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不完美媽媽 服裝 旅行 讀書 新聞 文章 陸北老師 2019-04-21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作者簡介

之前,有一篇關於減負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刷屏。作者是一名一線小學教師,他在文章中說:"富人可以購買優質的私教彌補不足,低收入家庭只想到依賴免費義務教育,如果再不想辦法開小灶,那娃娃長大真的沒出路了!"

這樣的說法引得無數家長紛紛點贊。現在父母們普遍認為,沒有錢就沒有辦法進行教育。不論是買學區房,還是報補課班、學特長,都是需要大把大把的人民幣的,沒有錢,談教育,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越來越多的人,物質財富會對教育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個觀點,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財富積累的多,帶給孩子的資源就會不一樣,孩子生活的圈子也會不一樣,這些都是物質財富帶來的隱形財富,會給孩子貼上不一樣的標籤,讓孩子未來成長的軌跡都發生改變。

如此說來,那物質條件不優渥的父母就培養不出來好孩子了嗎?貧窮就會像遺傳一樣,一輩一輩傳下去嗎?當然不是。

判斷父母或是家庭究竟是貧窮,還是賦予,衡量的標準絕不僅僅是在金錢上,而是在思維模式上。就算家財萬貫,如果父母的思維模式是窮人思維,那麼他們也很難培養出一個"富裕"的孩子。

什麼是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這個詞乍一聽,好像很好理解,就是窮人具有的思維。其實不是,窮人思維與物質財富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卻不是說只要是窮人,就都是窮人思維。

它更多的是指一個人的價值觀,一個人看待問題,尤其是對於投入金錢,並因此獲得回報的態度。

之前,新聞曾經報道過一個殺魚的小男孩,關於他的視頻爆紅網絡,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殺魚弟"。

視頻中,小男孩在自家的魚攤上,手握菜刀,熟練地將魚開膛破肚,裝進塑料袋,之後收錢。這一套流程如此熟練,足以見得這個男孩已經做了很久很久。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殺魚弟手法嫻熟,一看就知道已經做了很久

可是他只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小男孩。本該上學的年紀,卻跟著父母漂泊。不過,這卻並不是這個故事最令人唏噓的結局。在視頻走紅之後,有好心人想要幫助"殺魚弟",重返校園,但是沒有多長時間,孩子就又返回水產店幫忙殺魚。

理由是,父母覺得讀書沒用,還不如回來殺魚。不僅如此,父母看見自己家孩子火了,生意也跟著紅火起來,甚至將自己家店的名字直接改為"殺魚弟"水產。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在父親來看,眼下的利益比孩子一生的幸福還重要

更可悲的是,殺魚弟之後因為沒有朋友,性格乖張孤僻,加上處於青春期,還自殺過。

其實,殺魚弟父母的做法就明顯體現了窮人思維,他們覺得孩子去讀書,就會影響生意,相比較於孩子未來的發展,還是眼下的利益更為重要,於是,窮人思維讓他們選擇犧牲了孩子。

但是,他們卻從未想過,如果殺魚弟可以上學讀書,之後考上名校,也許未來他創造的價值將遠遠高於一個或是十個殺魚店,但是當他們讓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那一刻起,一切的未來都幻化為泡影。

窮人思維不是說窮人才有的思維,它與貧富無關,而是說我們會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利益,而這種長遠利益的獲得大多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錢。

但是,就是因為錢,很多人選擇了放棄。但是,他們放棄的不僅僅是未來賺很多錢的可能性,更是一個人成長為更好的可能性,試問,眼下賺多少錢會值得讓一個人付出一生呢?

所以,窮人思維的核心就在於一個人的短視,他們只能看到眼下,看不到未來。

為什麼人們會擁有窮人思維呢?

就如同我在前面說過的那樣,窮人思維與本身物質財富的匱乏與否,關係並不是很大,這是一種思維上的侷限,可是,為什麼有的人會有這種侷限,而有的卻沒有呢?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一書中告訴我們,這與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有很大的關係。這是什麼意思呢?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稀缺》一書

舉個例子,當你要去旅行的時候,你手邊有一個箱子,你要把所有需要的東西都裝進去,裝完之後,如果還有空間,你就還會放進去一些可有可無的,過程中,你也不會覺得很糾結。

可是,一旦你的箱子很小,那麼你就會開始權衡,我到底應該帶什麼呢?反反覆覆地實驗,直到把箱子完全裝滿。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眼下終於解決了問題,但是卻忽略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耗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也許就因為我們將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如何裝好箱子上,我們忽視了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做個攻略,又或者查一下旅行居住的酒店,而這些才是影響我們旅行體驗更重要的因素。

而一旦這種思維出現在孩子身上時,就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莫大的影響。

第一點,窮人思維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蠅頭小利上。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想給媽媽買一件新衣服,他站在攤位旁邊講價,整整說了一個小時,之後店主給她便宜了20塊錢,孩子興高采烈地給媽媽打電話,告訴她,自己給她買了一件新衣服,還省了20塊錢。

但是,當媽媽聽到自己的孩子為了20塊錢浪費了整整一個小時的時候,媽媽就生氣了。在媽媽看來,這一個小時不管是用來學習英語,還是看看書,產生的價值都遠遠超過20塊錢,孩子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捨本逐末。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為了講價,卻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時間用在哪裡,就自然會在哪裡產生效果。當孩子將時間都用來追逐眼下的小利益的時候,我們也很難期待孩子的未來會有多大的發展。

第二點,窮人思維會限制孩子的人生格局。

無非就是更注重眼前,但是也不至於影響人生格局吧?其實不然。孩子今天會為了20塊錢而浪費一個小時,一旦這種思維方式固定下來,明天他就有可能因為一點兒工資,放棄更好的前途。

一到畢業季,我們就會看見很多畢業生非常迷茫,他們之所以迷茫,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應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究竟是找一份月薪三千、一眼望到頭的穩定工作,還是找一份暫時月薪一千但是更有發展的工作呢?很多人糾結不已。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薪資待遇成為了畢業生衡量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

而糾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三千比一千多很多,而一千能不能在未來變成一萬,沒有人敢保證。大家更多地是用金錢來衡量一份工作值得不值得,但是卻忽累了這個過程中,能力的提升、知識的儲備遠遠比眼下的工資能帶來更多的效益。很多時候,我們寧願要眼下,也不要未來。

第三點,窮人思維會限制孩子的學習熱情。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對於孩子最重要的培養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有個好成績,之後考上好大學。但是,想要實現這個目標,最重要的手段不是逼迫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熱情,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這樣他才會有動力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努力,而不是覺得自己是為了父母在努力。

但是,一旦孩子擁有了窮人思維,他就會覺得學習是沒有意義的。畢竟,那麼多人不學習、不努力,一樣可以賺大錢。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學習熱情才是對孩子來說,最有價值的財富

之前,網上有個流行的段子。

"考上大學的同學要記得和沒考上大學的同學搞好關係,等你們大學畢業了,好去他們公司去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經常聯繫二本的,未來家鄉的領導就是他們!二本的同學要跟大專的搞好關係,他們將是你們孩子的老師!"

而這其實就是窮人思維的最好體現,他們看不到教育給一個人帶來的改變,更不會理解知識會給一個人創造的財富。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陷入窮人思維的誤區裡呢?

首先,父母應該讓孩子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擁有窮人思維,是因為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更好的東西值得追求。比如,你問孩子之後你想考什麼大學呢?很多孩子就會說一些家鄉的學校,我們不去討論這些學校好或是不好,但是孩子之所以會做這樣的選擇,就是因為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清華北大。

所以,想讓孩子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父母至少要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還存在哪些選項。這樣孩子才有選擇的空間與可能。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讓孩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

而想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方面,父母可以讓孩子卻閱讀更多領域的書籍,讓孩子去了解大千世界;另一方面,父母還可以帶著孩子出去旅行,讓孩子去感受每個地方不同的人文環境,從而對這個世界有更全面的認知。

其次,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更多的選擇。

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的辦法就是嘗一嘗。我們告訴孩子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其實並沒有用。最有效的方式,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這樣當他面臨人生重要抉擇的時候,他也會有底氣勇於選擇,勇於為自己負責。

所以,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選擇,尤其是當一些選擇並不會影響孩子人生大事、不涉及大是大非原則的時候,更要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讓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感受人生,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選擇

第三,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努力是為了自己,與他人無關。

其實,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生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懂得為自己負責,才能在未來遇到困境的時候,做到堅持。學習也好,努力也罷,是一個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而這麼做只是為了可以讓自己在之後的某一天,覺得對得起自己,這一輩子沒有白過。而不是說,孩子是為了父母而努力,我們要對得起父母。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人生是自己的,要學會自己為自己負責

朋友給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他畢業的時候,有老師說可以讓他留校,但是,前提是他得繼續在學校讀研究生,同時兼任一部分行政工作,但是不會給他工資。

朋友糾結了很久,他也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對於出身貧困家庭的他而言,還要三年沒有收入,他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忍受,更不知道如何開口對父母講。於是,他拒絕了老師,這個機會就給了另一個同學。

結果,他進入社會,工作屢屢受挫,每個月的收入雖然有,但是少得可憐,可是,那個留校的同學,研究生畢業又考上了博士,現在成了業界權威的教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一念間被拉開,而這一念想的僅僅是錢有多少。

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要避免這種思維,才會不讓孩子成為'窮人'

人生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

所以,當孩子一味地重視眼下,關注父母的需求的時候,就會因為這些放棄很多。但是,實際上,任何人施加的外驅力,都不如一個人的內驅力來得有力量。

也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受窮人思維的限制,為了給父母省錢,為了不給父母增添負擔,而放棄自己的發展。其實這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所有人負責的表現。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我的頭條號是陸北老師,歡迎大家關注!同時,也十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本文由陸北老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如需轉載,私信聯繫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