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利維坦按:在攝影術還未被髮明出來的漫長過去裡,圖繪人體解剖結構一直是西方醫學的強項與重點之一,發展出兼具實用價值和獨特藝術美感的許許多多解剖圖繪。

反觀我國古代,中醫並不是不看重解剖,但中醫解剖的研究成果更多通過文字記錄下來,直到五代時期的道士煙蘿子融合臟腑學說及道家的“內景學說”製出了《內鏡圖》,才算是有了中醫範疇的第一例解剖圖。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內鏡圖》

後續還有宋代吳簡通過解剖56具死囚屍體所《歐希範五臟圖》,宋代名醫楊介繪製的《存真圖》,明朝張景嶽則在《周身骨部名目》第一次繪製出人體的全身骨骼。然而傳統觀念中濃墨重彩的陰陽五行學說相對更講求“重道輕器”,因此我國古代的解剖學一直未能發展到足夠高度。

本文或許含有令你產生生理或心理不適的圖片

請酌情考慮是否繼續閱讀

文/Julia Nurse

譯/以實馬利

校對/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ellcomecollection.org/articles/XGqhhBAAAEM3w0Cy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以實馬利在利維坦發佈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近世(譯者注:按照歐洲歷史學的分期法,近世指中世紀之後,近代之前的時期),隨著對人體運作了解的深入,人們對於人體本身的描繪方式也在不斷改變。然而直到18世紀50年代,解剖藝術(anatomical art)才真正開始流行起來。歐洲醫學院校的數量在不斷增長,但由於用來解剖的屍體數量被大量限制,視覺感官的刺激又必不可少,這就給藝術界的地平線帶來了一道黃金的機遇。

彩色的野心

一直到18世紀中期,醫學教材中的插圖大多都只是少數手工上色的簡易黑白畫。1722年,伊莉莎·科寇(Elisha Kirkall)是最早嘗試使用美柔汀技法(譯者注:Mezzotint,17世紀中期出現的一種銅版畫製版法,通過特殊的搖鑿在版面上磨出若干個毛點,細膩地表現出畫面不同的明暗層次)印出彩色插圖的版畫師之一。他用一種名為“搖點刀”的工具將銅版或鋼板打磨變糙,雕出適用於印刷的模版。

然而在眾多實驗各種複雜上色技藝的藝術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一個“狂妄自大卻天賦異稟的騙子”,雅克·法比恩·戈蒂爾·達葛蒂(Jacques Fabien Gautier d'Agoty)。這位富有野心的法國解剖學家、油畫家兼版畫家往自己的名字裡安了個‘d'Agoty’只為了聽起來更酷炫,還宣稱自己是美柔汀套色技法(譯者注:trichromatic mezzotint,通過紅-黃-藍三種色層的堆疊來創造出生動圖像)的真正發明者。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左側圖片取自阿爾比努斯的著作,右側取自戈蒂爾的版畫。兩者都來自18世紀40年代,但其中不管是在藝術風格上還是技巧運用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別。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戈蒂爾的臭名聲大多源於他的言論——在當時就已是人盡皆知的謊言:雅各·克里斯托弗·勒·伯隆(Jacob Christoph Le Blon)事實上才是第一個研究出該技法的人。他將這門技術傳授給了戈蒂爾,而戈蒂爾卻等到勒伯隆死後便宣稱這是他自己發明出的絕妙點子。不過戈蒂爾真正的天才之處在於,他能給技術找到合適的受眾作為銷路。

1745年,戈蒂爾一心想要讓自己的作品成為所有醫學生的推薦教材。他和一名居住在巴黎的解剖學演講家,傑查德·約瑟夫·杜佛內(Guichard Joseph Duverney)合作,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出版了三本堪稱巨型的解剖學教材,配有錯綜複雜、細緻入微的復版美柔汀(multiple-plate mezzotint)插圖,堪稱奢華。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為了在單張圖像中呈現不同顏色,同一張紙會被印上三到四層。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戈蒂爾經常會讓他的人物擺出感性而非傳統的姿態。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戈蒂爾將他的版畫基於對解剖的第一手研究,在當時還有這樣一則廣告,形容這些醫學插圖是一項“絕對的必須,不管你是外科醫生,畫家,還是雕刻家,總之,適用於所有那些致力於人體研究的人”。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他的風格在最近受到了質疑。1992年的一個批評指出,他的插圖“很可能偏向於服務那些好色——而不是學習解剖——的人群”。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臨床且誘人

戈蒂爾並不是個科學家,確切地說,他是個“科學對自身的詭詐更有效用”的藝術大師與昂貴出版物相混合後的產物。並非只有戈蒂爾在用三色印刷術,使用美柔汀技法的版畫家也不止戈蒂爾一人——但他用女模特

與其他研究中慣例的男性模特相比,戈蒂爾筆下的人物必須要帶有某種挑撥意味的醫學特徵。這些人物們擺出各種近乎嫵媚的誘人姿態:他會把她們調整到最適合展示出身體內部運作的角度,然後用不同的色調層次讓這些柔軟光澤的身體變得栩栩如生。

杜佛內顯然喜歡上了戈蒂爾的新嘗試,他在其中一本與戈蒂爾合作的書《肌肉學》(Myologie)中說道:“除了解剖學外,彩色印刷沒有辦法在科學理解領域裡作出更偉大的貢獻了。”

而戈蒂爾一手打拼出的印刷王朝也成為了他的遺產。戈蒂爾的5個兒子打著各種幌子繼承了父親的印刷事業,延續到18世紀70年代。他們的家族工坊就這樣壟斷了法國醫學印刷市場。

精確的需求

在當時,複雜的美柔汀上色法對於醫學出版物來說還是太過昂貴,同時外科技術的突飛猛進也使傳統的印刷技法黔驢技窮,新的醫學途徑正急需同樣嶄新的藝術形式。

19世紀早期,醫學研究的重心已經從解剖學轉移到了被膜、組織系統,同時外科與病理相結合的研究記錄也變得更詳盡,樣品標本的製備也前所未有的精確。

而藝術專長對於醫學論述——無論是描述新的修復法或僅僅是簡單的人體研究——都變得不可或缺,人們正需要一個更加精準可靠的插圖形式。

於是像是查爾斯·特納(Charles Turner)這樣出名的藝術家跑去畫醫學插圖也不足為奇了。特納是一位受皇家欽點的美柔汀版畫家,在轉行從事醫學插圖之前,更因傳統肖像畫聞名。

特納和一位外科醫生J·C·卡普(譯者注:Carpue, Joseph Constantine,原文為J B Carpue, 疑誤)合作,在他的《兩項成功的手術記錄:利用額頭表皮修復失去的鼻子》(Account of Two Successful Operations for Restoring a Lost Nose,1816)中闡述了一門新的外科技術。特納為了這篇論文著手於名為“à la poupée”(譯者注:意為“一個娃娃”,取自神似布娃娃的球狀填料工具)的印刷技法,來描繪出更細微的組織結構。這種技法用一個布質的球狀填料蘸取彩墨點在金屬板上,以表現出細膩、精準的色彩畫面和明暗色調。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左圖是一幅16世紀描繪隆鼻術的插圖,右圖是19世紀特納與卡普的作品。兩者的風格無論是在手術還是印刷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國王喬治四世同樣感謝特納和卡普,而且他們多半混跡同一個社交圈子。委託一位業已成名的藝術家來給他的書繪製插圖無疑會推動了外科醫生工作的發展。儘管這類書籍的讀者群體受限,它們同樣也有影響力:卡普的論文促進了16世紀隆鼻術的復興。

更鮮為人知的藝術家同樣選擇了和醫學出版商進行合作,尤其在19世紀早期,“J·斯圖爾特”(J Stewart)這個名號頻繁地出現在醫學插圖中。斯圖爾特繪製的插圖使用一版多色技法(à la poupée)來完善發表後的演講講義,例如1827年G·J·格思裡(G J Guthrie)的《眼部外科手術講義》(the Operative Surgery of the Eye)。格思裡是位來自西敏醫院的外科醫師助理,也同時是個演講家,進行了開創性的眼部手術,而且很可能因為同樣是解剖學家和插畫師的約翰·貝爾(John Bell)瞭解到了斯圖爾特的早期作品。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這張圖中表現的是不同類型的白內障——同樣也是格思裡的專長之一。他主張用外科手法將白內障移除。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這張插圖特寫展示了斯圖爾特是如何用一版多色技法造出大量小點來呈現細節的。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1845年,《英國與國外醫學評論》發表了一則頗具挖苦意味的批評,鋒芒指向格思裡的兒子查爾斯·加德納·格思裡(Charles Gardiner Guthrie)的一本書——書的內容和他父親的作品太過相似,甚至連插圖都同出一轍:“我們正凝視著由九隻模樣相同的駭人眼睛產生的催眠幻境,每處細節都如此相似……它們帶著屬於真正眼科的詭異和陰森向我們咯咯笑!” 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這是張黑白印刷的插圖,和上圖相比簡單得多。其重點是在不同手術切口下的人工眼球。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這張黑白插圖要比上一張切口插圖更詳盡,描繪的是不同的醫療器具——多半是作為格思裡的眼科手術的用途。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和戈蒂爾時代一樣,要想讓付出的時間和汗水開花結果,為這些生動的解剖作品找到合適正確的受眾一直是關鍵。一些出版商,像是伯吉斯與希爾(Burgess and Hill),座標倫敦,利用訂閱費資助生產費用,以保證有一個讀者群體。訂閱者可以在一個精巧的“醫學閱讀室和圖書館”裡閱讀,這個更加實用的“讀書會”形式的方案如果提前50多年,就能給戈蒂爾昂貴的書籍帶來更多好處了。

更現代的技術

隨著印刷技術和病理學在18及19世紀早期發生轉變,藝術家和外科醫生之間的關係也同樣改變了。最終,進入到19世紀中期,平版印刷(使用化學試劑而不是搖鑿打磨進行雕版)取代了古老的、更為複雜的彩色印刷工序,因為它提供了更為廉價的選擇。

平版印刷術早先是由手工完成的,例如《羅伯特·卡斯威爾的病理解剖學》(Robert Carswell’s Pathological Anatomy,1838),直到後來復層平版印刷的出現,例如用於插圖《約瑟夫·麥克里斯手術解剖學》(Joseph Maclise Surgical Anatomy,1856):顯而易見,這樣的方式更廉價便捷。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用來描繪男子頸部動脈與靜脈的彩色石版畫,約1841年。圖源:wellcome collection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圖源:Christie's

直到數字印刷的出現,平版印刷始終佔據著醫學插圖中上色工序的主導地位。儘管今天的數字技術不太可能描摹出感性模特的胴體,我們依然要把最高的敬意留給那些藝術家,像是戈蒂爾和特納,是他們呈現了“對於技術的別處用途,對於事物的理解和轉譯”。

往期文章:

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人體解剖的印刷簡史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聯繫:微信號 liweitan2018

點擊小程序,或閱讀原文進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