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為了改善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交通,促進北海道經濟的發展,日本下決心修建一條海底隧道,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這條隧道以兩端的主要城市命名,叫青函隧道。工程空前浩大,從1964年動工,直到198年才正式通車,前後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隧道從北海道的知內可鑿起,穿過津輕海峽,到本州青森縣的今別可露出地面,全長53.85千米,其中23.3千米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24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寬11米,高9米,可以同時通過兩列對開的火車。除主隧道外,還辟有斜井和輔助隧道。為了安全起見,主隧道在海峽兩側各設有一個海底應急車站(北為吉岡海底站南為龍飛海底站),旅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撒離隧道到達地面。隧道的指令中心設在函館。經過隧道的所有火車,都由這個指令中心控制。列車運行於海底深處,電子顯示器隨時告訴乘客火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距隧道口的里程和距海面的深度。只需50分鐘,列車就穿過了海峽。橫亙在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天塹,終於變成了通衢大道。

為了讓人們瞭解青函隧道的規模和工程的艱鉅,在龍飛站附近,當時的作業坑入口處闢建了一座隧道工程紀念館。這裡展示的很多實物,模型和圖表,記錄了人們同大自然搏鬥的艱辛歷程。據統計,整個工程共挖據土石方達603萬立方米,使用水泥85.7萬噸,鋼材0.8萬噸(可建東京鐵塔42座)。觀眾們還可饒有興趣地乘坐當時運送工作大員的地下索車直達海面下140米的坑道,進行實地參觀。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為了改善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交通,促進北海道經濟的發展,日本下決心修建一條海底隧道,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這條隧道以兩端的主要城市命名,叫青函隧道。工程空前浩大,從1964年動工,直到198年才正式通車,前後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隧道從北海道的知內可鑿起,穿過津輕海峽,到本州青森縣的今別可露出地面,全長53.85千米,其中23.3千米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24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寬11米,高9米,可以同時通過兩列對開的火車。除主隧道外,還辟有斜井和輔助隧道。為了安全起見,主隧道在海峽兩側各設有一個海底應急車站(北為吉岡海底站南為龍飛海底站),旅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撒離隧道到達地面。隧道的指令中心設在函館。經過隧道的所有火車,都由這個指令中心控制。列車運行於海底深處,電子顯示器隨時告訴乘客火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距隧道口的里程和距海面的深度。只需50分鐘,列車就穿過了海峽。橫亙在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天塹,終於變成了通衢大道。

為了讓人們瞭解青函隧道的規模和工程的艱鉅,在龍飛站附近,當時的作業坑入口處闢建了一座隧道工程紀念館。這裡展示的很多實物,模型和圖表,記錄了人們同大自然搏鬥的艱辛歷程。據統計,整個工程共挖據土石方達603萬立方米,使用水泥85.7萬噸,鋼材0.8萬噸(可建東京鐵塔42座)。觀眾們還可饒有興趣地乘坐當時運送工作大員的地下索車直達海面下140米的坑道,進行實地參觀。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城市

北海道每10個居民中,有7個住在城市裡。超過10萬人口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首府札幌、旭川(人口36萬)和函館3市最大。北海道城市的共同特點是都比較年輕,古蹟較少。因此,大多數遊客把重點放在遊覽自然風光上,而以附近的城市為駐足地和出發點。

旅遊

從踏入北海道的第一步起,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田園還是山林,舉目望去一片片、一叢叢廣大無比,其間鮮見人影,令人感到安逸自在,發現除京濱、阪神那些擁擠侷促的地方之外,還另有個粗獷、瑰麗的日本,像璞玉渾金,等待人們去遊覽。

在北海道共設有6座國立公園,都是自然景觀雄奇優美的地方。其中道中央的大雪山國立公園是日本最大的自然公園,佔地近23萬公頃。這裡聳立著以北海道最高峰旭嶽(海拔2290米)為中心的火山群,十分壯觀。發源於此的石狩川和十勝川,是北海道兩條最長的河流。其中石狩川將山腹切割成層雲峽奇觀,兩側聳立著高150多米,長24千米的石壁有幾十條瀑布直瀉而下,令人歎為觀止。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為了改善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交通,促進北海道經濟的發展,日本下決心修建一條海底隧道,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這條隧道以兩端的主要城市命名,叫青函隧道。工程空前浩大,從1964年動工,直到198年才正式通車,前後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隧道從北海道的知內可鑿起,穿過津輕海峽,到本州青森縣的今別可露出地面,全長53.85千米,其中23.3千米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24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寬11米,高9米,可以同時通過兩列對開的火車。除主隧道外,還辟有斜井和輔助隧道。為了安全起見,主隧道在海峽兩側各設有一個海底應急車站(北為吉岡海底站南為龍飛海底站),旅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撒離隧道到達地面。隧道的指令中心設在函館。經過隧道的所有火車,都由這個指令中心控制。列車運行於海底深處,電子顯示器隨時告訴乘客火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距隧道口的里程和距海面的深度。只需50分鐘,列車就穿過了海峽。橫亙在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天塹,終於變成了通衢大道。

為了讓人們瞭解青函隧道的規模和工程的艱鉅,在龍飛站附近,當時的作業坑入口處闢建了一座隧道工程紀念館。這裡展示的很多實物,模型和圖表,記錄了人們同大自然搏鬥的艱辛歷程。據統計,整個工程共挖據土石方達603萬立方米,使用水泥85.7萬噸,鋼材0.8萬噸(可建東京鐵塔42座)。觀眾們還可饒有興趣地乘坐當時運送工作大員的地下索車直達海面下140米的坑道,進行實地參觀。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城市

北海道每10個居民中,有7個住在城市裡。超過10萬人口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首府札幌、旭川(人口36萬)和函館3市最大。北海道城市的共同特點是都比較年輕,古蹟較少。因此,大多數遊客把重點放在遊覽自然風光上,而以附近的城市為駐足地和出發點。

旅遊

從踏入北海道的第一步起,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田園還是山林,舉目望去一片片、一叢叢廣大無比,其間鮮見人影,令人感到安逸自在,發現除京濱、阪神那些擁擠侷促的地方之外,還另有個粗獷、瑰麗的日本,像璞玉渾金,等待人們去遊覽。

在北海道共設有6座國立公園,都是自然景觀雄奇優美的地方。其中道中央的大雪山國立公園是日本最大的自然公園,佔地近23萬公頃。這裡聳立著以北海道最高峰旭嶽(海拔2290米)為中心的火山群,十分壯觀。發源於此的石狩川和十勝川,是北海道兩條最長的河流。其中石狩川將山腹切割成層雲峽奇觀,兩側聳立著高150多米,長24千米的石壁有幾十條瀑布直瀉而下,令人歎為觀止。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支笏洞爺國立公園位於札幌與函館之間空以支笏湖和洞爺湖為中心,周圍多火山。其中洞爺湖中央有一林木茂密的小島中島島上設有森林博物館。湖南岸的昭和新山,是1943年經多次地震後由平地隆起的活火山,堪稱世界上最年青的火山。現高達407米,終日白煙滾滾,是地質學界研究的寶貴資料。附近的有珠火山,爆發頻密1977年又爆發一次,使山下的度假區3天之內化為一片廢墟。整個過程已拍攝成影片,保存在新建的火山科學館內。從洞爺湖東去可到溫泉鄉登別。這裡到處都能嗅到濃烈的硫磺味、看到熱氣騰騰的景象。僅在一家名叫第一瀧本館的旅館裡就有40個浴池,可同時供1000名澡客使用。附近四方嶺上有一座熊牧場,飼養著大小熊180多頭。牧場內還有個熊博物館。

北海道東部的釧路溼原國立公園則以丹頂鶴繁殖地出名。園中設有一個丹頂鶴觀賞中心,外面立著一座紀念碑,記載著一位老人熱心救鶴的故事。現在北海道已重新成為丹頂鶴之鄉。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為了改善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交通,促進北海道經濟的發展,日本下決心修建一條海底隧道,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這條隧道以兩端的主要城市命名,叫青函隧道。工程空前浩大,從1964年動工,直到198年才正式通車,前後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隧道從北海道的知內可鑿起,穿過津輕海峽,到本州青森縣的今別可露出地面,全長53.85千米,其中23.3千米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24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寬11米,高9米,可以同時通過兩列對開的火車。除主隧道外,還辟有斜井和輔助隧道。為了安全起見,主隧道在海峽兩側各設有一個海底應急車站(北為吉岡海底站南為龍飛海底站),旅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撒離隧道到達地面。隧道的指令中心設在函館。經過隧道的所有火車,都由這個指令中心控制。列車運行於海底深處,電子顯示器隨時告訴乘客火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距隧道口的里程和距海面的深度。只需50分鐘,列車就穿過了海峽。橫亙在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天塹,終於變成了通衢大道。

為了讓人們瞭解青函隧道的規模和工程的艱鉅,在龍飛站附近,當時的作業坑入口處闢建了一座隧道工程紀念館。這裡展示的很多實物,模型和圖表,記錄了人們同大自然搏鬥的艱辛歷程。據統計,整個工程共挖據土石方達603萬立方米,使用水泥85.7萬噸,鋼材0.8萬噸(可建東京鐵塔42座)。觀眾們還可饒有興趣地乘坐當時運送工作大員的地下索車直達海面下140米的坑道,進行實地參觀。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城市

北海道每10個居民中,有7個住在城市裡。超過10萬人口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首府札幌、旭川(人口36萬)和函館3市最大。北海道城市的共同特點是都比較年輕,古蹟較少。因此,大多數遊客把重點放在遊覽自然風光上,而以附近的城市為駐足地和出發點。

旅遊

從踏入北海道的第一步起,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田園還是山林,舉目望去一片片、一叢叢廣大無比,其間鮮見人影,令人感到安逸自在,發現除京濱、阪神那些擁擠侷促的地方之外,還另有個粗獷、瑰麗的日本,像璞玉渾金,等待人們去遊覽。

在北海道共設有6座國立公園,都是自然景觀雄奇優美的地方。其中道中央的大雪山國立公園是日本最大的自然公園,佔地近23萬公頃。這裡聳立著以北海道最高峰旭嶽(海拔2290米)為中心的火山群,十分壯觀。發源於此的石狩川和十勝川,是北海道兩條最長的河流。其中石狩川將山腹切割成層雲峽奇觀,兩側聳立著高150多米,長24千米的石壁有幾十條瀑布直瀉而下,令人歎為觀止。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支笏洞爺國立公園位於札幌與函館之間空以支笏湖和洞爺湖為中心,周圍多火山。其中洞爺湖中央有一林木茂密的小島中島島上設有森林博物館。湖南岸的昭和新山,是1943年經多次地震後由平地隆起的活火山,堪稱世界上最年青的火山。現高達407米,終日白煙滾滾,是地質學界研究的寶貴資料。附近的有珠火山,爆發頻密1977年又爆發一次,使山下的度假區3天之內化為一片廢墟。整個過程已拍攝成影片,保存在新建的火山科學館內。從洞爺湖東去可到溫泉鄉登別。這裡到處都能嗅到濃烈的硫磺味、看到熱氣騰騰的景象。僅在一家名叫第一瀧本館的旅館裡就有40個浴池,可同時供1000名澡客使用。附近四方嶺上有一座熊牧場,飼養著大小熊180多頭。牧場內還有個熊博物館。

北海道東部的釧路溼原國立公園則以丹頂鶴繁殖地出名。園中設有一個丹頂鶴觀賞中心,外面立著一座紀念碑,記載著一位老人熱心救鶴的故事。現在北海道已重新成為丹頂鶴之鄉。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札幌

札幌,這座北國大城是北海道的首府、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號稱“北國之部”,也是日本東京以北最大的都市。它位於北海道西部石狩川支流豐平川沖積扇上。市區東、北部為石狩平原,地勢低平開闊,西、南部為山地。豐平川從市區東部流過。氣候溫涼溼潤。年平均氣溫8度。年降水量1136毫米。冬季積雪深1-2米。

1869年札幌建城。今天札幌已發展到185萬人口的規模。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業中心。由於曾在1972年舉辦過第1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市中心的帶狀公園一大通公園也是每年札幌雪祭的舉辦場地,因此札幌也是個國際知名的觀光城市。

工業以啤酒、乳製品和印刷業等都市型輕工業為主。商業職能突出,商品批發額佔北海道一半以上。第三產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70%,為商品集散地。札幌為北海道交通樞紐,有好幾條鐵路通往各地。西北35千米的小樽(人口15萬)為其外港。東南40多千米的新千歲機場每年上下乘客達1500萬人。全市已建成3條地鐵,總長45千米。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為了改善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交通,促進北海道經濟的發展,日本下決心修建一條海底隧道,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這條隧道以兩端的主要城市命名,叫青函隧道。工程空前浩大,從1964年動工,直到198年才正式通車,前後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隧道從北海道的知內可鑿起,穿過津輕海峽,到本州青森縣的今別可露出地面,全長53.85千米,其中23.3千米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24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寬11米,高9米,可以同時通過兩列對開的火車。除主隧道外,還辟有斜井和輔助隧道。為了安全起見,主隧道在海峽兩側各設有一個海底應急車站(北為吉岡海底站南為龍飛海底站),旅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撒離隧道到達地面。隧道的指令中心設在函館。經過隧道的所有火車,都由這個指令中心控制。列車運行於海底深處,電子顯示器隨時告訴乘客火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距隧道口的里程和距海面的深度。只需50分鐘,列車就穿過了海峽。橫亙在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天塹,終於變成了通衢大道。

為了讓人們瞭解青函隧道的規模和工程的艱鉅,在龍飛站附近,當時的作業坑入口處闢建了一座隧道工程紀念館。這裡展示的很多實物,模型和圖表,記錄了人們同大自然搏鬥的艱辛歷程。據統計,整個工程共挖據土石方達603萬立方米,使用水泥85.7萬噸,鋼材0.8萬噸(可建東京鐵塔42座)。觀眾們還可饒有興趣地乘坐當時運送工作大員的地下索車直達海面下140米的坑道,進行實地參觀。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城市

北海道每10個居民中,有7個住在城市裡。超過10萬人口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首府札幌、旭川(人口36萬)和函館3市最大。北海道城市的共同特點是都比較年輕,古蹟較少。因此,大多數遊客把重點放在遊覽自然風光上,而以附近的城市為駐足地和出發點。

旅遊

從踏入北海道的第一步起,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田園還是山林,舉目望去一片片、一叢叢廣大無比,其間鮮見人影,令人感到安逸自在,發現除京濱、阪神那些擁擠侷促的地方之外,還另有個粗獷、瑰麗的日本,像璞玉渾金,等待人們去遊覽。

在北海道共設有6座國立公園,都是自然景觀雄奇優美的地方。其中道中央的大雪山國立公園是日本最大的自然公園,佔地近23萬公頃。這裡聳立著以北海道最高峰旭嶽(海拔2290米)為中心的火山群,十分壯觀。發源於此的石狩川和十勝川,是北海道兩條最長的河流。其中石狩川將山腹切割成層雲峽奇觀,兩側聳立著高150多米,長24千米的石壁有幾十條瀑布直瀉而下,令人歎為觀止。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支笏洞爺國立公園位於札幌與函館之間空以支笏湖和洞爺湖為中心,周圍多火山。其中洞爺湖中央有一林木茂密的小島中島島上設有森林博物館。湖南岸的昭和新山,是1943年經多次地震後由平地隆起的活火山,堪稱世界上最年青的火山。現高達407米,終日白煙滾滾,是地質學界研究的寶貴資料。附近的有珠火山,爆發頻密1977年又爆發一次,使山下的度假區3天之內化為一片廢墟。整個過程已拍攝成影片,保存在新建的火山科學館內。從洞爺湖東去可到溫泉鄉登別。這裡到處都能嗅到濃烈的硫磺味、看到熱氣騰騰的景象。僅在一家名叫第一瀧本館的旅館裡就有40個浴池,可同時供1000名澡客使用。附近四方嶺上有一座熊牧場,飼養著大小熊180多頭。牧場內還有個熊博物館。

北海道東部的釧路溼原國立公園則以丹頂鶴繁殖地出名。園中設有一個丹頂鶴觀賞中心,外面立著一座紀念碑,記載著一位老人熱心救鶴的故事。現在北海道已重新成為丹頂鶴之鄉。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札幌

札幌,這座北國大城是北海道的首府、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號稱“北國之部”,也是日本東京以北最大的都市。它位於北海道西部石狩川支流豐平川沖積扇上。市區東、北部為石狩平原,地勢低平開闊,西、南部為山地。豐平川從市區東部流過。氣候溫涼溼潤。年平均氣溫8度。年降水量1136毫米。冬季積雪深1-2米。

1869年札幌建城。今天札幌已發展到185萬人口的規模。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業中心。由於曾在1972年舉辦過第1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市中心的帶狀公園一大通公園也是每年札幌雪祭的舉辦場地,因此札幌也是個國際知名的觀光城市。

工業以啤酒、乳製品和印刷業等都市型輕工業為主。商業職能突出,商品批發額佔北海道一半以上。第三產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70%,為商品集散地。札幌為北海道交通樞紐,有好幾條鐵路通往各地。西北35千米的小樽(人口15萬)為其外港。東南40多千米的新千歲機場每年上下乘客達1500萬人。全市已建成3條地鐵,總長45千米。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市區西南有座531米高的藻巖山,乘坐索道車直登山頂展望臺,整個札幌市便可一覽無餘。札幌的街道筆直寬闊,顯示出這是在整體規劃下發展起來的新型城市。市中心以東西向的大通和南北向的創成川為主軸。建於1878年的鐘樓(日語時計臺)被視為札幌的象徵,內部闢為札幌歷史館,展示該市發展史等種種資料。北海道舊道廳(舊本廳舍)是札幌的又一名勝。其側後方是今日北海道的首腦機關12層高的新廳舍。札幌擁有眾多的文化教育機構。久負盛名的北海道大學就設在市區西北。

函館

函館,日本北海道西南部重要港口城市。位於津輕海峽北岸、渡島半島南端函館灣內。地處平坦沙洲上,屬函館平原灣東部有函館山,山前是函館港,港內水深,是天然良港,北海道的門戶。

函館現有人口28萬,除優良的商港外,這裡還有漁港、海產加工和造船業。沿海漁業發達。附近以種植蔬菜、水果、水稻為主。函館市作為北海道南部的中心城市,城市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步確立並鞏固了“國際觀光城市一函館”的地位。市區三面環海,像個伸出去的拳頭。從火車站到松風町一帶最繁華。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為了改善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交通,促進北海道經濟的發展,日本下決心修建一條海底隧道,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這條隧道以兩端的主要城市命名,叫青函隧道。工程空前浩大,從1964年動工,直到198年才正式通車,前後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隧道從北海道的知內可鑿起,穿過津輕海峽,到本州青森縣的今別可露出地面,全長53.85千米,其中23.3千米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24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寬11米,高9米,可以同時通過兩列對開的火車。除主隧道外,還辟有斜井和輔助隧道。為了安全起見,主隧道在海峽兩側各設有一個海底應急車站(北為吉岡海底站南為龍飛海底站),旅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撒離隧道到達地面。隧道的指令中心設在函館。經過隧道的所有火車,都由這個指令中心控制。列車運行於海底深處,電子顯示器隨時告訴乘客火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距隧道口的里程和距海面的深度。只需50分鐘,列車就穿過了海峽。橫亙在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天塹,終於變成了通衢大道。

為了讓人們瞭解青函隧道的規模和工程的艱鉅,在龍飛站附近,當時的作業坑入口處闢建了一座隧道工程紀念館。這裡展示的很多實物,模型和圖表,記錄了人們同大自然搏鬥的艱辛歷程。據統計,整個工程共挖據土石方達603萬立方米,使用水泥85.7萬噸,鋼材0.8萬噸(可建東京鐵塔42座)。觀眾們還可饒有興趣地乘坐當時運送工作大員的地下索車直達海面下140米的坑道,進行實地參觀。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城市

北海道每10個居民中,有7個住在城市裡。超過10萬人口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首府札幌、旭川(人口36萬)和函館3市最大。北海道城市的共同特點是都比較年輕,古蹟較少。因此,大多數遊客把重點放在遊覽自然風光上,而以附近的城市為駐足地和出發點。

旅遊

從踏入北海道的第一步起,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田園還是山林,舉目望去一片片、一叢叢廣大無比,其間鮮見人影,令人感到安逸自在,發現除京濱、阪神那些擁擠侷促的地方之外,還另有個粗獷、瑰麗的日本,像璞玉渾金,等待人們去遊覽。

在北海道共設有6座國立公園,都是自然景觀雄奇優美的地方。其中道中央的大雪山國立公園是日本最大的自然公園,佔地近23萬公頃。這裡聳立著以北海道最高峰旭嶽(海拔2290米)為中心的火山群,十分壯觀。發源於此的石狩川和十勝川,是北海道兩條最長的河流。其中石狩川將山腹切割成層雲峽奇觀,兩側聳立著高150多米,長24千米的石壁有幾十條瀑布直瀉而下,令人歎為觀止。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支笏洞爺國立公園位於札幌與函館之間空以支笏湖和洞爺湖為中心,周圍多火山。其中洞爺湖中央有一林木茂密的小島中島島上設有森林博物館。湖南岸的昭和新山,是1943年經多次地震後由平地隆起的活火山,堪稱世界上最年青的火山。現高達407米,終日白煙滾滾,是地質學界研究的寶貴資料。附近的有珠火山,爆發頻密1977年又爆發一次,使山下的度假區3天之內化為一片廢墟。整個過程已拍攝成影片,保存在新建的火山科學館內。從洞爺湖東去可到溫泉鄉登別。這裡到處都能嗅到濃烈的硫磺味、看到熱氣騰騰的景象。僅在一家名叫第一瀧本館的旅館裡就有40個浴池,可同時供1000名澡客使用。附近四方嶺上有一座熊牧場,飼養著大小熊180多頭。牧場內還有個熊博物館。

北海道東部的釧路溼原國立公園則以丹頂鶴繁殖地出名。園中設有一個丹頂鶴觀賞中心,外面立著一座紀念碑,記載著一位老人熱心救鶴的故事。現在北海道已重新成為丹頂鶴之鄉。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札幌

札幌,這座北國大城是北海道的首府、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號稱“北國之部”,也是日本東京以北最大的都市。它位於北海道西部石狩川支流豐平川沖積扇上。市區東、北部為石狩平原,地勢低平開闊,西、南部為山地。豐平川從市區東部流過。氣候溫涼溼潤。年平均氣溫8度。年降水量1136毫米。冬季積雪深1-2米。

1869年札幌建城。今天札幌已發展到185萬人口的規模。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業中心。由於曾在1972年舉辦過第1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市中心的帶狀公園一大通公園也是每年札幌雪祭的舉辦場地,因此札幌也是個國際知名的觀光城市。

工業以啤酒、乳製品和印刷業等都市型輕工業為主。商業職能突出,商品批發額佔北海道一半以上。第三產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70%,為商品集散地。札幌為北海道交通樞紐,有好幾條鐵路通往各地。西北35千米的小樽(人口15萬)為其外港。東南40多千米的新千歲機場每年上下乘客達1500萬人。全市已建成3條地鐵,總長45千米。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市區西南有座531米高的藻巖山,乘坐索道車直登山頂展望臺,整個札幌市便可一覽無餘。札幌的街道筆直寬闊,顯示出這是在整體規劃下發展起來的新型城市。市中心以東西向的大通和南北向的創成川為主軸。建於1878年的鐘樓(日語時計臺)被視為札幌的象徵,內部闢為札幌歷史館,展示該市發展史等種種資料。北海道舊道廳(舊本廳舍)是札幌的又一名勝。其側後方是今日北海道的首腦機關12層高的新廳舍。札幌擁有眾多的文化教育機構。久負盛名的北海道大學就設在市區西北。

函館

函館,日本北海道西南部重要港口城市。位於津輕海峽北岸、渡島半島南端函館灣內。地處平坦沙洲上,屬函館平原灣東部有函館山,山前是函館港,港內水深,是天然良港,北海道的門戶。

函館現有人口28萬,除優良的商港外,這裡還有漁港、海產加工和造船業。沿海漁業發達。附近以種植蔬菜、水果、水稻為主。函館市作為北海道南部的中心城市,城市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步確立並鞏固了“國際觀光城市一函館”的地位。市區三面環海,像個伸出去的拳頭。從火車站到松風町一帶最繁華。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沿電車線東去,便是日本唯一的西洋式城堡五稜郭。現開闢為公園,多櫻花及古鬆。登上園內高塔,但見五稜郭掩映在綠樹之中,宛若畫出的一個整整齊齊的綠色大五角星,城名五稜郭即由此而來。

若沿電車路西去,則是本市第一觀光勝地函館山。它瀕臨津輕海峽,圍抱函館港,最高達332米,可乘空中索道直登山頂。夏天的夜晩,從山上可欣賞萬家燈火在腳下閃爍,海面映著街燈,光影隨著波浪,如萬道金蛇翻騰。函館夜景與香港和意大利那波利(那不勒斯)並列為世界三大夜景。

1988年,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通車。隧道全長53.85千米。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


"

北方大島——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中的第二大島。以這個島為主體,加上附近小島,習慣上稱為北海道地區,是日本八大地區之一。行政上劃為“道”,與縣平級,道以下設14個支廳。總面積達8.35萬平方千米(包括二戰後被蘇聯佔領、現由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約500平方千米),佔日本國土面積的1/5以上。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564萬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的地方。道府為札幌。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氣候

北海道地處日本最北部,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分開,北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屬俄羅斯)相望,與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同緯度,是個氣候寒冷的地方。冬季冰雪覆蓋長達近半年之久,曾創下攝氏零下41度的紀錄。夏季比較短暫:除內陸個別地方有時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外,大部分地區屬於乾燥涼爽氣候,有時甚至會發生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冷害

地形

北海道地形多樣,山地丘陵佔2/3,平原臺地佔1/3。以石特平原(札幌以東的細腰部)為界、分半島和朋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於那須火山帶。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山地和日高山脈,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其中石狩川,十勝川和天鹽川較長。

簡史

古時,這樣偏遠寒冷的地方,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僅居住著少量蝦夷人(即日本惟一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18世紀末,全島人口還不到3萬。直到明治維新時此地才受到國家重視,開始大規模的開發1869年,日本政府設置北海道開拓使,不久又實行屯田兵制度,獎勵開墾。並從美國等國招聘技術人員,制定開發計劃,開採煤礦,修建鐵路,引進工農業新技術。移民大批進入北海道,到20世紀初,人口已超過百萬昔日的莽原荒野開發成了新興的天府之國。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經濟

農牧林漁業均為支柱產業。這裡耕地廣闊,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農業生產基本上屬於規模經濟,每個農戶平均經營耕地16公頃(合240畝),而全國平均數還不到2公頃。大量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稻米、小麥、土豆、大豆、小豆、玉米和甜菜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同樣居日本首位。這裡飼草田多、牧場廣闊,常常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肉牛、奶牛飼養頭數為全國之最。牛奶年產340萬噸,佔全國2/5,人均600公斤,得以大量供應外地。林地約佔全道面積70%,其中一部分尚屬原始森林,尤其以蝦夷鬆、冷杉等針葉林和白樺、楓樹等闊葉林最為鬱茂,年產木材近500萬立方米。北海道周圍海域是舉世聞名的漁場,漁業富有傳統,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拉網小調》就是反映北海道人捕魚活動的一首民歌。漁產以鮭、鱒、鱈、墨魚和螃蟹為主,釧路和稚內是兩個最大的漁港。

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發達,苫小牧是聞名全國的造紙中心食品工業方面,乳製品、魚罐頭、砂糖和啤酒等產品暢銷全日本。另外,室蘭的鋼鐵業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交通

北海道與本州的聯繫,長期以來都依靠海路,其後才有便捷的飛機。目前,國內各地與札幌開通的航班多而密,加上世界最長的青函海底隧道建成後,陸海空交通都暢通無阻,更促進了北海道的發展。現在,僅每年來訪的觀光客就超過了一億人次。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為了改善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交通,促進北海道經濟的發展,日本下決心修建一條海底隧道,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這條隧道以兩端的主要城市命名,叫青函隧道。工程空前浩大,從1964年動工,直到198年才正式通車,前後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隧道從北海道的知內可鑿起,穿過津輕海峽,到本州青森縣的今別可露出地面,全長53.85千米,其中23.3千米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24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寬11米,高9米,可以同時通過兩列對開的火車。除主隧道外,還辟有斜井和輔助隧道。為了安全起見,主隧道在海峽兩側各設有一個海底應急車站(北為吉岡海底站南為龍飛海底站),旅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撒離隧道到達地面。隧道的指令中心設在函館。經過隧道的所有火車,都由這個指令中心控制。列車運行於海底深處,電子顯示器隨時告訴乘客火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距隧道口的里程和距海面的深度。只需50分鐘,列車就穿過了海峽。橫亙在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天塹,終於變成了通衢大道。

為了讓人們瞭解青函隧道的規模和工程的艱鉅,在龍飛站附近,當時的作業坑入口處闢建了一座隧道工程紀念館。這裡展示的很多實物,模型和圖表,記錄了人們同大自然搏鬥的艱辛歷程。據統計,整個工程共挖據土石方達603萬立方米,使用水泥85.7萬噸,鋼材0.8萬噸(可建東京鐵塔42座)。觀眾們還可饒有興趣地乘坐當時運送工作大員的地下索車直達海面下140米的坑道,進行實地參觀。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城市

北海道每10個居民中,有7個住在城市裡。超過10萬人口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首府札幌、旭川(人口36萬)和函館3市最大。北海道城市的共同特點是都比較年輕,古蹟較少。因此,大多數遊客把重點放在遊覽自然風光上,而以附近的城市為駐足地和出發點。

旅遊

從踏入北海道的第一步起,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田園還是山林,舉目望去一片片、一叢叢廣大無比,其間鮮見人影,令人感到安逸自在,發現除京濱、阪神那些擁擠侷促的地方之外,還另有個粗獷、瑰麗的日本,像璞玉渾金,等待人們去遊覽。

在北海道共設有6座國立公園,都是自然景觀雄奇優美的地方。其中道中央的大雪山國立公園是日本最大的自然公園,佔地近23萬公頃。這裡聳立著以北海道最高峰旭嶽(海拔2290米)為中心的火山群,十分壯觀。發源於此的石狩川和十勝川,是北海道兩條最長的河流。其中石狩川將山腹切割成層雲峽奇觀,兩側聳立著高150多米,長24千米的石壁有幾十條瀑布直瀉而下,令人歎為觀止。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支笏洞爺國立公園位於札幌與函館之間空以支笏湖和洞爺湖為中心,周圍多火山。其中洞爺湖中央有一林木茂密的小島中島島上設有森林博物館。湖南岸的昭和新山,是1943年經多次地震後由平地隆起的活火山,堪稱世界上最年青的火山。現高達407米,終日白煙滾滾,是地質學界研究的寶貴資料。附近的有珠火山,爆發頻密1977年又爆發一次,使山下的度假區3天之內化為一片廢墟。整個過程已拍攝成影片,保存在新建的火山科學館內。從洞爺湖東去可到溫泉鄉登別。這裡到處都能嗅到濃烈的硫磺味、看到熱氣騰騰的景象。僅在一家名叫第一瀧本館的旅館裡就有40個浴池,可同時供1000名澡客使用。附近四方嶺上有一座熊牧場,飼養著大小熊180多頭。牧場內還有個熊博物館。

北海道東部的釧路溼原國立公園則以丹頂鶴繁殖地出名。園中設有一個丹頂鶴觀賞中心,外面立著一座紀念碑,記載著一位老人熱心救鶴的故事。現在北海道已重新成為丹頂鶴之鄉。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札幌

札幌,這座北國大城是北海道的首府、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號稱“北國之部”,也是日本東京以北最大的都市。它位於北海道西部石狩川支流豐平川沖積扇上。市區東、北部為石狩平原,地勢低平開闊,西、南部為山地。豐平川從市區東部流過。氣候溫涼溼潤。年平均氣溫8度。年降水量1136毫米。冬季積雪深1-2米。

1869年札幌建城。今天札幌已發展到185萬人口的規模。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業中心。由於曾在1972年舉辦過第1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市中心的帶狀公園一大通公園也是每年札幌雪祭的舉辦場地,因此札幌也是個國際知名的觀光城市。

工業以啤酒、乳製品和印刷業等都市型輕工業為主。商業職能突出,商品批發額佔北海道一半以上。第三產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70%,為商品集散地。札幌為北海道交通樞紐,有好幾條鐵路通往各地。西北35千米的小樽(人口15萬)為其外港。東南40多千米的新千歲機場每年上下乘客達1500萬人。全市已建成3條地鐵,總長45千米。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市區西南有座531米高的藻巖山,乘坐索道車直登山頂展望臺,整個札幌市便可一覽無餘。札幌的街道筆直寬闊,顯示出這是在整體規劃下發展起來的新型城市。市中心以東西向的大通和南北向的創成川為主軸。建於1878年的鐘樓(日語時計臺)被視為札幌的象徵,內部闢為札幌歷史館,展示該市發展史等種種資料。北海道舊道廳(舊本廳舍)是札幌的又一名勝。其側後方是今日北海道的首腦機關12層高的新廳舍。札幌擁有眾多的文化教育機構。久負盛名的北海道大學就設在市區西北。

函館

函館,日本北海道西南部重要港口城市。位於津輕海峽北岸、渡島半島南端函館灣內。地處平坦沙洲上,屬函館平原灣東部有函館山,山前是函館港,港內水深,是天然良港,北海道的門戶。

函館現有人口28萬,除優良的商港外,這裡還有漁港、海產加工和造船業。沿海漁業發達。附近以種植蔬菜、水果、水稻為主。函館市作為北海道南部的中心城市,城市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步確立並鞏固了“國際觀光城市一函館”的地位。市區三面環海,像個伸出去的拳頭。從火車站到松風町一帶最繁華。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沿電車線東去,便是日本唯一的西洋式城堡五稜郭。現開闢為公園,多櫻花及古鬆。登上園內高塔,但見五稜郭掩映在綠樹之中,宛若畫出的一個整整齊齊的綠色大五角星,城名五稜郭即由此而來。

若沿電車路西去,則是本市第一觀光勝地函館山。它瀕臨津輕海峽,圍抱函館港,最高達332米,可乘空中索道直登山頂。夏天的夜晩,從山上可欣賞萬家燈火在腳下閃爍,海面映著街燈,光影隨著波浪,如萬道金蛇翻騰。函館夜景與香港和意大利那波利(那不勒斯)並列為世界三大夜景。

1988年,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通車。隧道全長53.85千米。把函館和本州的青森連接起來。


「環球旅遊」日本北海道旅遊指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