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擁有更多財富,這可能是你必須要補的一堂課

金融的世界是另外一個世界,由一些基礎概念,也就是點,和他們之間的關聯,也就是線構築起來形成網絡。每個人身處其中,但你是否瞭解它的運行規律呢?

這部分繼續經濟學基礎概念,解讀那些基礎的點,幫你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

如果你想擁有更多財富,這可能是你必須要補的一堂課

第1個保險。

購買保險,就是“購買未來收入一致性”,哪怕你遭遇意外,也能通過保險機制保持一定的收入水平。

人喜歡未雨綢繆,儲蓄還是保險更合適?儲蓄的特點是未來可變,變動有風險,要麼高要麼低,要麼能保住這份儲蓄,要麼這儲蓄花掉了。

買保險,未來是不確定的,保險公司向你提供“未來收入一致性”這種服務。用收入的10%,購買未來收入穩定,不管是否發生風險。

當然他有三個前提條件:第1個是概率性,就是不確定的,比如你生病了就不能買保險。第2個是每個投保人的風險概率是互不相關的,反過來說全局性的風險,保險公司不保,比如全球性的核汙染和氣候災害等。

第3個是,每一個概率事件都是獨立於投保人意願的。也就是投保人自己不能夠控制風險的概率,比如生病、交通意外。比如談戀愛分手不能保,考試不及格不能保。

保險的核心之一就是人群細分,人群劃分越細,風險越接近,被搭順風車的情況就越少。比如60歲的人和20歲的人,就不能分在同一個組裡。

保險公司的競爭就是把人群細分,也就是實施歧視。然後請精算師對概率統計精算,再把每一個細分的組內人數加總。

保險是一種能夠自我維持,適銷對路,滿足市場需求的商業產品。

第2個回報率。

所有資產的回報率都趨於相等。人總是趨利避害的,當一項資產的回報率特別高時,就會吸引更多人蔘與競爭,從而降低該資產的回報率,因此該項資產回報率必然趨同於其他資產。

如果一門生意最初階段,是好生意,有豐厚的利潤,當這個消息被人知道,擠入的人會把這個利潤分薄,直到它跟其他的資產回報率差不多時,才會停止進入。

如果你想擁有更多財富,這可能是你必須要補的一堂課

所有資產的回報率本身是不相等的,但競爭之下,人們會趨利避害,通過這樣那樣的方法追逐利益,這個追逐本身就會把不同資產的回報率扯平。

第3個價格。

資產的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有很多所謂的“祕密”,其實早就不是祕密了,早就有人洩露出來,並體現到資產價格中去了。這個觀點源自尤金 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

股市到底有沒有泡沫呢?尤金 法瑪認為,不僅那些公開的信息,連私人的祕密的信息其實已經走漏了,這些信息已經被消化好了,體現在資產現有的價格中,你不需要再去做研究了。

羅伯特 希勒認為,市場有泡沫,不是那麼有效,人是非理性的,資產的定價有時太高,有時太低,人們的反應有時不足,有時過激。事實證明,很多時候被他說對了。

一個女孩最終能不能贏得選美大賽,取決於她本身是不是漂亮,還是取決於人們覺得她能不能贏得選美大賽?當投票時,他們選的是他們心中最漂亮的那位,還是根據他們認為別人會選誰來投票。

大數據也不能預測價格變動。只要知識是進步的,只要信息是變化的,我們就不可能完全預測人類未來的發展。

價格的變化取決於新信息的披露,新的信息影響了人們的預期,而資產的現值是由預期決定的,預期改變現值就會改變,新信息本身是隨機發生的,所以價格的變化也是隨機發生的,不可預測。

第4個利息。

利息率決定債券價值。利息率越高,意味著人們對未來看得越輕,越沒有信心,而未來才能兌換的債券,其價值就越低。

買債券後回報率上升就是虧錢。對於發行債券人的人,這是一種期票,他答應投資人在未來的某天,也就是到期日,他會還本付息,這是一種未來付款的承諾。

如果你想擁有更多財富,這可能是你必須要補的一堂課

當市場回報率下降,也就是人們對未來看法變得更有耐心時;舉債人答應的那份期貨更值錢了。而當市場利率上升時,人們對未來的耐心減少,期貨的現值下降了,就意味著你虧錢了。

第5個投資。

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人們追求的不是一剎那的最高幸福,而是要追求幸福總量的最大化。一天只吃一頓飯會更香,但一天吃三頓飯,幸福總量更大。

節制飲食,運動健身,這些決定其實都跟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有關,人們追求的是未來收入的最大化,而不是一剎那享受的最大化。同理如果病人超過80歲,醫生就不會讓他們節食,因為享受當下的快樂也挺重要的。

第6個貼現率。

期數為無限多的永續年金,其價值是有限的。一份期數固定的年金,它的現值非常敏感地受到貼現率的影響,貼現率越高,它的現值就越低。

年金就是今年我賺一塊錢,明年一塊錢,後年一塊錢,每期一塊錢,收入加起來就是年金。它跟期數也就是10期,20期,還是永久有關;跟貼現率有關。

會計學有個,年金現值係數表。非常敏感地受到貼現率的變化的影響,貼現率越高,它的現值就越低。這裡有個案例就是美國對版權米奇老鼠的保護,根據這個原理就知道,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時間期限不需要太長。

第7個外部性。

一人做事一人當的社會制度最有效率。

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最為經濟;花自己的錢給別人辦事最有效率;花別人的錢給自己辦事最為浪費;花別人的錢為別人辦事最不負責任。

如果你想擁有更多財富,這可能是你必須要補的一堂課

評估社會制度是否有效時,有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每個人的行為到底有多大程度是由他自己負責的。用經濟學的術語,講就是儘量減少一個人行為或語言的外部性。

第8個現值。

資產現值等於預期的未來收入流的折現和。預期什麼時候發生變化,現值就什麼時候發生變化。物理由自然規律決定,經濟的世界由信息披露程度決定。

如果預期沒有變,所有資產的價格會是一條直線永遠不變。只要有新的知識,預期就會發生改變,也只有新的知識才能改變預期。

新的知識就是今天不知道的信息,只有意外的想不到的信息,今天不知道,明天可能才知道的那些信息,才會改變資產現有的價格。

比如某知名上市公司企業家,突然被曝出離婚拋妻棄子,那可以想見,這個上市公司股價一定直線跳水。但信息的披露是隨機的,你什麼時候知道消息,資產就在什麼時候貶值。

而人對新消息的反應速度是非常靈敏的。薛老師舉的例子是,美聯儲在13年9月18號下午2點公佈貨幣政策。2點剛過市場就開始劇烈的反應,但有個奇怪現象,就是芝加哥比紐約的市場反應要快幾毫秒。

如果你想擁有更多財富,這可能是你必須要補的一堂課

因此聯邦儲備局特意成立委員會調查這個事件,看是不是消息被走漏了。幾毫秒,消化信息只需要幾毫秒,再晚就晚了。當我下班,回家洗個澡,打開電視,聽股評家怎麼分析,黃花菜都涼了。

總結:深入學習,你能感覺到經濟學的美,那種嚴密的邏輯性和不容置疑的說服力。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越深入越無可自拔,越瞭解越能感受到他的深邃和美。

成長的路上,與諸君共勉,謝謝欣賞。

觀點來自《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