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HIV的小常識,別再讓謠言誤導你

艾滋病 藥品 糖尿病 健康 扎心了小新 扎心了小新 2017-09-01

前段時間美國強生公司宣佈在HIV疫苗研發成功的新聞被國內媒體大量轉載,讓許多人聽後都喜上眉梢。然而不出一天的時間,相關的專家就已經出來闢謠。新聞確實是真的,但是是幾個月前的新聞,並且只是取得一些進展,離研製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這個新聞的廣泛傳播再一次將HIV一詞帶入人們的視野,從該新聞已有的評論來看,很多人對HIV並沒有多少理解,甚至可以說是存在諸多誤解。那麼本文就一些淺薄的知識方面為大家普及一下關於HIV的些許知識。

更多人稱HIV為艾滋病,這本也應是音譯過來的名字,但是在多年前由於醫學不發達,艾滋病攜帶者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導致壽命較短,加之一些人喜歡在某些故事裡用“艾滋病”來代表絕症,艾滋病也就在以訛傳訛中被曲解。直到現在依舊是如此。因此以下都只會提到HIV,希望只是作為一種病症來探討,而不要夾雜其他元素。

要掌握HIV的專業知識估計要在相關領域修到博士學位方可,但是關於它的一些常識只需掌握以下幾點就足夠:

一、HIV到底可不可怕?

從HIV病毒被發現到現在,HIV可以說是人類投入最多資源研究的一種疾病。直到現在,HIV仍是不可治癒的一種疾病。但是在不懈努力下,現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抑制HIV病毒對人體的破壞。“雞尾酒療法”就是通過一次服用多種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使攜帶者體內病毒量大大降低到檢測不出來。而且耐藥性產生之後可以更換藥物進行治療,HIV攜帶者的預期壽命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可以說感染了HIV病毒的人能夠和常人一樣生活。HIV在國外被更多地認為是一種慢性疾病,一位醫生甚至說過寧願得HIV也不願得二型糖尿病。以上說的這些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HIV攜帶者,他們其實和常人並無區別。

不過這不代表人們不需要擔心感染HIV而進行濫交、吸毒、賣血等活動。HIV雖說有多種藥物治療,但目前國內能夠免費獲得的藥物並不多,且藥物服用時間要十分精確,否則就有耐藥性增加的風險。藥物領取也較為麻煩,出遠門有時需要向當地患者借藥應急。同時國內一些醫院會拒絕對攜帶者進行手術,而國家規定為攜帶者治療的醫院醫療條件又不夠。這些都是HIV攜帶者會遇到的麻煩。總而言之HIV病毒對感染了的人來說足以改變整個生活方式,但是它並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不應該有歧視的存在。

二、“我有機率感染HIV嗎?”

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也正如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一樣,HIV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體液之中。那麼傳播的主要方式就有性接觸、血液(吸毒、賣血等)、母嬰。其中母嬰現在已有先進技術確保能夠百分之百阻斷傳播,吸毒以及賣血都是因為可能會與感染者共用針頭而傳播,日常生活就更不可能傳播,不然人類早就滅絕了,在這方面更多的人關注的是性接觸傳播。

首先這裡要知道,要感染HIV,必須要有病毒攜帶者參與,病毒不會憑空產生!(很多人不用白白擔心)

性接觸渠道一般為陰道、口交以及肛交。這裡不考慮女方給男方手淫或是男方對女方,這種行為並沒有風險。根據網絡上流傳較為廣泛的數據,單次陰道交、口交等機率都是相當低的,(這裡討論的都是在對方確定攜帶HIV的情況。),肛交稍微高一點點,因為直腸沒有天然的潤滑,也不是為了性交而產生的,因此直腸壁容易破裂出血而形成傷口為病毒傳播提供條件。很多人都將男男行為和HIV聯繫在一起,這也不可否認,將HIV病毒帶出非洲並進行傳播的確實是一位男同性戀。並且我國男男傳播比例也逐年上升。但是這都應該怪罪於濫交和沒有做保護措施,在這點上男男或是男女都一樣。在不知道對方是否攜帶HIV病毒同時又沒有做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有直接的性接觸都叫做高危行為,無論風險有多低都建議檢查。

三、有辦法預防HIV嗎?

HIV目前還沒有疫苗等預防方法。要避免感染HIV,潔身自好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不能做到也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要說明的是,HIV病毒確實比橡膠間隙要小,但是傳播是需要媒介的,安全套擋不住HIV病毒是錯誤的說法。正確使用安全套能很大程度上防止HIV傳播,但總避免不了一些破損之類的風險。因此要是害怕的話建議還是去檢查,不過感染機率真是微乎其微。

還有一種方法也是今年被廣泛採用的,那就是HIV阻斷藥。該藥物在危險行為後24小時內服用,能夠極大程度上防止感染HIV,在72小時內服用都有效,越早服用越好。但是阻斷藥並不好獲取,需要在特定的醫院並且先做一些檢測之後才能得到,同時藥物價格較高。不過無論如何,如果有了危險行為,為了自己的生命,最好到能夠獲取藥物的醫院購買阻斷藥並且按時服用。

四、窗口期是什麼

說窗口期之前要強調的是,窗口期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爭議的話題,這也讓恐艾者飽受折磨,因為國內一些醫生對HIV知識並不熟知,相關知識更新較慢,所以新的研究成果和一些醫生已有知識並不對等,這就導致了很多爭論,受苦的都是恐艾的人。本文也只是對窗口期提點看法,僅供參考,怕引起恐艾者鑽牛角尖。

HIV需要距離上一次危險行為一段時間後才能檢測出來,這段無法檢測出是否感染的時間稱作窗口期。為什麼會有窗口期的存在呢?因為目前HIV檢測主要是通過對HIV的抗原和抗體進行檢測,病毒進入人體後要經過一段時間複製才能產生抗原,之後人體免疫系統會做出反應產生抗體,這兩者的產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通過血液檢測出來,這就產生了窗口期。

窗口期的長短是根據檢測的方式所決定的,目前最流行的檢測方式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檢測。第三代HIV抗體檢測靈敏度已經很高,從知網所能查到的一些文獻上來看,在40天左右使用第三代檢測方式能很大程度上排除。四代檢測方式在檢測抗體的同時還結合了抗原的檢測,由於抗原產生早於抗體,因此普遍認為第四代檢測的窗口期提前到了四周。但是這些說法被一些人認為較為激進,不夠保守。因此在詢問許多醫生或者是疾控中心時,要完全排除都會建議在危險行為之後的三個月後再檢測一次,這也是為了避免擔責的一種做法。本文建議在身體沒有免疫缺陷、吸毒、近期重大手術的情況下(這些情況的人可能產生抗體較慢),六週進行檢測基本就能夠排除,不放心的恐艾者為了心裡舒服可以三個月再去檢測一次。另外,核酸檢測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檢測手段,它能夠將窗口期縮短至11天左右。從前兩年開始我國血站也引進了此方法,目的就是防止在窗口期的獻血者,一般作為一種輔助確診的手段,不太建議初篩使用,因為核酸檢測價格不菲。

最後強調,窗口期只是作為一個參考,目前國內每個疾控對窗口期說法都不一樣,要相信的是目前檢測技術是肯定能夠縮短窗口期的。對窗口期的糾結只會增加對HIV的恐懼。

五、哪裡能夠檢測HIV

目前大多數懷疑自己感染HIV的人都會選擇疾控、醫院或是自購試紙進行檢測。

千萬不要去獻血檢測!千萬不要去獻血檢測!千萬不要去獻血檢測!萬一正好遇著窗口期,這麼做只會害人害己。

疾控中心進行HIV檢測優點是免費並且疾控始終是比較權威的機構,但是由於檢測必須要身份證,同時還會面臨醫生的詢問,一些地區疾控檢測結果出來的時間也是半天到十幾天不等,心裡受不了的普遍都不會選擇去疾控中心。

那麼醫院就是檢測的好去處,因為HIV檢測價格不高,同時醫生也不會問太多問題,檢測結果一般能夠當天或是第二天獲得。

自購試紙檢測是不太推薦的一種做法,拋開試紙質量問題不談,個人的操作和氣溫環境等原因都會影響檢測的結果,想到自己是自測的,心理上也不會太好受。而且萬一是陽性還是得去疾控再檢測,畢竟生命是自己的。

最後想說的是,由於國內對HIV的宣傳、教育導致人們對HIV有太多的誤解,隨之而來的就是歧視。希望大家更多地瞭解HIV,能夠預防、減少HIV的傳播,更不應對HIV有過度恐懼。

大概就寫到這裡,希望大家都能夠有一個健康的生活。 本人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大部分知識是諮詢過相關專業人士得到的,要是有什麼錯誤懇請指出,要是有什麼問題能夠回答上的我也會盡量回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