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如何丟失燕雲十六州,讓中原始終處於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

【戰爭與歷史原創90期】在兩宋時期,我們看到遊牧民族國家成立的最多,也是中原漢族與少數民族打仗最多的時候,而之所以兩宋時期能夠產生這麼多的遊牧民族國家,與北宋建國之初無法收回東北的燕雲十六州有關,廣大的燕雲十六州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一旦中原王朝無法有效管理這裡,那麼必將產生威脅中原王朝的遊牧民族國家,而宋朝建國初期完全有機會拿下這塊寶地,卻因為眾多的原因而最終無緣,並且在這裡先後產生了遼國、後金等兩個威脅宋朝的國家;那麼北宋如何一步步丟失燕雲十六州,最終讓中原始終處於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的?

北宋如何丟失燕雲十六州,讓中原始終處於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

一、燕雲十六州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佔有此地對兩宋安全環境有極大的改善;

燕雲十六州也稱幽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之於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於北方,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元朝稱之為腹裡,在唐朝時期唐太宗以這裡為跳板,開動政府高麗的戰爭,而到了唐朝後期,卻因為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與遼契丹的勾結,讓此地被遼國佔據,成為北宋懸在頭頂的利劍,也讓中原王朝北宋喪失對東北方向的控制,繼而無法有效向西拓展影響力,也讓党項等少數民族成立了西夏國家,成為又一個威脅北宋安全的西北強敵。

北宋如何丟失燕雲十六州,讓中原始終處於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

二、宋太祖趙匡胤逐漸統一南方,但東北的契丹族也形成了統一強大的民族,宋朝失去了最好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時機;

在宋朝建立初期,中原大地上存在著五代十國的黑暗時期,而趙匡胤先後滅掉南方的5個割據政權,最終一統中原,對於東北的戰略地位,作為宋朝的開國之君也知道它的重要性,因此啟動了征服燕雲十六州的戰爭,但是在趙匡胤征服南方的過程當中,東北的契丹族也通過兼收幷蓄,最終成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遼國,也就是說此時的宋朝面對著一個資源統一調配,且在軍隊戰鬥實力上強於中原軍隊的國家,也許在早十年,契丹還沒有形成統一國家的時候,趙匡胤拿下燕雲十六州還有機會,但是此時的宋朝已經失去了最好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時機,所以在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戰爭當中,宋始終敗多勝少,最後只能簽訂“澶淵之盟”,承認燕雲十六州歸屬遼國,從次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向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過渡,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而後期宋朝為了抵禦北方遊牧騎兵,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廣植樹木,花費大量財力修建防線。

北宋如何丟失燕雲十六州,讓中原始終處於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

三、後期不斷崛起的遊牧國家,遼國、後金、西夏、蒙元國家在軍事實力上都強於弱宋,因此兩宋時期根本無力再收回燕雲十六州;

如果在兩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那麼宋朝還有機會聚集國家力量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恰恰此時期也是北方遊牧民族最為強大的時期,先後誕生的遼國、後金、西夏、蒙元等國家,一個比一個厲害,而宋朝的軍事實力恰恰是歷史上最為不濟的時候,宋朝開國初期的重文輕武政策,也讓兩宋難以產生有戰略水平的大將,而君臣關係、以及邊將與士兵的關係等,都是不斷制約兩宋軍隊戰鬥力的因素,因此兩宋時期始終無力再收回燕雲十六州。

北宋如何丟失燕雲十六州,讓中原始終處於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

燕雲十六州是兩宋建國以來朝思暮想奪回的地方,但是直到宋朝被蒙元滅亡,燕雲十六州也未能被宋軍佔領過,而沒有燕雲十六州的環衛,在兩宋的東北方向,先後產生的遊牧民族國家,對宋朝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也是軍事實力上宋朝始終伴隨著強敵環繞的根本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