不買了,撒潑打滾反抗激烈就妥協了,家長態度不一,孩子自然不會有規則意識。

有的孩子非常會耍小聰明,知道在父母這兒行不通,就會去磨家裡的老人,老人心疼孫子孫女,一下子就心軟滿足了孩子,父母卻成了壞人,這樣不僅沒有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還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影響。因此,面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父母的態度要更加堅決,讓他知道無論是在父母這兒還是爺爺奶奶那兒,這個要求都過不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轉移注意力

四、五歲的孩子總喜歡搞破壞。有時總會提出讓人難以理解的無理要求。比如“我可以把變形金剛拆了研究一下嗎?”“妹妹的頭髮可以讓我剪下來玩玩嗎?”面對這些過分要求,家長都會氣急敗壞,恨不得把這些熊娃抓起來暴打一頓。

其實,這可能與孩子日益強烈的探索需求有關,只不過這種探索用錯了地方。

家長可以採取“懷柔”的方法,將寶寶的吸引力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中,neinei起床後就開始鬧弟弟,吳尊並沒有強烈批評女兒,而是將女兒摟在懷裡陪她玩,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面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家長不要一刀切的說“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摸清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將“拒絕”的負面影響隱於無形之中。

4.給予陪伴

心理學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動機的,尤其是當你認為孩子行為不當,或者要求過分的時候。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說,孩子的需求無非集中在三個方面:陪伴,探索,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帶孩子時,我們常常會面臨這樣的麻煩,每次自己忙得昏頭轉向時,孩子總會過來添麻煩。一會兒說要喝水;一會兒又說想看電視;或者是總拉著你陪他玩,三番五次的要你陪他上廁所,你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讓他哪涼快哪待著去。

但你細想一下,是不是因為工作太忙而忽略了孩子呢?孩子總提過分要求可能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

週末逛街,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小孩在媽媽後面一步一抹淚,甚至會大哭大鬧,媽媽走在前面頭也不回,有的還會罵罵咧咧教訓孩子不懂事。發生了什麼?一些小娃娃可能不明就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好像已經心領神會:“哦,一定是他媽不願意給他買什麼什麼東西!”

小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這樣被拒絕的方式,但這種拒絕方式真的合理嗎?孩子心裡會怎麼想?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被拒絕時的心理分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長會淘氣、調皮向我們提出一些我們難以滿足的要求,毫無例外,家長都會選擇拒絕,但孩子被拒絕時,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你知道嗎?弄清楚孩子的心理底線,家長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才會既有效又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1.我多鬧幾次,就會得到滿足

英語中有”terrible two”這樣一個詞,直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後,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就開始了,產生了與成人環境不相協調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去超市,孩子非抓著貨架上的糖果不鬆手,家長看看寶寶的牙齒已經壞了一個,便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孩子不樂意,躺在地上大哭,撒潑打滾的鬧,然後聚集一片路人在看笑話,紛紛指責:“是不是親媽呀,一個糖果值多少錢”、“就滿足他吧,小孩兒看著太可憐了”。家長一時下不來臺,只能心軟的答應:“好好好,媽媽給你買,你快起來吧!”孩子見這種方法奏效,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故技重施,心想“我一大鬧,媽媽就會滿足我了”,這成了屢試不爽的招數。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媽媽不愛我

“媽媽,我想看會兒動畫片。”

“不行,你看你上次考試成績那麼差,快寫作業去。”

“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滑板,我也想……”

“要什麼要,每天就知道要東西,沒錢!”

“媽媽,我的衣服破了,可以再買一件嗎?”

“說,你是不是故意弄破的?還能穿,買啥買!”

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愛我就會滿足我,不愛所以才總會拒絕。“你看吧,媽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我說什麼她都會拒絕”小孩的心理就是就是這樣簡單。媽媽往往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滿足才是害了他,其實一味地拒絕孩子未嘗不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缺乏安全感的因。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內在匱乏性人格,我不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因為物質索要被嚴酷拒絕的人,將來或將發展成內在匱乏型的人格。因為曾經要求卻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絕,所以他們會在潛意識形成這樣的認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

孩子對外部世界,新鮮事物天生就缺乏抵抗力,他喜歡他就想佔有,並不像成年人的思維那樣健全,認為喜歡與擁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事。在童年時,常常拒絕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長大後都會有一定的外在表現。比如說小時候家長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或新衣服,等有一天自己可以獨立時,就會買一大堆玩具,一整櫃的新衣服來補償自己,暗示自己配得上這些美好事物,這就是內在匱乏性人格的具體表現。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拒絕孩子,家長最容易犯3個錯誤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頻繁對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外,會委屈甚至憤怒。

小時候,家長總會向我們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生病了非得吃一個冰淇淋;家裡一堆玩具每次逛商場還要再買一個;作業還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面對寶寶各種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面對呢?你是不是也會陷入這三個誤區。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趙子皓,想再買一個玩具沒門,你再求我也沒用!”這是我童年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時,他們經常會對我說的話,連名帶姓,頤指氣使像個領導一樣就把我給拒絕了。剛開始,我還會哭幾聲表達不滿,後來連哭都不哭了,因為不頂用。

許多家長可能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拒絕我的要求像個居高臨下的大領導,孩子就像個受氣的小職員。家長圖了一時痛快,孩子也不再鬧,但親子關係卻逐漸冷淡、惡化。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2. 情感勒索

小時候家長最引以為傲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或者像朗朗爸爸逼迫孩子彈琴一樣“你不好好彈琴,我就去死”。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會被嚇到,媽媽/爸爸不愛我了怎麼辦,沒有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辦?出於心理恐懼,孩子會暫時妥協。

第一次管用,但等孩子長大了,第二次、第三次,這種孩子氣的拒絕方式有用嗎?孩子會不知道你在說謊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在給孩子的三個假設一文中,就寫到:我們要假設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愛的,他人是合作互助的。只有這三個假設成功地傳遞給孩子,他們才能自信樂觀,並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裡,不能總是用謊言來拒絕他。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用謊言進行情感勒索,嚇唬孩子的方式去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不靠譜。

3. 看心情,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

許多家長在拒絕孩子會被自己的心情所左右,高興了就痛快的同意,不高興了就草草就拒絕打發了。孩子每天都在看家長的臉色行事,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長甚至會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孩子一被拒絕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起來,家長看著好丟臉,只能迫不得已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撒潑打滾屢試不爽,家長再也難以管控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能被一步步滿足,以後在想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就沒那麼容易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如何巧妙拒絕

快樂童年絕不等於有求必應。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是個孩子都有頑皮耍賴的時候,哪家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會邁不開腿,面對孩子沒完沒了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父母一方面害怕一味地拒絕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又擔心無條件的滿足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到底怎麼做才比較合適呢?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1. 延遲性滿足,讓寶寶學會等待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提出“延遲性滿足”這樣一個概念,它是一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主動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傾向,是個體有效進行自我調節併成功適應社會行為發展的重要特徵。

直接對孩子說不併不是一種恰當的拒絕方式,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直接回絕他,而是給他一個期盼,這樣孩子會因為要求沒有被拒絕而感到愉快,家長也不會因為總是無條件的滿足而感到擔憂。那延遲性滿足可以怎麼用呢?

場景一:

“媽媽,我想要一個小汽車!”

“可以呀,下週期末考試你考到前十,媽媽就獎勵你一個小汽車,考進前五,除了小汽車,你可以再挑一個玩具。”

場景二:

“爸爸,我想吃零食!”

“你乖乖吃完飯,爸爸會給你半個小時的零食時間,你可以吃自己喜歡的零食哦。”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延遲性滿足的方法並不難,其關鍵有二,一是不直接拒絕,暫時答應,二是為孩子設置一個期待或者目標,達成以後就可以滿足,寶爸寶媽不妨學起來。

2. 父母態度要堅定,意見要統一

同樣一個要求,家長的態度不能左右搖擺,今天不高興了就拒絕給他買玩具,明天高興了就又答應給他買,或者孩子反抗程度小就不買了,撒潑打滾反抗激烈就妥協了,家長態度不一,孩子自然不會有規則意識。

有的孩子非常會耍小聰明,知道在父母這兒行不通,就會去磨家裡的老人,老人心疼孫子孫女,一下子就心軟滿足了孩子,父母卻成了壞人,這樣不僅沒有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還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影響。因此,面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父母的態度要更加堅決,讓他知道無論是在父母這兒還是爺爺奶奶那兒,這個要求都過不了。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3.轉移注意力

四、五歲的孩子總喜歡搞破壞。有時總會提出讓人難以理解的無理要求。比如“我可以把變形金剛拆了研究一下嗎?”“妹妹的頭髮可以讓我剪下來玩玩嗎?”面對這些過分要求,家長都會氣急敗壞,恨不得把這些熊娃抓起來暴打一頓。

其實,這可能與孩子日益強烈的探索需求有關,只不過這種探索用錯了地方。

家長可以採取“懷柔”的方法,將寶寶的吸引力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中,neinei起床後就開始鬧弟弟,吳尊並沒有強烈批評女兒,而是將女兒摟在懷裡陪她玩,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因此,面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家長不要一刀切的說“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摸清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將“拒絕”的負面影響隱於無形之中。

4.給予陪伴

心理學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動機的,尤其是當你認為孩子行為不當,或者要求過分的時候。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說,孩子的需求無非集中在三個方面:陪伴,探索,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帶孩子時,我們常常會面臨這樣的麻煩,每次自己忙得昏頭轉向時,孩子總會過來添麻煩。一會兒說要喝水;一會兒又說想看電視;或者是總拉著你陪他玩,三番五次的要你陪他上廁所,你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讓他哪涼快哪待著去。

但你細想一下,是不是因為工作太忙而忽略了孩子呢?孩子總提過分要求可能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孩子總提無理要求,家長該怎麼拒絕?試試這幾招“治”他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要的並不多,除了陪伴以外。”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不妨靜下心來聽聽孩子過分要求背後的真實想法是什麼,迴應他們的感受,多陪陪孩子,可能這些難纏的要求就迎刃而解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你灌溉他就會成長,你不理會,自然就會枯萎。因此,不管是滿足還是拒絕,請先看見孩子的需求。

話題互動: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你會怎麼處理?

參考文獻:

1. 家長正確管教孩子的方法[J]. 顧淑珍. 寧夏教育. 2013(09)

2. 2歲兒童延遲性自我控制及家庭因素的相關研究[J]. 陳會昌,陰軍莉,張宏學. 心理科學. 2005(02)

3. 孩子的成長需要溝通[J]. 王志瓊. 貴州教育. 2004(08)

4. 成長需要生命的陪伴[J]. 劉秀英. 少年兒童研究. 2010(05)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