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不完美媽媽 謝勇 抑鬱症 心理學 小微變變變 2019-06-30

最近我和家人一起,刷了幾集《少年派》,對劇中閆妮扮演的母親王勝男,可謂印象深刻。

特別是王勝男對女兒林妙妙的諸多金句,讀來尤為熟耳。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王勝男在數落女兒林妙妙

“你看看這二道毛,不男不女的,厚的擋眼睛,還能看到前途嗎?”

“穿衣服實用第一位,穿那麼好看有用嗎?誰看啊?”

“吃喝都給你備齊了,還要零花錢幹嗎?”

“你洗手了嗎?怎麼洗的,香皂要用兩遍,泡沫在手上停留一分鐘了嗎?”

“今天拉屎了嗎?在廁所生根了嗎?怎麼還不出來?”

……

細細讀來,王勝男的語言暴力主要出於“望女成鳳”心切。雖然林妙妙同學飽受硬核虎媽的語言暴力,但好在有個高情商佛系老爸天天做著開啟心靈舒緩情緒的工作,所以林妙妙仍是樂觀積極成長著。

我朋友說,從王勝男身上看到她媽的影子了,特別是數落林妙妙的那些話,簡直和她媽平時對她說的一樣樣的,只能說,同一個地球,同一個親媽啊。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關於語言暴力,著有《非暴力溝通》的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大膽、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有些家長為了激發孩子,故意對孩子使用激將法,無一不在打壓、否定孩子,以期激起孩子的上進之心。有些家長習慣了用嘲諷、挖苦來和孩子對話。“打擊式教育”,帶孩子沒有鼓勵和表揚,只有批評和嘲諷。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孩子!”

“不要再叫我媽媽,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都能做好,你就偏偏做不好!”

“你腦袋裡裝的都是水嗎?”

“你這樣遲早要進監獄!”

……

美國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父母對孩子使用的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會影響孩子大腦的功能發育

有科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語言暴力對人大腦的“攻擊”,會在神經系統上產生一種類似身體疼痛的“情緒疼痛”,而且痛感體驗幾乎達到相同級別。

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的馬丁·泰徹博士比較了51名語言暴力受虐兒童和97名正常兒童的大腦,發現語言暴力使得受虐兒童的小腦蚓部體積平均減少了6%。小腦蚓部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它的異常直接導致孩子識別和調節情緒的能力變弱,同時增加了患抑鬱症的風險。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其次,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缺憾

我記得看過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孩子喜歡發脾氣說狠話,他爺爺就給他一把錘子和一些釘子,讓他每次罵人說狠話後,就在家門口的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過一段時間後,爺爺當著孩子的面把釘子從籬笆上取下,但籬笆上留下了難看的釘痕。爺爺藉機教育孫子:“每次罵完人,雖然很解氣,雖然別人會原諒你,但生氣時對別人說的話,就如這個釘子,在他心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換成是父母對孩子說的“狠話”,一樣會在孩子心理留下深刻的傷痕。

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心理學上有一種“暗示效應”,指的是人會受環境影響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並按這種消極模式發展達到那個可以預見的“糟糕結果”。比如,父母通過語言對孩子進行否定、打擊、批評或讓孩子產生內疚等等,這些都是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會對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一種“批判的反自我”,讓他們慢慢習慣自我懷疑和否定,認為自己如父母所說一無是處。

在這種苛責的環境中,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懦弱自卑,無法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沒有自我,分不清“我是什麼樣的人”,被父母推著走,甚至變成父母口中一直嫌棄的模樣。

我有一個親戚,總喜歡在大家面前說她的兩個兒子“不是讀書的料,就算花大錢讀最好的私立學校,還是讀不好。”最後,她的兩個兒子就真的如她所說,讀不好書,年紀輕輕就輟學在家。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這樣呼籲: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法的語氣和方式。”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最後,甚至引起孩子的反社會行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凶器。

這真不是在說笑。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比體罰更嚴重。很多孩子在長期的語言暴力中,變得狂躁、易怒、逆反。據調查顯示,語言暴力可導致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輕者易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行為。

2014年,藝術家謝勇的《語言暴力》獲得了第57屆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他在作品中把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句暴力語用藝術手法處理成“武器”。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藝術家謝勇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根據瀋陽市看守所六個未成年人的真實經歷改編。心理老師在給少年犯們做心理輔導時發現,父母對他們的慣用語言與他們的犯罪行為之間存在某些關聯。於是,謝勇採訪了這6位少年犯,從他們口中得知:

他們的父母經常罵他們:“豬腦子”、“廢物”、“丟人”、“你怎麼不去死”

他們長大後,有的用一把槍去搶劫賭場裡最有錢的那個人,將那人當場槍殺;有的與人爭執後去後廚拿了一把斧子,砍死了對方;有的用一把水果刀,捅了對方兩刀……

謝勇把少年犯的故事融入《語言暴力》,旨在呼籲全社會:

“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的溫暖的語言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既然語言暴力會產生這麼惡劣的後果,為什麼我們還會不經意或不自覺地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呢?那是因為以下的4個因素影響了我們的表達。

第一,道德評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評判標準,比如,對於什麼是可貴的品品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很多時候,父母在對孩子的語言中,不自覺地便把價值評判和道德評判混為一談。通常,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實際上反映著父母的需求和價值觀。比如說孩子“你這個邋遢鬼。”其實是因為父母對居家環境的衛生有要求,孩子不那麼講衛生的行為在父母眼中就是“邋遢”的。如果換到另一家對環境的衛生要求沒那麼高的家庭,可能同樣的行為,孩子就不會得到這樣的評價。

第二,進行比較

父母大都喜歡把自家的孩子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這也是一種評判,會矇蔽對孩子甚至對自己的愛意。

丹·格林伯格在《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詼諧地指出:如果真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作比較。

第三,迴避責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些父母很喜歡對孩子說:“我不得不每天送你上學。”“作為父親,我不得不管你。”……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我們也習慣了用“不得不”來淡化個人責任。

第四,強人所難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往往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孩子就會收到懲罰。許多人相信,作為父母,我們的職責就是改變孩子並讓他們循規蹈矩。但通過語言的暴力來使孩子屈服,有用嗎?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說:

“我也曾以為,作為父親,我的職責是管教孩子,可是,我發現,我可以提出各種要求,但無法強迫孩子按我的期待生活。我可以通過懲罰來教訓他們,但如果我真的那樣做了,他們遲早也會想出辦法來對付我。”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瞭解了造成語言暴力的4個因素,家長要做的是克服障礙,學習與孩子進行建立在愛與尊重基礎上的“非暴力溝通”。

首先,發言之前先做觀察

這點很重要。尹建莉老師說,和孩子溝通前,她都會先思考,想清楚了再開口。留意發生的事情,做觀察者,然後表達觀察結果,不做任何判斷或評估。如果一開始不習慣,可以先思考觀察的結果,在心裡模擬一遍觀察的結論,看是否帶有價值評判。

有哲人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孩子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例如,你聽聽媽媽對兒子說:“小宇,我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還是說:“小宇,你不講衛生,亂扔髒襪子。”哪種表達孩子更容易接受?

其次,表達感受

比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憤怒等等。父母要用豐富的詞彙清楚地表達感受。不要用“很好”或“很差”這樣難以令人明白實際狀況的詞語。具體的描述也有助於教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表達。

另外,父母在表達感受時,適當的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所以你會看到有些育兒文章中提到的“別人家的父母”,都不是在孩子面前強勢的父母,而是有智慧會“示弱”的。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第三,說明是哪些需要(或價值、願望)導致那樣的感受

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受,其根源在於說話者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

比如家長會和孩子說:“你的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把父母的快樂或不快樂歸咎於孩子的行為。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會感到內疚,並調整行為來迎合他們,但這種調整隻是為了避免內疚,而非出自對學習的熱愛。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對孩子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父母未被滿足的需要。但試圖通過批評來用“道德評判”迫使孩子改變,從而滿足父母的需求,孩子總有一天會做出反抗。

最後,說出請求

不是批評,不是命令,而是請求。

這裡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具體描述,讓孩子清晰明瞭父母的需求;二是要有反饋,因為有時父母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孩子的理解可能不一致。

還是舉媽媽跟兒子溝通的例子,一個完整的非暴力溝通表達是這樣的:“小宇,我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提倡“非暴力”的聖雄甘地說:“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多時候我們所學的溝通方式和行事方式是相當不自然的,但是它們已經成了習慣,因為我們業已由於各種原因被訓練這麼做。

所以,儘管很多初學“非暴力溝通”模式的父母坦言,這種模式運用起來有多“不自然”,但事實上,這種充滿關愛、善意和理解的溝通方式,確是能走進孩子心靈,讓孩子和家長都做自己的好模式。

我們無須成為什麼完美父母,但必須和孩子一起成長。

語言暴力除了影響孩子大腦功能發育還有?父母試試這樣和孩子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