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產業人的沉思:我是不是真的入錯行了?

保健品 藥品 市場營銷 微商 商用車 經濟 健康產業人 2019-06-23

從踏入營養行業的那天起,我就不斷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是不是入錯行了?

放著好好的商用車公關不做,跑來做這麼一個行當。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並沒有主動的投入到工作中,更像是一個旁觀者。觀察甚至窺探,當然也在學習,但專業知識的增長並沒有增加我對這個行業的熱愛。

反倒是這個行業裡的人,與他們的接觸越多,離他們越近,越發現自己正一步步的融入到這個行業,直到某一個時刻,我才意識到,是的,這就是我要幹一輩子的事業。

一個健康產業人的沉思:我是不是真的入錯行了?


這個行業的人有什麼魔力嗎?真的是應了那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原來做商用車公關的時候基本屬於晝伏夜出型動物,畢竟夜晚是應酬的黃金時間,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的頻率與銷售額基本成正比。客戶就是客戶,和客戶做朋友真的只是說說而已。

但,在這個行業,即使一面之緣,只要談得來,成為知己似乎是分分鐘的事兒。

至今我還記得第一次去參加FIC的時候,因為什麼都不懂,甭管碰到什麼職位的,抓住人就是一通猛問,其中就有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CEO,很謙和的聽我問完所有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無地自容的問題,然後耐心的回答。匆匆一面,因為工作變故,三年後才又折返回這個行業,再回來,本以為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但就在那年的FIC上,那位CEO不僅認出了我,竟然還清楚的記得我的名字。

那一瞬間的我像極了被IDOL選中的粉絲,既驚喜,又窩心。也是從那一刻起,我發現,這個行業裡,“認真”並沒有被人遺忘,你“認真”的對待這個行業,接觸這個行業裡的人,就會收到“認真”的迴應。而當我開始認真地面對每一家企業,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採訪對象的時候,獲得的認可在構築繼續前行的信心的同時,也讓我倍感責任與壓力。


因為儘管這群人,夠認真,夠努力,但坦率的講,越是認真的人,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他們往往不夠成功,更直白的說,這些人起早貪黑,每天忙忙碌碌,風塵僕僕可賺到的錢卻並沒有和他們的努力與認真成正比。難道是他們入錯行了嗎?

不僅不成正比,輿論也好,監管也罷,似乎總是和這個行業過不去。

本來利潤微薄,辛苦維計,還要花時間、金錢和那些不近人情的法規、不夠理智的消費者,甚至沒事找茬的所謂打假人打怪。這些倒還不是最讓人頭疼的,讓人捉急的是,除了會銷、直銷和微商,你很難真正通過其他渠道積累足夠的消費者形成足夠的購買力。而當一起起把營養品當藥吃的荒謬事件被媒體反覆曝光後,這個行業的名聲簡直和傳銷、詐騙有的一拼。夜深人靜的時候細想想,由不得

一個健康產業人的沉思:我是不是真的入錯行了?

讓人不心酸。

規模大一些,比如直銷企業,錢賺到了,可名聲壞了;一門心思做產品,想以好產品征服消費者的,大部分鎩羽而歸,名聲不名聲的已經不重要了,資金鍊要是斷了,每天不是被夢想叫醒,恐怕是要被投資人的催討電話叫醒了。

這樣看來,他們是不是真的入錯行了呢?

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很快就有答案。

其實,營養保健食品從在中國出現的那一刻起,就被營銷人塑造成了“不壞金身”,甚至是比藥物更有“效果”的存在。而這種發展軌跡的初始偏離和國家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是一致的。

在經濟收入和社保水平相對較低的階段,人們怕生病,一場大病可能一夜之間就能讓一個家庭回到解放前,所以,如果有這樣一種產品,讓你不用吃藥、不用住院、甚至不用手術。價格高點似乎也比去醫院強的想法往往瞬間就會戰勝本就沒有太高科學素養的普通消費者的理智。而當他們回過神時,價格與價值的懸殊落差只會讓他們永久的失去了對這個行業的信任。是的,所謂先入為主,多年來的“欺騙式”營銷讓這個行業的口碑幾近觸底。要想扳回一城,並非易事。

但好在,很多跡象或明示,或暗示我們,這個行業揚眉吐氣的日子似乎近在眼前。

一個健康產業人的沉思:我是不是真的入錯行了?

首先是消費升級我更願意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解釋,老百姓口袋裡有錢了,願意為好產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是所有行業發展的先決條件,當然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發展的基礎。

其次是消費者的整體素質在提高為什麼國外的營養保健食品品牌更容易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除了安全,多年來,他們把“科學”不僅作為背書,更視為最重要的營銷手段。

可喜的是,現在國內很多營養保健食品企業也開始學習如何用“科學”由內到外的武裝自己,讓消費者真正信服。

再者,也是我認為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在逐漸回到正軌。

過去,我們雖然沒有在產品上標識,但卻大多對標藥物來研發生產營養保健食品,彷彿只有媲美甚至超越藥物的產品才是好產品。但即便是保健食品,追根究底也還是食品,食品就該有食品的樣子,既然沒人會寄希望於吃頓飯就能治病,那又何必硬要把食品做成“藥品”呢?還營養保健食品以“食品”的本來面目最終還需要生產企業、品牌商覺悟,並且行動,才能逐漸傳導給消費者,讓消費者不再抱著“治病”的心理買營養保健食品。

可喜的是,監管層面逐漸弱化保健食品的功效,亦是在倒逼行業反思,還營養保健食品以“食品”的本來面目。而當這個轉變完成的時候,營養保健食品才能重新被消費者正確定位,從而名正言順的獲得應有的市場份額,銷售渠道,發展空間。而不是像今天這樣畸形裂變,夾縫中求生存。

一個健康產業人的沉思:我是不是真的入錯行了?


這個轉變需要多少時間,誰也說不好,但既然最艱難的時刻都熬過去了,還怕等不到勝利的號角嗎?

還是回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特殊階段上來,消費升級意味著人們有了一定經濟基礎了,不再發愁溫飽,可以享受生活了。但大前提是,你要先活著,且健康的活著,才能去享受。而這件事不正是我們這個行業擅長的嗎?

現在你還覺得自己入錯行了嗎?反正我不覺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