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中國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無論紅白喜事還是禮儀社交,酒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國安徽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環境成為了中國數一數二的釀酒基地。創造了許多令人讚不絕口的安徽名酒。

安徽人雖不如東北人“無酒不歡”,但是安徽人“好”酒的傳統從很早就流傳了,並且不少安徽產的白酒也是全國聞名。在八九十年代,安徽市場上,乃至全國其他不少地區,曾經風靡過不下十餘種安徽籍的名優白酒。今天,老酒收藏之家就編排整理了部分安徽產的地方優質名酒,帶各位酒友一起來回憶,哪些曾經喝過的留在記憶中的安徽酒。

古井貢酒(古井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等為配製原料。

釀造

將大麥、小麥、豌豆制曲為糖化發酵劑,稻殼作輔料,古井泉水為釀造水,沿用陳年老窖發酵池,經熟糠拌料、混蒸混燒、下四蒸五、低溫入池、泥窖發酵、分層蒸餾、量質摘酒、分級入庫貯存二年,勾兌調配出廠,繼承了混蒸、連續發酵工藝。

特點

古井貢酒屬濃香型酒。酒液清澈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倒入杯中如粘液之掛杯,味感醇和,尤以回味悠長而著稱。酒度分38°、55°及60°。

榮譽

古井牌古井貢酒自問世後,品質不斷提升,備受各方矚目。1963年,1979年、1984年及1989年在中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章。另於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盃獎。1987年,除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外,還於杭州舉辦的中國旅遊協會低度酒評比中,38°的古井貢酒榮獲金樽獎。1988年,則在法國第十三屆巴黎國際食品展覽會上,勇奪金獎。此外,1992年,又在國際酒市大放異彩,先後獲美國首屆酒類飲料國際博覽會及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歷史

在明代歷年間,曾做過貢品,故名為古井貢酒。亳州是古代名城,有悠久釀酒歷史。據傳古井建造於南北朝,現在古井貢廠所用的以口水井,即為當年建造的二十四口水井之一。從發覺出來的釀酒作坊遺址看,此地原來釀酒業頗為繁榮,但在反動階級的統治下慘遭摧殘,古井貢被迫停產,後於1959年恢復生產。

關於“古井貢酒”民間有生動有趣的傳說。相傳千年以前,南北朝時期樑漢武帝蕭衍派軍隊攻打譙郡,北魏獨孤將軍奉命出城迎戰,兩軍廝殺甚烈,獨孤將軍因寡不敵眾而慘敗,臨死前將金鐗長戟投入井中。這一帶為鹽鹼地,水味苦澀,只有投戟之井,水質清冽乾爽、礦物質豐富,用來釀酒,酒體飽滿、窖香濃郁。據史料記載,曹操曾用“九投法”釀出了著名的“九釀春酒”併為此上書漢家皇室,由此證明亳州是古老名酒產地。

蚌埠白酒(蚌埠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蚌埠酒廠。

釀造

蚌埠白酒採用“固體發酵增香,固液結合勾兌”的工藝精釀而成。

特點

蚌埠白酒具有無色透明,香味醇正,略帶甜頭,酒性柔和的特點。酒度60°。

榮譽

蚌埠牌蚌埠白酒於1980、1984年在安徽省同類產品評比中,名列第一,1981、1984年榮獲安徽省優質產品稱號,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銅杯獎。

醉翁特曲(醉翁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滁州市釀酒總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沿襲傳統工藝,以大麥、小麥和豌豆製成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用老窖長期發窘,蒸餾中掐頭去尾,分級貯存,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醉翁特曲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清澈透明,窖香濃郁,酒質醇和,綿甜甘冽,餘香悠長。酒度為53°。

榮譽

醉翁牌醉翁特曲於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1990年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

歷史

滁州市在皖東、滁河流域。滁州釀酒歷史悠久。據《滁州志》載:宋代(960-1279)已有釀酒業,被稱為“醉鄉”,譽為“酒國”。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在琅琊山下建有“醉翁亭”,他自號“醉翁”,常在亭中飲酒,寫有《醉翁亭記》贊曰:“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1949年在三家小糟坊的基礎上建成滁縣酒廠,後易為現廠名。酒廠位於醉翁亭旁,於1980年試製成功大麴酒,沿襲傳統工藝,生產大麴酒,以歷史古蹟命名,故取名醉翁特曲。行銷安徽、江蘇、福建、上海、湖北、山東、北京、臺灣等地及香港地區。

醉三秋(三秋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阜陽縣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混蒸老五甑工藝,以小麥、大麥、豌豆製成高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經老窖發酵,陳貯精釀而成。

特點

醉三秋屬濃香型白酒。酒質無色,清澈透明,窖香濃郁,醇厚綿甜,尾淨味長。酒度分為38°、54°。

榮譽

三秋牌醉三秋曾於1981、1983、1988年獲安徽省優質產品獎。1985年投產38°酒,1987年獲安徽省優質產品獎。

歷史

阜陽縣古為穎州,釀酒歷史悠久。晉代已有釀酒業。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49年以“允泰”等幾家較大的私人釀酒作坊為基礎建成阜陽縣酒廠,1978年投產此酒。相傳西晉時,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嗜酒,曾作《酒德頌》,死後墓葬於阜陽城東口孜鎮上,而劉伶生前曾飲杜康一醉三年方醒之說,故以傳說取名。

魏王酒(魏王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亳州市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大米、小麥、大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九醞酒法要求,以大麥、小麥、豌豆製成的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吸收一些名酒廠釀造技藝,經老窖發酵、混蒸混燒、陳釀勾兌等工序而釀成。

特點

魏王酒屬濃香型大麴酒。酒液無色透明,香氣濃郁,醇和甘美,綿甜爽淨,回味悠長,

飲後舒適,有隔噎留香之快感。酒度為55°。

榮譽

魏王牌魏王酒曾於1987年獲安徽省優質產品。於1991年在日本東京第三屆國際飲酒博覽會上獲銀獎。

歷史

亳州古稱沛國譙縣,是歷史上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的故鄉。當地釀酒歷史悠久,東漢時釀有“九醞酒”。據《曹操集》載:“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操為魏王。”翌年四月獻帝詔魏王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曹操常飲家鄉酒,豪稱“醴自鄉流甘如蜜”。並“得法釀之”向獻帝上表奏薦“九醞酒法”。1958年建亳州市酒廠,釀製薯乾白酒。1982年改為生產大麴酒,以曹操封號“魏王”為酒名,後酒廠易名為現廠名。

漆園春特曲(漆園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蒙城縣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小麥製成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引泉水,採用瀘型酒和汾型酒的工藝特點結合本地傳統工藝,經清蒸續槽,老窖發酵,雙輪底增香,低溫流酒,分段接酒,陳貯老熟,科學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漆園春特曲屬其他香型大麴酒。酒液無色,清澈透明,芝麻香氣,芬芳幽雅,酒質醇厚,綿甜柔軟,尾淨較爽,回味甜暢,具有獨特風格。酒度為58°。

榮譽

漆園牌漆園春特曲於1986年被命名為安徽省名酒。

歷史

蒙城是歷史悠久的古城,周代稱漆園,宋代屬亳州轄,古代思想家莊周即出生於此地,曾任漆園吏。釀酒歷史悠久,宋代釀酒業興盛,熙寧年間亳州酒課達“十萬貫以上”,為當時主要產酒地區之一。清代釀有“高粱酒、黃酒”。1958年在舊糟坊基礎上建成該酒廠,於1975年投產此酒,採蒙城八景之一的“漆園春雨”作為酒名。曾有詩讚曰:“漆園特曲芝麻香,香味獨特美名揚。蝴蝶聞香化莊子,何須劉伶捧杜康。”

明綠液(明光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嘉山縣光明酒廠。

原料

以優質明光綠豆、特製大麴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特製的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固態發酵工藝,經配料蒸煮、老窖發酵、蒸餾取酒、貯存陳釀、勾兌調味等工序釀成。低度酒還需進行降度除濁處理。

特點

明綠液屬其他香型大麴酒。酒液翠綠透明,香氣芬芳馥郁,帶有幽雅豆香,酒體醇厚諧調,入口綿柔爽淨,後味雋永綿長。酒度分為54°、38°兩種。

榮譽

明光牌明綠液1986年獲安徽省優質產品獎。1979年投產38°酒,1987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

歷史

嘉山縣古屬泗州轄,宋代釀酒業興盛,熙寧年間泗州酒課達“十萬貫以上”,成為主要產酒地區之一。清代釀有高粱酒、黃酒。明光鎮原稱靈蹟,據《明史·本紀》載:明太祖朱元璋的母親懷他時,曾乞討到此分娩,朱元璋出世時,“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後朱元璋稱帝,改靈蹟為明光鎮。清光緒十一年(1885)在明光鎮建成“精益、李祥和、源興隆、源興祥”四家槽坊,所釀之酒以“明光大麴”命名,享有較高信譽。宣統元年(1910)參加南勸業會洋獲得獎狀,曾遠銷南洋群島諸國。1949年在四家槽坊基礎上合併建成現酒廠。沿襲傳統工藝繼續生產大麴酒。1976年投產此酒。銷往上海、北京、臺灣等地及香港、澳門地區。

焦陂特曲(焦陂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阜南縣焦陂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大麥、小麥、豌豆作原料製成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吸“奇泉”水,採用傳統工藝,經破碎、糊化、老窖發酵、蒸餾、摘酒、貯存等工序而釀成。

特點

焦陂特曲屬濃香型白酒。酒液無色,清澈透明,窖香濃郁,酒體豐滿,綿甜爽口,回味悠長。酒度分為38°、60°兩種。

榮譽

焦陂牌焦陂特曲曾於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1986年生產38°焦陂特曲,1987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60°)。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銀爵獎(38°)。

歷史

阜南縣古屬穎州,釀酒歷史悠久。焦陂是歷史古鎮,鎮上有一口名叫“奇泉”的千年古井,又稱“九龍泉”。水質優良,甘甜清冽,適宜釀酒。明正德六年(1511年)劉節纂《穎州志》:在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時期已有釀酒業。宋代釀酒作坊達到數十家,北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歐陽修任穎州太守時,寫有“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膾如玉”的佳句。潁州當時釀有“銀條、風曲”酒品,熙寧年間的酒課為“五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80年在“奇泉”旁建阜南焦陂酒廠,採用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1982年投產此酒。以古鎮命名。銷往河南、山東、福建、江西、河北、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天津、吉林、內蒙古、安徽等地。

逍遙津酒(逍遙津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合肥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薯幹為原料。

釀造

以麩曲、酵母為糖化發酵劑,採用液態除雜和固態增香二步法工藝,經固液勾兌工序而釀成。

特點

逍遙津酒無色透明,芳香濃郁,香味醇正,醇和爽口,飲後微甜,無邪雜味,具有固態發酵白酒之風格特點。酒度為55°。

榮譽

逍遙津牌逍遙津酒於1963年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1990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歷史

合肥古為瀘州,唐代已有釀酒。《酒名記》載:宋代瀘州釀有“金城、金斗城、杏仁”等名酒,熙寧年間酒課為“五萬貫以上”,成為主要產酒地區之一。清代釀有“燒酒、黃酒”。於1949年在舊酒坊基礎上建成合肥酒廠,投產合肥白酒,因酒廠與古蹟逍遙津毗鄰,於1976年更為現酒名。

沙河特曲(沙河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界首縣白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小麥、大麥、豌豆製成高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人工老窖發酵,老五甑操作法,經混蒸混燒,熟糠配料,回酒發酵,量質摘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沙河特曲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無色,清澈透明,窖香濃郁,綿甜爽淨,諸味協調,餘味悠長。酒度分38°、55°兩種。

榮譽

沙河牌沙河特曲於1986年被命名為安徽省名酒稱號,1990年獲輕工業部優質酒稱號。

歷史

界首古屬潁州,宋代釀酒較興盛,熙寧年間酒課達“五萬貫以上”。清代釀有大麴酒、黃酒。同治九年(1870),建成“郭家糟坊”,以所產“雙合大麴酒”著稱。1949年在該糟坊基礎改建成首界酒廠,翌年恢復生產大麴酒,更為沙河特曲。1970年將廠名易為安徽省界首縣白酒廠。

口子酒(濉溪口子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淮北市口子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

釀造

繼承傳統工藝,以小麥、大麥、豌豆製成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繼承傳統工藝,老窖發酵,長期陳釀,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口子酒屬濃香型優級大麴。此酒,無色透明,芳香濃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餘香回甜。

榮譽

濉溪口子牌口子酒是國家優質酒,此酒於1979年第三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優質酒,1984年獲輕工業部金盃獎,1988年獲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及第五屆評酒會優質獎,1991年獲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巴黎國際名優酒展評會特別金獎和曼谷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

歷史

濉溪口子牌口子酒的前身是濉溪大麴酒,已有兩千餘年歷史。《左氏春秋》載,宋國遷都相山,宋侯歃血盟侯於渠(渠溝距該廠1.5公里),所飲之酒即當地生產。《宿州志》載:早在13世紀的元代此酒已大量生產,官府設酒監課稅。明清時濉溪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酒鄉。明末相山隱士任柔節寫下了“隔壁千家醉,開坊十里香”的贊句。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品嚐該酒後題詞“惠我南黎”。嘉慶年間,酒坊激增,南京、江西、山西等地商人云集濉溪,濉溪大麴暢銷各地。民國期間,酒坊星羅棋佈,香聞數裡,1931年、1934年曾兩次獲全國鐵路沿線土特產展覽會甲級名酒優等獎。

口子酒(口子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濉溪縣口子酒廠。

原料

高粱(顆粒飽滿)、大麥、小麥、豌豆為口子酒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的“混蒸發酵”釀造方法,將大麥、小麥、豌豆高溫制曲為糖化發酵劑,適溫入窖,低溫發酵(發酵期最長達一百一十二天),緩慢蒸餾,截頭去尾,按質入庫,分級貯存,陳釀勾兌而成。

特點

口子酒屬濃香型。此酒無色透明,芳香濃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後味回甜,餘香綿長,風格獨特。酒度為54°。

榮譽

口子牌口子酒於1931年、1934年在青島及北京舉辦的鐵路沿線土特產博覽會,獲甲級名酒優質獎,成為安徽名酒,聲名日盛。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盃獎,1979年、1988年在全國第三屆、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

歷史

口子酒廠坐落在淮北平原上的濉溪鎮,該鎮是濉河的渡口,左畔濉河,右臨溪河,城鎮居中,習慣上成為口子,故酒也稱“口子酒”。

當地產酒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魯昭公七年諸侯歃雪飲酒會盟於渠,所用之酒即是口子產的。宋代時,濉溪屬“宿州”,釀酒業較興旺,熙寧年間宿州酒客課達“十萬貫以上”,成為安徽第二大產酒地區。

1949年在濉溪縣老城小酒坊基礎上建成濉溪人民酒廠,1970年易名為濉溪縣酒廠,1979年又更為濉溪縣口子酒廠,繼承傳統工藝,繼續生產口子酒。

高爐特曲(高爐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渦陽縣高爐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等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經老窖發酵,雙輪底增酯,分層蒸餾,分質摘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等工序而成。

特點

高爐特曲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無色透明,芳香濃郁,綿甜醇和,回味悠長。酒度為55°。

榮譽

高爐牌高爐特曲於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銀爵獎。

歷史

渦陽古屬亳州,釀酒歷史悠久,漢末已有釀酒。晉代酒品頗受文人名士喜愛,稽康賦《酒會詩》就產生此地。清代釀有紹興酒、高粱酒、玫瑰、金波、虎骨、五加皮等酒,民間有以黍釀酒習俗。

清光緒年間,高爐集糟坊釀製大麴酒馳名於合肥、南京、上海等城市。因高爐集在渦河北岸,是東漢末年赤壁之戰時曹營的後方,建有許多高爐,是鑄造兵器的地方,後形成集鎮,人們俗稱該酒為“高爐大麴酒”。1949年在廣和、匯海、逢源等幾家酒坊的基礎上建成高爐酒廠。沿用傳統工藝,繼續生產大麴酒,1980年投產此酒。

高爐陳釀酒(高爐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渦陽縣高爐酒廠。

釀造

高爐鎮傍渦水甘泉,依龍山暴源、水質優良,清澈透明,凜冽甘美,極宜釀酒,加上採用科學的釀酒工藝經釀而成。

特點

高爐陳釀酒屬濃香型大麴酒,酒液透明如晶,純淨清澈,酒味進口軟綿醇和,入喉窖香馥郁,落味回甜悠長。

榮譽

高爐牌高爐陳釀酒於1981、1983年連續被評為安徽名酒,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銅杯獎。

桃花潭酒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等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大麴為糖化發酵劑,以桃花潭太子泉水為釀造用水,經泥窖、雙輪底發酵,陳貯、勾兌而釀成。

特點

桃花潭酒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清澈透明,窖香濃郁,味正醇和,協調爽淨,回味悠長。酒度為38°、53°。

榮譽

涇山牌桃花潭酒於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

歷史

涇縣古屬宣州轄,釀酒歷史悠久,唐代以萬氏酒品而聞名,天寶十四年,李白在秋浦應涇川豪士汪倫的邀請,曾漫遊此間。據袁枚《隨園詩話》載:汪倫邀請書上說此地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不見桃花,也不見酒店。汪倫說:“十里桃花”者十里外有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指譚西有萬姓酒坊。李白為答謝汪倫的盛情款詩,臨別作《桃花潭絕句贈汪倫》。從此桃花潭釀有美酒馳名於世。“踏歌岸上汪倫酒,贈別舟中李白詩”成為文壇佳話。《安徽通志》也載有“萬家樓在涇縣桃花潭側,相傳李白慕萬家酒樓來此。村人汪倫常醞美酒待之。”宋代宣州釀有“琳腴、雙溪、”名酒,熙寧年間宣州酒課為“五萬貫以上”。清代釀有大麴酒、黃酒。1954年在舊糟坊基礎上建成涇縣酒廠,繼承傳統工藝釀成常釀美酒。1977年更名為桃花潭酒,以涇川古代十景之一而命名。廠名也易為此名。

太白酒(採石磯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馬鞍山市太白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小麥、大麥和豌豆製成的高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人工老窖發酵,老五甑操作法,經混蒸混燒,熟糠配料,回酒發酵,量質摘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太白酒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色清透明,芳香濃郁,酒質醇厚,入口清冽,綿甜爽口,回味悠長。人謂此酒“香、綿、甜”三者配合得恰到好處,突出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風格。酒度為55°。

榮譽

採石磯牌太白酒於1981年、1983年、1987年均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銀盃獎。

歷史

馬鞍山市,古屬太平府,境內長江東岸有著名的歷史古鎮採石磯。傳為唐代詩人李白“浪跡天下,以酒待適”之地,晚年曾戀景慕酒來此居住,故酒因人而得名,又稱採石磯酒。

當塗縣在唐代時盛產美酒,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寶應元年,李白投奔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酷飲當塗美酒,並死於此地,因而採石磯留有李白的遺產很多。如:“舉杯邀明月”的“太白樓”,飲酒賦詩的“讀書亭”,酒醉跳江捉月的“聯璧臺”等處,並有廣為流傳的“太白酒家”和“酒醉騎鯨成仙”的傳說。千百年來,當地沿江酒肆為緬懷詩人,在酒店名前冠以“太白”二字,相沿成習,流傳至今。宋代釀酒較興盛,熙寧年間酒課達“四萬貫以上”。清代釀有“燒酒、黃酒”,尤以“延壽益酒”馳名,李汝珍在《鏡花緣》中所列的50餘種名酒就有“太平府延壽益酒”。古人留有的許多贊酒詩文,在《當塗縣志》中均有記載:“採石多名酒,苔磯水自潤;昔年李太白,於此屢啣觴”,“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白酒雙銀瓶,獨酌峨眉亭”等詩句。1958年在酒坊的基礎上建成太白酒廠,1964年沿用傳統工藝,投產此酒。

宿縣頭曲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宿縣大澤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小麥、大麥、豌豆製成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老五甑混蒸工藝,陳年老窖,熟糠熱漿,低溫入池,回酒發酵,分層蒸餾,量質接酒,分級貯存,精心勾兌而釀成。

特點

宿縣頭曲屬濃香型大麴酒。酒液色清透明,窖香濃郁,醇厚協調,綿甜甘洌,落口淨爽,回味悠長。酒度為54°。

榮譽

宿縣牌宿縣頭曲曾於1983年、1986年均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

歷史

宿縣古稱宿州,釀酒歷史悠久,宋代釀酒業興盛,熙寧年間酒課達“十萬貫以上”,成為淮南地區最大的產酒地區。清代釀有大麴酒、黃酒。光緒年間以“岐豐糟坊”所釀的“岐豐大麴”最為著稱,遠銷山東、河南、南京、上海等地。1937年被日本人侵佔,主要生產酒精。1948年由陳氏收回,重新生產大麴酒。1949年改建為宿縣酒廠,1974年投產汴河頭曲,1986年更為現酒名,1990年易為現酒廠名。

皖酒(蚌埠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蚌埠市酒廠。

原料

以優質高粱、小麥等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茅臺、郎酒工藝,以小麥製成高溫曲為糖化發酵劑,兩次投料,反覆發酵,堆積回沙,七次取酒,週期為九個月,按質貯存,三年以上陳貯,精心勾兌釀成。

特點

皖酒屬醬香型白酒。此酒,無色透明,澄清明亮,醬香突出,空杯留香,幽雅細膩,醇厚豐滿,回味綿長。酒度為53°。

榮譽

蚌埠牌皖酒於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

歷史

蚌埠原為鳳陽縣蚌步集,古為濠州,釀酒歷史悠久。宋代釀有酒品,熙寧年間酒課達“三萬貫以上”。清代釀有大麴酒、黃酒。1949年由5家酒坊合併改建為蚌埠酒廠,1981年投產醬香型白酒,被人們譽為“小茅臺”,故以省簡稱為酒名,以示酒罈獨秀,為該省第一個醬香型酒。

千秋馥(古沱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宿縣古沱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混蒸工藝,以小麥、大麥、豌豆制曲為糖化發酵劑,經發酵、陳貯、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千秋馥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無色晶亮,清澈透明,窖香濃郁,綿甜醇正,柔和爽口,回味悠長。酒度為58°。

榮譽

古沱牌千秋馥於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

歷史

宿縣古為宿州,釀酒歷史悠久,宋代釀酒業興盛,熙寧年間宿州酒課達“十萬貫以上”釀製酒品頗受文人名士所讚譽,如“偏是我來新雨後,山花村酒一齊香”,“香浮竹葉同醉,浪促桃花自放歌”。清代釀有燒酒、黃酒。1982年將宿縣農機工廠改建成酒廠。1984年投產此酒,酒名系引用清代康熙十年間宿州知州府呂雲英詩:“文士胸中有成竹,坡翁墨寄千秋馥。”

韓觀亭詩曰:“品酒古沱沱水濱,舉杯邀月弄詩魂。千秋馥郁神洲地,當悔東坡不共吟。”

雷池特曲(雷池牌)

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安徽省地方名優老酒大全

產地

安徽省望江縣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糯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小麥、大麥、豌豆製成高、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老窖發酵,混合蒸燒,分段摘酒,陳貯勾兌等工序而釀成。

特點

雷池特曲屬濃香型大麴酒。酒質無色晶亮,濃香馥郁,綿甜爽淨,醇和協調,回味悠長。酒度為53-58°。

榮譽

雷池特牌雷池特曲曾於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

歷史

望江縣古屬舒州轄,宋代釀酒業較興盛,熙寧年間舒州酒課達“五萬貫以上”,為較著名的產酒地區之一。清代釀有高粱酒、黃酒。1950年建成該廠,1979年投產此酒。名稱由來:古雷水自湖北黃梅縣界東流至望江縣東部,積而成池,名為“雷池”,又稱“雷港”。東晉時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歷陽(今和縣)守將蘇峻聯合壽春(今壽縣)守將祖約叛亂,向建康進攻,江州刺史溫嶠要帶兵去保衛建康,中書令庚亮怕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在《報溫嶠書》中曰:“吾憂而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其意坐鎮原防,不可越雷池而來,故以其典故取為酒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