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美國不參戰,蘇聯是德國的對手嗎?

10 個回答
静夜史
2019-06-26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以這樣的體量進攻蘇聯,德國能玩的,不僅僅是先發制人的閃電戰。

而蘇聯一方,雖然國土縱深極其廣闊,但人口、城市及工廠等幾乎全部佈置在烏拉爾山以西,這是德國閃擊戰第一輪就能輕鬆拿下的,莫斯科身後的歐洲平原以及烏拉爾山以東,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天寒地凍人跡罕至,當年的白軍集團如高爾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要了老命,這樣的區域,蘇聯連游擊戰都玩不起來。所以斯大林向國民宣稱的,蘇聯在莫斯科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所以,能夠利用烏拉爾山以西幾乎整個東歐的蘇聯,以及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的納粹德國,在體量上相差不大。

因為30年代席捲蘇聯軍政體系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優秀的軍政幹部被處決。雖然此舉消滅了大量反對勢力,鞏固了斯大林的權威,客觀上增強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樣的指揮官,治下軍隊的素質可想而知。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以這樣的體量進攻蘇聯,德國能玩的,不僅僅是先發制人的閃電戰。

而蘇聯一方,雖然國土縱深極其廣闊,但人口、城市及工廠等幾乎全部佈置在烏拉爾山以西,這是德國閃擊戰第一輪就能輕鬆拿下的,莫斯科身後的歐洲平原以及烏拉爾山以東,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天寒地凍人跡罕至,當年的白軍集團如高爾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要了老命,這樣的區域,蘇聯連游擊戰都玩不起來。所以斯大林向國民宣稱的,蘇聯在莫斯科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所以,能夠利用烏拉爾山以西幾乎整個東歐的蘇聯,以及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的納粹德國,在體量上相差不大。

因為30年代席捲蘇聯軍政體系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優秀的軍政幹部被處決。雖然此舉消滅了大量反對勢力,鞏固了斯大林的權威,客觀上增強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樣的指揮官,治下軍隊的素質可想而知。

而德國一方,除了一戰後保留的高素質軍官儲備,以及龐大的後備力量,更重要的是德國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就一直征戰四方,戰鬥經驗極其豐富,這和在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中被打得屁滾尿流的蘇軍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希特勒雖然軍事指揮水平相對業餘,但外交方面堪稱不世奇才,迷惑英法、團結民國,爭取美國支持以及和蘇聯媾和,為德國在二戰前期的所向披靡打下堅實基礎。而斯大林雖然軍事水平也很業餘,但此時的朱可夫不在身邊,希特勒的身邊卻集結了一干猛將。

因此,如果沒有外力支持,蘇軍在德軍的鋒芒下,肯定是扛不住的。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除了蘇軍的破釜沉舟,更有英國的大量援助,美英等國對德國西部的空襲,這使得德國始終不敢將軍隊全部投向東線。再加上豬隊友日本的按兵不動,最終30多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蘇軍終於守住了莫斯科。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以這樣的體量進攻蘇聯,德國能玩的,不僅僅是先發制人的閃電戰。

而蘇聯一方,雖然國土縱深極其廣闊,但人口、城市及工廠等幾乎全部佈置在烏拉爾山以西,這是德國閃擊戰第一輪就能輕鬆拿下的,莫斯科身後的歐洲平原以及烏拉爾山以東,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天寒地凍人跡罕至,當年的白軍集團如高爾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要了老命,這樣的區域,蘇聯連游擊戰都玩不起來。所以斯大林向國民宣稱的,蘇聯在莫斯科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所以,能夠利用烏拉爾山以西幾乎整個東歐的蘇聯,以及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的納粹德國,在體量上相差不大。

因為30年代席捲蘇聯軍政體系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優秀的軍政幹部被處決。雖然此舉消滅了大量反對勢力,鞏固了斯大林的權威,客觀上增強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樣的指揮官,治下軍隊的素質可想而知。

而德國一方,除了一戰後保留的高素質軍官儲備,以及龐大的後備力量,更重要的是德國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就一直征戰四方,戰鬥經驗極其豐富,這和在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中被打得屁滾尿流的蘇軍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希特勒雖然軍事指揮水平相對業餘,但外交方面堪稱不世奇才,迷惑英法、團結民國,爭取美國支持以及和蘇聯媾和,為德國在二戰前期的所向披靡打下堅實基礎。而斯大林雖然軍事水平也很業餘,但此時的朱可夫不在身邊,希特勒的身邊卻集結了一干猛將。

因此,如果沒有外力支持,蘇軍在德軍的鋒芒下,肯定是扛不住的。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除了蘇軍的破釜沉舟,更有英國的大量援助,美英等國對德國西部的空襲,這使得德國始終不敢將軍隊全部投向東線。再加上豬隊友日本的按兵不動,最終30多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蘇軍終於守住了莫斯科。

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此戰雖然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將戰爭節奏從閃電戰轉為消耗戰,但德國仍然實力強悍。

而蘇聯一方似乎並不樂觀,雖然保住了莫斯科,但北部的列寧格勒仍被團團包圍,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仍是大兵壓境,最要命的是西部工業區和糧食產區幾乎全部被德國攻佔,連黑海港口塞瓦斯托波爾也被佔領,蘇軍仍然難以避免滅國的命運。

這時,美援紛至沓來。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最大的作用不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不是鼓舞了蘇軍的戰鬥意志,而是讓美國看到了蘇聯的巨大潛力,所以莫斯科戰役結束後,比英援更龐大的美援到來了。

整個二戰期間,因為空運代價高昂,海運成為主要方式,美國從北線的摩爾曼斯克,遠東的海參崴以及南線的伊朗高原將大量物資運入蘇聯境內,幫助蘇聯在失去西部工業區的基礎上,在後方迅速恢復了戰時生產能力。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以這樣的體量進攻蘇聯,德國能玩的,不僅僅是先發制人的閃電戰。

而蘇聯一方,雖然國土縱深極其廣闊,但人口、城市及工廠等幾乎全部佈置在烏拉爾山以西,這是德國閃擊戰第一輪就能輕鬆拿下的,莫斯科身後的歐洲平原以及烏拉爾山以東,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天寒地凍人跡罕至,當年的白軍集團如高爾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要了老命,這樣的區域,蘇聯連游擊戰都玩不起來。所以斯大林向國民宣稱的,蘇聯在莫斯科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所以,能夠利用烏拉爾山以西幾乎整個東歐的蘇聯,以及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的納粹德國,在體量上相差不大。

因為30年代席捲蘇聯軍政體系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優秀的軍政幹部被處決。雖然此舉消滅了大量反對勢力,鞏固了斯大林的權威,客觀上增強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樣的指揮官,治下軍隊的素質可想而知。

而德國一方,除了一戰後保留的高素質軍官儲備,以及龐大的後備力量,更重要的是德國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就一直征戰四方,戰鬥經驗極其豐富,這和在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中被打得屁滾尿流的蘇軍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希特勒雖然軍事指揮水平相對業餘,但外交方面堪稱不世奇才,迷惑英法、團結民國,爭取美國支持以及和蘇聯媾和,為德國在二戰前期的所向披靡打下堅實基礎。而斯大林雖然軍事水平也很業餘,但此時的朱可夫不在身邊,希特勒的身邊卻集結了一干猛將。

因此,如果沒有外力支持,蘇軍在德軍的鋒芒下,肯定是扛不住的。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除了蘇軍的破釜沉舟,更有英國的大量援助,美英等國對德國西部的空襲,這使得德國始終不敢將軍隊全部投向東線。再加上豬隊友日本的按兵不動,最終30多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蘇軍終於守住了莫斯科。

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此戰雖然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將戰爭節奏從閃電戰轉為消耗戰,但德國仍然實力強悍。

而蘇聯一方似乎並不樂觀,雖然保住了莫斯科,但北部的列寧格勒仍被團團包圍,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仍是大兵壓境,最要命的是西部工業區和糧食產區幾乎全部被德國攻佔,連黑海港口塞瓦斯托波爾也被佔領,蘇軍仍然難以避免滅國的命運。

這時,美援紛至沓來。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最大的作用不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不是鼓舞了蘇軍的戰鬥意志,而是讓美國看到了蘇聯的巨大潛力,所以莫斯科戰役結束後,比英援更龐大的美援到來了。

整個二戰期間,因為空運代價高昂,海運成為主要方式,美國從北線的摩爾曼斯克,遠東的海參崴以及南線的伊朗高原將大量物資運入蘇聯境內,幫助蘇聯在失去西部工業區的基礎上,在後方迅速恢復了戰時生產能力。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包括: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等等,另外還有:

商船:100艘,

魚雷艇:200艘,

小型獵潛艇:60艘,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以這樣的體量進攻蘇聯,德國能玩的,不僅僅是先發制人的閃電戰。

而蘇聯一方,雖然國土縱深極其廣闊,但人口、城市及工廠等幾乎全部佈置在烏拉爾山以西,這是德國閃擊戰第一輪就能輕鬆拿下的,莫斯科身後的歐洲平原以及烏拉爾山以東,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天寒地凍人跡罕至,當年的白軍集團如高爾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要了老命,這樣的區域,蘇聯連游擊戰都玩不起來。所以斯大林向國民宣稱的,蘇聯在莫斯科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所以,能夠利用烏拉爾山以西幾乎整個東歐的蘇聯,以及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的納粹德國,在體量上相差不大。

因為30年代席捲蘇聯軍政體系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優秀的軍政幹部被處決。雖然此舉消滅了大量反對勢力,鞏固了斯大林的權威,客觀上增強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樣的指揮官,治下軍隊的素質可想而知。

而德國一方,除了一戰後保留的高素質軍官儲備,以及龐大的後備力量,更重要的是德國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就一直征戰四方,戰鬥經驗極其豐富,這和在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中被打得屁滾尿流的蘇軍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希特勒雖然軍事指揮水平相對業餘,但外交方面堪稱不世奇才,迷惑英法、團結民國,爭取美國支持以及和蘇聯媾和,為德國在二戰前期的所向披靡打下堅實基礎。而斯大林雖然軍事水平也很業餘,但此時的朱可夫不在身邊,希特勒的身邊卻集結了一干猛將。

因此,如果沒有外力支持,蘇軍在德軍的鋒芒下,肯定是扛不住的。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除了蘇軍的破釜沉舟,更有英國的大量援助,美英等國對德國西部的空襲,這使得德國始終不敢將軍隊全部投向東線。再加上豬隊友日本的按兵不動,最終30多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蘇軍終於守住了莫斯科。

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此戰雖然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將戰爭節奏從閃電戰轉為消耗戰,但德國仍然實力強悍。

而蘇聯一方似乎並不樂觀,雖然保住了莫斯科,但北部的列寧格勒仍被團團包圍,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仍是大兵壓境,最要命的是西部工業區和糧食產區幾乎全部被德國攻佔,連黑海港口塞瓦斯托波爾也被佔領,蘇軍仍然難以避免滅國的命運。

這時,美援紛至沓來。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最大的作用不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不是鼓舞了蘇軍的戰鬥意志,而是讓美國看到了蘇聯的巨大潛力,所以莫斯科戰役結束後,比英援更龐大的美援到來了。

整個二戰期間,因為空運代價高昂,海運成為主要方式,美國從北線的摩爾曼斯克,遠東的海參崴以及南線的伊朗高原將大量物資運入蘇聯境內,幫助蘇聯在失去西部工業區的基礎上,在後方迅速恢復了戰時生產能力。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包括: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等等,另外還有:

商船:100艘,

魚雷艇:200艘,

小型獵潛艇:60艘,

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美:77艘,

登陸艦:43艘,

“塔科馬”級護衛艦:28艘,

雷達:1196部,

聲吶:329部,

卡車和吉普車:420000輛,

拖拉機:8700多輛,

機車:1981輛,

金屬切削機床:44600臺,

防空火炮8218門,

反坦克炮5800門,

坦克和自行火炮:8200輛,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以這樣的體量進攻蘇聯,德國能玩的,不僅僅是先發制人的閃電戰。

而蘇聯一方,雖然國土縱深極其廣闊,但人口、城市及工廠等幾乎全部佈置在烏拉爾山以西,這是德國閃擊戰第一輪就能輕鬆拿下的,莫斯科身後的歐洲平原以及烏拉爾山以東,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天寒地凍人跡罕至,當年的白軍集團如高爾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要了老命,這樣的區域,蘇聯連游擊戰都玩不起來。所以斯大林向國民宣稱的,蘇聯在莫斯科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所以,能夠利用烏拉爾山以西幾乎整個東歐的蘇聯,以及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的納粹德國,在體量上相差不大。

因為30年代席捲蘇聯軍政體系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優秀的軍政幹部被處決。雖然此舉消滅了大量反對勢力,鞏固了斯大林的權威,客觀上增強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樣的指揮官,治下軍隊的素質可想而知。

而德國一方,除了一戰後保留的高素質軍官儲備,以及龐大的後備力量,更重要的是德國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就一直征戰四方,戰鬥經驗極其豐富,這和在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中被打得屁滾尿流的蘇軍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希特勒雖然軍事指揮水平相對業餘,但外交方面堪稱不世奇才,迷惑英法、團結民國,爭取美國支持以及和蘇聯媾和,為德國在二戰前期的所向披靡打下堅實基礎。而斯大林雖然軍事水平也很業餘,但此時的朱可夫不在身邊,希特勒的身邊卻集結了一干猛將。

因此,如果沒有外力支持,蘇軍在德軍的鋒芒下,肯定是扛不住的。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除了蘇軍的破釜沉舟,更有英國的大量援助,美英等國對德國西部的空襲,這使得德國始終不敢將軍隊全部投向東線。再加上豬隊友日本的按兵不動,最終30多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蘇軍終於守住了莫斯科。

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此戰雖然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將戰爭節奏從閃電戰轉為消耗戰,但德國仍然實力強悍。

而蘇聯一方似乎並不樂觀,雖然保住了莫斯科,但北部的列寧格勒仍被團團包圍,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仍是大兵壓境,最要命的是西部工業區和糧食產區幾乎全部被德國攻佔,連黑海港口塞瓦斯托波爾也被佔領,蘇軍仍然難以避免滅國的命運。

這時,美援紛至沓來。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最大的作用不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不是鼓舞了蘇軍的戰鬥意志,而是讓美國看到了蘇聯的巨大潛力,所以莫斯科戰役結束後,比英援更龐大的美援到來了。

整個二戰期間,因為空運代價高昂,海運成為主要方式,美國從北線的摩爾曼斯克,遠東的海參崴以及南線的伊朗高原將大量物資運入蘇聯境內,幫助蘇聯在失去西部工業區的基礎上,在後方迅速恢復了戰時生產能力。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包括: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等等,另外還有:

商船:100艘,

魚雷艇:200艘,

小型獵潛艇:60艘,

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美:77艘,

登陸艦:43艘,

“塔科馬”級護衛艦:28艘,

雷達:1196部,

聲吶:329部,

卡車和吉普車:420000輛,

拖拉機:8700多輛,

機車:1981輛,

金屬切削機床:44600臺,

防空火炮8218門,

反坦克炮5800門,

坦克和自行火炮:8200輛,

飛機:14000架;

槍彈:4.7億多發等。

這些援助總額相當於今天的1500多億美元,佔到了美國《租借法案》總金額的1/4以上。

對於蘇聯而言,美國在二戰中的援助是真正的雪中送炭,連蘇軍最高軍事指揮官朱可夫元帥都不得不承認,正是美國的巨大援助幫助蘇聯起死回生。

從蘇德戰爭的發展來看,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不可阻擋,而這顯然比參戰更讓德國絕望。

而當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雖然美國沒有迅速直接對德作戰,但美國對日本的吊打,使蘇聯在遠東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可以說,沒有美國,就沒有蘇聯的最終勝利。

當然......不是,因為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卻不能不援助蘇聯,用寶強的話說:我真的控幾不住自幾啊!

蘇德戰爭作為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納粹德國作為國土狹小的國家,只能以瘋狂的閃電戰橫掃對手,比如橫西歐北歐,而一旦遭遇了蘇聯這樣有著恐怖縱深的大國,德國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蘇聯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喪城失地,但是因為有將近10000公里的縱深,足以讓筋疲力竭的德國徹底被拖垮。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納粹德國本土狹小不假,但是納粹德國在閃擊波蘭西部,拿下丹麥挪威,橫掃比利時荷蘭顛覆法國後,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空前的500多萬平方公里,加上僕從國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以及豬隊友意大利,整個西歐除了中立國瑞士、西班牙等國,基本都是納粹德國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過了16000萬人,這和蘇聯的19000多萬人的規模相差不多。

以這樣的體量進攻蘇聯,德國能玩的,不僅僅是先發制人的閃電戰。

而蘇聯一方,雖然國土縱深極其廣闊,但人口、城市及工廠等幾乎全部佈置在烏拉爾山以西,這是德國閃擊戰第一輪就能輕鬆拿下的,莫斯科身後的歐洲平原以及烏拉爾山以東,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天寒地凍人跡罕至,當年的白軍集團如高爾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要了老命,這樣的區域,蘇聯連游擊戰都玩不起來。所以斯大林向國民宣稱的,蘇聯在莫斯科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所以,能夠利用烏拉爾山以西幾乎整個東歐的蘇聯,以及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的納粹德國,在體量上相差不大。

因為30年代席捲蘇聯軍政體系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優秀的軍政幹部被處決。雖然此舉消滅了大量反對勢力,鞏固了斯大林的權威,客觀上增強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後的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樣的指揮官,治下軍隊的素質可想而知。

而德國一方,除了一戰後保留的高素質軍官儲備,以及龐大的後備力量,更重要的是德國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就一直征戰四方,戰鬥經驗極其豐富,這和在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中被打得屁滾尿流的蘇軍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希特勒雖然軍事指揮水平相對業餘,但外交方面堪稱不世奇才,迷惑英法、團結民國,爭取美國支持以及和蘇聯媾和,為德國在二戰前期的所向披靡打下堅實基礎。而斯大林雖然軍事水平也很業餘,但此時的朱可夫不在身邊,希特勒的身邊卻集結了一干猛將。

因此,如果沒有外力支持,蘇軍在德軍的鋒芒下,肯定是扛不住的。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除了蘇軍的破釜沉舟,更有英國的大量援助,美英等國對德國西部的空襲,這使得德國始終不敢將軍隊全部投向東線。再加上豬隊友日本的按兵不動,最終30多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蘇軍終於守住了莫斯科。

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此戰雖然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將戰爭節奏從閃電戰轉為消耗戰,但德國仍然實力強悍。

而蘇聯一方似乎並不樂觀,雖然保住了莫斯科,但北部的列寧格勒仍被團團包圍,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仍是大兵壓境,最要命的是西部工業區和糧食產區幾乎全部被德國攻佔,連黑海港口塞瓦斯托波爾也被佔領,蘇軍仍然難以避免滅國的命運。

這時,美援紛至沓來。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最大的作用不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不是鼓舞了蘇軍的戰鬥意志,而是讓美國看到了蘇聯的巨大潛力,所以莫斯科戰役結束後,比英援更龐大的美援到來了。

整個二戰期間,因為空運代價高昂,海運成為主要方式,美國從北線的摩爾曼斯克,遠東的海參崴以及南線的伊朗高原將大量物資運入蘇聯境內,幫助蘇聯在失去西部工業區的基礎上,在後方迅速恢復了戰時生產能力。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包括: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等等,另外還有:

商船:100艘,

魚雷艇:200艘,

小型獵潛艇:60艘,

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美:77艘,

登陸艦:43艘,

“塔科馬”級護衛艦:28艘,

雷達:1196部,

聲吶:329部,

卡車和吉普車:420000輛,

拖拉機:8700多輛,

機車:1981輛,

金屬切削機床:44600臺,

防空火炮8218門,

反坦克炮5800門,

坦克和自行火炮:8200輛,

飛機:14000架;

槍彈:4.7億多發等。

這些援助總額相當於今天的1500多億美元,佔到了美國《租借法案》總金額的1/4以上。

對於蘇聯而言,美國在二戰中的援助是真正的雪中送炭,連蘇軍最高軍事指揮官朱可夫元帥都不得不承認,正是美國的巨大援助幫助蘇聯起死回生。

從蘇德戰爭的發展來看,美國可以不參戰,但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不可阻擋,而這顯然比參戰更讓德國絕望。

而當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雖然美國沒有迅速直接對德作戰,但美國對日本的吊打,使蘇聯在遠東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可以說,沒有美國,就沒有蘇聯的最終勝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白话历史君
2019-05-05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不僅僅是蘇聯,大西洋端的歐洲戰場,美國也是絕對的主力!而對於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和封鎖,以及物資武器對於中國的支持,咱們抗不了八年,更談不上勝利。

所以,蘇聯面對強勢的德國,如果沒有美國從中給他援助的話,他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不僅僅是蘇聯,大西洋端的歐洲戰場,美國也是絕對的主力!而對於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和封鎖,以及物資武器對於中國的支持,咱們抗不了八年,更談不上勝利。

所以,蘇聯面對強勢的德國,如果沒有美國從中給他援助的話,他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首先軍事上的直接援助:蘇聯在二戰時期前,有一場很值得一提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同樣,這次戰役的雙方還是蘇聯與德國,德國屬於侵略的一方,蘇聯屬於守衛的一方。這次戰役蘇聯打贏了,號稱是二戰的轉折點,但事實上,這時候只能是讓蘇聯緩過來了,其在整體局勢上還是處於被動局面。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不僅僅是蘇聯,大西洋端的歐洲戰場,美國也是絕對的主力!而對於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和封鎖,以及物資武器對於中國的支持,咱們抗不了八年,更談不上勝利。

所以,蘇聯面對強勢的德國,如果沒有美國從中給他援助的話,他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首先軍事上的直接援助:蘇聯在二戰時期前,有一場很值得一提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同樣,這次戰役的雙方還是蘇聯與德國,德國屬於侵略的一方,蘇聯屬於守衛的一方。這次戰役蘇聯打贏了,號稱是二戰的轉折點,但事實上,這時候只能是讓蘇聯緩過來了,其在整體局勢上還是處於被動局面。



從一九四二年開始,蘇聯在戰爭中一直屬於被打的那一方,即使有打贏的時候,那也是極少數勝利。 克里亞半島也被敵軍佔領,局勢動盪不安,蘇聯的西南防守也出現漏洞。更因為戰爭初期,多個地方被敵軍佔領導致後備糧食不夠,工業人員減少,問題多樣化。 打仗需要什麼,需要的是糧食和勇敢的士兵,而蘇聯在第一個前提都無法完成的情況下,還想要戰勝德軍恐怕是難上加難。

所以打了勝仗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蘇聯人民卻高興不起來。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不僅僅是蘇聯,大西洋端的歐洲戰場,美國也是絕對的主力!而對於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和封鎖,以及物資武器對於中國的支持,咱們抗不了八年,更談不上勝利。

所以,蘇聯面對強勢的德國,如果沒有美國從中給他援助的話,他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首先軍事上的直接援助:蘇聯在二戰時期前,有一場很值得一提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同樣,這次戰役的雙方還是蘇聯與德國,德國屬於侵略的一方,蘇聯屬於守衛的一方。這次戰役蘇聯打贏了,號稱是二戰的轉折點,但事實上,這時候只能是讓蘇聯緩過來了,其在整體局勢上還是處於被動局面。



從一九四二年開始,蘇聯在戰爭中一直屬於被打的那一方,即使有打贏的時候,那也是極少數勝利。 克里亞半島也被敵軍佔領,局勢動盪不安,蘇聯的西南防守也出現漏洞。更因為戰爭初期,多個地方被敵軍佔領導致後備糧食不夠,工業人員減少,問題多樣化。 打仗需要什麼,需要的是糧食和勇敢的士兵,而蘇聯在第一個前提都無法完成的情況下,還想要戰勝德軍恐怕是難上加難。

所以打了勝仗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蘇聯人民卻高興不起來。



而這時候美國站出來了,幫助蘇聯解決了這一大難題,不僅供給了糧食,還給了蘇聯武器彈藥上的支持。 當時的斯大林還請求美國能夠開闢第二戰線,而美國對此表示愛莫能助,美國當時能支援蘇聯也不真正是保護蘇聯,而是怕愈戰愈勇的德軍在取得勝利後,會把廝殺的炮彈投向自己。

所以,打敗德國,美國功不可沒。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不僅僅是蘇聯,大西洋端的歐洲戰場,美國也是絕對的主力!而對於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和封鎖,以及物資武器對於中國的支持,咱們抗不了八年,更談不上勝利。

所以,蘇聯面對強勢的德國,如果沒有美國從中給他援助的話,他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首先軍事上的直接援助:蘇聯在二戰時期前,有一場很值得一提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同樣,這次戰役的雙方還是蘇聯與德國,德國屬於侵略的一方,蘇聯屬於守衛的一方。這次戰役蘇聯打贏了,號稱是二戰的轉折點,但事實上,這時候只能是讓蘇聯緩過來了,其在整體局勢上還是處於被動局面。



從一九四二年開始,蘇聯在戰爭中一直屬於被打的那一方,即使有打贏的時候,那也是極少數勝利。 克里亞半島也被敵軍佔領,局勢動盪不安,蘇聯的西南防守也出現漏洞。更因為戰爭初期,多個地方被敵軍佔領導致後備糧食不夠,工業人員減少,問題多樣化。 打仗需要什麼,需要的是糧食和勇敢的士兵,而蘇聯在第一個前提都無法完成的情況下,還想要戰勝德軍恐怕是難上加難。

所以打了勝仗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蘇聯人民卻高興不起來。



而這時候美國站出來了,幫助蘇聯解決了這一大難題,不僅供給了糧食,還給了蘇聯武器彈藥上的支持。 當時的斯大林還請求美國能夠開闢第二戰線,而美國對此表示愛莫能助,美國當時能支援蘇聯也不真正是保護蘇聯,而是怕愈戰愈勇的德軍在取得勝利後,會把廝殺的炮彈投向自己。

所以,打敗德國,美國功不可沒。



第二個是政治方面。美國和蘇聯一直也不是什麼友軍關係,兩個國家打過的仗也不少,蘇聯在與德軍交戰的時期,最不放心的其實就是英美了。至於遠東的日本,說實話,斯大林還沒有將其放在眼裡。

所以,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一直都心有防備,因為如果自己投入全部軍事力量,去與德國抗衡,英美在鶩蚌相爭,自己得利的話,那蘇聯真是前有猛虎後有蟒蛇,兩面夾擊。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不僅僅是蘇聯,大西洋端的歐洲戰場,美國也是絕對的主力!而對於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和封鎖,以及物資武器對於中國的支持,咱們抗不了八年,更談不上勝利。

所以,蘇聯面對強勢的德國,如果沒有美國從中給他援助的話,他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首先軍事上的直接援助:蘇聯在二戰時期前,有一場很值得一提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同樣,這次戰役的雙方還是蘇聯與德國,德國屬於侵略的一方,蘇聯屬於守衛的一方。這次戰役蘇聯打贏了,號稱是二戰的轉折點,但事實上,這時候只能是讓蘇聯緩過來了,其在整體局勢上還是處於被動局面。



從一九四二年開始,蘇聯在戰爭中一直屬於被打的那一方,即使有打贏的時候,那也是極少數勝利。 克里亞半島也被敵軍佔領,局勢動盪不安,蘇聯的西南防守也出現漏洞。更因為戰爭初期,多個地方被敵軍佔領導致後備糧食不夠,工業人員減少,問題多樣化。 打仗需要什麼,需要的是糧食和勇敢的士兵,而蘇聯在第一個前提都無法完成的情況下,還想要戰勝德軍恐怕是難上加難。

所以打了勝仗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蘇聯人民卻高興不起來。



而這時候美國站出來了,幫助蘇聯解決了這一大難題,不僅供給了糧食,還給了蘇聯武器彈藥上的支持。 當時的斯大林還請求美國能夠開闢第二戰線,而美國對此表示愛莫能助,美國當時能支援蘇聯也不真正是保護蘇聯,而是怕愈戰愈勇的德軍在取得勝利後,會把廝殺的炮彈投向自己。

所以,打敗德國,美國功不可沒。



第二個是政治方面。美國和蘇聯一直也不是什麼友軍關係,兩個國家打過的仗也不少,蘇聯在與德軍交戰的時期,最不放心的其實就是英美了。至於遠東的日本,說實話,斯大林還沒有將其放在眼裡。

所以,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一直都心有防備,因為如果自己投入全部軍事力量,去與德國抗衡,英美在鶩蚌相爭,自己得利的話,那蘇聯真是前有猛虎後有蟒蛇,兩面夾擊。



這個時候,美國為了讓蘇聯相信自己,不會在他與德軍交戰時自己在背後搗亂,自己主動提出簽署大西洋公約中不與法西斯為伍的條約,才讓斯大林消除了顧慮,與德軍奮力一戰。

如果當時需要分神來一邊盯著美國,一邊與德國打仗的話,蘇聯一定力不從心,畢竟一心不可二用。 所以以兩個方面來看,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斯大林不依靠援助是很難戰勝當時勢頭凶猛的希特勒的。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反法西斯戰爭不可能勝利,是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不僅僅是蘇聯,大西洋端的歐洲戰場,美國也是絕對的主力!而對於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和封鎖,以及物資武器對於中國的支持,咱們抗不了八年,更談不上勝利。

所以,蘇聯面對強勢的德國,如果沒有美國從中給他援助的話,他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首先軍事上的直接援助:蘇聯在二戰時期前,有一場很值得一提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同樣,這次戰役的雙方還是蘇聯與德國,德國屬於侵略的一方,蘇聯屬於守衛的一方。這次戰役蘇聯打贏了,號稱是二戰的轉折點,但事實上,這時候只能是讓蘇聯緩過來了,其在整體局勢上還是處於被動局面。



從一九四二年開始,蘇聯在戰爭中一直屬於被打的那一方,即使有打贏的時候,那也是極少數勝利。 克里亞半島也被敵軍佔領,局勢動盪不安,蘇聯的西南防守也出現漏洞。更因為戰爭初期,多個地方被敵軍佔領導致後備糧食不夠,工業人員減少,問題多樣化。 打仗需要什麼,需要的是糧食和勇敢的士兵,而蘇聯在第一個前提都無法完成的情況下,還想要戰勝德軍恐怕是難上加難。

所以打了勝仗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蘇聯人民卻高興不起來。



而這時候美國站出來了,幫助蘇聯解決了這一大難題,不僅供給了糧食,還給了蘇聯武器彈藥上的支持。 當時的斯大林還請求美國能夠開闢第二戰線,而美國對此表示愛莫能助,美國當時能支援蘇聯也不真正是保護蘇聯,而是怕愈戰愈勇的德軍在取得勝利後,會把廝殺的炮彈投向自己。

所以,打敗德國,美國功不可沒。



第二個是政治方面。美國和蘇聯一直也不是什麼友軍關係,兩個國家打過的仗也不少,蘇聯在與德軍交戰的時期,最不放心的其實就是英美了。至於遠東的日本,說實話,斯大林還沒有將其放在眼裡。

所以,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一直都心有防備,因為如果自己投入全部軍事力量,去與德國抗衡,英美在鶩蚌相爭,自己得利的話,那蘇聯真是前有猛虎後有蟒蛇,兩面夾擊。



這個時候,美國為了讓蘇聯相信自己,不會在他與德軍交戰時自己在背後搗亂,自己主動提出簽署大西洋公約中不與法西斯為伍的條約,才讓斯大林消除了顧慮,與德軍奮力一戰。

如果當時需要分神來一邊盯著美國,一邊與德國打仗的話,蘇聯一定力不從心,畢竟一心不可二用。 所以以兩個方面來看,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斯大林不依靠援助是很難戰勝當時勢頭凶猛的希特勒的。



其實,不管大家喜歡不喜歡美國這個國家,但是你必須要承認,在那場關乎人類命運的浩劫之中,是美國站了出來,拯救了全人類,這個歷史功勞誰也搶不去,更抹殺不了。

當然,對其的稱讚,我也僅僅是限於那個時代!

我淡如菊
2019-08-16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在不列顛空戰後,元首推遲了登陸英倫三島,開始用潛艇封鎖英國海上運輸線,藉以逐步削弱英國實力。轉身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他很清醒地判斷出,斯大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決不會等著德國佔領英國後再與德國扳手腕,那樣的話就是找死。蘇聯一定會趁著德國與英國持久作戰時,從背後向德國插一刀。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在不列顛空戰後,元首推遲了登陸英倫三島,開始用潛艇封鎖英國海上運輸線,藉以逐步削弱英國實力。轉身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他很清醒地判斷出,斯大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決不會等著德國佔領英國後再與德國扳手腕,那樣的話就是找死。蘇聯一定會趁著德國與英國持久作戰時,從背後向德國插一刀。



於是,蘇德雙方開始了搶時間。元首搶到了時間,搶先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三,不論美國是否參戰,蘇聯都能是德國的對手

很簡單,德國連英國都沒能打趴下,憑什麼就能把蘇聯打趴下。會有人說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強大的海軍,那麼蘇聯有廣闊的國土,深遠的防禦縱深,對德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不能只看到英國的優勢而看不到蘇聯的優勢。

蘇聯軍工廠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在不列顛空戰後,元首推遲了登陸英倫三島,開始用潛艇封鎖英國海上運輸線,藉以逐步削弱英國實力。轉身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他很清醒地判斷出,斯大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決不會等著德國佔領英國後再與德國扳手腕,那樣的話就是找死。蘇聯一定會趁著德國與英國持久作戰時,從背後向德國插一刀。



於是,蘇德雙方開始了搶時間。元首搶到了時間,搶先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三,不論美國是否參戰,蘇聯都能是德國的對手

很簡單,德國連英國都沒能打趴下,憑什麼就能把蘇聯打趴下。會有人說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強大的海軍,那麼蘇聯有廣闊的國土,深遠的防禦縱深,對德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不能只看到英國的優勢而看不到蘇聯的優勢。

蘇聯軍工廠



很多美分們會貼出來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物資的清單來以此證明美國的援助起到了多麼巨大不可比擬的作用,但是,他們怎麼就不敢跟著貼出來同時期蘇聯生產了多少架飛機,生產了多少輛坦克,造出了多少機槍大炮的數據來跟美國援助的數據放一起比一比呢?讓大家看看蘇聯生產的是美國援助的多少倍。讓大家看看美援的數據與蘇聯的數據相比是多麼的渺小。既然不敢貼出來對比,只能說明那些人是選擇性忽視了蘇聯的工業產能。要麼他們是被英美話語權忽悠了,要麼就是跪久了,屁股決定了腦袋。要麼陰謀論一點,這種人就是別有用心的狗。

美國援助蘇聯的食品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在不列顛空戰後,元首推遲了登陸英倫三島,開始用潛艇封鎖英國海上運輸線,藉以逐步削弱英國實力。轉身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他很清醒地判斷出,斯大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決不會等著德國佔領英國後再與德國扳手腕,那樣的話就是找死。蘇聯一定會趁著德國與英國持久作戰時,從背後向德國插一刀。



於是,蘇德雙方開始了搶時間。元首搶到了時間,搶先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三,不論美國是否參戰,蘇聯都能是德國的對手

很簡單,德國連英國都沒能打趴下,憑什麼就能把蘇聯打趴下。會有人說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強大的海軍,那麼蘇聯有廣闊的國土,深遠的防禦縱深,對德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不能只看到英國的優勢而看不到蘇聯的優勢。

蘇聯軍工廠



很多美分們會貼出來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物資的清單來以此證明美國的援助起到了多麼巨大不可比擬的作用,但是,他們怎麼就不敢跟著貼出來同時期蘇聯生產了多少架飛機,生產了多少輛坦克,造出了多少機槍大炮的數據來跟美國援助的數據放一起比一比呢?讓大家看看蘇聯生產的是美國援助的多少倍。讓大家看看美援的數據與蘇聯的數據相比是多麼的渺小。既然不敢貼出來對比,只能說明那些人是選擇性忽視了蘇聯的工業產能。要麼他們是被英美話語權忽悠了,要麼就是跪久了,屁股決定了腦袋。要麼陰謀論一點,這種人就是別有用心的狗。

美國援助蘇聯的食品



不否認英美的物資援助對於幫助蘇聯抵抗法西斯德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對於蘇聯衛國戰爭來說,那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注意一個事實,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前期並不多,只是從1943年以3後才大規模增加了援助。而那個時候,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了,蘇聯已經開始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而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次大戰的轉折點,這一點連英美主流觀點都不得不承認。也只是這一二十年為了政治的需要西方才會有人偷偷地販賣阿拉曼戰役是二次大戰的轉折點。

57000名德軍俘虜莫斯科遊街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在不列顛空戰後,元首推遲了登陸英倫三島,開始用潛艇封鎖英國海上運輸線,藉以逐步削弱英國實力。轉身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他很清醒地判斷出,斯大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決不會等著德國佔領英國後再與德國扳手腕,那樣的話就是找死。蘇聯一定會趁著德國與英國持久作戰時,從背後向德國插一刀。



於是,蘇德雙方開始了搶時間。元首搶到了時間,搶先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三,不論美國是否參戰,蘇聯都能是德國的對手

很簡單,德國連英國都沒能打趴下,憑什麼就能把蘇聯打趴下。會有人說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強大的海軍,那麼蘇聯有廣闊的國土,深遠的防禦縱深,對德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不能只看到英國的優勢而看不到蘇聯的優勢。

蘇聯軍工廠



很多美分們會貼出來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物資的清單來以此證明美國的援助起到了多麼巨大不可比擬的作用,但是,他們怎麼就不敢跟著貼出來同時期蘇聯生產了多少架飛機,生產了多少輛坦克,造出了多少機槍大炮的數據來跟美國援助的數據放一起比一比呢?讓大家看看蘇聯生產的是美國援助的多少倍。讓大家看看美援的數據與蘇聯的數據相比是多麼的渺小。既然不敢貼出來對比,只能說明那些人是選擇性忽視了蘇聯的工業產能。要麼他們是被英美話語權忽悠了,要麼就是跪久了,屁股決定了腦袋。要麼陰謀論一點,這種人就是別有用心的狗。

美國援助蘇聯的食品



不否認英美的物資援助對於幫助蘇聯抵抗法西斯德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對於蘇聯衛國戰爭來說,那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注意一個事實,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前期並不多,只是從1943年以3後才大規模增加了援助。而那個時候,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了,蘇聯已經開始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而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次大戰的轉折點,這一點連英美主流觀點都不得不承認。也只是這一二十年為了政治的需要西方才會有人偷偷地販賣阿拉曼戰役是二次大戰的轉折點。

57000名德軍俘虜莫斯科遊街



美國參戰是錦上添花,並不是決定性的。

前面說過,德國,英蘇,美國,三強鼎力。美國如果不參戰的話,英蘇將會很吃力地抵抗德國。這從前期英蘇雙方被動的局面就體現出來了。

前面也說過,無論英國還是蘇聯,相比德國都有各自的優勢,假以時日,經過長期抗戰實力會逐漸增長而與德國拉平甚至超越。但是那樣的話,會是一個痛苦和漫長的過程,會付出更大的犧牲。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在不列顛空戰後,元首推遲了登陸英倫三島,開始用潛艇封鎖英國海上運輸線,藉以逐步削弱英國實力。轉身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他很清醒地判斷出,斯大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決不會等著德國佔領英國後再與德國扳手腕,那樣的話就是找死。蘇聯一定會趁著德國與英國持久作戰時,從背後向德國插一刀。



於是,蘇德雙方開始了搶時間。元首搶到了時間,搶先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三,不論美國是否參戰,蘇聯都能是德國的對手

很簡單,德國連英國都沒能打趴下,憑什麼就能把蘇聯打趴下。會有人說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強大的海軍,那麼蘇聯有廣闊的國土,深遠的防禦縱深,對德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不能只看到英國的優勢而看不到蘇聯的優勢。

蘇聯軍工廠



很多美分們會貼出來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物資的清單來以此證明美國的援助起到了多麼巨大不可比擬的作用,但是,他們怎麼就不敢跟著貼出來同時期蘇聯生產了多少架飛機,生產了多少輛坦克,造出了多少機槍大炮的數據來跟美國援助的數據放一起比一比呢?讓大家看看蘇聯生產的是美國援助的多少倍。讓大家看看美援的數據與蘇聯的數據相比是多麼的渺小。既然不敢貼出來對比,只能說明那些人是選擇性忽視了蘇聯的工業產能。要麼他們是被英美話語權忽悠了,要麼就是跪久了,屁股決定了腦袋。要麼陰謀論一點,這種人就是別有用心的狗。

美國援助蘇聯的食品



不否認英美的物資援助對於幫助蘇聯抵抗法西斯德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對於蘇聯衛國戰爭來說,那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注意一個事實,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前期並不多,只是從1943年以3後才大規模增加了援助。而那個時候,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了,蘇聯已經開始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而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次大戰的轉折點,這一點連英美主流觀點都不得不承認。也只是這一二十年為了政治的需要西方才會有人偷偷地販賣阿拉曼戰役是二次大戰的轉折點。

57000名德軍俘虜莫斯科遊街



美國參戰是錦上添花,並不是決定性的。

前面說過,德國,英蘇,美國,三強鼎力。美國如果不參戰的話,英蘇將會很吃力地抵抗德國。這從前期英蘇雙方被動的局面就體現出來了。

前面也說過,無論英國還是蘇聯,相比德國都有各自的優勢,假以時日,經過長期抗戰實力會逐漸增長而與德國拉平甚至超越。但是那樣的話,會是一個痛苦和漫長的過程,會付出更大的犧牲。



如果美國不參戰,而元首又懂得妥協,那麼打到最後都精疲力竭的話不排除三家坐下來講和的可能。

美國參戰後,相當於兩強聯手打一家,同盟國工業產能兩倍於軸心國,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戰爭勝利進程大大加快。怪不得在得知美國參戰後委員長會興奮的一夜沒睡,搶先向日本宣戰。

同時,連投降派委員長都能在大西南抵抗住小日本,憑啥說戰鬥民族就幹不過元首,難道斯大林比委員長的骨頭還軟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看二戰前幾個強國工業產能的世界佔比:

第一名美國,佔比38.7%,

第二名蘇聯,佔比17.6%,

第三名德國,佔比13.2%,

第四名英國,佔比9.2%,

第五名法國,佔比4.5%,

第六名日本,佔比3.8%,

第七名意大利,佔比2.9%。

在德國橫掃歐洲後,德國的工業產能達到了30%。



從這些數據能看出幾個問題:

一,在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為何會向德國宣戰。

一方面是因為與波蘭簽訂的條約的義務,另一方面是在德國吞併了捷克後,其工業實力已經趕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歐洲國家的話,工業產能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有微弱優勢。如果不加以制止讓德國繼續侵略,必將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歐洲。

這個時候蘇聯,德國,英法及歐洲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平衡。由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英法不惜禍水東引,希望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去與蘇聯開撕,這也就能解釋雖然英法向德國宣戰了但是在西線並未開展積極作戰。

而蘇聯也希望禍水西引,讓德國去與英法拼個你死我活。這就能解釋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軍與德軍在波蘭會師



其實,這時候的主動權掌握在元首手裡。擺在德國面前的難題是東西兩個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偉大的法蘭西僅僅一個月竟然投降了。於是,德國的工業產能迅速的達到佔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為頭腦發昏放著英國不打轉身去打龐大的蘇聯

說實話,元首頭腦很清醒。現在說希特勒愚蠢地搞兩線作戰那是事後諸葛亮。

元首去波蘭前線視察



德國工業產能雖然達到了30%,但是英蘇這兩個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這兩家加一起只是與德國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還有一個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時日,英國牛牛必定會超越德國。蘇聯雖然沒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龐大的領土,比德國多一倍的人口優勢,假以時日一樣會和英國一樣超越德國。

這個時候類似於二戰前,只是變成了德國,蘇英,美國三強鼎力。美國援助大表哥是血緣關係,援助蘇聯是利益關係,根本無關正義。而且,如果放任蘇英任何一家垮臺,德國工業產能將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強,那個時候,誰也制約不住。

不列顛空戰的王牌:噴火式飛機



在不列顛空戰後,元首推遲了登陸英倫三島,開始用潛艇封鎖英國海上運輸線,藉以逐步削弱英國實力。轉身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他很清醒地判斷出,斯大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決不會等著德國佔領英國後再與德國扳手腕,那樣的話就是找死。蘇聯一定會趁著德國與英國持久作戰時,從背後向德國插一刀。



於是,蘇德雙方開始了搶時間。元首搶到了時間,搶先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三,不論美國是否參戰,蘇聯都能是德國的對手

很簡單,德國連英國都沒能打趴下,憑什麼就能把蘇聯打趴下。會有人說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強大的海軍,那麼蘇聯有廣闊的國土,深遠的防禦縱深,對德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不能只看到英國的優勢而看不到蘇聯的優勢。

蘇聯軍工廠



很多美分們會貼出來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物資的清單來以此證明美國的援助起到了多麼巨大不可比擬的作用,但是,他們怎麼就不敢跟著貼出來同時期蘇聯生產了多少架飛機,生產了多少輛坦克,造出了多少機槍大炮的數據來跟美國援助的數據放一起比一比呢?讓大家看看蘇聯生產的是美國援助的多少倍。讓大家看看美援的數據與蘇聯的數據相比是多麼的渺小。既然不敢貼出來對比,只能說明那些人是選擇性忽視了蘇聯的工業產能。要麼他們是被英美話語權忽悠了,要麼就是跪久了,屁股決定了腦袋。要麼陰謀論一點,這種人就是別有用心的狗。

美國援助蘇聯的食品



不否認英美的物資援助對於幫助蘇聯抵抗法西斯德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對於蘇聯衛國戰爭來說,那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注意一個事實,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前期並不多,只是從1943年以3後才大規模增加了援助。而那個時候,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了,蘇聯已經開始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而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次大戰的轉折點,這一點連英美主流觀點都不得不承認。也只是這一二十年為了政治的需要西方才會有人偷偷地販賣阿拉曼戰役是二次大戰的轉折點。

57000名德軍俘虜莫斯科遊街



美國參戰是錦上添花,並不是決定性的。

前面說過,德國,英蘇,美國,三強鼎力。美國如果不參戰的話,英蘇將會很吃力地抵抗德國。這從前期英蘇雙方被動的局面就體現出來了。

前面也說過,無論英國還是蘇聯,相比德國都有各自的優勢,假以時日,經過長期抗戰實力會逐漸增長而與德國拉平甚至超越。但是那樣的話,會是一個痛苦和漫長的過程,會付出更大的犧牲。



如果美國不參戰,而元首又懂得妥協,那麼打到最後都精疲力竭的話不排除三家坐下來講和的可能。

美國參戰後,相當於兩強聯手打一家,同盟國工業產能兩倍於軸心國,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戰爭勝利進程大大加快。怪不得在得知美國參戰後委員長會興奮的一夜沒睡,搶先向日本宣戰。

同時,連投降派委員長都能在大西南抵抗住小日本,憑啥說戰鬥民族就幹不過元首,難道斯大林比委員長的骨頭還軟嗎?



在二戰中,德軍70%是被蘇軍消滅的,就算這些年西方為了政治需要一再製造新數據,比如把可愛的意大利軍隊與德軍劃等號,反正都是法西斯嘛。但是也沒有敢把英美盟軍消滅的法西斯人數改成比蘇軍消滅得多。

行摄清远
2019-06-09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後,蘇聯從來沒有想過美國會援助,實際上當初英國也是反對美國援助蘇聯的(丘吉爾是著名的反共分子),而且在德國入侵蘇聯後,英美兩國也認為,德國會迅速佔領蘇聯。但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及莫斯科保衛戰,讓英美覺得,德國不可能迅速佔領蘇聯,然之後考慮到,如果德國最終佔領蘇聯的話,會反過來攻擊英國,丘吉爾這個反共分子也不得不同意,美國對蘇聯進行軍事援助。

但由於美國一時之間,也沒辦法給予蘇聯太多援助,所以在蘇聯最困難的時候,反而是英國給予蘇聯的援助,暫時緩解了蘇聯的燃眉之急而美國對蘇聯的大批援助,實際上是在1942到1943 年之間才陸續到達蘇聯,而那個時候,蘇聯已經進入大反攻了。所以,無論有沒有美國援助,德國都不可能侵佔蘇聯,只不過沒有援助,蘇聯反攻的時間可能要延長一兩年而已,這個等於中國的抗戰一樣,前期日軍很快就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但最終還是被拖住在中國戰場,最終戰敗。

另外,還要明確一下,英美兩個的軍援,僅僅戰蘇聯二戰消耗的3%左右,蘇軍主要的武器大多數都是自己生產的,英美的軍援僅僅是一種補充,只是某些人想弱化蘇聯在二戰中的作用,才反覆強調和提醒大家,二戰中英美對蘇的援助而已。

海中岩haha
2019-08-18

美國對二戰的貢獻並不是出了多少兵,而是對全球的反法斯國家提代後勤支持,美國就算不參戰,只要全力提供後勤支持,德日滅亡都是早晚的事。以蘇聯為例,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動員了2000多萬軍隊,基本上可以認為把全國的成年男子都投入了戰場,就是這樣也不夠,還大樣動員了女兵,能在後邊從事生產的只剩下婦女老人和孩子,以這點後方人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供應前方的吃穿彈藥的,美方提供了從飛機大炮到雞蛋粉面粉牛肉的全方面供應,蘇軍連軍服都是美方生產的,如果不是美國提供,蘇軍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在西部好地都被佔領的情況下養活這麼大一支軍隊的。比較一下就知道了,中國有4億5千萬人口只動員了500萬軍隊,動員比例遠低於蘇聯,並不是因為中國人更怕死不敢當兵或者中國政府抗戰決心不夠,而是落後中國生產能力能養活的軍隊人數達到了極限,4億多中國人只能養活500萬軍隊,士兵再多就要餓死了,如果美國象供應蘇聯一樣供應中國,中國也能徵兵2000萬,憑人數也能滅掉日本。中國遠征軍就是證明,說中國戰鬥力不足,中國遠征軍是全美式裝備全美國供應,就能打敗日軍,只要美國能提供足夠的供應,中蘇兩國天量的人口就能提供無限的兵員,滅亡德日都不成問題。

二戰中美國實行的是歐洲優先政策,主要的供應放在歐洲,主要是供應英國,其次是蘇聯。如果美國不出兵,只出糧食武器充分供應英、中、蘇就沒問題。供應中國的物資主要提供給了遠征軍,這就是遠征軍成為最強軍隊的原因。德國和日本把本國人都送上前線後,工廠的勞動主要靠抓的俘虜和平民勞工,還要把很多軍隊用於後方強迫勞動。生產無法供應前方需要才是滅亡的主要原因。

国平军史
2019-02-15

這個網絡社會似乎有點非正常,說真話說大實話,會被噴得體無完膚,說一些偉光正永遠正確事實上做不到的話,卻如微笑的通行證,似乎到處受歡迎。

實話實說,一戰美國拯救了歐洲,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就是歐戰,沒有亞非拉等什麼鳥事;二戰又是美國拯球了全人類,美國曾經對世界的貢獻是板上釘釘的。

二戰時期,不要說美國不參戰,即便美國不援助蘇聯,蘇聯早就被德國滅了,關於這點,擔任駐烏克蘭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政治委員赫魯曉夫中將深有體會,在其原版《赫魯曉夫回憶錄》中寫道:“沒有美國大量的軍備援助,蘇軍不可能組織任何一次大會戰。單單卡車就接受了140萬輛,沒有這些,很難想象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調動大量的軍隊。”

這個網絡社會似乎有點非正常,說真話說大實話,會被噴得體無完膚,說一些偉光正永遠正確事實上做不到的話,卻如微笑的通行證,似乎到處受歡迎。

實話實說,一戰美國拯救了歐洲,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就是歐戰,沒有亞非拉等什麼鳥事;二戰又是美國拯球了全人類,美國曾經對世界的貢獻是板上釘釘的。

二戰時期,不要說美國不參戰,即便美國不援助蘇聯,蘇聯早就被德國滅了,關於這點,擔任駐烏克蘭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政治委員赫魯曉夫中將深有體會,在其原版《赫魯曉夫回憶錄》中寫道:“沒有美國大量的軍備援助,蘇軍不可能組織任何一次大會戰。單單卡車就接受了140萬輛,沒有這些,很難想象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調動大量的軍隊。”

其中,斯圖貝克US6卡車這些80馬力的怪物,成為了蘇軍炮兵的運輸主力,從牽引榴彈炮再到充當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盤,它們幾乎無所不能,對此,朱可夫元帥也曾說:如果沒有斯圖貝克卡車,那我們的大炮將很難運送。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英國獲得500億美元外援中的40%,蘇聯獲得了35%的援助。

來自英美兩國的物資開始從伊朗、北極航線和太平洋這三個方向,源源不斷的輸入蘇聯,最先抵達的是多達20萬噸的小麥、雞蛋、牛奶等食品。

這個網絡社會似乎有點非正常,說真話說大實話,會被噴得體無完膚,說一些偉光正永遠正確事實上做不到的話,卻如微笑的通行證,似乎到處受歡迎。

實話實說,一戰美國拯救了歐洲,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就是歐戰,沒有亞非拉等什麼鳥事;二戰又是美國拯球了全人類,美國曾經對世界的貢獻是板上釘釘的。

二戰時期,不要說美國不參戰,即便美國不援助蘇聯,蘇聯早就被德國滅了,關於這點,擔任駐烏克蘭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政治委員赫魯曉夫中將深有體會,在其原版《赫魯曉夫回憶錄》中寫道:“沒有美國大量的軍備援助,蘇軍不可能組織任何一次大會戰。單單卡車就接受了140萬輛,沒有這些,很難想象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調動大量的軍隊。”

其中,斯圖貝克US6卡車這些80馬力的怪物,成為了蘇軍炮兵的運輸主力,從牽引榴彈炮再到充當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盤,它們幾乎無所不能,對此,朱可夫元帥也曾說:如果沒有斯圖貝克卡車,那我們的大炮將很難運送。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英國獲得500億美元外援中的40%,蘇聯獲得了35%的援助。

來自英美兩國的物資開始從伊朗、北極航線和太平洋這三個方向,源源不斷的輸入蘇聯,最先抵達的是多達20萬噸的小麥、雞蛋、牛奶等食品。

當時,蘇軍正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很多士兵都在靠著摻雜木屑、茶葉的少量列巴與鹹魚鹹肉度日,這些物資的抵達毫無疑問的解決了蘇軍的燃眉之急。

後來擔任蘇共總書記的赫魯曉夫曾動情地說:“如果沒有美國的SPAM(午餐肉)罐頭,我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去養活蘇聯紅軍。”

蘇德戰爭初期,面對德軍空地閃擊戰,蘇軍一潰千里,節節敗退,可謂兵敗如山倒,僅半年時間,蘇軍戰死300萬,被俘虜達數百萬之眾,17900架飛機戰損,20500輛坦克與自行火炮被摧毀。

這個網絡社會似乎有點非正常,說真話說大實話,會被噴得體無完膚,說一些偉光正永遠正確事實上做不到的話,卻如微笑的通行證,似乎到處受歡迎。

實話實說,一戰美國拯救了歐洲,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就是歐戰,沒有亞非拉等什麼鳥事;二戰又是美國拯球了全人類,美國曾經對世界的貢獻是板上釘釘的。

二戰時期,不要說美國不參戰,即便美國不援助蘇聯,蘇聯早就被德國滅了,關於這點,擔任駐烏克蘭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政治委員赫魯曉夫中將深有體會,在其原版《赫魯曉夫回憶錄》中寫道:“沒有美國大量的軍備援助,蘇軍不可能組織任何一次大會戰。單單卡車就接受了140萬輛,沒有這些,很難想象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調動大量的軍隊。”

其中,斯圖貝克US6卡車這些80馬力的怪物,成為了蘇軍炮兵的運輸主力,從牽引榴彈炮再到充當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盤,它們幾乎無所不能,對此,朱可夫元帥也曾說:如果沒有斯圖貝克卡車,那我們的大炮將很難運送。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英國獲得500億美元外援中的40%,蘇聯獲得了35%的援助。

來自英美兩國的物資開始從伊朗、北極航線和太平洋這三個方向,源源不斷的輸入蘇聯,最先抵達的是多達20萬噸的小麥、雞蛋、牛奶等食品。

當時,蘇軍正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很多士兵都在靠著摻雜木屑、茶葉的少量列巴與鹹魚鹹肉度日,這些物資的抵達毫無疑問的解決了蘇軍的燃眉之急。

後來擔任蘇共總書記的赫魯曉夫曾動情地說:“如果沒有美國的SPAM(午餐肉)罐頭,我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去養活蘇聯紅軍。”

蘇德戰爭初期,面對德軍空地閃擊戰,蘇軍一潰千里,節節敗退,可謂兵敗如山倒,僅半年時間,蘇軍戰死300萬,被俘虜達數百萬之眾,17900架飛機戰損,20500輛坦克與自行火炮被摧毀。

直到1943年2月初,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才開始逐漸實施戰略反擊,最終和美軍在易北河會師。

歷史教科書中,是蘇聯擊敗了德國,說得確實沒錯,但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美英兩國給予了蘇聯你想象不到的大力援助,從戰機、坦克、吉普、火炮、槍械、彈藥等戰爭物資,一直到香菸、咖啡、牛奶、白糖、麵包、麵粉、牛肉罐頭、水果罐頭等蘇聯軍民急需的生活生存物資等,倘若沒有美英的援助,蘇聯軍民不可能捱過1942年的嚴冬。

截止1945年9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戰機1.5萬架、坦克8000餘輛、吉普車和卡車100餘萬輛、摩托車3.5萬輛、拖拉機8000餘輛,火炮10000餘門、反潛護衛艦105艘。

這個網絡社會似乎有點非正常,說真話說大實話,會被噴得體無完膚,說一些偉光正永遠正確事實上做不到的話,卻如微笑的通行證,似乎到處受歡迎。

實話實說,一戰美國拯救了歐洲,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就是歐戰,沒有亞非拉等什麼鳥事;二戰又是美國拯球了全人類,美國曾經對世界的貢獻是板上釘釘的。

二戰時期,不要說美國不參戰,即便美國不援助蘇聯,蘇聯早就被德國滅了,關於這點,擔任駐烏克蘭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政治委員赫魯曉夫中將深有體會,在其原版《赫魯曉夫回憶錄》中寫道:“沒有美國大量的軍備援助,蘇軍不可能組織任何一次大會戰。單單卡車就接受了140萬輛,沒有這些,很難想象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調動大量的軍隊。”

其中,斯圖貝克US6卡車這些80馬力的怪物,成為了蘇軍炮兵的運輸主力,從牽引榴彈炮再到充當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盤,它們幾乎無所不能,對此,朱可夫元帥也曾說:如果沒有斯圖貝克卡車,那我們的大炮將很難運送。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英國獲得500億美元外援中的40%,蘇聯獲得了35%的援助。

來自英美兩國的物資開始從伊朗、北極航線和太平洋這三個方向,源源不斷的輸入蘇聯,最先抵達的是多達20萬噸的小麥、雞蛋、牛奶等食品。

當時,蘇軍正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很多士兵都在靠著摻雜木屑、茶葉的少量列巴與鹹魚鹹肉度日,這些物資的抵達毫無疑問的解決了蘇軍的燃眉之急。

後來擔任蘇共總書記的赫魯曉夫曾動情地說:“如果沒有美國的SPAM(午餐肉)罐頭,我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去養活蘇聯紅軍。”

蘇德戰爭初期,面對德軍空地閃擊戰,蘇軍一潰千里,節節敗退,可謂兵敗如山倒,僅半年時間,蘇軍戰死300萬,被俘虜達數百萬之眾,17900架飛機戰損,20500輛坦克與自行火炮被摧毀。

直到1943年2月初,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才開始逐漸實施戰略反擊,最終和美軍在易北河會師。

歷史教科書中,是蘇聯擊敗了德國,說得確實沒錯,但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美英兩國給予了蘇聯你想象不到的大力援助,從戰機、坦克、吉普、火炮、槍械、彈藥等戰爭物資,一直到香菸、咖啡、牛奶、白糖、麵包、麵粉、牛肉罐頭、水果罐頭等蘇聯軍民急需的生活生存物資等,倘若沒有美英的援助,蘇聯軍民不可能捱過1942年的嚴冬。

截止1945年9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戰機1.5萬架、坦克8000餘輛、吉普車和卡車100餘萬輛、摩托車3.5萬輛、拖拉機8000餘輛,火炮10000餘門、反潛護衛艦105艘。

此外,還有機槍131633挺、炸藥345735噸、火車頭1981輛、火車11115節、貨船90艘、艦船發動機7784臺,有色金屬802000噸、油料:2670000噸、化學品:842000噸、棉花:106893000噸、皮革製品:49869噸、輪胎:3786000個、軍靴:15417001雙、無線電臺:40000臺、電子管:10000000根、機械設備:1078965000美元等。

為了讓蘇聯拖住德國,英國也給予了蘇聯非常多的軍用物資和技術援助,美國不僅給予了軍用和民用物資,還包括其他一些技術援助等。

本文似乎引用資料過多了,就是為了讓看不到這些資料的讀者,能夠更詳細看到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真是大手筆,對蘇聯軍民熬過嚴冬的巨大支撐作用,對蘇聯最終戰勝德國的巨大貢獻。

這個網絡社會似乎有點非正常,說真話說大實話,會被噴得體無完膚,說一些偉光正永遠正確事實上做不到的話,卻如微笑的通行證,似乎到處受歡迎。

實話實說,一戰美國拯救了歐洲,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就是歐戰,沒有亞非拉等什麼鳥事;二戰又是美國拯球了全人類,美國曾經對世界的貢獻是板上釘釘的。

二戰時期,不要說美國不參戰,即便美國不援助蘇聯,蘇聯早就被德國滅了,關於這點,擔任駐烏克蘭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政治委員赫魯曉夫中將深有體會,在其原版《赫魯曉夫回憶錄》中寫道:“沒有美國大量的軍備援助,蘇軍不可能組織任何一次大會戰。單單卡車就接受了140萬輛,沒有這些,很難想象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調動大量的軍隊。”

其中,斯圖貝克US6卡車這些80馬力的怪物,成為了蘇軍炮兵的運輸主力,從牽引榴彈炮再到充當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盤,它們幾乎無所不能,對此,朱可夫元帥也曾說:如果沒有斯圖貝克卡車,那我們的大炮將很難運送。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英國獲得500億美元外援中的40%,蘇聯獲得了35%的援助。

來自英美兩國的物資開始從伊朗、北極航線和太平洋這三個方向,源源不斷的輸入蘇聯,最先抵達的是多達20萬噸的小麥、雞蛋、牛奶等食品。

當時,蘇軍正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很多士兵都在靠著摻雜木屑、茶葉的少量列巴與鹹魚鹹肉度日,這些物資的抵達毫無疑問的解決了蘇軍的燃眉之急。

後來擔任蘇共總書記的赫魯曉夫曾動情地說:“如果沒有美國的SPAM(午餐肉)罐頭,我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去養活蘇聯紅軍。”

蘇德戰爭初期,面對德軍空地閃擊戰,蘇軍一潰千里,節節敗退,可謂兵敗如山倒,僅半年時間,蘇軍戰死300萬,被俘虜達數百萬之眾,17900架飛機戰損,20500輛坦克與自行火炮被摧毀。

直到1943年2月初,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才開始逐漸實施戰略反擊,最終和美軍在易北河會師。

歷史教科書中,是蘇聯擊敗了德國,說得確實沒錯,但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美英兩國給予了蘇聯你想象不到的大力援助,從戰機、坦克、吉普、火炮、槍械、彈藥等戰爭物資,一直到香菸、咖啡、牛奶、白糖、麵包、麵粉、牛肉罐頭、水果罐頭等蘇聯軍民急需的生活生存物資等,倘若沒有美英的援助,蘇聯軍民不可能捱過1942年的嚴冬。

截止1945年9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戰機1.5萬架、坦克8000餘輛、吉普車和卡車100餘萬輛、摩托車3.5萬輛、拖拉機8000餘輛,火炮10000餘門、反潛護衛艦105艘。

此外,還有機槍131633挺、炸藥345735噸、火車頭1981輛、火車11115節、貨船90艘、艦船發動機7784臺,有色金屬802000噸、油料:2670000噸、化學品:842000噸、棉花:106893000噸、皮革製品:49869噸、輪胎:3786000個、軍靴:15417001雙、無線電臺:40000臺、電子管:10000000根、機械設備:1078965000美元等。

為了讓蘇聯拖住德國,英國也給予了蘇聯非常多的軍用物資和技術援助,美國不僅給予了軍用和民用物資,還包括其他一些技術援助等。

本文似乎引用資料過多了,就是為了讓看不到這些資料的讀者,能夠更詳細看到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真是大手筆,對蘇聯軍民熬過嚴冬的巨大支撐作用,對蘇聯最終戰勝德國的巨大貢獻。

作為軍迷個人非常感慨,倘若這些援助物資能給予中國,我們的軍隊也能將日軍按在地上摩擦,徹底戰勝小日本,打得拿三八大蓋、擲彈筒和步兵炮的日軍找不到北,分不清東和西。

綜上,在蘇聯軍民最艱難困苦的歲月,是美英的軍援和生活物資援助,才得以支撐蘇聯軍民抵抗到底的意志和決心,美英也知道蘇聯不能滅,蘇聯滅了那是脣亡齒寒的關係,所以給予了蘇聯大量援助,幫助蘇聯最終戰勝了德國法西斯。

不是美國是否參戰的問題,問題是倘若美國不給予蘇聯援助,蘇聯是擋不住德國進攻的,用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的話來說,蘇聯軍民熬不過嚴冬,實話實說,是美國的援助給了蘇聯軍民以抵抗的意志以生的希望。

無月文化馆
2019-06-27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納粹最初和蘇聯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從兩國的前期的具體行為來看,其實雙方也是有共同劃分世界的意向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德國沒有擺平大不列顛就去進攻蘇聯,是個戰略錯誤。

可是好好想想,整個納粹德國,包括希特勒,真的蠢到這一點耐心都沒了嗎?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納粹最初和蘇聯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從兩國的前期的具體行為來看,其實雙方也是有共同劃分世界的意向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德國沒有擺平大不列顛就去進攻蘇聯,是個戰略錯誤。

可是好好想想,整個納粹德國,包括希特勒,真的蠢到這一點耐心都沒了嗎?

納粹高層正是意識到資源的有限,繼續和大不列顛隔著天空和大海耗下去,一旦蘇聯、美國因為德國的急速膨脹,轉而加入戰鬥來抗衡德國,那麼德國無論如何都撐不住。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納粹最初和蘇聯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從兩國的前期的具體行為來看,其實雙方也是有共同劃分世界的意向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德國沒有擺平大不列顛就去進攻蘇聯,是個戰略錯誤。

可是好好想想,整個納粹德國,包括希特勒,真的蠢到這一點耐心都沒了嗎?

納粹高層正是意識到資源的有限,繼續和大不列顛隔著天空和大海耗下去,一旦蘇聯、美國因為德國的急速膨脹,轉而加入戰鬥來抗衡德國,那麼德國無論如何都撐不住。


經過反覆研究,納粹高層決定先發制人,先幹掉蘇聯。大不列顛雖然依舊屹立在海峽對岸,但除了捱打還能怎樣。畢竟納粹本來打算當年就解決蘇聯,然後回家過聖誕節的,這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何況當時的蘇聯國內,政局非常動盪,人心惶惶,納粹高層覺得此時是最好的時機。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納粹最初和蘇聯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從兩國的前期的具體行為來看,其實雙方也是有共同劃分世界的意向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德國沒有擺平大不列顛就去進攻蘇聯,是個戰略錯誤。

可是好好想想,整個納粹德國,包括希特勒,真的蠢到這一點耐心都沒了嗎?

納粹高層正是意識到資源的有限,繼續和大不列顛隔著天空和大海耗下去,一旦蘇聯、美國因為德國的急速膨脹,轉而加入戰鬥來抗衡德國,那麼德國無論如何都撐不住。


經過反覆研究,納粹高層決定先發制人,先幹掉蘇聯。大不列顛雖然依舊屹立在海峽對岸,但除了捱打還能怎樣。畢竟納粹本來打算當年就解決蘇聯,然後回家過聖誕節的,這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何況當時的蘇聯國內,政局非常動盪,人心惶惶,納粹高層覺得此時是最好的時機。


但其實這時機真的選的不好,德國這一股外力硬是擠進了蘇聯,結果使得蘇聯國內上下一心,團結對抗外敵,斯大林更是憑藉二戰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納粹最初和蘇聯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從兩國的前期的具體行為來看,其實雙方也是有共同劃分世界的意向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德國沒有擺平大不列顛就去進攻蘇聯,是個戰略錯誤。

可是好好想想,整個納粹德國,包括希特勒,真的蠢到這一點耐心都沒了嗎?

納粹高層正是意識到資源的有限,繼續和大不列顛隔著天空和大海耗下去,一旦蘇聯、美國因為德國的急速膨脹,轉而加入戰鬥來抗衡德國,那麼德國無論如何都撐不住。


經過反覆研究,納粹高層決定先發制人,先幹掉蘇聯。大不列顛雖然依舊屹立在海峽對岸,但除了捱打還能怎樣。畢竟納粹本來打算當年就解決蘇聯,然後回家過聖誕節的,這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何況當時的蘇聯國內,政局非常動盪,人心惶惶,納粹高層覺得此時是最好的時機。


但其實這時機真的選的不好,德國這一股外力硬是擠進了蘇聯,結果使得蘇聯國內上下一心,團結對抗外敵,斯大林更是憑藉二戰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一切都如同德國期望的發展。

但是好景不長,天氣、城市、糧食,一個個因素開始和德軍作對。

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德國對歐洲的佔領會更穩一些,就會有更多的資源和兵力集中來對付蘇聯。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納粹最初和蘇聯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從兩國的前期的具體行為來看,其實雙方也是有共同劃分世界的意向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德國沒有擺平大不列顛就去進攻蘇聯,是個戰略錯誤。

可是好好想想,整個納粹德國,包括希特勒,真的蠢到這一點耐心都沒了嗎?

納粹高層正是意識到資源的有限,繼續和大不列顛隔著天空和大海耗下去,一旦蘇聯、美國因為德國的急速膨脹,轉而加入戰鬥來抗衡德國,那麼德國無論如何都撐不住。


經過反覆研究,納粹高層決定先發制人,先幹掉蘇聯。大不列顛雖然依舊屹立在海峽對岸,但除了捱打還能怎樣。畢竟納粹本來打算當年就解決蘇聯,然後回家過聖誕節的,這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何況當時的蘇聯國內,政局非常動盪,人心惶惶,納粹高層覺得此時是最好的時機。


但其實這時機真的選的不好,德國這一股外力硬是擠進了蘇聯,結果使得蘇聯國內上下一心,團結對抗外敵,斯大林更是憑藉二戰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一切都如同德國期望的發展。

但是好景不長,天氣、城市、糧食,一個個因素開始和德軍作對。

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德國對歐洲的佔領會更穩一些,就會有更多的資源和兵力集中來對付蘇聯。

雖然結果不可改變,但是蘇聯就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雖然美國憑藉二戰又發了次戰爭財,但若是沒有美國的資助和參戰,真的很難想象歐洲現在是個什麼狀況。

如果二戰沒有美國,那麼終結德國的硬拳,一定來自蘇聯。

只是蘇聯的代價也會非常慘,很可能半個蘇聯也就此沒了。

德國自身的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德國發起的世界大戰不會成功。

戰爭伊始,納粹德國的閃電戰術就震驚了全世界。

其實,閃電戰除了反應當時的德國很強之外,也暴露了德國的本質短板,那就是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

納粹德國只有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成最大的戰果,才可以用有限的資源來支撐這場龐大的戰爭。

對波蘭的戰爭是很成功的,但是,不要忽視,當時攻擊波蘭的其實還有蘇聯。


納粹最初和蘇聯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從兩國的前期的具體行為來看,其實雙方也是有共同劃分世界的意向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德國沒有擺平大不列顛就去進攻蘇聯,是個戰略錯誤。

可是好好想想,整個納粹德國,包括希特勒,真的蠢到這一點耐心都沒了嗎?

納粹高層正是意識到資源的有限,繼續和大不列顛隔著天空和大海耗下去,一旦蘇聯、美國因為德國的急速膨脹,轉而加入戰鬥來抗衡德國,那麼德國無論如何都撐不住。


經過反覆研究,納粹高層決定先發制人,先幹掉蘇聯。大不列顛雖然依舊屹立在海峽對岸,但除了捱打還能怎樣。畢竟納粹本來打算當年就解決蘇聯,然後回家過聖誕節的,這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何況當時的蘇聯國內,政局非常動盪,人心惶惶,納粹高層覺得此時是最好的時機。


但其實這時機真的選的不好,德國這一股外力硬是擠進了蘇聯,結果使得蘇聯國內上下一心,團結對抗外敵,斯大林更是憑藉二戰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一切都如同德國期望的發展。

但是好景不長,天氣、城市、糧食,一個個因素開始和德軍作對。

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德國對歐洲的佔領會更穩一些,就會有更多的資源和兵力集中來對付蘇聯。

雖然結果不可改變,但是蘇聯就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雖然美國憑藉二戰又發了次戰爭財,但若是沒有美國的資助和參戰,真的很難想象歐洲現在是個什麼狀況。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六菠萝说历史
2019-07-09

我是六菠蘿,我談一下看法。

如果美國不幫蘇聯,德國也不會完全佔領蘇聯。

就像,19世紀初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時,沒有任何外援的沙俄,照樣將拿破崙折戟。所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蘇聯不同於任何國家,在二戰中,蘇軍有諸多優勢,下面列舉幾點。

1 五年計劃,雄厚的重工業基礎

對的,蘇聯在二戰初期確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但僅僅是因為戰略反應問題。在1924年斯大林上臺後,蘇聯就搞了兩個五年計劃。重工業得到很大發展,像鋼鐵石油等戰略資源都可以自給。

我是六菠蘿,我談一下看法。

如果美國不幫蘇聯,德國也不會完全佔領蘇聯。

就像,19世紀初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時,沒有任何外援的沙俄,照樣將拿破崙折戟。所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蘇聯不同於任何國家,在二戰中,蘇軍有諸多優勢,下面列舉幾點。

1 五年計劃,雄厚的重工業基礎

對的,蘇聯在二戰初期確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但僅僅是因為戰略反應問題。在1924年斯大林上臺後,蘇聯就搞了兩個五年計劃。重工業得到很大發展,像鋼鐵石油等戰略資源都可以自給。

2 高冷的天氣

蘇聯地處高緯度地區。大部分地區都在北緯60-75度,且深處歐亞大陸,溫帶季風很難吹到那裡。所以,當德軍原本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後,就陷入了缺衣少糧的境地。

我是六菠蘿,我談一下看法。

如果美國不幫蘇聯,德國也不會完全佔領蘇聯。

就像,19世紀初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時,沒有任何外援的沙俄,照樣將拿破崙折戟。所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蘇聯不同於任何國家,在二戰中,蘇軍有諸多優勢,下面列舉幾點。

1 五年計劃,雄厚的重工業基礎

對的,蘇聯在二戰初期確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但僅僅是因為戰略反應問題。在1924年斯大林上臺後,蘇聯就搞了兩個五年計劃。重工業得到很大發展,像鋼鐵石油等戰略資源都可以自給。

2 高冷的天氣

蘇聯地處高緯度地區。大部分地區都在北緯60-75度,且深處歐亞大陸,溫帶季風很難吹到那裡。所以,當德軍原本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後,就陷入了缺衣少糧的境地。

3 戰略縱深寬廣

蘇聯巔峰時期2240萬平方公里,從最西邊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到白令海東西跨度13000公里,如果德軍佔領莫斯科是有可能的話,那麼徹底消滅整個蘇聯的抵抗基本沒有可能。

我是六菠蘿,我談一下看法。

如果美國不幫蘇聯,德國也不會完全佔領蘇聯。

就像,19世紀初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時,沒有任何外援的沙俄,照樣將拿破崙折戟。所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蘇聯不同於任何國家,在二戰中,蘇軍有諸多優勢,下面列舉幾點。

1 五年計劃,雄厚的重工業基礎

對的,蘇聯在二戰初期確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但僅僅是因為戰略反應問題。在1924年斯大林上臺後,蘇聯就搞了兩個五年計劃。重工業得到很大發展,像鋼鐵石油等戰略資源都可以自給。

2 高冷的天氣

蘇聯地處高緯度地區。大部分地區都在北緯60-75度,且深處歐亞大陸,溫帶季風很難吹到那裡。所以,當德軍原本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後,就陷入了缺衣少糧的境地。

3 戰略縱深寬廣

蘇聯巔峰時期2240萬平方公里,從最西邊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到白令海東西跨度13000公里,如果德軍佔領莫斯科是有可能的話,那麼徹底消滅整個蘇聯的抵抗基本沒有可能。

這裡是交流的舞臺,歡迎大家討論。任君暢談!

易世风宸
2019-08-19

首先,我們知道,德國是在幾乎把整個歐洲都佔領的情況下與蘇聯交戰的,蘇聯一開始也確實節節敗退,但是,蘇聯地處高緯地區,本身氣候偏冷,冬季漫長這對擅長閃電戰的德國十分不利,因為在水土不服而且未帶防寒裝備的情況下與蘇聯交戰,結果註定是失敗的。

同時,德國的虎式坦克等雖然先進,卻不能大規模量產。

首先,我們知道,德國是在幾乎把整個歐洲都佔領的情況下與蘇聯交戰的,蘇聯一開始也確實節節敗退,但是,蘇聯地處高緯地區,本身氣候偏冷,冬季漫長這對擅長閃電戰的德國十分不利,因為在水土不服而且未帶防寒裝備的情況下與蘇聯交戰,結果註定是失敗的。

同時,德國的虎式坦克等雖然先進,卻不能大規模量產。

而蘇聯雖然不能說太強,但勝在可以大規模應用,德國雙拳難敵四手。

首先,我們知道,德國是在幾乎把整個歐洲都佔領的情況下與蘇聯交戰的,蘇聯一開始也確實節節敗退,但是,蘇聯地處高緯地區,本身氣候偏冷,冬季漫長這對擅長閃電戰的德國十分不利,因為在水土不服而且未帶防寒裝備的情況下與蘇聯交戰,結果註定是失敗的。

同時,德國的虎式坦克等雖然先進,卻不能大規模量產。

而蘇聯雖然不能說太強,但勝在可以大規模應用,德國雙拳難敵四手。

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敗局已定,所以我們不能說美國是致勝關鍵,只能說有加速效果,另外,蘇聯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確實在戰爭時期優勢巨大。

tangible小雨
2019-02-15

我的回答是蘇聯會戰勝德國。

我的回答是蘇聯會戰勝德國。

有以下幾點原因:

1.1942年莫斯科戰役蘇聯頑強抵抗,消滅德軍50萬人,挫敗了德軍的進攻鋒芒,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鼓舞了軍心而且穩住了二戰的陣腳。而後美國才正式對軸心國宣戰。

我的回答是蘇聯會戰勝德國。

有以下幾點原因:

1.1942年莫斯科戰役蘇聯頑強抵抗,消滅德軍50萬人,挫敗了德軍的進攻鋒芒,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鼓舞了軍心而且穩住了二戰的陣腳。而後美國才正式對軸心國宣戰。

2.英法兩國作為歐洲大陸昔日的霸主,其軍備物資也是極其強大的並且保留了極大的軍隊有生力量與德國抗衡。與蘇聯聯合同盟後德國是應接不暇的,德國雙全難敵四手。

3.美國在二戰初期的態度是不參。但是隨著戰爭規模的升級肯定會觸動帝國主義的利益。美國不可能看著德國強大,奪取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參戰只是時間問題。

綜上所述如果美國不參戰,蘇聯及其同盟國是可以戰勝法西斯軸心國,可能只是時間稍長不會迅速結束戰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