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畢馬威對中國汽車科技企業進行了深度分析盤點。以下是分析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賦智予車,駕馭未來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二、總體概況

1、核心評價維度

  • 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 對傳統汽車產業的變革與賦能
  • 財務健康狀況與增長水平
  • 市場認可度與細分領域發展潛力
  • 估值與資本市場認可
  • 團隊能力與企業創新機制


2、核心業務分佈:

本屆榜單中,智能網聯類企業佔比較高,其中含10家新銳榜入圍企業;過去一年該細分領域發展相對穩健,企業在技術研發、實際場景應用以及與OEM/Tier1的合作中不斷成長。汽車後市場,作為產業互聯網戰場之一,正在進行著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重塑的變革,本屆榜單持續關注了賦能4S店、流通、保險、維修、零配件等的相關企業。出行方式領域,頭部出行平臺佔據市場壟斷地位,但整車廠背景平臺增加,社交平臺、地圖入口及流量門戶逐漸分流;本屆榜單還關注了賦能車隊管理、貨運物流的企業。新晉整車廠經歷交付關鍵期,雖面臨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但作為新興力量,在ICT技術與汽車製造的融合、用戶交互和體驗各方面給業界帶來新變化和啟發,仍為本屆榜單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3、地域分佈:

汽車科技匯聚了信息技術和汽車兩大行業高端人才。入圍企業中有56家企業分佈在上圖所示區域。結合公司核心業務分佈情況分析,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區域,積聚了大量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在智能網聯相關產業具有顯著優勢;長三角地區擁有完備的汽車產業鏈,零部件公司的強集聚效應使其具備在汽車後市場持續發力的能力;珠三角地區依託地方產業優勢,更偏向於智能硬件、智能製造等終端硬件設備的製造。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科技人才的培養、聚集和儲備上優勢顯著,區域虹吸效應明顯。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4、團隊規模分佈:

今年汽車科技入圍企業規模大部分在500人以下,團隊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多為新晉整車企業、汽車後市場集團公司及部分科技獨角獸企業。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5、技術人員比例分佈:

創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能力是本屆榜單評選的重要考察維度,因此超過半數的入圍企業技術人員佔比超過60%。

相較而言,出行行業與汽車後市場企業更重線下場景,因此在這些企業中,服務與營銷人員佔比較大。技術變革正在重塑汽車產業價值鏈,人才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企業組織架構與快速變革能力能夠幫助科技企業在動盪的環境中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6、創立時間分佈:

本屆榜單的訪談中,我們關注到了一批成立5年以內、規模較小,同時具有獨特技術的科技企業,評選出10家入圍新銳企業。因此創立2-5年的初創型企業,總佔比超過入圍企業總數的60%。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7、估值分佈:

在今年入圍的企業中,有19家企業估值超過70億人民幣,達到獨角獸規模,主要分佈在智能網聯和汽車製造領域。從整體上看,由於入圍企業平均創立時間有限,且大多數新銳榜企業創立時間不足5年,因此估值在10-30億人民幣之間的入圍企業佔比最大。

今年的入圍企業中,約60%企業的融資輪次為A輪或B輪。構建可落地、規模化的解決方案,形成商業閉環,是未來汽車科技行業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三、2018年以來汽車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

1、應用於新一代智能汽車的芯片成為研發重點

隨著5G通信、車聯網、ADAS及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因素,無疑將芯片領域推上風口浪尖,各方紛紛摩拳擦掌、投袂而起。面臨著向新四化趨勢的轉變,除了傳統汽車芯片,應用於新一代智能汽車的傳感器芯片、自動駕駛芯片、網關芯片、智能駕駛艙芯片、IGBT芯片也成為新的爭奪地;尤其是應用於智能網聯領域的人工智能芯片成為創業企業及領軍企業的研發熱點。我們觀察到,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汽車行業的落地應用,是汽車與電子的產業融合過程,而實際的應用場景則決定算法及對芯片的定義,因此芯片發展勢必要實現軟硬件一體化的協同設計。進而,要求車商、芯片廠商在行業定義、應用之間不斷磨合,這將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中產生重要意義。

2、自動駕駛正在經歷場景化落地的分水嶺

自動駕駛作為汽車行業最引人注目的方向,正在經歷場景化落地的分水嶺。場景落地,同時意味著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形成商業閉環,這對高投入的自動駕駛企業,尤其對新創企業來說,關乎企業生存與未來可持續發展潛力。而不同於處於正從L2到L3過渡階段的乘用車輔助駕駛,L4級別自動駕駛的場景更加關注在商業運營領域,面向貨運、港口、礦山、Robotaxi等不同場景。不同的場景間的實地環境差異和行業需求差異,決定了其解決方案的難度和路徑選擇,以及可推廣複製的盈利模式與合作渠道。我們觀察到,國內自動駕駛新創企業已基本確立自身的定位,緊趕商業化的節奏。積累相關場景所需的人才和加深對場景的理解、加大力度獲得標杆客戶,以上均是分水嶺階段的制勝關鍵。這個過程是技術與行業需求、運營等各方的融合,自動駕駛技術方正推動上下游軟硬件產業、汽車製造、貨運物流業等各方定義新變化和新要求。

3、業界正視自動駕駛落地的安全性挑戰

2018年初,Uber和特斯拉相繼發生嚴重自動駕駛事故,使業界重新審視對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節奏及所面臨的安全性挑戰,推動建立統一且行之有效的自動駕駛安全標準及測試規範成為各個國家努力的方向。對比國際商業化落地領先的國家,中國在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起步時間略晚,且測試場景受限,因此尚未形成標準化測試體系。目前全國16個城市相繼出臺的測試管理規範,雖主要集中在道路測試階段,但大部分城市已將自動駕駛發展納入長期規劃,為技術迭代營造了豐富的空間。未來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完善測試政策細節和可行性,促進建立全國範圍的虛擬仿真測試、實車道路測試結合的測試場景體系,加快測試場與示範區的建設,探索與V2X等智能交通系統的結合,需得到政府、行業多方持續的關注和努力。除此之外,智能網聯的數據安全問題也更加得到重視,英國標準協會首次發佈了自動駕駛汽車網絡安全標準,對信息安全、行車安全、數據使用等問題的規範治理值得借鑑。未來,區塊鏈技術有望與車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車聯網數據的安全性,目前該探索仍處於萌芽狀態,區塊鏈技術在解決上述問題中的實際效能仍需要經過實踐驗證。

4、5G技術將能實現多源數據融合和V2X連接

高帶寬、低延時、高穩定的5G技術,對汽車行業帶來的變革值得期待。目前自動駕駛尚處於單車智能化普及階段,數據也主要來源於車身端的傳感器,5G技術將能夠實現道路、環境等多源數據融合,以及實現車與車、車與路之間的連接,這將為實現全場景自動駕駛提供條件,有助於構建智慧交通更加宏觀層面的規劃。近年來,國內外車企積極開展與芯片廠商及通訊公司的合作,以期在車聯網布局中搶佔先機。在5G技術正式投入商用後,未來如何有效運營V2X產生的海量數據,並進而轉化為商業利益是一大挑戰,ICT企業在汽車行業的地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目前,5G技術大規模應用還面臨著干擾管理、通訊安全、隱私保護等挑戰,並且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極大地成本投入,因此5G技術真正實現對車聯網的賦能還需國家層面的推動力量。我國正積極佈局V2X+智慧高速的智能化佈局,逐漸實現車輛被動網聯化接收過渡為車輛高級輔助駕駛,從而降低自動駕駛車輛成本,加快自動駕駛場景化落地。

5、直面製造白銀時代,深耕流通黃金新時代

2018年對於汽車的流通領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從汽車銷售市場表現看,汽車銷售市場20餘年來首次出現銷量環比負增長;流通銷售行業洗牌正在加劇,實力較弱的小規模企業的相繼出局,行業利潤模式的趨於固化,市場和相關法律法規逐漸完善,正推動汽車流通走向成熟。汽車製造的十年黃金時代已然逐步向白銀時代過渡,在業界已成為一種共識。主機廠與經銷商間的博弈關係正悄然改變,車企、電商、金融企業紛紛佈局汽車新零售,以二手車嚴選店、線上直租平臺等形式為例,以新零售概念為主的新營銷、新渠道、新交易等創新模式,正推動汽車流通的商業要素重構。甚至新零售也在影響著後市場領域,作為產業互聯網重要戰場之一,後市場領域正在進行著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重塑的變革。面臨白銀時代,汽車後市場和汽車金融逐漸吸引著業內更多的目光和投入。比如,部分汽車新零售平臺在探索線下發展方向的同時,也已經涉水汽車後市場服務,而這又進一步促使流通企業提升優化運營、數據決策能力,向智慧化流通體系邁進。

6、渠道優化助推融資租賃市場滲透

在汽車銷售市場環比負增長、新車市場分割日趨明顯的環境下,汽車產業的投資進入了瓶頸期,然而汽車融資租賃卻在汽車流通領域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下沉市場中。雖從2009-2010年優惠政策推動市場下沉以來已有時日,以融資租賃模式進入的汽車新零售平臺暫且增速放緩,但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汽車保有量處於較低水平,長遠看融資租賃領域,下沉市場仍可能成為主要增長點。國內汽車融資租賃行業市場參與者更為多元化,相比於廠商系、經銷商系、專業租賃系公司,互聯網系融資租賃公司成長速度較為良好,且有平臺數據優勢。整體上,目前融資租賃行業仍處於初級階段,產品價格過高,加之下沉市場消費理念還在逐漸轉變中,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尚不足以有爆發增長。此外,汽車融資租賃的發展還依賴於後續相應的二手車再營銷渠道和殘值管理,目前中國市場這些基本條件似乎尚未成熟。但我們相信,在汽車流通方式多樣化,如電商、二手車新零售發展的形勢下,融資租賃將會迎來創新模式迭代。

7、出行領域分流競爭激烈,協作發展精細運營

MaaS仍舊是汽車領域未來預期最可能、高增長的盈利模式。但目前出行領域受政策、參與者、資本方、市場等動態因素博弈,仍處於不斷調整與發展中。分時租賃等共享汽車盈利模式仍不明朗,重資產、重運營的特點成為發展的原生困境。社交平臺、地圖入口及流量門戶的分流,下沉區域、細分場景出行平臺的崛起,挑戰著大型網約車企業、傳統巡遊車行業的市場地位,促使著出行平臺、運力企業向精細化、規範化、數字化運營發展。在動盪中謀求發展的出行平臺,一方面加強對創新技術的嘗試:AI及ADAS技術應用加強駕駛安全管理、數字化運營提升車輛調配效率、自動泊車等功能逐步完善用戶體驗等;另一方面,從產業鏈上下游的協作入手:出行平臺上接主機廠和租賃公司,下承充電樁運營商、支付平臺、維修保險、二手車回收等後市場服務公司,通過協作模式成功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將成為實現規模化、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傳統整車廠在出行領域表現出更大的合作意願,不僅與科技公司開展數據、運營合作,更呈現出積極和傳統領域競爭對手建立聯盟的態勢。在動盪與發展中,自動駕駛又是一個影響所有入局者決策的因素,未來對出行商業模式帶來跳躍式的進化。最終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未來城市生活,實現安全、高效的無縫連接出行才是最理想的。

8、企業尋求乘車安全、用戶體驗、商業模式的平衡

隨著網約車黑天鵝事件接連發生,監管部門和各地政府介入網約車發展,協助建立行業安全規範。整治非法營運、安全管理與應急、資金結算合規是當前網約車合規化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政策執行不斷加強,行業運力有所減少,掌握合規運力的公司獲得逆勢發展先機,然而對於用戶忠誠度較低的網約車市場,出行即服務,精細化、場景化運營兼顧效率和體驗,才是制勝之道,企業要達到乘車安全、用戶體驗、商業模式的平衡。

網約車的規模擴張受到抑制,出行市場的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傳統的巡遊出租車行業得到喘息的機會。政府鼓勵網約車平臺公司協助巡遊車經營者進行轉型升級,通過接入網約出租車平臺,傳統巡遊出租車行業可直接依託平臺技術優勢與互聯網接軌,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促進出租車服務質量透明化,完善出租車服務標準體系和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9、實現真正意義的量產和樹立可信賴的品牌尚有距離

未來兩年,是新晉整車企業發展關鍵期。雖然部分企業實現了交付,但離真正意義的量產還有距離。生產資質和產業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補貼的逐步退潮,都對市場上供需雙方產生了諸多影響。在供給端,國家放開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由新晉整車、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勢必構成市場激烈角逐的局面;特斯拉Model 3的進入,增程式混動納入新能源名錄,引發更多的不確定性。在需求端,消費者對於電池續航、乘坐體驗、安全性能等新能源汽車的傳統問題解決需求迫切,同時新的期望也在不斷升級,個性化、智能化、全方位的消費體驗逐漸得到消費者的傾心。對新晉整車企業來說,從售前到售後一系列閉環商業場景要在未來兩年逐漸建立其口碑和影響力,構建全鏈路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和車後服務將會是各車企在生存窗口期存亡的關鍵。

10、無縫電網將會是電動汽車成功的關鍵促進因素

具有高連接性、數字性、安全性的無縫電網將會是電動汽車成功的關鍵促進因素。充/換電網絡,作為新能源汽車能量補給的基礎設施,其建設對整個電網和能源網絡提出了嚴峻挑戰。短期市場要求優質性能充電樁及高效運營商。長期智能無縫電網,以大規模儲能系統實現電力削峰填谷的分配,提高效率同時安全運營。除了便捷的充電網,解決里程焦慮的根本,在於提升電動車主要成本來源的電池的性能。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電池產業經歷著調整:向高能量密度的固態電池發力的同時,產業鏈也經歷著上下游整合的趨勢,電芯、BMS等核心技術企業向上遊新材料、下游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佈局。主機廠也紛紛入局動力電池產業,與電池廠商合資建廠,期望提升電池效率、控制成本;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提高整車保值率也是其重要考慮因素。


四、中國汽車科技企業50強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領先企業盤點(89頁)


各公司介紹:略。如需瞭解詳情,請登陸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