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前言

提到石敬瑭,你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

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這幾個詞:

兒皇帝、漢奸、賣國賊,

也許,石敬瑭留給我們的印象也就剩這幾個形容詞了,

但是如果在聽講之前你已經將石敬瑭和這幾個詞牢牢綁在一起,形成了頑固的臉譜化思維。

那麼,很遺憾的告訴你:你從一開始就錯了。

那有人會問,那你說該抱什麼樣的態度去聽講?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兒皇帝也好、漢奸也罷,都是後人給石敬瑭貼的標籤,

這些標籤通過教科書深深植入我們的思維,以至於我們不自不覺中犯了一個大錯誤。

我們忘了石敬瑭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和我們有著同樣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其次才是皇帝身份,最後才是兒皇帝、漢奸等標籤。

這三個階段是不能搞亂的,

我們的講座就是要講述石敬瑭傳奇一生的功過是非,

分析他如何從一個青年虎將一步步走到兒皇帝、漢奸、賣國賊的絕路。

如果你拋開前兩步,直接跳到第三階段,

在聽講前就已經給他蓋棺定論,那你還有必要再聽下去嗎?

一句話:拒絕臉譜化,探尋真實的後晉,還原一個真實的石敬瑭。

以上是簡單的說明,好了,開始進入正題。


第一節、青年才俊

同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和後來的劉知遠一樣,石敬瑭也是沙陀人。

五代裡有三個都是沙陀人建立的(後唐、後晉、後漢)可見當時沙陀人的強盛。

沙陀人最初居住在新疆,後來不斷東遷,成為唐朝的僱傭軍,北方的很多邊鎮都能看到沙陀人的身影。

石敬瑭生於太原,關於他的身世,薛居正的《舊五代史》說他是衛國大夫石碏、漢朝丞相石奮的後代,(本衛大夫碏、漢丞相奮之後)看來又是一個攀豪門親戚的主兒。

漢末中原大亂,祖上遷居甘肅,唐憲宗元和年間東遷到河東。

但歐陽老爺子的《新五代史》不認可這種說法,

可能是因為歐陽老爺子對石敬瑭認賊作父的行為深惡痛絕,無法接受他是漢人的殘酷事實,堅決不承認舊五代史的說法。

但又無法證明石敬瑭的身世到底如何,乾脆說不知道石敬瑭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新五代史-卷八》)

以下涉及到《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的地方,一律簡稱《舊史》、《新史》。

青年時代的石敬瑭還是可圈可點的,寬厚平淡、為人和善、不愛說笑,喜怒不形於色。

新舊史雖然在他身世方面有爭議,但對他的性格、行事風格卻是一致認同的。

新史說他(敬瑭為人沈厚寡言。)

舊史也是同樣的評價(性沈淡,寡言笑,讀兵法,重李牧、周亞夫行事。)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成熟、穩重、有責任心、上進心,標準的優秀青年。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正因此他深受當時還是代州刺史的李嗣源的器重,還把女兒許配給了他。

(明宗愛之,妻以女。-----《新史》)

(每深心器之,因妻以愛女。-----《舊史》)

從此,石敬瑭忠心耿耿的追隨明宗東征西討,戰功顯赫,

多次救明宗於危難之中,甚至連莊宗李存勖好幾次遇險也是他拼死救回來的。

可謂赤膽忠心、英勇無畏。

例如天佑十三年二月,樑晉在清平爆發激戰,莊宗被樑軍圍困,情況危急。

石敬瑭率領十幾個騎兵衝入重圍,縱橫衝殺,樑軍無人敢當,最後安全救出莊宗。

(帝領十餘騎,橫槊深入,東西馳突,無敢當者,卒全部伍而還。----《舊史》)

天佑十四年,李嗣源也被樑軍圍困,又是石敬瑭奮不顧身,救出了岳父大人。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諸如楊劉鎮之戰、胡柳坡之戰、德勝渡之戰、胡盧套之戰……數不勝數。

由此你可以想到石敬瑭後來的地位是怎麼來的,那可是一刀一槍玩命換來的,

而非有些人想的那樣靠公主的關係,

況且那時候公主還不是公主,

因為他爹李嗣源還不是皇帝呢。


第二節、乘龍快婿

最危險的時候敵人的刀眼看就要砍到李嗣源背上了,石敬瑭眼疾手快,一槍將敵人刺下馬。

(敵出不意,以兵掩明宗,刃將及背,帝挾戰戟而進,一擊而凶酋落馬者數輩,明宗遂解其難。------《舊史》)

舊史詳細記載了石敬瑭參與的一系列戰役,新史很簡單,就用一句話做了總結,說石敬瑭經常救明宗於危難之中。

(敬瑭常脫明宗於危。-----《新史》)

同光四年二月,趙在禮在魏博叛亂,

莊宗派李嗣源平叛,不料自己部下譁變,

李嗣源大驚,打算親自回京說明情況,

石敬瑭極力勸阻說豈有軍隊譁變,而將軍安然無事的呢?

況且猶豫是兵家大忌,不如,果斷南下。

(豈有軍變於外,上將獨無事者乎?且猶豫者兵家大忌,不如速行。------《新史》)

李嗣源聽從了石敬瑭的建議,搶佔開封、攻入洛陽,莊宗在兵變中喪命,李嗣源登基,是為明宗。

論功行賞,無疑,石敬瑭是第一功臣,

明宗沒有虧待他,封官加爵,

先後任保義軍節度使、宣武軍節度使、天雄軍節度使和河陽節度使,

成為明宗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後唐明宗李嗣源

此時,契丹不斷南侵,威脅後唐的大本營太原,朝廷很重視,打算派一員大將去坐鎮,

石敬瑭不想久居秦王李從榮之下,於是主動請求前往河東,

明宗大喜說,你替我去,沒有做不成的事。

(卿為吾行,事無不濟。-----《舊史》)

於是認命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加兼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軍總管。

太原是個很邪門的地方,五代時很多人都是從這裡成就自己的霸業的,比如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北漢的劉崇。

在餞行宴會上,明宗戀戀不捨,流淚良久,親信們都覺得明宗過度悲傷,不就是女婿外放嘛,至於如此悲傷嗎?

(帝因再拜告辭,明宗泣下沾衿。左右怪其過傷,------《舊史》)

明宗當時已經在病中,或許是感到時日無多吧,想到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難免悲傷。

果然,石敬瑭上任不久,明宗便駕崩了。

石敬瑭聞訊悲痛欲絕,痛哭流涕,彷彿死了親爹一樣。

(明宗晏駕,帝聞之,長慟若喪考妣。-------《舊史》)


第三節、深得民心

明宗死後,石敬瑭很少回京,潛心在河東發展壯大,因勤政有為,深得當地民心。

這一點《新史》沒有相關的記載(歐陽老爺子也不屑於為漢奸唱讚歌)倒是《舊史》記載的很詳細。

石敬瑭平時很簡樸,不喜歡聲色犬馬的生活,也不怎麼搞宴會。

一有空就召集親信官員討論民間百姓的疾苦和為政的得失,凡事總是親力親為(事多親決)。

有一次,一個婦女告狀,說她晒在門口的米被士兵的馬吃了。

士兵喊冤,卻無法證明自己的馬沒吃,官吏不知道如何判決。

石敬瑭見了,說好辦,把馬宰了,看腸子裡有沒有米。

有,殺士兵,

沒有,殺婦女。

(可殺馬刳腸而視其粟,有則軍士誅,無則婦人死。-------《舊史》)

結果發現馬腸裡沒有米,婦女被處死,雖然刑罰過於嚴酷,

但五代向來以嚴刑峻法出名,並非只是石敬瑭這麼搞,結果再也沒人敢隨意誣告他人,境內治安為之一新。

(境內肅然,莫敢以欺事言者。-------《舊史》)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石敬瑭在河東任內,注重孝道,發現有父母尚在兒子就爭搶家產的一定會毫不手軟的抓起來殺掉。

(以孝治為急,見民間父母在昆弟分索者,必繩而殺之——《舊史》)

勤於政務,精明能幹,工作能力超強,以至於衙門裡沒有任何積壓的案子。

(勤於吏事,廷無滯訟。---《舊史》)

有兄弟二人因出售田地發生糾紛,告到衙門,老石原本就是十分重視倫理孝道的人,

看到這種事,嘆道人之所以不講信義,是因為我這父母官剛來不久,教化不到位的緣故,我非常慚愧。

(人之不義,由牧長新至,教化所未能及,吾甚愧焉。-----《舊史》)

然後公正處理了此事,處罰了不守約定的兄長,由此眾人都佩服他的英明。


第四節、建立後晉

李從珂造反後,李從厚召石敬瑭進京勤王,石敬瑭猶豫了一陣,率兵南下了,

走到衛州遇到了逃命至此的李從厚,將他軟禁起來,

後來被李從珂派人殺死,石敬瑭以後想起此事總是很內疚,感覺愧對明宗吧。

(帝后長以此愧心焉。----《舊史》)

李從珂登基後,石敬瑭還是主政河東,沒有太大變化。

但李從珂顯然不信任他。

清泰二年的析州軍士起鬨事件加深了兩人的猜忌。

清泰三年五月,李從珂改授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山東鄆州),

石敬瑭起兵造反,求救於契丹,攻入洛陽,

李從珂自焚,後唐滅亡,他的後晉粉墨登場,改元天福。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求援於契丹是千百年來人們唾罵的重點,石敬瑭為什麼要出此下策呢?

我分析石敬瑭應該是把困難想的過大,把李從珂的軍事壓力想的過於厲害了,因此在手忙腳亂中自然而然想到了契丹。

求援於外族的事以前於很多前輩都幹過,

可像石敬瑭這種以老事幼,以父禮伺候蠻夷酋長的事絕無僅有,石敬瑭是第一個,可能也是最後一個。

按說割讓幽雲十六州和每年30萬歲絹就足夠了,沒必要再加這一條。

可石敬瑭偏偏就這麼幹了,他為什麼要走這一步?

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

即位後的石敬瑭一方面信守他對契丹干爹的承諾;另一方面也延續了他一貫的親民、勤政、簡樸的作風,對於迅速穩定局勢和人心起到了巨大作用。

有一次,石敬瑭離京前往開封,路過鄭州時,鄭州防禦使白景友盛情款待,還進獻了許多好玩意。

石敬瑭第一句話就問這些東西百姓沒出力嗎?

(不出民力否?)

白景友趕緊說臣害怕陛下的法律,這些都是用自己工資辦的,石敬瑭這才收下。

(臣畏陛下法,皆辦於己俸。-------《舊史》)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到開封后,石敬瑭又下詔書,要求各地官府將天福二年四月五日前的罪犯,除殺頭大罪以外的全部釋放。

天福元年前積欠的租稅全部免除。

從開封返回洛陽途中,走到鄭州與滎陽交界處,發現了一些遭受蝗災和旱災的莊稼地,

石敬瑭立即命當地官府查明地的主人為何人,減免了他們的賦稅。

類似這樣的免稅減租舉措史書中隨處可見,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所幫助。

五代連年戰亂,許多人被迫逃入深山落草為寇,打家劫舍,百姓深受其苦,石敬瑭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下詔天福二年四月五日之前落草的一概不追究責任,限期兩個月內金盤洗手,否則逾期將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節、與狼共舞

由於石敬瑭是靠契丹干爹的支持才得以即位,因此很多節度使都頗有微詞,不肯俯首聽命,叛亂之事時有發生。

為了安撫人心,石敬瑭對各地軍閥們封官進爵,很多節度使都封了王爵,諸如:

天雄軍節度使範延光封臨清王;

鳳翔節度使李從嚴封岐王;

平盧軍節度使王建立封臨淄王;

等等。

區區一個王爵很難滿足那些軍閥的胃口,你石敬瑭能當皇帝,兄弟們為何當不得?

因此叛亂依舊時不時發生,後晉的平叛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範延光、安重榮等節度使相繼造反,

安重榮更是大罵石敬瑭認賊作父,揚言要和契丹決一死戰,

朝中大多數官員也對石敬瑭以父禮事契丹不滿,面對內憂外患,石敬瑭一肚子火氣,也想過放棄這種兒皇帝生活。

但在桑維翰的極力勸諫下,他又覺得其實當兒皇帝的好處還是蠻多的,於是又安心做起了兒皇帝,至死沒能摘下這頂恥辱的帽子。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天福七年,不願依附契丹的吐谷渾部族投奔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契丹大怒,派人責問石敬瑭,

此時老石正為各地此起彼伏的造反而鬧心,見契丹又來欺負他,而他一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二不敢頂撞契丹干爹。

悲憤不已,憂憤成疾,六月,死在了鄴都。時年51歲。

遺命齊王石重貴即位,上廟號高祖。十一月,葬西京顯陵(今洛陽宜陽縣石陵鎮石陵村西)

講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咬牙切齒,石敬瑭你好歹也曾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猛將,你的血性到哪裡去了?

難道就甘心一輩子跪在蠻夷酋長的腳下嗎?

他當然不甘心,可他別無選擇,因為在五代那個神奇的時代,認人當爹是一件很時髦的事。

你想幹還得排隊,有人還會插隊,老石就險些被人插隊了。

就在他和契丹達成合作共識後,一個人眼紅了。

還記得敲李從珂竹槓的那個趙德鈞吧?

被李從珂怒斥了一頓後,惱羞成怒的趙德鈞扭臉給契丹主耶律德光寫了封信,

主要意思就是說石敬瑭不是好東西,我給您當兒子吧,石敬瑭答應你的一切條件,我都答應,至於石敬瑭嘛,還讓他做河東節度使吧…….

耶律德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我不是做夢吧,怎麼中原人都這麼喜歡給人當兒子呢?

然後,他開始重新考慮和石敬瑭的合同。

石敬瑭一聽,急了,乾爹,我都喊順口了,你不能毀約啊。

急忙派桑維翰帶著厚禮去契丹,從早到晚跪在耶律德光面前苦苦哀求,希望耶律德光不要採納趙德鈞的建議。

耶律德光被感動了,拒絕了趙德鈞的建議,繼續支持石敬瑭,並對他說,桑維翰對你忠心耿耿,我看他可以當宰相。

石敬瑭即位後就認命桑維翰做了宰相。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石敬瑭死後四年,他的繼承者石重貴因拒絕向契丹稱臣,激怒了契丹,揮師南下,滅了後晉,

這真是成也契丹,敗也契丹。

石重貴被擄往關外,最終客死異鄉,葬處不詳。

如今後晉留在世間唯一的遺蹟就是石敬瑭的顯陵了。


第六節、顯陵懷古

我去拜訪顯陵時,正值麥收時節,田野裡一派豐收景象,翻山越嶺,歷時5個小時終於到了石陵鎮。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昔日破敗的小鎮如今有了一些改觀,最大的變化就是橫穿鎮區的公路終於修成了,至今難忘前幾年下鄉來石陵時的一幕幕往事,那條“水泥路”是印象最深刻的。

到了鎮上,稍事休息後,便開始找顯陵,盛夏時節,植物瘋長,到處都是綠蔭,不大好找,頗費了一番周折。

後來遇到一熱心老伯,經詢問,才搞清了具體方位。

講到石敬瑭,老伯打開了話匣子,給我講了許多關於石敬瑭顯陵的故事,以及當年盜墓賊進去後的細節,使我獲益匪淺,告別老伯後,很快便在村西的田野裡找到了顯陵。

除了一座孤零零的封土堆,別無他物,墓前的盜洞很刺眼、陰森。

顯陵坐北朝南,墓前原有神道石刻,因泥土淤積的緣故被埋在了地下,只剩下一個望柱的頂部留在地面上。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由此判斷顯陵石刻應該保存完好。

站在顯陵前,心裡五味雜陳,關於石敬瑭,似乎到了總結的時候了,我突然想起了《舊史》裡最後對石敬瑭蓋棺定論的那番話:

如果石敬瑭不是依靠契丹的援助,而是靠自己的本事得到天下,

以他的能力教化百姓,治理國家,雖然未必比得上古代的聖賢君主,也能成為一位仁慈、簡樸、愛民的明君。

(儻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茲睿德,惠彼蒸民,雖未足以方駕前王,亦可謂仁慈恭儉之主也。--------《舊史》)

這番話說得很中肯,也很到位。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石敬瑭的惋惜之情,我也深有感觸,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其實石敬瑭並非大奸大惡之徒,只是一時糊塗,一步錯步步錯,從他決定求援於契丹時,他悲劇命運便已經註定了。

而我們中國人又深受“非白即黑”的臉譜歷史觀毒害,加上教科書的渲染,導致我們一口咬死兒皇帝、漢奸、賣國賊這幾個標籤,將石敬瑭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關於石敬瑭的其他標籤,例如穩重、親民、簡樸、勤政等,我們卻不願接受,聽不進去。

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石敬瑭沉默不語,顯陵孤獨的在西風中見證著那段歷史,關於石敬瑭的功過是非,還會一代代的評說下去。

臨走時,回望顯陵,心裡有些悵然,

老石,你不孤獨,還記得老朱吧?

你的老熟人,連那個禽獸我都去看過他,你比他強多了,你應該欣慰了。

一路向北,顯陵越來越遠,石敬瑭終於悄悄走入歷史,伴著呼嘯的西風,我們的後晉篇第一講也徐徐落幕了。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聽完了這一講,希望你心中的那個戴著臉譜的石敬瑭摘下臉譜吧,

如果你對石敬瑭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那麼恭喜你,你有收穫。

丟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千年的“兒皇帝”石敬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