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二天,我們離開烏拉特中旗,前往五原縣。看過五原縣的農耕文化園,還有抗戰紀念館,下午,到了臨河區的總乾渠,乘上游輪,一邊看總乾渠兩岸的文化雕塑和秀美風光,一邊聽講解人員講解總乾渠的歷史。據說,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而總乾渠就有230公里長,有“二黃河”之稱,每年有5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經過乾渠,灌溉了千萬畝良田。因為黃河水的滋養,河套平原搖身一變,出落得清秀美麗,變成了“塞上江南”,讓這塊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天,我們到了杭錦後旗的戈壁天堂,那兒,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正組織一場文化創意與生存挑戰的旅遊推介活動。對於我來說,最攝人心神的不是這場活動,而是茫茫的戈壁灘,是微風都能颳起沙子和熱浪的沙漠,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大沙漠,並與沙漠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下車,就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從坡腳往沙坡上爬,爬得很慢,沙子像水一樣,從鞋的縫隙裡滲進去,把鞋的每一個地方填滿,沙坡一個高過一個,有遊人不斷向上登攀,惹得我們拿出手機,盡情地拍攝起來。上坡如負鉛,走兩步退一步,而從沙坡上下來,卻如小河淌水,輕鬆自如,看著很高的沙坡,居然幾大步就下來了,這讓我想起餘秋雨爬沙漠隱泉時的情景。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二天,我們離開烏拉特中旗,前往五原縣。看過五原縣的農耕文化園,還有抗戰紀念館,下午,到了臨河區的總乾渠,乘上游輪,一邊看總乾渠兩岸的文化雕塑和秀美風光,一邊聽講解人員講解總乾渠的歷史。據說,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而總乾渠就有230公里長,有“二黃河”之稱,每年有5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經過乾渠,灌溉了千萬畝良田。因為黃河水的滋養,河套平原搖身一變,出落得清秀美麗,變成了“塞上江南”,讓這塊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天,我們到了杭錦後旗的戈壁天堂,那兒,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正組織一場文化創意與生存挑戰的旅遊推介活動。對於我來說,最攝人心神的不是這場活動,而是茫茫的戈壁灘,是微風都能颳起沙子和熱浪的沙漠,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大沙漠,並與沙漠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下車,就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從坡腳往沙坡上爬,爬得很慢,沙子像水一樣,從鞋的縫隙裡滲進去,把鞋的每一個地方填滿,沙坡一個高過一個,有遊人不斷向上登攀,惹得我們拿出手機,盡情地拍攝起來。上坡如負鉛,走兩步退一步,而從沙坡上下來,卻如小河淌水,輕鬆自如,看著很高的沙坡,居然幾大步就下來了,這讓我想起餘秋雨爬沙漠隱泉時的情景。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這次採訪最大的主題,是“天賦河套,世界共享”品牌主題的提煉和打造。當我們離開戈壁天堂,一路向西,向著磴口縣、向著黃河進發,這種感覺變得越來越強烈。

有很多個故事和數據能說明這些。

故事一:三盛公——都江堰式的水利工程。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一道攔河大壩將黃河水一分為二,一條繼續向南流去,一條就流進了總乾渠。這壩有沒有攔河濾沙之作用,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這攔下來的河水成了河套平原的大動脈,成了生命之泉,讓河套平原喝得如痴如醉,還有無數的小乾渠,像毛細血管,打通了河套的“任督二脈”,遍地精神。這讓我想起了“天府之國”的都江堰,一分為二,化水患為水利,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大地上又一治水神話。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二天,我們離開烏拉特中旗,前往五原縣。看過五原縣的農耕文化園,還有抗戰紀念館,下午,到了臨河區的總乾渠,乘上游輪,一邊看總乾渠兩岸的文化雕塑和秀美風光,一邊聽講解人員講解總乾渠的歷史。據說,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而總乾渠就有230公里長,有“二黃河”之稱,每年有5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經過乾渠,灌溉了千萬畝良田。因為黃河水的滋養,河套平原搖身一變,出落得清秀美麗,變成了“塞上江南”,讓這塊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天,我們到了杭錦後旗的戈壁天堂,那兒,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正組織一場文化創意與生存挑戰的旅遊推介活動。對於我來說,最攝人心神的不是這場活動,而是茫茫的戈壁灘,是微風都能颳起沙子和熱浪的沙漠,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大沙漠,並與沙漠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下車,就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從坡腳往沙坡上爬,爬得很慢,沙子像水一樣,從鞋的縫隙裡滲進去,把鞋的每一個地方填滿,沙坡一個高過一個,有遊人不斷向上登攀,惹得我們拿出手機,盡情地拍攝起來。上坡如負鉛,走兩步退一步,而從沙坡上下來,卻如小河淌水,輕鬆自如,看著很高的沙坡,居然幾大步就下來了,這讓我想起餘秋雨爬沙漠隱泉時的情景。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這次採訪最大的主題,是“天賦河套,世界共享”品牌主題的提煉和打造。當我們離開戈壁天堂,一路向西,向著磴口縣、向著黃河進發,這種感覺變得越來越強烈。

有很多個故事和數據能說明這些。

故事一:三盛公——都江堰式的水利工程。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一道攔河大壩將黃河水一分為二,一條繼續向南流去,一條就流進了總乾渠。這壩有沒有攔河濾沙之作用,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這攔下來的河水成了河套平原的大動脈,成了生命之泉,讓河套平原喝得如痴如醉,還有無數的小乾渠,像毛細血管,打通了河套的“任督二脈”,遍地精神。這讓我想起了“天府之國”的都江堰,一分為二,化水患為水利,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大地上又一治水神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故事二:“天賦河套”品牌建設,落一子而全盤活。2019年6月底,經過公示,內蒙古金草原肉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8種產品正式成為“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第三批授權使用產品。“金草原”能夠獲得授權,靠的是本身的實力。人們都說,“金草原”飼養的胡羊(羊的一個品種),比人類還要幸福,住的是‘智能化豪宅’,屋子裡冬天有溫控,夏天有噴淋,飲水全自動,喝的是甘甜爽口的純淨水,每天還要進行8小時的輕音樂薰陶……正是如此高質量、高標準的飼養,才培育出了胡羊的高顏值、高價值。目前,“金草原”全線運營,存欄繁育母羊15萬隻,年出欄谷飼羔羊45萬隻,並採用國內領先的冷鮮加工工藝,年屠宰胡羊50萬隻。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二天,我們離開烏拉特中旗,前往五原縣。看過五原縣的農耕文化園,還有抗戰紀念館,下午,到了臨河區的總乾渠,乘上游輪,一邊看總乾渠兩岸的文化雕塑和秀美風光,一邊聽講解人員講解總乾渠的歷史。據說,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而總乾渠就有230公里長,有“二黃河”之稱,每年有5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經過乾渠,灌溉了千萬畝良田。因為黃河水的滋養,河套平原搖身一變,出落得清秀美麗,變成了“塞上江南”,讓這塊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天,我們到了杭錦後旗的戈壁天堂,那兒,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正組織一場文化創意與生存挑戰的旅遊推介活動。對於我來說,最攝人心神的不是這場活動,而是茫茫的戈壁灘,是微風都能颳起沙子和熱浪的沙漠,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大沙漠,並與沙漠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下車,就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從坡腳往沙坡上爬,爬得很慢,沙子像水一樣,從鞋的縫隙裡滲進去,把鞋的每一個地方填滿,沙坡一個高過一個,有遊人不斷向上登攀,惹得我們拿出手機,盡情地拍攝起來。上坡如負鉛,走兩步退一步,而從沙坡上下來,卻如小河淌水,輕鬆自如,看著很高的沙坡,居然幾大步就下來了,這讓我想起餘秋雨爬沙漠隱泉時的情景。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這次採訪最大的主題,是“天賦河套,世界共享”品牌主題的提煉和打造。當我們離開戈壁天堂,一路向西,向著磴口縣、向著黃河進發,這種感覺變得越來越強烈。

有很多個故事和數據能說明這些。

故事一:三盛公——都江堰式的水利工程。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一道攔河大壩將黃河水一分為二,一條繼續向南流去,一條就流進了總乾渠。這壩有沒有攔河濾沙之作用,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這攔下來的河水成了河套平原的大動脈,成了生命之泉,讓河套平原喝得如痴如醉,還有無數的小乾渠,像毛細血管,打通了河套的“任督二脈”,遍地精神。這讓我想起了“天府之國”的都江堰,一分為二,化水患為水利,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大地上又一治水神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故事二:“天賦河套”品牌建設,落一子而全盤活。2019年6月底,經過公示,內蒙古金草原肉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8種產品正式成為“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第三批授權使用產品。“金草原”能夠獲得授權,靠的是本身的實力。人們都說,“金草原”飼養的胡羊(羊的一個品種),比人類還要幸福,住的是‘智能化豪宅’,屋子裡冬天有溫控,夏天有噴淋,飲水全自動,喝的是甘甜爽口的純淨水,每天還要進行8小時的輕音樂薰陶……正是如此高質量、高標準的飼養,才培育出了胡羊的高顏值、高價值。目前,“金草原”全線運營,存欄繁育母羊15萬隻,年出欄谷飼羔羊45萬隻,並採用國內領先的冷鮮加工工藝,年屠宰胡羊50萬隻。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天賦河套”品牌的著名產品還有不少。比如恆豐河套麵粉年全網銷售額較上年同比增長218%;三胖蛋瓜子單品全網銷量第一,天貓旗艦店銷售額比上年增長48%,京東店比上年增長236%;河套酒業首批價值30萬元的白酒走出國門,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州市場……今年一季度,巴彥淖爾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有291家,實現銷售收入94.8億元,同比增長7.6%,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7.2%以上。

“天賦河套”,讓農牧民增收夢想成真。通過訂單契約型、服務協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種農企利益聯結方式,巴彥淖爾農企利益聯結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萬戶農牧民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去年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21元,農牧民人均來自產業化的收入近萬元,佔總收入的70%以上。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二天,我們離開烏拉特中旗,前往五原縣。看過五原縣的農耕文化園,還有抗戰紀念館,下午,到了臨河區的總乾渠,乘上游輪,一邊看總乾渠兩岸的文化雕塑和秀美風光,一邊聽講解人員講解總乾渠的歷史。據說,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而總乾渠就有230公里長,有“二黃河”之稱,每年有5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經過乾渠,灌溉了千萬畝良田。因為黃河水的滋養,河套平原搖身一變,出落得清秀美麗,變成了“塞上江南”,讓這塊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天,我們到了杭錦後旗的戈壁天堂,那兒,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正組織一場文化創意與生存挑戰的旅遊推介活動。對於我來說,最攝人心神的不是這場活動,而是茫茫的戈壁灘,是微風都能颳起沙子和熱浪的沙漠,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大沙漠,並與沙漠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下車,就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從坡腳往沙坡上爬,爬得很慢,沙子像水一樣,從鞋的縫隙裡滲進去,把鞋的每一個地方填滿,沙坡一個高過一個,有遊人不斷向上登攀,惹得我們拿出手機,盡情地拍攝起來。上坡如負鉛,走兩步退一步,而從沙坡上下來,卻如小河淌水,輕鬆自如,看著很高的沙坡,居然幾大步就下來了,這讓我想起餘秋雨爬沙漠隱泉時的情景。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這次採訪最大的主題,是“天賦河套,世界共享”品牌主題的提煉和打造。當我們離開戈壁天堂,一路向西,向著磴口縣、向著黃河進發,這種感覺變得越來越強烈。

有很多個故事和數據能說明這些。

故事一:三盛公——都江堰式的水利工程。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一道攔河大壩將黃河水一分為二,一條繼續向南流去,一條就流進了總乾渠。這壩有沒有攔河濾沙之作用,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這攔下來的河水成了河套平原的大動脈,成了生命之泉,讓河套平原喝得如痴如醉,還有無數的小乾渠,像毛細血管,打通了河套的“任督二脈”,遍地精神。這讓我想起了“天府之國”的都江堰,一分為二,化水患為水利,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大地上又一治水神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故事二:“天賦河套”品牌建設,落一子而全盤活。2019年6月底,經過公示,內蒙古金草原肉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8種產品正式成為“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第三批授權使用產品。“金草原”能夠獲得授權,靠的是本身的實力。人們都說,“金草原”飼養的胡羊(羊的一個品種),比人類還要幸福,住的是‘智能化豪宅’,屋子裡冬天有溫控,夏天有噴淋,飲水全自動,喝的是甘甜爽口的純淨水,每天還要進行8小時的輕音樂薰陶……正是如此高質量、高標準的飼養,才培育出了胡羊的高顏值、高價值。目前,“金草原”全線運營,存欄繁育母羊15萬隻,年出欄谷飼羔羊45萬隻,並採用國內領先的冷鮮加工工藝,年屠宰胡羊50萬隻。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天賦河套”品牌的著名產品還有不少。比如恆豐河套麵粉年全網銷售額較上年同比增長218%;三胖蛋瓜子單品全網銷量第一,天貓旗艦店銷售額比上年增長48%,京東店比上年增長236%;河套酒業首批價值30萬元的白酒走出國門,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州市場……今年一季度,巴彥淖爾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有291家,實現銷售收入94.8億元,同比增長7.6%,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7.2%以上。

“天賦河套”,讓農牧民增收夢想成真。通過訂單契約型、服務協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種農企利益聯結方式,巴彥淖爾農企利益聯結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萬戶農牧民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去年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21元,農牧民人均來自產業化的收入近萬元,佔總收入的70%以上。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小風眼難睜,大風活埋人”……在遭受烏蘭布和沙漠危害最嚴重的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曾經流傳著這樣的民諺。20世紀80年代,時任磴口縣紅盛義村黨支部書記謝恭德號召群眾治沙種樹,經過近40年前赴後繼,5000畝荒漠種滿了楊樹、柳樹、榆樹、沙棗樹、梭梭、河柳等10多種植物。如今的烏蘭布和,已由沙進人退變為人進沙退,由沙塵肆虐變為和風細雨,由黃沙莽莽變為林木蔥蔥,由人跡罕至變為產業興旺。

2010年,聖牧高科進軍烏蘭布和沙漠,用9年的時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沙草有機產業體系,將 22 萬畝荒漠變成綠洲,並生產出讓國人放心的全程有機奶,拓展出一條沙漠治理和循環農牧業協同推進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看到,萬畝光伏產業園、仁創沙漠水稻基地、洪濤有機山藥園、諾民有機葡萄園、王爺地肉蓯蓉基地、萬泉湖旅遊區等一處處生態綠洲分佈在大漠腹地,讓昔日黃沙漫漫的烏蘭布和沙漠呈現出勃勃生機。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二天,我們離開烏拉特中旗,前往五原縣。看過五原縣的農耕文化園,還有抗戰紀念館,下午,到了臨河區的總乾渠,乘上游輪,一邊看總乾渠兩岸的文化雕塑和秀美風光,一邊聽講解人員講解總乾渠的歷史。據說,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而總乾渠就有230公里長,有“二黃河”之稱,每年有5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經過乾渠,灌溉了千萬畝良田。因為黃河水的滋養,河套平原搖身一變,出落得清秀美麗,變成了“塞上江南”,讓這塊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天,我們到了杭錦後旗的戈壁天堂,那兒,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正組織一場文化創意與生存挑戰的旅遊推介活動。對於我來說,最攝人心神的不是這場活動,而是茫茫的戈壁灘,是微風都能颳起沙子和熱浪的沙漠,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大沙漠,並與沙漠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下車,就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從坡腳往沙坡上爬,爬得很慢,沙子像水一樣,從鞋的縫隙裡滲進去,把鞋的每一個地方填滿,沙坡一個高過一個,有遊人不斷向上登攀,惹得我們拿出手機,盡情地拍攝起來。上坡如負鉛,走兩步退一步,而從沙坡上下來,卻如小河淌水,輕鬆自如,看著很高的沙坡,居然幾大步就下來了,這讓我想起餘秋雨爬沙漠隱泉時的情景。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這次採訪最大的主題,是“天賦河套,世界共享”品牌主題的提煉和打造。當我們離開戈壁天堂,一路向西,向著磴口縣、向著黃河進發,這種感覺變得越來越強烈。

有很多個故事和數據能說明這些。

故事一:三盛公——都江堰式的水利工程。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一道攔河大壩將黃河水一分為二,一條繼續向南流去,一條就流進了總乾渠。這壩有沒有攔河濾沙之作用,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這攔下來的河水成了河套平原的大動脈,成了生命之泉,讓河套平原喝得如痴如醉,還有無數的小乾渠,像毛細血管,打通了河套的“任督二脈”,遍地精神。這讓我想起了“天府之國”的都江堰,一分為二,化水患為水利,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大地上又一治水神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故事二:“天賦河套”品牌建設,落一子而全盤活。2019年6月底,經過公示,內蒙古金草原肉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8種產品正式成為“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第三批授權使用產品。“金草原”能夠獲得授權,靠的是本身的實力。人們都說,“金草原”飼養的胡羊(羊的一個品種),比人類還要幸福,住的是‘智能化豪宅’,屋子裡冬天有溫控,夏天有噴淋,飲水全自動,喝的是甘甜爽口的純淨水,每天還要進行8小時的輕音樂薰陶……正是如此高質量、高標準的飼養,才培育出了胡羊的高顏值、高價值。目前,“金草原”全線運營,存欄繁育母羊15萬隻,年出欄谷飼羔羊45萬隻,並採用國內領先的冷鮮加工工藝,年屠宰胡羊50萬隻。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天賦河套”品牌的著名產品還有不少。比如恆豐河套麵粉年全網銷售額較上年同比增長218%;三胖蛋瓜子單品全網銷量第一,天貓旗艦店銷售額比上年增長48%,京東店比上年增長236%;河套酒業首批價值30萬元的白酒走出國門,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州市場……今年一季度,巴彥淖爾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有291家,實現銷售收入94.8億元,同比增長7.6%,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7.2%以上。

“天賦河套”,讓農牧民增收夢想成真。通過訂單契約型、服務協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種農企利益聯結方式,巴彥淖爾農企利益聯結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萬戶農牧民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去年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21元,農牧民人均來自產業化的收入近萬元,佔總收入的70%以上。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小風眼難睜,大風活埋人”……在遭受烏蘭布和沙漠危害最嚴重的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曾經流傳著這樣的民諺。20世紀80年代,時任磴口縣紅盛義村黨支部書記謝恭德號召群眾治沙種樹,經過近40年前赴後繼,5000畝荒漠種滿了楊樹、柳樹、榆樹、沙棗樹、梭梭、河柳等10多種植物。如今的烏蘭布和,已由沙進人退變為人進沙退,由沙塵肆虐變為和風細雨,由黃沙莽莽變為林木蔥蔥,由人跡罕至變為產業興旺。

2010年,聖牧高科進軍烏蘭布和沙漠,用9年的時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沙草有機產業體系,將 22 萬畝荒漠變成綠洲,並生產出讓國人放心的全程有機奶,拓展出一條沙漠治理和循環農牧業協同推進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看到,萬畝光伏產業園、仁創沙漠水稻基地、洪濤有機山藥園、諾民有機葡萄園、王爺地肉蓯蓉基地、萬泉湖旅遊區等一處處生態綠洲分佈在大漠腹地,讓昔日黃沙漫漫的烏蘭布和沙漠呈現出勃勃生機。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故事四:三產融合,有“融”乃大。五原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6000多平方米的無土栽培基地裡,先後創建了水培、霧培、基質栽培三個區域,園區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和新農業種植模式,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依託農業優勢資源,五原縣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跨界集約化配置,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通過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完善配套服務體系,逐漸形成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園區+特色產業+產業融合主體+縣域電商+特色小鎮+鄉村旅遊+三農服務”發展鏈條。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巴彥淖爾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入選可持續金融國際會議示範案例,五原縣5萬畝改鹽增草(飼)興牧產業園成為全國樣板區。

故事五:打造田園綜合體。在臨河區狼山鎮富強村,人們看到,驛站的大戲臺上,鑼鼓已經敲響。戲臺下,四面八方來的遊客坐在古色古香的迴廊間,聞花香、聆鳥語、賞魚躍,靜待好戲上演,回味富強村的別樣風情……經過打造,曾經無人問津的僻靜小村,搖身成為環境優美、生活富美、社會和美的現代化新農村樣板,富強村“嬗變”的腳步還未停歇。如今,富強村又構建起了“1箇中心+3個區域”(以富強五組村莊為中心,鏡湖溼地保護區、果林經濟區、花海景觀區三個區域)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格局,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成為全國十大美麗鄉村之一。除了富強村,中旗海流圖鎮萬畝田園綜合體項目、杭後“瓜蔓蔓”田園綜合體項目等在歷史底蘊豐厚的河套大地上競相湧現,為全市振興美麗鄉村探路尋道。2018年,巴彥淖爾市出臺了《關於開展田園綜合體創建的實施方案》,再一次吹響集結號,向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目標進發。

"

8月25日,《昭通日報》專題報道了巴彥淖爾,內容非常精彩。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我的字典裡,以前沒有儲存過巴彥淖爾這個詞彙,沒有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夏末秋初,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到了巴彥淖爾市。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君住河之北,吾住江之南。如果一定要找一找去巴彥淖爾的理由,有這樣兩個。

翻開中國地圖,在祖國的正北方,黃河向北流經賀蘭山脈之後,遇到了陰山的阻擋,折而向東,向前流淌數百公里,又遇到了東邊的太行山,折而向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幾”字的頂端,就是從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河套平原。無獨有偶,在與這個大“幾”字遙遙相對的大西南,也有一個小小的倒“幾”字,那就是長江在橫斷山遇到阻隔後,折而往北,又折而向東,再折而向北,形成的小“幾”字。巧的是,昭通市就在長江之南,在這個倒“幾”字的南邊,而位於大“幾”字頂端的河套平原,則是巴彥淖爾市。不過,這種空間的佈局,不是我喜歡上巴彥淖爾的真正理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可能在心底,對這片土地的情結早就潛滋暗長,只不過沒有意識到而已。上中學時,讀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就被這片大草原迷住了,一直想找一個機會,去親近一下。今年夏秋之交,當全國百家黨報社長(總編輯)開展踐行“四力”走邊疆巴彥淖爾行活動時,這個夙願得以實現。

從烏蒙山出發,越過長江和秦嶺,飛機在晚霞的映襯下抵近巴彥淖爾市。從空中鳥瞰,黃河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洋洋灑灑、散散漫漫,鋪陳在河套平原上。河的旁邊,有一條寬大明亮的路,穿行於綠色的田野,起初,我以為這是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後來,當我行走在巴彥淖爾大地,才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和誤判,那條“路”不是公路,而是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花了20多年時間開鑿出來的 “二黃河”——總乾渠。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去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巴彥淖爾。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還知道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彎頂端。巴彥淖爾市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聚居著蒙、漢、回、滿40多個民族。也百度了一下河套地區,數據顯示,河套灌區葵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一天,安排來自全國的100多家媒體人從巴彥淖爾市區出發,在臨河區看過“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狼山鎮富強村、看過田園綜合體,就直奔陰山之北的烏拉特中旗。烏拉特中旗佔地2.3萬平方公里,與我們昭通市的國土面積一樣大。烏拉特中旗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烏拉特大草原,也就是那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下午5點,我們抵達了烏拉特中旗的溫根塔拉草原。溫根塔拉,是遊客的詩和遠方,幾十座蒙古包靜靜地守候著金燦燦的草原,藍色的天幕下,有黑駿馬在寬廣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有牛羊旁若無人地啃食雜草。當夜幕降臨,主人在草原上燃起篝火、放起音樂,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跳舞,領略了大草原的溫情與豪放。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第二天,我們離開烏拉特中旗,前往五原縣。看過五原縣的農耕文化園,還有抗戰紀念館,下午,到了臨河區的總乾渠,乘上游輪,一邊看總乾渠兩岸的文化雕塑和秀美風光,一邊聽講解人員講解總乾渠的歷史。據說,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而總乾渠就有230公里長,有“二黃河”之稱,每年有5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經過乾渠,灌溉了千萬畝良田。因為黃河水的滋養,河套平原搖身一變,出落得清秀美麗,變成了“塞上江南”,讓這塊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天,我們到了杭錦後旗的戈壁天堂,那兒,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正組織一場文化創意與生存挑戰的旅遊推介活動。對於我來說,最攝人心神的不是這場活動,而是茫茫的戈壁灘,是微風都能颳起沙子和熱浪的沙漠,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大沙漠,並與沙漠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下車,就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從坡腳往沙坡上爬,爬得很慢,沙子像水一樣,從鞋的縫隙裡滲進去,把鞋的每一個地方填滿,沙坡一個高過一個,有遊人不斷向上登攀,惹得我們拿出手機,盡情地拍攝起來。上坡如負鉛,走兩步退一步,而從沙坡上下來,卻如小河淌水,輕鬆自如,看著很高的沙坡,居然幾大步就下來了,這讓我想起餘秋雨爬沙漠隱泉時的情景。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這次採訪最大的主題,是“天賦河套,世界共享”品牌主題的提煉和打造。當我們離開戈壁天堂,一路向西,向著磴口縣、向著黃河進發,這種感覺變得越來越強烈。

有很多個故事和數據能說明這些。

故事一:三盛公——都江堰式的水利工程。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一道攔河大壩將黃河水一分為二,一條繼續向南流去,一條就流進了總乾渠。這壩有沒有攔河濾沙之作用,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這攔下來的河水成了河套平原的大動脈,成了生命之泉,讓河套平原喝得如痴如醉,還有無數的小乾渠,像毛細血管,打通了河套的“任督二脈”,遍地精神。這讓我想起了“天府之國”的都江堰,一分為二,化水患為水利,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大地上又一治水神話。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故事二:“天賦河套”品牌建設,落一子而全盤活。2019年6月底,經過公示,內蒙古金草原肉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8種產品正式成為“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第三批授權使用產品。“金草原”能夠獲得授權,靠的是本身的實力。人們都說,“金草原”飼養的胡羊(羊的一個品種),比人類還要幸福,住的是‘智能化豪宅’,屋子裡冬天有溫控,夏天有噴淋,飲水全自動,喝的是甘甜爽口的純淨水,每天還要進行8小時的輕音樂薰陶……正是如此高質量、高標準的飼養,才培育出了胡羊的高顏值、高價值。目前,“金草原”全線運營,存欄繁育母羊15萬隻,年出欄谷飼羔羊45萬隻,並採用國內領先的冷鮮加工工藝,年屠宰胡羊50萬隻。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天賦河套”品牌的著名產品還有不少。比如恆豐河套麵粉年全網銷售額較上年同比增長218%;三胖蛋瓜子單品全網銷量第一,天貓旗艦店銷售額比上年增長48%,京東店比上年增長236%;河套酒業首批價值30萬元的白酒走出國門,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州市場……今年一季度,巴彥淖爾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有291家,實現銷售收入94.8億元,同比增長7.6%,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7.2%以上。

“天賦河套”,讓農牧民增收夢想成真。通過訂單契約型、服務協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種農企利益聯結方式,巴彥淖爾農企利益聯結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萬戶農牧民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去年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21元,農牧民人均來自產業化的收入近萬元,佔總收入的70%以上。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小風眼難睜,大風活埋人”……在遭受烏蘭布和沙漠危害最嚴重的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曾經流傳著這樣的民諺。20世紀80年代,時任磴口縣紅盛義村黨支部書記謝恭德號召群眾治沙種樹,經過近40年前赴後繼,5000畝荒漠種滿了楊樹、柳樹、榆樹、沙棗樹、梭梭、河柳等10多種植物。如今的烏蘭布和,已由沙進人退變為人進沙退,由沙塵肆虐變為和風細雨,由黃沙莽莽變為林木蔥蔥,由人跡罕至變為產業興旺。

2010年,聖牧高科進軍烏蘭布和沙漠,用9年的時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沙草有機產業體系,將 22 萬畝荒漠變成綠洲,並生產出讓國人放心的全程有機奶,拓展出一條沙漠治理和循環農牧業協同推進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看到,萬畝光伏產業園、仁創沙漠水稻基地、洪濤有機山藥園、諾民有機葡萄園、王爺地肉蓯蓉基地、萬泉湖旅遊區等一處處生態綠洲分佈在大漠腹地,讓昔日黃沙漫漫的烏蘭布和沙漠呈現出勃勃生機。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故事四:三產融合,有“融”乃大。五原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6000多平方米的無土栽培基地裡,先後創建了水培、霧培、基質栽培三個區域,園區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和新農業種植模式,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依託農業優勢資源,五原縣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跨界集約化配置,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通過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完善配套服務體系,逐漸形成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園區+特色產業+產業融合主體+縣域電商+特色小鎮+鄉村旅遊+三農服務”發展鏈條。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巴彥淖爾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入選可持續金融國際會議示範案例,五原縣5萬畝改鹽增草(飼)興牧產業園成為全國樣板區。

故事五:打造田園綜合體。在臨河區狼山鎮富強村,人們看到,驛站的大戲臺上,鑼鼓已經敲響。戲臺下,四面八方來的遊客坐在古色古香的迴廊間,聞花香、聆鳥語、賞魚躍,靜待好戲上演,回味富強村的別樣風情……經過打造,曾經無人問津的僻靜小村,搖身成為環境優美、生活富美、社會和美的現代化新農村樣板,富強村“嬗變”的腳步還未停歇。如今,富強村又構建起了“1箇中心+3個區域”(以富強五組村莊為中心,鏡湖溼地保護區、果林經濟區、花海景觀區三個區域)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格局,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成為全國十大美麗鄉村之一。除了富強村,中旗海流圖鎮萬畝田園綜合體項目、杭後“瓜蔓蔓”田園綜合體項目等在歷史底蘊豐厚的河套大地上競相湧現,為全市振興美麗鄉村探路尋道。2018年,巴彥淖爾市出臺了《關於開展田園綜合體創建的實施方案》,再一次吹響集結號,向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目標進發。

巴彥淖爾,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

在河套平原上,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黃黃的向日葵花競相開放;麥浪滾滾,躋身世界三大小麥主產地;瓜果飄香,蜜瓜西瓜,又脆又甜,而巴彥淖爾的城市街道,寬廣筆直,綠樹成蔭。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巴彥淖爾人勤勞肯幹、創新進取,這裡終於成了“天賦河套”“塞上江南”。

我們從全國各地奔湧而來的這群媒體人,在巴彥淖爾大地走了三天,行程1000多公里,踐行著“四力”,既領略了塞外風光,見識了黃沙戈壁,也認識了塞上江南,還體會到了巴彥淖爾媒體人的速度與激情。我們收穫滿滿,感慨良多。大家彷彿感受到,黃河正從歷史的深處走來,黃河岸邊的巴彥淖爾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走向明天。

但名不見經傳的巴彥淖爾市如何走出河套,走到全國、走向全世界,僅只有資源是不夠的,還要靠品牌,還得講故事。“天賦河套,唯富一套”。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巴彥淖爾市位於“一帶一路”的過境線上,只要打造好、包裝好,巴彥淖爾市的“天賦河套”區域性綠色公益品牌,完全可以搭上“一帶一路”的列車,駛向全世界。

巴彥淖爾,你不僅是河套的、是內蒙古的,更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這也是我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看你的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