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怎麼發現溼氣體質?觀察自己

現在是春季了,天氣寒冷潮溼,這時候溼氣最為活躍,而人恰恰是這時候身體最虛弱。很多人發現自己整天睏乏無力,無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難,頭暈腦脹,還頻繁鬧肚子,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十有八九會發現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究竟身體哪裡出現了毛病?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觀察下舌頭的邊緣,如果舌頭邊緣有鋸齒或者有白白的舌苔。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如再觀察下自己的大便,大便溏稀不成形,粘連在馬桶壁上,很難衝乾淨或者經常便祕。

一旦舌頭和大便出現這種信號,說明你體內有嚴重的溼氣,一旦被溼氣纏身,那麼後果非同小可。

中醫有一句古話: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沒有人能隨便祛溼成功,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人,他們常年被溼氣折磨,他們煲湯,熬粥,但是從來沒有擺脫溼氣的困擾。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究竟溼氣有多可怕?

溼氣在內首先會侵犯脾胃,然後停留在腎,繼而溼氣會侵犯心肺,同時,溼氣下侵肝,膽,膀胱,五臟六腑,無一能倖免。

溼氣會傷害人體的五臟六腑,最常見的有:肝有溼,脾有溼,肺有溼,腎有溼,胃有溼。五臟六腑被溼氣侵害,外在就會表現出種種不適。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是不是預示著身體有什麼重大疾病呢?

如果你去醫院,很可能也查不出什麼疾病。但你並不放心,因為每天,你可能都會受到下面這些症狀的折磨:

①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祕

②口乾,口苦,口臭

③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④頭髮油膩,脫髮,白髮

⑤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

⑥浮腫,眼袋下垂,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這是因為溼氣停留在哪裡,身體就會以某一種症狀表現出來,例如溼氣在肝膽,就會出現口乾口苦,溼氣困脾就會出現舌苔黃膩,胃有溼,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胃脘痛等等

這並不是最可怕的結果,畢竟身體的這些小毛病,大部分人都覺得沒有什麼。但是溼氣還有兩個對人最嚴重的影響:

其實溼氣會影響一個人的皮膚,容貌,體型。

一旦被溼氣纏身,皮膚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皮膚會油膩,毛孔粗大,暗黃沒有光澤,嚴重者會長斑長痘。我經常發現一些女生,原本是漂亮的美女,但是她所有的美貌都被溼氣毀掉,至為可惜。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溼氣會讓人變胖,即便是乾瘦的人也會有小肚子,有些長期被溼氣困擾的人,無論怎麼減肥都會反彈,最終體重逐年增加,終於一胖毀所有。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到底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先看完再說吧!

中醫將齒痕舌或者舌苔黃膩,大便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睏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態稱為溼氣重。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為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

體內溼氣重,導致水溼內阻,造成舌頭胖大,舌的邊緣受到牙齒的擠壓,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齒痕舌。所以舌頭邊緣有鋸齒,說明體內長期有溼氣。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如果天氣漸暖,喝水較少的時候,即便沒有鋸齒舌,但是舌苔會呈現黃色,口乾,口苦會更加嚴重。

溼氣重並非僅僅引起齒痕舌和大便溏稀這麼簡單,畢竟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身體的其他症狀會越來越加重,最終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溼氣重的人只是感覺舌像異常,大便溏稀不成形、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溼氣還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容貌,表現在皮膚上會出現長斑長痘,暗黃無光;表現在體型上就是水腫肥胖,大腹便便;表現在精神氣色上就會出現無精打采,睏乏無力。

中醫說法

中醫說:溼氣首責之於脾,卻不侷限於脾。所以李老師配料眾多,對內調理脾,胃,肺,腎調和五臟六腑;對外消除溼氣引發的嗓子發癢,口乾,口苦 ,口渴 ,清熱清火,全身肌肉關節痛 頭暈頭痛,皮膚油光,滿臉起痘,大便糖稀而肛門澀癢,皮膚溼疹等等表症,而且常常幾天就見效。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除溼氣十大常見食物:
(1)蒲公英:清熱解毒,利膽,健胃。
(2)淡竹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
(3)馬齒莧:清熱解毒,散血消腫
(4)紅豆:養顏美容、益氣養血、利水消腫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5)薏仁:利溼健脾;舒筋除痺,增強免疫力
(6)槐米: 涼血止血,清肝降火
(7)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8)綠茶:清熱解暑、消食化痰、清心除煩、、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溼
(9)枳椇子: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10)梔子:清熱,瀉火,涼血。
(11)茯苓: 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12)山藥:有健脾、補肺、固腎、益腦、益精養顏、抗衰老、抗腫瘤、抗疲勞、抗有害物質刺激、調節代謝、增強免疫機能、促進生長、調節內分泌、調節心肺功能。
小滿剛過,體內溼氣很重?《本草綱目》中的十大常見食材去溼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