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
"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多年前,我帶六歲的兒子和朋友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突然,我和兒子看到一個媽媽狠狠踢了她的兒子,小傢伙一個踉蹌,但竟然沒有哭,只是木然地站著。接著就聽見這個媽媽訓斥道:說你幾百回了,怎麼又把東西丟了?

從孩子的反應看,估計是在家裡經常受到體罰,所以也沒有激烈的反抗和反應。但這個媽媽狠狠的一腳卻給我和我兒子心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後,兒子提起這件事就會說,媽媽,你怎麼從來沒有打過我?我說,你一直很聽話,幹嘛要打你。

老祖宗總會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早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了。

從心理分析角度看,懲罰往往會無效,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為什麼呢?

其一,人們會找到其他辦法逃避懲罰。被老闆經常訓斥的員工也

許會一氣之下辭職;被沒收車鑰匙的少年會去開朋友的車;被沒收手機的孩子,會凌晨時分去拿手機玩遊戲等。這些不僅使懲罰失去意義,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其二,不當體罰會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等不良影響。一個經常打罵孩子的父親,孩子會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他可能會模仿父親的行為,對待他人更有攻擊性。另外,本身易怒的人會更為頻繁地採用體罰。可是在憤怒的情況下,他們很難理智地權衡懲罰的力度是否合理。而且,懲罰會降低被罰者的自尊,除非他們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懲罰,並願意接收這種懲罰。

其三,懲罰並沒有傳達出有關正確行為的信息。為了塑造出人們想要的預期行為,在實施懲罰時應該輔以具體指導,明確地說明為什麼錯以及什麼是對的。

如果對一個總是盯著窗戶的孩子實施懲罰,他可能確實不會再看窗戶了,卻改為盯著地板看。另外,如果在懲罰之後,對於個體行為表現出的積極行為不予以強化,那麼也很難塑造出好的行為。

如果孩子犯了錯,怎麼辦呢?

"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多年前,我帶六歲的兒子和朋友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突然,我和兒子看到一個媽媽狠狠踢了她的兒子,小傢伙一個踉蹌,但竟然沒有哭,只是木然地站著。接著就聽見這個媽媽訓斥道:說你幾百回了,怎麼又把東西丟了?

從孩子的反應看,估計是在家裡經常受到體罰,所以也沒有激烈的反抗和反應。但這個媽媽狠狠的一腳卻給我和我兒子心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後,兒子提起這件事就會說,媽媽,你怎麼從來沒有打過我?我說,你一直很聽話,幹嘛要打你。

老祖宗總會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早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了。

從心理分析角度看,懲罰往往會無效,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為什麼呢?

其一,人們會找到其他辦法逃避懲罰。被老闆經常訓斥的員工也

許會一氣之下辭職;被沒收車鑰匙的少年會去開朋友的車;被沒收手機的孩子,會凌晨時分去拿手機玩遊戲等。這些不僅使懲罰失去意義,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其二,不當體罰會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等不良影響。一個經常打罵孩子的父親,孩子會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他可能會模仿父親的行為,對待他人更有攻擊性。另外,本身易怒的人會更為頻繁地採用體罰。可是在憤怒的情況下,他們很難理智地權衡懲罰的力度是否合理。而且,懲罰會降低被罰者的自尊,除非他們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懲罰,並願意接收這種懲罰。

其三,懲罰並沒有傳達出有關正確行為的信息。為了塑造出人們想要的預期行為,在實施懲罰時應該輔以具體指導,明確地說明為什麼錯以及什麼是對的。

如果對一個總是盯著窗戶的孩子實施懲罰,他可能確實不會再看窗戶了,卻改為盯著地板看。另外,如果在懲罰之後,對於個體行為表現出的積極行為不予以強化,那麼也很難塑造出好的行為。

如果孩子犯了錯,怎麼辦呢?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在行為塑造上,強化比懲罰更有效。

首先,要考慮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孩子難免有犯錯的時候,這時候要從孩子的角度去多想一想,多換位思考,很可能孩子並不是故意的,他並不知道自己犯錯了。

海藍博士講過一個例子,有一天她去演講,可是在演講開始前,她的女兒在會場跑圈,大家都很驚愕,但不好去制止。事後,海藍老師問女兒這件事,女兒說,媽媽我今天特別棒,我敢在會場跑,別的小孩都不敢。海藍老師問,你知道你在那兒跑步,干擾了別人嗎?女兒突然恍然大悟道,原來她自以為勇敢的行為,無意中打擾了演講的會場秩序。

所以,遇到問題時,先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加以引導。

"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多年前,我帶六歲的兒子和朋友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突然,我和兒子看到一個媽媽狠狠踢了她的兒子,小傢伙一個踉蹌,但竟然沒有哭,只是木然地站著。接著就聽見這個媽媽訓斥道:說你幾百回了,怎麼又把東西丟了?

從孩子的反應看,估計是在家裡經常受到體罰,所以也沒有激烈的反抗和反應。但這個媽媽狠狠的一腳卻給我和我兒子心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後,兒子提起這件事就會說,媽媽,你怎麼從來沒有打過我?我說,你一直很聽話,幹嘛要打你。

老祖宗總會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早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了。

從心理分析角度看,懲罰往往會無效,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為什麼呢?

其一,人們會找到其他辦法逃避懲罰。被老闆經常訓斥的員工也

許會一氣之下辭職;被沒收車鑰匙的少年會去開朋友的車;被沒收手機的孩子,會凌晨時分去拿手機玩遊戲等。這些不僅使懲罰失去意義,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其二,不當體罰會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等不良影響。一個經常打罵孩子的父親,孩子會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他可能會模仿父親的行為,對待他人更有攻擊性。另外,本身易怒的人會更為頻繁地採用體罰。可是在憤怒的情況下,他們很難理智地權衡懲罰的力度是否合理。而且,懲罰會降低被罰者的自尊,除非他們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懲罰,並願意接收這種懲罰。

其三,懲罰並沒有傳達出有關正確行為的信息。為了塑造出人們想要的預期行為,在實施懲罰時應該輔以具體指導,明確地說明為什麼錯以及什麼是對的。

如果對一個總是盯著窗戶的孩子實施懲罰,他可能確實不會再看窗戶了,卻改為盯著地板看。另外,如果在懲罰之後,對於個體行為表現出的積極行為不予以強化,那麼也很難塑造出好的行為。

如果孩子犯了錯,怎麼辦呢?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在行為塑造上,強化比懲罰更有效。

首先,要考慮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孩子難免有犯錯的時候,這時候要從孩子的角度去多想一想,多換位思考,很可能孩子並不是故意的,他並不知道自己犯錯了。

海藍博士講過一個例子,有一天她去演講,可是在演講開始前,她的女兒在會場跑圈,大家都很驚愕,但不好去制止。事後,海藍老師問女兒這件事,女兒說,媽媽我今天特別棒,我敢在會場跑,別的小孩都不敢。海藍老師問,你知道你在那兒跑步,干擾了別人嗎?女兒突然恍然大悟道,原來她自以為勇敢的行為,無意中打擾了演講的會場秩序。

所以,遇到問題時,先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加以引導。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其次,要及時強化正確的行為方式。當孩子明白什麼是錯誤的行為,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後,要及時強化這種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形成印象。

想象一下,我們在教小狗打招呼時,如果他每次做的好,我們就給與獎勵,那麼小狗很快就會學會打招呼。實驗表明,如果小狗學會這種行為後,不是每次都獎勵,而是間隔強化獎勵,那麼這種行為會保持更久。

"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多年前,我帶六歲的兒子和朋友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突然,我和兒子看到一個媽媽狠狠踢了她的兒子,小傢伙一個踉蹌,但竟然沒有哭,只是木然地站著。接著就聽見這個媽媽訓斥道:說你幾百回了,怎麼又把東西丟了?

從孩子的反應看,估計是在家裡經常受到體罰,所以也沒有激烈的反抗和反應。但這個媽媽狠狠的一腳卻給我和我兒子心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後,兒子提起這件事就會說,媽媽,你怎麼從來沒有打過我?我說,你一直很聽話,幹嘛要打你。

老祖宗總會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早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了。

從心理分析角度看,懲罰往往會無效,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為什麼呢?

其一,人們會找到其他辦法逃避懲罰。被老闆經常訓斥的員工也

許會一氣之下辭職;被沒收車鑰匙的少年會去開朋友的車;被沒收手機的孩子,會凌晨時分去拿手機玩遊戲等。這些不僅使懲罰失去意義,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其二,不當體罰會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等不良影響。一個經常打罵孩子的父親,孩子會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他可能會模仿父親的行為,對待他人更有攻擊性。另外,本身易怒的人會更為頻繁地採用體罰。可是在憤怒的情況下,他們很難理智地權衡懲罰的力度是否合理。而且,懲罰會降低被罰者的自尊,除非他們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懲罰,並願意接收這種懲罰。

其三,懲罰並沒有傳達出有關正確行為的信息。為了塑造出人們想要的預期行為,在實施懲罰時應該輔以具體指導,明確地說明為什麼錯以及什麼是對的。

如果對一個總是盯著窗戶的孩子實施懲罰,他可能確實不會再看窗戶了,卻改為盯著地板看。另外,如果在懲罰之後,對於個體行為表現出的積極行為不予以強化,那麼也很難塑造出好的行為。

如果孩子犯了錯,怎麼辦呢?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在行為塑造上,強化比懲罰更有效。

首先,要考慮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孩子難免有犯錯的時候,這時候要從孩子的角度去多想一想,多換位思考,很可能孩子並不是故意的,他並不知道自己犯錯了。

海藍博士講過一個例子,有一天她去演講,可是在演講開始前,她的女兒在會場跑圈,大家都很驚愕,但不好去制止。事後,海藍老師問女兒這件事,女兒說,媽媽我今天特別棒,我敢在會場跑,別的小孩都不敢。海藍老師問,你知道你在那兒跑步,干擾了別人嗎?女兒突然恍然大悟道,原來她自以為勇敢的行為,無意中打擾了演講的會場秩序。

所以,遇到問題時,先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加以引導。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其次,要及時強化正確的行為方式。當孩子明白什麼是錯誤的行為,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後,要及時強化這種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形成印象。

想象一下,我們在教小狗打招呼時,如果他每次做的好,我們就給與獎勵,那麼小狗很快就會學會打招呼。實驗表明,如果小狗學會這種行為後,不是每次都獎勵,而是間隔強化獎勵,那麼這種行為會保持更久。

在你懲罰孩子的時候,想過後果嗎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呵護你的天使,生命因此更美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