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多少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掙錢,忽視了對孩子身心的關注,轉而用金錢來彌補自己心中的虧欠。等到終於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卻發現再想把孩子“扳正”過來,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有人說,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

工作和孩子,確實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孰輕孰重,我們還是要在心裡有桿秤的。

畢竟,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優秀的家庭

2

網上有一個對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統計數據,其中,父母職業是教師的佔比最大,為35.09%,其次是公務員(18.62%)和工程師(12.62%)。而最低的是農民(10.16%)。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多少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掙錢,忽視了對孩子身心的關注,轉而用金錢來彌補自己心中的虧欠。等到終於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卻發現再想把孩子“扳正”過來,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有人說,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

工作和孩子,確實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孰輕孰重,我們還是要在心裡有桿秤的。

畢竟,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優秀的家庭

2

網上有一個對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統計數據,其中,父母職業是教師的佔比最大,為35.09%,其次是公務員(18.62%)和工程師(12.62%)。而最低的是農民(10.16%)。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無獨有偶,美國人托馬斯·科裡也曾針對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貧窮家庭,進行過調查。他發現,孩子成功的家庭祕密,在於父母的習慣。

有人說,父母說孩子的起跑線。

深以為然。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學歷,更離不開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多少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掙錢,忽視了對孩子身心的關注,轉而用金錢來彌補自己心中的虧欠。等到終於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卻發現再想把孩子“扳正”過來,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有人說,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

工作和孩子,確實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孰輕孰重,我們還是要在心裡有桿秤的。

畢竟,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優秀的家庭

2

網上有一個對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統計數據,其中,父母職業是教師的佔比最大,為35.09%,其次是公務員(18.62%)和工程師(12.62%)。而最低的是農民(10.16%)。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無獨有偶,美國人托馬斯·科裡也曾針對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貧窮家庭,進行過調查。他發現,孩子成功的家庭祕密,在於父母的習慣。

有人說,父母說孩子的起跑線。

深以為然。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學歷,更離不開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2017年,剛剛16歲的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憑藉強大的實力,獲得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分,從此被譽為“國民才女”。

我們許多父母在酸溜溜羨慕別人孩子優秀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父母。

武亦姝的爸爸,為了給女兒樹立好榜樣,推掉很多應酬,更是在4:30就關機。

他們一起陪女兒苦讀《二十四史》和《山海經》,帶著孩子一起玩名著裡的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結局,以及寓教於樂的詩詞接龍等遊戲。

尹建莉曾說過:“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而後者,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言傳身教,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努力先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

49歲的袁夢園,之前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宿管阿姨。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多少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掙錢,忽視了對孩子身心的關注,轉而用金錢來彌補自己心中的虧欠。等到終於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卻發現再想把孩子“扳正”過來,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有人說,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

工作和孩子,確實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孰輕孰重,我們還是要在心裡有桿秤的。

畢竟,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優秀的家庭

2

網上有一個對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統計數據,其中,父母職業是教師的佔比最大,為35.09%,其次是公務員(18.62%)和工程師(12.62%)。而最低的是農民(10.16%)。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無獨有偶,美國人托馬斯·科裡也曾針對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貧窮家庭,進行過調查。他發現,孩子成功的家庭祕密,在於父母的習慣。

有人說,父母說孩子的起跑線。

深以為然。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學歷,更離不開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2017年,剛剛16歲的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憑藉強大的實力,獲得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分,從此被譽為“國民才女”。

我們許多父母在酸溜溜羨慕別人孩子優秀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父母。

武亦姝的爸爸,為了給女兒樹立好榜樣,推掉很多應酬,更是在4:30就關機。

他們一起陪女兒苦讀《二十四史》和《山海經》,帶著孩子一起玩名著裡的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結局,以及寓教於樂的詩詞接龍等遊戲。

尹建莉曾說過:“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而後者,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言傳身教,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努力先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

49歲的袁夢園,之前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宿管阿姨。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從兒子中學開始,她就用“陪讀”的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等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

去年,兒子想讀研。她決定和兒子一起參加考試。結果,兒子被複旦大學錄取,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前幾天,隨著新生入學,她也辦理了入學手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孩子的成長,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成長。

我們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優秀,其實,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就明白了。

3

我曾看過一部叫《出路》的紀錄片。

導演用6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3個不同家庭、不同社會階層孩子的困境和出路。

馬柏娟是一個來自貧困山溝裡的小女孩,全家一年的開銷不過50塊錢。

她所在的小學只有2個老師和5個學生,她是最大的孩子,12歲,讀二年級。

即使每天到學校要走13公里的土路,吃冷水泡饃,她仍心懷希望:到北京讀大學,打工掙錢,一個月掙1000塊錢給家裡買面。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多少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掙錢,忽視了對孩子身心的關注,轉而用金錢來彌補自己心中的虧欠。等到終於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卻發現再想把孩子“扳正”過來,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有人說,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

工作和孩子,確實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孰輕孰重,我們還是要在心裡有桿秤的。

畢竟,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優秀的家庭

2

網上有一個對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統計數據,其中,父母職業是教師的佔比最大,為35.09%,其次是公務員(18.62%)和工程師(12.62%)。而最低的是農民(10.16%)。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無獨有偶,美國人托馬斯·科裡也曾針對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貧窮家庭,進行過調查。他發現,孩子成功的家庭祕密,在於父母的習慣。

有人說,父母說孩子的起跑線。

深以為然。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學歷,更離不開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2017年,剛剛16歲的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憑藉強大的實力,獲得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分,從此被譽為“國民才女”。

我們許多父母在酸溜溜羨慕別人孩子優秀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父母。

武亦姝的爸爸,為了給女兒樹立好榜樣,推掉很多應酬,更是在4:30就關機。

他們一起陪女兒苦讀《二十四史》和《山海經》,帶著孩子一起玩名著裡的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結局,以及寓教於樂的詩詞接龍等遊戲。

尹建莉曾說過:“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而後者,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言傳身教,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努力先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

49歲的袁夢園,之前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宿管阿姨。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從兒子中學開始,她就用“陪讀”的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等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

去年,兒子想讀研。她決定和兒子一起參加考試。結果,兒子被複旦大學錄取,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前幾天,隨著新生入學,她也辦理了入學手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孩子的成長,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成長。

我們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優秀,其實,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就明白了。

3

我曾看過一部叫《出路》的紀錄片。

導演用6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3個不同家庭、不同社會階層孩子的困境和出路。

馬柏娟是一個來自貧困山溝裡的小女孩,全家一年的開銷不過50塊錢。

她所在的小學只有2個老師和5個學生,她是最大的孩子,12歲,讀二年級。

即使每天到學校要走13公里的土路,吃冷水泡饃,她仍心懷希望:到北京讀大學,打工掙錢,一個月掙1000塊錢給家裡買面。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可是,她爸爸說:唸書有啥用?還不是要回來種田。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不讀就不讀了,命好找個對象嫁了就是出路。

就這樣,15歲的她不得不中斷學業,外出打工。

後來,和表哥結婚並且懷孕,同村裡其他年紀輕輕卻懷孕的女孩談笑,眼裡再沒有日月星辰

袁晗寒,一個17歲就退學的家境優渥的北京女孩。

從小上的就是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父母覺得她有藝術天分,鋼琴、舞蹈、美術,學了個遍。

可是,在高考前,她退學了。

退學後,她排過話劇、開過酒吧、賣過東西,後來去德國學習藝術。最後,她開了一家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多少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掙錢,忽視了對孩子身心的關注,轉而用金錢來彌補自己心中的虧欠。等到終於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卻發現再想把孩子“扳正”過來,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有人說,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

工作和孩子,確實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孰輕孰重,我們還是要在心裡有桿秤的。

畢竟,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優秀的家庭

2

網上有一個對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統計數據,其中,父母職業是教師的佔比最大,為35.09%,其次是公務員(18.62%)和工程師(12.62%)。而最低的是農民(10.16%)。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無獨有偶,美國人托馬斯·科裡也曾針對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貧窮家庭,進行過調查。他發現,孩子成功的家庭祕密,在於父母的習慣。

有人說,父母說孩子的起跑線。

深以為然。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學歷,更離不開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2017年,剛剛16歲的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憑藉強大的實力,獲得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分,從此被譽為“國民才女”。

我們許多父母在酸溜溜羨慕別人孩子優秀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父母。

武亦姝的爸爸,為了給女兒樹立好榜樣,推掉很多應酬,更是在4:30就關機。

他們一起陪女兒苦讀《二十四史》和《山海經》,帶著孩子一起玩名著裡的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結局,以及寓教於樂的詩詞接龍等遊戲。

尹建莉曾說過:“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而後者,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言傳身教,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努力先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

49歲的袁夢園,之前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宿管阿姨。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從兒子中學開始,她就用“陪讀”的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等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

去年,兒子想讀研。她決定和兒子一起參加考試。結果,兒子被複旦大學錄取,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前幾天,隨著新生入學,她也辦理了入學手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孩子的成長,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成長。

我們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優秀,其實,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就明白了。

3

我曾看過一部叫《出路》的紀錄片。

導演用6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3個不同家庭、不同社會階層孩子的困境和出路。

馬柏娟是一個來自貧困山溝裡的小女孩,全家一年的開銷不過50塊錢。

她所在的小學只有2個老師和5個學生,她是最大的孩子,12歲,讀二年級。

即使每天到學校要走13公里的土路,吃冷水泡饃,她仍心懷希望:到北京讀大學,打工掙錢,一個月掙1000塊錢給家裡買面。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可是,她爸爸說:唸書有啥用?還不是要回來種田。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不讀就不讀了,命好找個對象嫁了就是出路。

就這樣,15歲的她不得不中斷學業,外出打工。

後來,和表哥結婚並且懷孕,同村裡其他年紀輕輕卻懷孕的女孩談笑,眼裡再沒有日月星辰

袁晗寒,一個17歲就退學的家境優渥的北京女孩。

從小上的就是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父母覺得她有藝術天分,鋼琴、舞蹈、美術,學了個遍。

可是,在高考前,她退學了。

退學後,她排過話劇、開過酒吧、賣過東西,後來去德國學習藝術。最後,她開了一家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上面兩位主人公,雖然都沒讀過很長時間書,但是他們的家庭氛圍是不一樣的,父母的財力支撐和格局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註定了他們的命運有天壤之別。

有的孩子,受原生家庭所累,一輩子走不出那座沉重的大山,生活就是複製粘貼。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擁有一切,只要她想,隨時都可以做出改變。

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殘忍的現實:孩子的成就,已經成了代際之間的疊加。

4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話也不無道理。

孩子的成功,不只是拼自己,還得拼家庭。

就像艾小羊說過的:

“他們(父母)明白奮鬥的艱難,人生的不容易,能將自己受過的苦,換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學習、思考習慣,傳承給孩子。”

也像武亦姝媽媽說過的: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果,在父母。”

"

1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名大一的女生,希望母親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卻遭到了母親的無情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月2000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而她吐槽母親的原因,也甚是奇葩:

“高中時她特別大方,補課補習60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現在一個月2000,每次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女孩子本來就花錢多啊,護膚品什麼的,還有買新衣服。”

“同宿舍的我感覺她們都挺有錢的,用的也都是好的,為什麼媽媽偏偏就不給我呢?”

這一個月4500的生活費,我們暫且不說多與不多,因為這要根據家庭條件判斷。

關鍵是,這女生吐槽的點,讓人很不爽:父母有錢就該給子女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拿著別人錢隨意揮霍的理所當然,以及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愛慕虛榮。

而這幾種心理下,反映出來的卻是我們長久以來擔當孩子教育角色的缺失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多少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掙錢,忽視了對孩子身心的關注,轉而用金錢來彌補自己心中的虧欠。等到終於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卻發現再想把孩子“扳正”過來,是難上加難。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有人說,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

工作和孩子,確實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孰輕孰重,我們還是要在心裡有桿秤的。

畢竟,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優秀的家庭

2

網上有一個對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統計數據,其中,父母職業是教師的佔比最大,為35.09%,其次是公務員(18.62%)和工程師(12.62%)。而最低的是農民(10.16%)。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無獨有偶,美國人托馬斯·科裡也曾針對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貧窮家庭,進行過調查。他發現,孩子成功的家庭祕密,在於父母的習慣。

有人說,父母說孩子的起跑線。

深以為然。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學歷,更離不開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2017年,剛剛16歲的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憑藉強大的實力,獲得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分,從此被譽為“國民才女”。

我們許多父母在酸溜溜羨慕別人孩子優秀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父母。

武亦姝的爸爸,為了給女兒樹立好榜樣,推掉很多應酬,更是在4:30就關機。

他們一起陪女兒苦讀《二十四史》和《山海經》,帶著孩子一起玩名著裡的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結局,以及寓教於樂的詩詞接龍等遊戲。

尹建莉曾說過:“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而後者,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言傳身教,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努力先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

49歲的袁夢園,之前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宿管阿姨。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從兒子中學開始,她就用“陪讀”的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等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

去年,兒子想讀研。她決定和兒子一起參加考試。結果,兒子被複旦大學錄取,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前幾天,隨著新生入學,她也辦理了入學手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孩子的成長,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成長。

我們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優秀,其實,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就明白了。

3

我曾看過一部叫《出路》的紀錄片。

導演用6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3個不同家庭、不同社會階層孩子的困境和出路。

馬柏娟是一個來自貧困山溝裡的小女孩,全家一年的開銷不過50塊錢。

她所在的小學只有2個老師和5個學生,她是最大的孩子,12歲,讀二年級。

即使每天到學校要走13公里的土路,吃冷水泡饃,她仍心懷希望:到北京讀大學,打工掙錢,一個月掙1000塊錢給家裡買面。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可是,她爸爸說:唸書有啥用?還不是要回來種田。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不讀就不讀了,命好找個對象嫁了就是出路。

就這樣,15歲的她不得不中斷學業,外出打工。

後來,和表哥結婚並且懷孕,同村裡其他年紀輕輕卻懷孕的女孩談笑,眼裡再沒有日月星辰

袁晗寒,一個17歲就退學的家境優渥的北京女孩。

從小上的就是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父母覺得她有藝術天分,鋼琴、舞蹈、美術,學了個遍。

可是,在高考前,她退學了。

退學後,她排過話劇、開過酒吧、賣過東西,後來去德國學習藝術。最後,她開了一家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上面兩位主人公,雖然都沒讀過很長時間書,但是他們的家庭氛圍是不一樣的,父母的財力支撐和格局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註定了他們的命運有天壤之別。

有的孩子,受原生家庭所累,一輩子走不出那座沉重的大山,生活就是複製粘貼。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擁有一切,只要她想,隨時都可以做出改變。

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殘忍的現實:孩子的成就,已經成了代際之間的疊加。

4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話也不無道理。

孩子的成功,不只是拼自己,還得拼家庭。

就像艾小羊說過的:

“他們(父母)明白奮鬥的艱難,人生的不容易,能將自己受過的苦,換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學習、思考習慣,傳承給孩子。”

也像武亦姝媽媽說過的: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果,在父母。”

怎樣讓孩子變優秀?真相在於“別人家的父母”

更像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說過的:

“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教育也是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只是都不是教育本身,教育的本質是: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願意為他們奮力託舉的父母。

願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能盡心投入到家庭教育裡,做孩子最大的助力,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