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有所成

看點:促進教育發展必須把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最重要的是按兒童生理心理的成長規律辦事,為孩子服務,讓孩子在快樂和幸福中學有所成


教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有所成


劉彭芝:教育要為兒童服務,而不是為兒童做主

我們基礎教育出現的問題,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但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把兒童作為中心、沒把學生作為主體。在中國,發現兒童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們在辦學過程中想問題幹事情,更多考慮的是社會、教師、家長,而不是學生。

當前,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發現兒童,把社會的還給社會,把教師的還給教師,把家長的還給家長,最後,讓學生顯山露水,真正成為主角

教學的出發點是學生,落腳點還是學生。按教育規律辦事,最重要的是按兒童生理心理的成長規律辦事,社會、教師、家長都要為兒童服務,而不是為兒童做主。我們的教育,終極目標是讓兒童在快樂和幸福中學有所成。發現兒童,中國的基礎教育才能進入新天地,邁向新時代。

當代有許多新做法新探索新經驗:如跑班,把自主權還給學生;如減負,讓學生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如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長都能挖掘出來並充分發揮等等,其實都是在從不同的方面發現兒童。

發現兒童,是個大課題,我們現在才剛剛破題,充其量還是剛剛開局,今後要做的事更多。但只要我們始終以發現兒童的眼光和襟懷來辦教育,教育自會呈現一派新氣象。


教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有所成


莫言: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

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麼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

優秀的孩子都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因此在罵孩子的之前先反省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拷問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優秀的父母在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們良好的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循了以下這三條原則:

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裡的真實意思;

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裡應該給予建議。

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社會和自己。


教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有所成


孫雲曉: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

家庭教育最本質是一種生活教育,它不應該變成知識。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讓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要讓家庭更像家庭。

影響人一生的是家庭的影響,它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情感,可以培養人生活的智慧和實踐的智力。當一個孩子生活經驗貧乏的時候,他做出的選擇,容易極端化、簡單化。但如果他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就會知道該怎麼化解矛盾。

家風是判斷一個家庭的家庭教育好壞成敗的一個關鍵性標誌。家風不是一陣風,家風是什麼?是一個家庭最穩定的道德風貌,是一個鮮明的體現。

對青少年來說,養成讀書的習慣等於在心裡頭,裝一個成長的發動機,養成讀書的習慣,人會一被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就會一輩子不知所措。”

父母靠什麼教育孩子,不是靠學歷,也不是靠收入,甚至也不是靠高職位。而是靠教育素質,這個教育素質包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能力

好父親需要具備的8種品質:

品質1:認真負責、勇於擔當,孩子需要父親給他高質量的“黃金時間”;

品質2:意志堅定、百折不撓,面對困難,需要父親陪孩子堅定走下去;

品質3:勇敢獨立、不怕風險,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需要父親在場相助;

品質4:目光遠大、積極選擇,父親的眼光往往影響著孩子的選擇;

品質5:是非分明、堅持原則,父親的引導,有利於孩子認同社會規範;

品質6:胸懷寬廣、大度包容,帶著包容的心和孩子平等溝通;

品質7:勤勞節儉、自律自制,要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有公益意識;

品質8:愛好運動、頑強不屈,做孩子運動的好榜樣和好教練。


教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有所成


顧明遠、於漪:教師要把心靈獻給孩子

顧明遠:教師的收穫是精神的滿足。

看到兒童的成長,教師就會有一種成功的滿足感;看到學生成才,在事業有所成就,就會有自豪感。到時候學生來看望你,你就會感到無比幸福。

收穫也需要修煉,因為教師的收穫不是物質的回報,而是精神的滿足。教師對兒童的愛不同於父母的愛,是對國家的愛、對民族的愛、對未來的愛的體現,是不求回報的愛。

李吉林老師就是一位經過五項修煉的教育家。她熱愛教育、熱愛孩子,不斷錘鍊,不斷鑽研。她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展情境教學實驗,遇到不少困難,但她勇於堅持,同時到華東師大向劉佛年教授請教學習,然後又不斷創新,將情境教學拓展到情境教育,建立了情境教育的理論體系,在學校培養人才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教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有所成


於漪:我要感動學生,首先要感動自己。

老師是非常特殊的職業,要做老師,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夠做別人的榜樣。這個分量很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德才兼備。

我是一名教師,我要感動學生,首先要感動自己,只有發自肺腑的感情才能感染學生。三尺講臺,聯繫著學生的生命,你講什麼,教什麼,傳授什麼知識,培養怎樣的能力,給予怎樣的思想薰陶,給予什麼價值觀,將來都會反饋給你。現在的學習,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的生活,所以,我一刻不敢懈怠,因為我的每一節課都會影響學生的生命質量。在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中,融合了情感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學會學習,懂得怎樣求知,這是一種立體思維。

休慼與共,血肉相連。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成長。今日的教育質量,就是明日的國民素質。

內容節選自《每一節課都會影響學生的生命質量》、《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路徑與困境》、《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好好做父親》、新華社、大眾網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