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進程將決定約翰遜會不會成為短命首相'

"

日前,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暫休議會的請求得到女王批准,英國議會本週正常進行後將休會至10月14日女王演講後復會。這意味著,議員們謀求修訂脫歐法案的時間已寥寥無幾。

屈指算來,距英國“脫歐”的截止日期——10月31日只有不到兩個月了,英國與歐盟達成協議、完成脫歐程序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更換首相之後,新政府面臨的局勢與特麗莎·梅在位時相比反而更加動盪,甚至還面臨議會的不信任投票或提前舉行大選的可能,連新政府還能維持多久都成了不確定因素。

在約翰遜競選保守黨黨首時,已有反對黨議員因擔心他主張的“無協議脫歐”給英國經濟帶來危害,打算在他當選後擇機發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迫使他下臺。約翰遜當選後,反對黨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幾位議員,已初步計劃出多黨派聯合的“軟脫歐”臨時政府。為了達到目的,反對派議員需要先由工黨黨首傑里米·科爾賓發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若議員中不信任政府人數多於信任政府人數,現在的保守黨政府就將被臨時政府替代。目前在議會中,支持政府的議員席位僅比反對黨多一人,假如反對黨議員們對臨時政府達成一致,只需有一名以上的親歐派保守黨議員選擇對政府不信任,約翰遜的首相生涯就將戛然而止。

分析認為,若反對黨不能在脫歐截止日期前發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約翰遜極有可能在脫歐截止日期後舉行大選,並獲得勝利。畢竟,約翰遜繼承的是特麗莎·梅羸弱的少數派政府,無論脫歐結果如何,極不穩定的少數派政府僅是權宜之計,而非新首相執政的理想條件。與其讓反對黨發起並通過不信任投票,新政府還不如主動舉行大選,以擴大在議會中的優勢。有民調數據顯示,如果現在立即舉行英國大選,保守黨有可能擴大在議會中的領先優勢,並組建多數政府。

反對黨對政府發起不信任投票,固然對保守黨政府有潛在威脅,但他們迫切需要一個人有所作為——工黨黨首傑里米·科爾賓。

第一,根據議會條例,不信任投票必須由正式反對黨(工黨)黨首發起,但科爾賓是否會正式發起不信任投票仍是未知數。人們懷疑,習慣了虛張聲勢的科爾賓,在關鍵時刻到底是不是靠得住?如果科爾賓繼續光說不練,反對黨的計劃也就很難實現。

第二,即使科爾賓發起並贏得不信任投票,他本人對於脫歐的模糊態度,會使得反對黨和親歐派保守黨極難統一建立臨時政府。若反對黨贏得不信任投票,反對黨黨首將被邀請成為首相,科爾賓近期也表達了組建政府的意願。但是,科爾賓曾在1975年的公投中選擇退出歐洲共同體,且在2016年公投後拒絕支持第二次人民公投,這些跡象說明,他其實是“疑歐派”。所以有分析人士認為,即使反對黨贏得不信任投票,科爾賓也是需要清除的絆腳石。

第三,科爾賓是否真正想當首相也值得懷疑。對於長期言行不一的科爾賓來說,他表達的組建政府的意願有可能只是“糖衣炮彈”,他曾數次暗示或明示自己並不想當首相。不按常理出牌的科爾賓作為黨首,在某種程度上是反對黨的沉重負擔,在脫歐的關鍵時刻尤其如此。

在脫歐截止前的最後兩個月,議會內的鬥爭對於脫歐的結果非常關鍵。若科爾賓坐視不管,則10月31日“無協議脫歐”在所難免。約翰遜將立即舉行大選,並有希望在大選後迴歸唐寧街10號。若科爾賓發動不信任投票,反對黨獲勝建立臨時政府,臨時首相將向歐盟申請延長期限,並商討“軟脫歐”事宜。若反對黨贏得不信任投票卻無法在兩週內建立臨時政府,則約翰遜將繼續執政,並有機會舉行大選。

脫歐前的英國政局以及命運,現在仍然充滿變數。值得一提的是,臨時政府僅用於極特殊的情況,比如在戰時嚴峻條件下,成為議會停止黨派爭鬥、聯手解決關鍵問題的手段。上次英國建立臨時政府還是二戰時期,1940年,議會建立大規模臨時聯合政府,推舉溫斯頓·丘吉爾作為首相,對抗希特勒的納粹德國。“脫歐”雖然不是世界大戰,但這場沒有硝煙的英國內戰,已經將英國逼上了絕路。無論接下來的兩個月發生什麼,“脫歐”都將持續對英國經濟、政治、民眾產生深遠影響。

儘管約翰遜如願成為首相,其執政面對的重重荊棘,或許將讓他的首相之路格外坎坷。如果說約翰遜的政治偶像丘吉爾的首相生涯由臨時政府開始,那麼,下一個可能的臨時政府,將可能終結約翰遜短暫的首相生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