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習慣”養成記: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負責

倚龍的讀書俱樂部 2019-06-28

你已經決定重新開始了嗎?或者說,你已經決定為自己而活,更多地顧及自己的利益了嗎?

“利己習慣”養成記: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負責

決定改變生活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一年中,我們總會在幾個特定的時間節點,激發出制定新目標、改變自己的強烈衝動。比如跨年的1月1日、春節後第一天上班、開學的9月1日…

另一種容易下決心的節點是生活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候,比如搬家、換工作。我們在理清和完成了某件事情後,就會覺得是時候要有所改變了。

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設定的目標都忽略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侷限性,過於雄心壯志,或者過於虛幻,一旦熱情消散就難以堅持,很快就沒有然後了。

一次次不了了之的教訓告訴我們,目標的達成、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單憑決心是遠遠不夠的。

“利己習慣”養成記: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負責

設定了目標卻不了了之

利己習慣如何養成

利己習慣不是一個貶義詞,包括了我們的身體、心理、情緒三個方面。也就是說,我們要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都負起責任、呵護有加。

利己習慣可以分為短期利己習慣、長期利己習慣,兩者都很重要。

養成短期利己習慣的關鍵就是問問自己“此刻,我有什麼需求?

每時每刻,我們自身都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需求。比如有時候我們的身體需要拉伸、觸摸、吃喝拉撒;有時候我們的情緒一下子很低落,需要開導或釋放;有時候我們的大腦意識需要休息或刺激。

經常性地問問自己“此刻,我有什麼需求”,是一種自我的審視和即時的自我救治。

“利己習慣”養成記: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負責

此刻 我有什麼需求

為了更清晰、更有方向感,我們可以根據身體、心理、情緒三部分,依次問自己這些問題,並提前列出一些選項供我們選擇:

  • 此刻,我在身體上有什麼需求

散步?登山?跳舞?游泳?整理房間?洗澡?…

  • 此刻,我在心理上有什麼需求

關掉手機?讀書?做手工?學習一項新技能?畫畫?…

  • 此刻,我在情緒上有什麼需求

冥想?瑜伽?和朋友聊天?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發洩?…

因此,當自身有了需求,我們就能快速對照身體、心理、情緒三方面,快速及時給出相應的安撫措施。

“利己習慣”養成記: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負責

即時給出安撫措施

短期利己習慣是滿足當下的需求,而長期利己習慣就有很大的不同了,關鍵在於問問自己“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有利於未來的我?

也就是“現在的我”要對“未來的我”負責

可能當下的努力並不能馬上就有效果,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的。比如現在矯正牙齒,為的是幾年之後笑起來更美更自信;現在定期鍛鍊、合理飲食,為的是未來更健康的體魄。

類似於短期利己習慣的三個方面,長期利己習慣也可以從身體、心理、情緒這三個方面進行梳理:

  • 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有利於未來的我的身體?
  • 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有利於未來的我的心理?
  • 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有利於未來的我的情緒?
“利己習慣”養成記: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負責

現在的我VS未來的我

結語

利己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能夠讓我們更愜意、優雅地生活。請記住,所有習慣的養成都不能只靠決心,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短期利己習慣的養成能夠即時治癒我們的身體、心理、情緒上的疲倦,尤其是處於奔潰失控的邊緣時,更顯其價值。

長期利己習慣的養成更像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的預設和規劃,並能提前規避如肥胖、精神失常等潛在的風險,成為更好的我。

“利己習慣”養成記: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負責

長期利己習慣是對未來的預設

因此,短期和長期的利己習慣都非常重要。從今天開始,請每天都問問自己這兩個問題吧:

  • 此刻,我有什麼需求?
  • 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有利於未來的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