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鼻炎 腫瘤 精神病 心理學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2019-06-14

上週末的業務學習,又播放了那一年的“溫嶺事件”:一個做過手術的患者,專家鑑定認為手術完全沒有問題,患者自我感覺越來越糟,於是把刀揮向了醫生。

這個事情,讓人們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了一種若有似無,卻嚴重困擾患者的疾病:空鼻症。

“空鼻症”的正式疾病名叫“空鼻綜合徵”,用來形容醫源性的鼻腔組織缺失,或者影像學顯示鼻腔正常解剖結構缺失,伴有的一系列功能紊亂的綜合徵。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一般發生於鼻甲切除術後的一小部分患者,也有認為與進行性的鼻組織萎縮等因素有關。

空鼻症的發病機制

空鼻症患者最痛苦的症狀是“矛盾的鼻塞”,就是指客觀上呼吸通暢,但主觀上感覺有嚴重的呼吸困難。

首先,由於患者的鼻甲等鼻腔組織初切除,導致鼻阻力減小,而鼻阻力為肺泡開放和通氣提供重要的動力,是維持正常功能所必須的,患者鼻阻力降低,會有一種“空虛”的窒息感覺。

這種感覺很矛盾,明明是暢通無阻,卻仍然覺得呼吸困難。

下鼻甲遭到破壞後,狹窄的氣道變得寬敞,鼻阻力將顯著降低,肺部擴張功能隨之減弱,呼吸功能下降,就會產生胸悶乃至窒息的感覺。

其次,鼻甲消融術等手術破壞了鼻黏膜,沒有了鼻黏膜豐富的末梢神經,患者不能敏銳感知氣流,感覺不到空氣流動,也會產生鼻塞感。

此外,缺乏鼻黏膜,不能對空氣進行充分的加溫加溼,吸入鼻腔的空氣就會顯得乾冷,刺激鼻腔分佈的神經末梢,造成反射性頭痛。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鼻甲手術之痛

對於空鼻症的發病原因,臨床上認為該病是鼻科手術後出現的併發症。

研究顯示,在患者接受下鼻甲破壞性手術後,20%的患者會患上空鼻症,實際上這個數值可能會更高。

正常的鼻腔,有上、中、下三個鼻甲,其中下鼻甲參與構成了鼻腔中最狹窄和柔軟的通道組成。

這個通道的鼻腔黏膜以最大的表面積接觸空氣,對空氣進行加溫、加溼、清潔和過濾

一個安靜的成年人,每小時呼吸重複約一千次;而一個奔跑的運動員,呼吸則可能要重複超過三千次。

如此高頻率的動作,使得鼻腔更像一架精密儀器,任何一個零件出了故障,都會影響它的運轉。

鼻甲就是這些精密零件之一,是鼻腔側壁的骨性結構,在黏膜的包裹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當空氣吸入鼻腔後,需要受到一定的阻擋,下鼻甲所在的狹窄通道,提供了約一半的阻力,這種阻力又和肺的呼吸動力有關,當空氣進入鼻腔,肺部為了獲取寶貴的空氣,需要努力擴張,以對抗鼻阻力對空氣的阻擋。

而這種阻力,可能對於呼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就像人生,如果太暢通無阻,往往有滋生空虛感的風險。

手術的目的,是為了糾正呼吸道的阻塞症狀,但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說,其實可能破壞了這種力的平衡。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空鼻症的診斷

空鼻症的臨床標誌是“矛盾的鼻塞”,也就是從影像學和解剖上看,因缺乏下鼻甲而導致鼻的呼吸腔道寬大而明顯,但是患者依然主訴“鼻子不通氣”,或者有類似的難以言狀的感覺,如感覺不到氣流、氣短、呼吸困難,甚至要求輔助通氣設備來解決“氣促”問題。

不過,目前暫時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

一般來說,在鼻甲手術後,出現矛盾的氣道阻塞、呼吸困難、鼻和咽部乾燥、嗅覺減退、抑鬱等五種症狀時,應該引起重視,並進一步行影像學、心理學及其他檢查以明確診斷。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空鼻症是精神病嗎?

空鼻症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如刀尖上跳舞,痛苦不堪,以至於精神極度抑鬱,產生對醫生的憎恨。

研究表明,很多患者接受心理評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

有專家認為,空鼻症是鼻部手術後主觀症狀和客觀體徵嚴重分離,伴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原因不明的鼻部症候群。

但是,這個觀點並不被患者認同。醫患雙方對疾病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這種現象值得雙方反思。

對於空鼻症患者,醫生不能單純地告訴他們鼻子沒病,而應正視空鼻症的存在,並對患者加強心理疏導,逐漸減輕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必要時可以用一些抗焦慮的藥物緩解症狀。

在對目前已有的部分案例分析中,相當一部分空鼻症患者都會有一種強烈的不適感,時間長了就會演化為強烈的負情緒。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空鼻症與萎縮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的臨床表現與空鼻症最為相似,都有鼻腔異常寬大、鼻甲明顯縮小、乾燥、大量結痂、異味甚至惡臭等症狀和體徵。

萎縮性鼻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繼發性的萎縮性鼻炎多見於頭頸部放療後、內分泌疾病、免疫系統疾病、鼻部腫瘤手術後,

空鼻症多發生於鼻甲手術後,以下鼻甲手術最常見,包括黏膜外黏膜消融術(如表面燒灼、激光治療)、黏膜下消融術(如黏膜內燒灼、射頻消融、激光治療)、下鼻甲部分或全切術。

此外,兩者最重要的區別是,儘管萎縮性鼻炎患者也會因為鼻部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卻罕有極端精神症狀出現和行為認知障礙,極少患者會因為鼻部不適而去仇恨自己的醫生。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正在研究的和可以試用的治療方法

目前有關治療的研究,重點在重塑、恢復原有的鼻腔結構。

國內外有的專家考慮可以利用自身的軟骨或假體,再造一個類似的下鼻甲,將擴大的鼻腔“縮回去”,以改善通氣過度的情況。

患者也可試用隱形鼻塞,由兩枚小小的硅膠圓片組成,中間鏤空,嵌入海綿濾芯,每個直徑不到一釐米,塞入鼻孔後,可使因切除鼻甲而變得過分寬敞的鼻腔變得狹小些。

另外,也有一些“小辦法”可以緩解痛苦:

  • 在鼻子裡塞棉花,以感覺呼吸的存在;
  • 在面部套個有氣孔的罩,以營造溫潤的小環境;
  • 面前放個熱水杯,不時“溼潤”一下鼻腔。

為了讓鼻子感覺舒適,空鼻症患者應多喝水,定期進行鼻腔清洗和滋潤:沖洗鼻腔使用的鹽水,應是用接近體溫或冷的無菌生理鹽水,或者將消過毒的薄荷提取物與甘油調合起來擦鼻腔。

清洗時,適當按摩鼻部,可改善鼻內血液循環,提高抗冷禦寒能力,減少傷風感冒的機會。

定期對鼻腔進行沖洗,不但可保持鼻腔的衛生,還可逐漸恢復鼻腔黏膜的敏感性。

只要患者的鼻甲沒有完全切除,保持良好的健康和心理狀態,空鼻症患者是有可能逐漸恢復的。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反思和心理調整

醫生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重新認識鼻甲保留和鼻黏膜保護的重要性,不再簡單地做“鼻甲大部分切除”,以“一切了之”,來換取患者“更通暢的呼吸”,消除併發症的隱患。

由於患者症狀和體徵的不一致,心理疏導治療也很重要。

雖然無法定性空鼻症患者為“精神病”,但是,他們的訴求正在得到重視。

鼻甲手術前,醫生不但自己要對術後併發症有充分認識,也要讓患者及家屬充分知情,權衡利弊。

當患者出現“空鼻症”表現後,醫生不能一味強調治療的正確性和檢查“沒有異常”,而應該與心理科、精神科等多學科會診,更有利於解決問題,現代微創手術讓科技造福患者,但也不能忘了人文的關懷。

空鼻症,一種連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