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院選舉在即,安倍經濟學能說服不安的日本選民嗎?

安倍晉三 日本 經濟 金融 憲法 東京 界面新聞 2019-07-14

記者 | 潘金花

日本國會第25屆參議院選舉將於7月21日正式展開投票,此次共有370名候選人爭奪124個改選議席。能否拿下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議席將成為安倍這場“期中考”的關鍵,圍繞養老金制度、消費稅增稅、安倍經濟學等話題,朝野兩黨也正在展開激烈論戰。

6月3日,日本金融廳發佈報告稱,男性65歲以上、女性60歲以上的夫婦,退休後若僅依靠養老金生活,每月將出現5萬日元的資金缺口,30年共計將達2000萬日元。

這一報告在日本社會引發了廣泛憂慮。據推算,目前日本60歲的人有25%將活到95歲,而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僅靠養老金收入生活的家庭達到半數。

共同社6月19日至7月3日對全國100名選民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選民都對養老金制度與晚年生活感到不安,擔憂養老金髮放金額會減少,制度本身也有可能崩潰。

但安倍政府不認同報告的說法,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稱這隻會讓民眾誤會,徒增社會不安定,財務相麻生太郎也表示不會接受這份報告。在野黨隨即對政府“掩蓋不願展現的事實”的姿態進行了批評,並先後提交了針對麻生與安倍的不信任決議和問責決議案,後遭兩院否決。

面對在野黨的持續發難,在參議院選舉競選活動於7月4日啟動後,安倍本人也於6日反駁稱,在野黨不提保證財源的政策,只是在一味地煽動不安,他強調將通過經濟增長來強化養老金財政。

提高消費稅便是充實財政收入,以應對少子化及確保社會保障金支出的手段之一。日本政府計劃於今年10月將消費稅率從當前的8%上調至10%,但新華社5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為應對提稅對經濟造成的打擊,安倍政府在本年度預算中加入了2萬億日元的經濟對策資金,已超過了提稅所能增加的財政收入。

養老金和消費稅關係民生,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問題。2012年底,安倍提出了“安倍經濟學”,利用寬鬆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結構性改革“三支利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本經濟的通縮困境。

日本財務省7月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的稅收總額突破60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在工資和消費均出現增長的背景下,比2017年度增加了約1.5萬億日元。

不過,在看似強勁的增長背後,是明顯的內需不振。日本內閣府5月2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日本GDP環比實際增長0.5%,摺合年增長率達到2.1%,連續兩個季度實現正增長,但從實際GDP的構成來看,內需的貢獻度只有0.1個百分點。

在參議院選舉競選綱領中,自民黨羅列了就業環境、中小企業破產數、訪日外國遊客消費額等經濟指標的改善。然而日本國內也有批評聲稱,這些漂亮的統計數字並不代表普通家庭的生活變得寬裕,老齡化與少子化將使得抗通縮之路愈發艱難。

《每日新聞》在一篇社論中指出,求職者對應的招聘崗位數量看似提升了,但這個比例的波動是因為作為分母的求職者人數下降了,而老齡化現象推動的社保產業正在提供更多崗位,這更應該被視為挑戰,而非引以為豪的成就。儘管訪日遊客正在拉動消費,但勞動力短缺也勢必會影響潛在的增長。

安倍經濟學所帶來的出口增加與股市上漲使得部分企業收益頗豐,但大部分企業收益都沒有轉化為員工的薪資,使得工薪階層難以獲益。在共同社上述問卷調查中,有過半人(56人)表示沒有切實感受到安倍經濟學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另有24人認為有負面影響,只有20人表示有正面影響。

日本經濟評論家荻原博子認為,安倍經濟學提出用兩年時間達成2%通脹的目標尚未達到,經濟增長戰略是空洞的,經濟前景不佳,有東京奧運會後驟然失速的可能性。在共同社6月底進行的全國電話輿論調查中,有64.1%的受訪者均表示“希望修改”安倍經濟學政策。

對於安倍而言,或許經濟應該優先於憲法改革,不過從民調來看,拿下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議席也並非難事。

根據日本廣播協會(NHK)7月初發布的民調,在各參選政黨中,自民黨的支持率為34.9%,其餘政黨支持率均不到兩位數。超過38%的受訪者“沒有特別支持的政黨”,顯示出選民對自民黨也並不十分滿意,只不過對在野黨更不抱期待。在上半年的地方選舉中,在野黨的整體表現也乏善可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