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傳世碑帖——《張黑女墓誌》
樑偉彬
1/19 《張黑女墓誌》(黑hè女rǔ)原名《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又稱《張玄墓誌》。張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名諱,故清人通俗稱《張黑女墓誌》。
2/19 此碑刻於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出土地無可考,此志原石已亡佚,現僅存清何紹基藏剪裱孤本。 楷書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志文書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結構扁方疏朗,多參隸意,頗帶質拙。此墓誌雖屬正書,行筆卻不拘一格,風骨內斂,自然高雅。筆法中鋒與側鋒兼用,方圓兼施,以求剛柔相濟,生動飄逸之風格,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
3/19 該墓誌出土地無考,原石又早已亡佚,何時何地出土亦無記載,此志中有“葬於蒲阪城東原之上”,當在山西省永濟縣境內。僅有一冊剪裱舊拓孤本存世,此冊清初歸成榑。其後有清初山東益都諸生王璵似、王海二跋,皆未落年月。以後在山東輾轉流傳,清道光五年(1825年)春何紹基(字子貞)購得此孤本于山東濟南歷下書市,始大著於世。
4/19 何紹基得此本後,欣喜若狂,極為珍愛,舟車旅途中時時把玩臨摹。他說:“餘自得此帖後,旋觀海於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戍入都,丁亥遊汴,復入都、旋楚。戍子冬復入都。往返二萬餘里,是本無日不在篋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賞,所獲多矣”。此本有清初王璵、魯珍跋,後又有包世臣、陳介祺及何紹基自跋。民國後曾歸錫山秦文錦。據剪裱本共367字。以紙墨考其年代,似是明時拓本,有影印本多種問世。藏上海博物館。
5/19 此志書法精美,蜚聲書林,而原石已絕無去向。該墓誌為北魏正書石刻。20行,每行20字,共367字。剪裱拓本,凡12頁,每頁4行,滿行8字,為傳世孤本。雖屬正書,行筆卻不拘一格,風骨內斂,自然高雅。結構嚴謹之中又有變化,字形較扁,字距留有間隔,筆畫密者集結,疏者舒放,因此極富情致。
6/19 細審何紹基字,似頗有於此極意之處。從氣息看,很有魏晉人意,似與元常小楷靈息可通。諦視其用筆,自然恬淡,現鋒穎而厚重端莊;筆畫峻利疏朗;行筆穩靜,絕無嬌柔造作之意,收筆放鋒,並不著力而更現凝重寧靜。其書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結字微扁,有分隸遺意。筆法中鋒與側鋒兼用,方圓兼施,以方筆為主,兼以圓轉,給人以溫雅之感。以求剛柔相濟,生動飄逸之風格。橫畫或圓起方收,或方起圓收,長捺一波三折。不少用筆有行書意
7/19 書寫鐫刻者俱為高手,可謂字字珠璣,行行玉潤,點畫精到,體勢端莊而靜密,峻利而沉著,於奇側中不失雅正,疏朗中不失茂密,婀娜中雜以流麗。既有北魏的神韻,又有唐楷的法度,堪稱北魏書法之佼者。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第四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幾個字,就屬於“張黑女體”。
8/19 何紹基評曰:“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著。” 清包世臣評為:“此帖駿利如《雋修羅》,圓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張猛龍》、靜密如《敬顯雋》。”
9/19 近人沈曾植評謂:“筆意風氣,略與《劉玉》、《皇甫轔》相近,溯其淵源,蓋中嶽、北嶽二《靈廟碑》之苗裔。” 康有為跋:“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原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
10/19 張黑女墓誌
11/19 張黑女墓誌
12/19 張黑女墓誌
13/19 張黑女墓誌
14/19 張黑女墓誌
15/19 張黑女墓誌
16/19 張黑女墓誌
17/19 張黑女墓誌
18/19 張黑女墓誌
19/19 張黑女墓誌
2017-07-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