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懂中國文化,何不從手中劍開始,這些關於劍的故事你都知道麼

記憶中的劍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版的《包青天》,對其中印象最深的不是包拯那三把閘刀,也不是展昭的高強武藝,而是一把不用出鞘,就能制服對手的寶劍,沒錯,就是傳說中的尚方寶劍。因為那時的小鎮還有沒劍類的武器玩具,於是我便央求父親,用木頭給我刻了一把“尚方寶劍”,並且為了逼真,我還在木劍上刷了一層裝修時剩下的金漆,乍一看金光閃閃,還蠻像那麼回事的。用之與玩伴打鬧,還會喊上幾句“看我尚方寶劍”的口頭禪。如今想來,童年趣事甚是有趣,也很懷念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欲懂中國文化,何不從手中劍開始,這些關於劍的故事你都知道麼

其實在中國歷史中,的確是有尚方寶劍存在的,但與我們所想象的不太一樣。“尚方”二字,又可以寫作“上方”,是漢朝宮廷內的一處官署,主要負責宮裡的器具製造和儲藏,其中就包括供應皇室專用的武器等。既然是設在皇宮裡的部門,所以毫無疑問上方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太監。換句話說,當初自己覺得很厲害的尚方寶劍,翻譯成白話可以理解為,一幫太監造的寶劍(頓感帥氣全無啊)。關於“上方”我們還可以參考《漢書·佞幸傳·董賢》中描述的內容:

下至賢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尚方寶劍其實只是“上方”中,採辦製造的眾多皇家御用寶物之一,只不過被後世影視劇作品把作用誇大了。對尚方寶劍失望後,我又試圖在現實中尋找真正厲害的劍,這時候我在歷史課本中看到了,下面這把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出土於湖北荊州望山楚墓群中的越王勾踐劍。

欲懂中國文化,何不從手中劍開始,這些關於劍的故事你都知道麼

不得不承認,即使過了千年的歲月侵蝕,這把劍如今看來已久鋒銳不減,加上劍脊背和劍從上雕刻的精美花紋,更顯示了曾經屬於它的榮耀。在劍身還刻有“鉞王鳩淺”和“自乍用鐱”的銘文,表達的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意思。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這把越王勾踐劍是在楚地被發現的,再結合戰國初年楚威王曾經大敗過越國軍隊,並殺死了當時的越國國王無疆,可以推測勾踐劍應是某次戰役的戰利品,因而被陪葬在了楚國墓葬中,用以彰顯曾經戰場勝利的榮耀。

歷史中的劍

在中國歷史上,劍不同於其他兵器,有著其獨特地位和象徵,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不止武夫喜愛用劍,被人們認為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也一度將寶劍視為心頭好,並美其名曰書劍生涯。尤其在古代,文人佩劍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彰顯,更是尚武精神的表現,加上滿腹詩書,便是文武雙全的象徵了。

欲懂中國文化,何不從手中劍開始,這些關於劍的故事你都知道麼

現代社會,除了法律允許配件的個別少數民族外,其他人是無此殊榮了,但卻不影響劍以文化基因的形式流傳於民間。比如金庸大師的小說《書劍恩仇錄》,以及《倚天屠龍記》(見註釋1),但從名字上便能夠找出劍的影子,書中的劍法更是數不勝數。此外就連火爆網絡的玄幻小說,其中人物也有很大一類被稱為劍仙,以劍成仙,似乎可以看作是對劍文化的一種極致追求。

除了佩戴,劍還存在於古人的詩詞中,尤其是那位號稱盛唐劍法第二的詩仙太白,“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塞下曲六首》),“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胡無人》),“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等。當然,這裡還少不了宋人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破陣子》),以及清代鄭板橋的那首《題遊俠圖》:“大雪滿天地,胡為仗劍遊?欲談心裡事,同上酒家樓。”

此時的詩人,以劍抒懷,或表達為國抗敵的決心、或展現除暴安良的責無旁貸、亦或是思想的自由無束等等,劍已悄然在文壇“聲名鵲起”了。

欲懂中國文化,何不從手中劍開始,這些關於劍的故事你都知道麼

實戰中的劍

劍雖三尺,但各個部位均有著不同的名稱,劍身的尖端名“鋒”,中央突起的稜是“脊”,“脊”的兩側為“從”,“從”兩側的刃稱為“鍔”,“脊”與兩側的“從”合起來叫做“臘”;劍身與劍把邊連接處起護手作用的條形物叫“格”,劍把叫“莖”,劍把末端突起部分叫“首”,劍身的封套叫“鞘”。

而在生活中我們還能在劍首處看到懸掛的各種式樣劍穗,劍穗源自最早的劍疆,是為了馬上持劍方便,一端繫於劍首,一端繫於手腕或馬鞍的皮繩。到了東漢時期,弓箭以及戟槊等長兵器替代劍,成為馬上作戰以及步兵作戰的主流兵器,劍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而被用來在儀仗場合佩戴,或習習武強身之用,實用的劍疆也被裝飾為主的劍穗所替代。

欲懂中國文化,何不從手中劍開始,這些關於劍的故事你都知道麼

劍既有鋒,也有較長的左右兩刃,因此既能刺殺又能砍殺,結合自身的輾轉騰挪,便能演變出諸多變化無窮的招式,因此在中國歷史中,便有諸多劍法問世,在《漢書·藝文志》(見註釋2)兵伎巧十三家199篇中,談及劍法的就有38篇。除此之外,幾乎中國的各個武林門派,均有其獨創的劍法傳世,《達摩劍》、《昆吾劍》、《武當劍法》、《青萍劍》、《太極劍》等等。正因為劍在中國武術運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千百年來,劍被稱之“百兵之君”。

劍,不僅男人可以持,女人亦可以舞,即可剛猛,亦可柔美,正如杜甫所說的“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劍,武可以禦敵殺賊,文可以修身養性。欲懂中國文化,何不從手中劍開始。

註釋1:倚天,不僅僅在金庸小說中出現,在古代已有,並且成為劍的別稱,典出宋玉《大言賦》:“長劍耿介,倚天之外。

註釋2:《漢書·藝文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目錄學文獻。由漢代史學家班固(32年—92年)撰寫的,簡稱《漢志》。

參考資料:

《中國老兵器說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