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的抗跌狀態能否持續?'

"

隨著市場對於房地產長期趨勢的預期調轉向下,以及環保供應環比衝擊減弱,黑色產業鏈的商品期貨都經歷了一波快速下跌行情。其中,煉焦煤無論是期貨價格還是現貨價格,都相對產業鏈其他品種抗跌。那麼這種相對抗跌的狀態能否持續?能否給黑色產業鏈提供一個較堅挺的原料支撐呢?筆者將近期煉焦煤的一些市場熱點提煉出來,進行了具體分析。

供應相對充裕

我國煉焦煤供應主要依賴國內煤礦自產。從1—7月汾渭能源的統計數據來看,全國煉焦精煤產量累計同比增長了3.6%,而統計局口徑的1—7月全國生鐵產量增長6.7%,全國焦炭產量也增長了6.7%。根據同比產量增幅來看,國產煉焦煤的產量增速不及下游焦炭、生鐵,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1—7月我國煉焦煤供應相對緊缺呢?

首先,從產品的分品種結構來看,在1—7月的國產煉焦精煤中,產量增速最大的是氣煤,增長24.33%,然後是主焦煤和1/3焦煤,分別增長13.62%和10.35%。這三個煤種貢獻了國產煉焦煤產量的所有增長,剩餘其他煤種產量增速全部為負,氣肥煤產量甚至大幅下滑了40%。也就是說,雖然整體產量增幅不大,但煉焦煤中的核心煤種(主焦煤、氣煤、1/3焦煤)產量增幅卻不小。

其次,從今年以來的庫存變化來看,自3月初以來,全國煉焦煤市場一直處於持續累庫階段。據估算,煉焦煤總庫存自2330萬噸的水平增加至當前的2800萬噸,累增幅度高達20.6%。長達半年的持續累庫也側面驗證了,國內煉焦煤供應並不緊張。

展望四季度,持續的安全、環保政策會階段性衝擊煉焦煤礦生產,下游採購縮減也會抑制煤礦產量進一步增長,但後市國內煉焦煤產量大概率維穩為主,不太會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

低價煤衝擊不大

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煉焦煤供應僅有12.4%的比重來自進口,但進口澳洲、蒙古等國的煉焦煤,對我國煉焦煤市場中相對緊缺的優質主焦煤供應形成了重要補充。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7月我國進口煉焦煤大增18%。其中,進口澳洲焦煤增加9%,進口蒙古焦煤大增30%。

值得注意的是,進口澳洲焦煤的價格跌幅亮眼。由於我國進口通關政策有變,疊加我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需求低迷,進口優質澳洲主焦煤的CFR價格自今年年初的200美元/噸持續大跌至當前的171美元/噸。雖然價格大跌後進口澳洲主焦煤的性價比較高,但由於當前京唐港等港口進口煤額度十分緊張,通關時間頗長,僅部分鋼廠和焦化企業有少量採購,所以暫時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太大沖擊,預計衝擊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開始體現。另外,9—10月是進口蒙古煤的旺季,預計會對當前的低硫、低灰主焦煤價格產生撼動,11月後由於季節性原因進口會減量,衝擊會減弱。

存在累庫壓力

據Mysteel統計,目前鋼廠、焦化廠的煉焦煤庫存依然十分充裕,中下游庫存仍高達2406萬噸,遠高於去年1895萬噸的水平。因此,從當前的庫存累積規模以及下游接近虧損的生產狀態來看,下游鋼廠和焦化廠並不具備補庫的訴求。根據去年的情況,去年下游對煉焦煤完成了2000萬—2300萬噸的冬儲補庫,而當前中下游庫存已經高達2400萬噸,必然會影響後期冬儲的整體強度,個別供應稍緊的煤種則相對好一些。

結合以上分析,從目前的供需來看,下游焦炭盈利迅速收窄,國內外煉焦煤供應充裕,中下游庫存壓力較大,所以現貨價格的下跌趨勢比較確定。當前市場更關注煉焦煤的下跌空間能否打開,這決定了下游焦炭價格是否存在較強支撐。筆者認為,9—11月煉焦煤整體會出現明顯的供應過剩,價格將快速承壓,平均跌幅可能在100元/噸左右。雖然累庫壓力向煤礦端轉移,倒逼煤礦減產,但進入12月以後,即使冬儲強度不高,也會對煉焦煤價格形成支撐,所以煉焦煤價格不具備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