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巴菲特 投資 巴郡公司 比爾·蓋茨 中外管理雜誌 2017-06-04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中外管理》見證巴菲特股東大會現場

文 | 本刊總編、社長 楊光

比刷屏即過的出位新聞更重要的是什麼?是時間驗證過的成功傳奇,和傳奇背後的真相。無疑,沃倫·巴菲特正是這樣的傳奇。

2017年的5月第一週末,美國中部“小鎮”奧馬哈,照例因為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而喧囂起來。因為出了個巴菲特,奧馬哈才為人所知,才為人所往,併為此能瞬間湧入佔本地人口10%的全球商界精英,包括比爾·蓋茨,包括王石,包括《中外管理》和結伴而行的36位中國企業家。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與現場滿滿當當4萬名股東和巴菲特粉絲擠在一起,舉目遠方長桌後的兩位傳奇老人,要想內心不起小漣漪是很難的。當巴菲特和一生搭檔芒格不時引起4萬人量級的鬨堂大笑之後,我開始冷靜思考:究竟巴菲特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1

真相一:健康,才是最大的成功

如果你僅僅讀過關於巴菲特的書或報道,或許你會豔羨他的睿智與收穫的財富。但如果你像我這樣有機會親臨現場看到這場真人秀,印象最深的一定不是該公司2016年的利潤,也不是巴菲特大幅減持IBM股票而增持蘋果——而是他和他身邊芒格,不可思議的健康!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2017年,沃倫·巴菲特87歲,查理·芒格93歲。除了短暫的午餐時間,這“180歲”一坐就是六個小時。不僅是坐,兩人還能在可樂的澆灌下從不上廁所。又不僅坐功了得,六小時裡巴菲特面對來自看臺不同角落18個五花八門的問題,始終毫不遲疑、滔滔不絕,聲音雖然蒼老但語速卻快得驚人,由此可以想象巴菲特大腦內四通八達的思維高速公路。而他身邊比自己更年長6歲的芒格,話雖不多,表情也不多,但如同和巴菲特表演三句半一般,句句點睛,動輒令全場爆笑。他行為藝術般的嚼薯片,亦活脫脫一個頑皮的智者。而二老落座起身,皆無需攙扶。是的,巴菲特第二天還能和蓋茨打乒乓球呢。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比起如此精彩的生命長青,一切財富其實都已不再重要。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2

真相二:為天賦專注一生

那麼,又是什麼成就了兩位老人如此神奇的矍鑠健康呢?

要說巴菲特的生活方式如何“健康”,可真談不上。直到這次大會,他依然得意於自己每天飲下不少於5罐的可樂,而油炸食品和油膩牛排更是標配。他甚至曾嘲笑那些不斷規勸他“科學養生”的大夫都先後閉了嘴,因為他們都死了。可見,巴菲特的長壽另有門道。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從兩位老人在現場對經典“接班人”話題照例的不屑一顧,以及至今巴菲特堅持事必躬親自己所有瑣細事務,我不由得出如下猜測:畢生所愛,永不言退!

很多人認為退休等於休息,可以頤養天年,實則不然。其實不管是工薪還是鉅富,實質的工作退休往往意味著真正的生命衰退。事實上,很多人從退休到追悼,用不了多久。只有不停歇的忙碌節奏,才會更高品質地延續生命。但能延年益壽的忙碌,絕不是被動勞苦,而應是為了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樂此不疲。

是的,天賦。巴菲特之所以是“股神”,首要一點在於天賦,對於數字的天賦。就其家庭背景,我們無法解釋剛懂事的巴菲特,就已對數字有了異乎尋常的敏感。《巴菲特傳》作者羅傑·洛溫斯坦說:“他對數字的信任超過一切”。但他沒有成為數學家而是投資家在於,他在意的不是數字本身,而是數字所代表的財富含義。是的,那年他5歲,並綿延一生。7歲時,他一邊發著燒一邊用鉛筆書寫自己未來的財富數字。到11歲,巴菲特就已開始買進股票。13歲時,他就開始繳稅。而到他15歲時,已經在投資農場了!

天賦,是最無奈的事。但關鍵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兒!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老天爺在自己身上哪一塊埋下了金子。又特別是中國,僅一句“學海無涯苦作舟”便幾乎泯滅了一切自我發現的可能。中國傳統文化對天賦的關注集中在一篇《傷仲永》裡。但真正“傷”仲永的,並不是籠統的不勤奮,而是他在天賦露頭後,他和他的家庭卻沒能專注它,沒能鑽研它,而只是利用它,消費它,於是很快“泯然”。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專注”,正是巴菲特對其一生成就的核心歸納。但我以為專注仍只是表現,而非本原。關鍵在於對天賦背後意義的設定與理解。巴菲特從學齡前就想富有。但他賺錢並不是為了賓利,事實上他一生簡樸得出格,據說他的車牌單詞就是“摳門”。成年後,他在還沒錢卻篤定自己未來將“過於”有錢時就陷入了“如何花錢”的憂慮。眾所周知,他後來全數裸捐了。“我只是覺得賺錢的同時還能看著財富慢慢累積起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是的,只為財富所能證明的價值,而不為財富本身,更不為物慾,才是巴菲特一生不為財所“傷”的真諦。也只有如此,巴菲特才能做到“專注一生”。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3

真相三:練就獨立的判斷力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僅僅來自孃胎。至少還有家庭。巴菲特當然不例外。

巴菲特的父親是一位議員,可巴菲特對政治從無興趣。但我認為老巴菲特對“股神”誕生的影響,卻是可以比肩天賦的。這種影響,第一是對孩子始終抱有信心,他對巴菲特的任何決定都堅決支持。更重要的是第二點,也是讓第一點成為“締造”而不是“縱容”的一點:重視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老爺子對孩子這一點的堅持,超過他所有的政治信仰。每當孩子在身旁時,他便經常誦唸愛默生的名言:“偉大的人,是那些大隱於世且能保持獨立人格的人。”在家裡的餐桌上,巴菲特每晚都從父親那裡學習如何更好地固執己見。於是,巴菲特從小便“喜歡與眾不同”。進而,在13歲時第一次報稅,巴菲特堅持不讓父親代繳。

記得我在20年前任教時,就曾基於自身領悟,對孩子們寄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守住兩樣: 一個是內心的善良;一個是獨立的判斷。在中國,兩者兼備與兩者皆無者一樣少,更普遍的是兩者居其一。”而保持獨立判斷力這一點,對於普通人能否在世俗脣舌下活出自己,不被利用;對於投資者能否在市場沉浮中保持定力,不被忽悠,都至關重要。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基於此,才有了巴菲特那句名言:“別人貪婪時,我要恐懼;別人恐懼時,我會貪婪。”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4

真相四:互相成就的黃金搭檔

當人們對巴菲特視為“股神”而頂禮膜拜時,大多數人都忽略其實坐在股東大會臺上的一直是兩個人,另一個叫查理·芒格。事實上,芒格與巴菲特自而立之年相識,便作為巴菲特口中的“西海岸哲人”而成為一生最離不開的人——而一聯袂,便是一個甲子——一場在中國絕無可能的金婚合作。因為他倆有著連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諸多相似,比如一樣機智幽默,一樣崇尚和尊重獨立,一樣信奉價值投資,以及一樣的財富人生觀。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但他倆在戰略方向上的一致近乎恆溫般持續存在時,我們同樣不能忽視他們在性格上的互補。巴菲特作為孃胎裡的投資家;有著非同尋常的樂觀精神,而哈佛法學院出身的芒格,卻有著更為理性的避險意識。芒格最喜歡引用的名言是:“反過來想一想,一定要反過來想一想”。兩人確是天作之合。

這不是個案,而是規律。我們總會記住一位又一位被光環籠罩的明星企業家,但是隻要他持續成功的時間能足夠久,我們就多半會在他身旁發現一位與之反差頗大的關鍵人物在成就他。是的,重要的不是一位天才領袖,而是一個黃金組合。比如:海爾的張瑞敏與楊綿綿,華為的任正非與孫亞芳,長城汽車的魏建軍與王鳳英,蘋果的喬布斯與庫克,谷歌的佩奇與布林,當然還有巴菲特與芒格。

成功,只需要出一位英雄;但持續成功,則需要出一對英雄搭檔。那些孤膽英雄,很難走更遠。而巴菲特窮其一生要實現的價值投資,其本質也就是“可持續性”。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5

最後的真相:下一站,中國

我們行前已獲知現場會有3000名華人。但令我吃驚的是,今年的18個現場提問中將近1/3都出自同胞。而我注意到,擺放在芒格身前的紅罐可樂,分明印著那著名的四個花體漢字!這絕不是隨意的偶然。是的,巴菲特和芒格在暗示,中國市場將是老哥倆餘生下一處可以用大盆來接金子的地方。而這一天,並不遙遠。

中國歡迎你,巴菲特!——2017年10月,北京。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巴菲特2017年的五個真相

來源:中外管理雜誌6期卷首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