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篩查懷疑為肺癌,該如何進一步確診?

癌症 肺癌 肺結核 腫瘤 雲峰智聯遠程平臺 雲峰智聯遠程平臺 2017-09-04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道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佔第二位,死亡率佔第二位。肺癌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

低劑量螺旋CT檢查被認為是肺癌篩查的較佳手段。當CT檢查懷疑為肺癌,該如何進一步確診呢?

CT篩查懷疑為肺癌,該如何進一步確診?

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和具體病情采取以下檢查手段進一步進行確診:

1、支氣管鏡:可直接觀察病變情況,是診斷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氣管鏡直視下刷檢、活檢及支氣管灌洗等,可獲取病理學診斷及取支氣管分泌物塗片查癌細胞經纖維支氣管鏡引導透壁穿刺縱隔淋巴結活檢術(TBNA)和纖維超聲支氣管鏡引導透壁淋巴結穿刺活檢術(EBUS-TBNA)有助於治療前肺癌TNM分期的精確N2分期。但不作為常推薦的檢查方法。

2、CT引導經皮肺穿刺活檢:進一步明確病理及病變範圍。

3、淺表淋巴結穿刺或活檢:也是肺癌的診斷方法之一,當肺部病變尚待證實的肺癌或伴有上縱隔增寬時,可作頸、鎖骨上可捫及之淋巴結、皮下可疑腫塊,及其他部位可疑癌性淋巴結穿刺抽吸細胞檢查或摘取活檢,以取得病理組織學的確診。

4、縱隔鏡檢查:作為確診肺癌和評估N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臨床評價肺癌縱隔淋巴結狀態的金標準。儘管CT,MRI以及近年應用於臨床的PET-CT能夠對肺癌治療前的N分期提供極有價值的證據,但仍然不能取代縱隔鏡的診斷價值。

5、胸腔鏡檢查:胸腔鏡可以準確地進行肺癌診斷和分期,對於經纖維支氣管鏡和經胸壁肺腫物穿刺針吸活檢術(TTNA)等檢查方法無法取得病理標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結節病變行胸腔鏡下病灶切除,即可以明確診斷。對於中晚期肺癌,胸腔鏡下可以行淋巴結、胸膜和心包的活檢,胸水及心包積液的細胞學檢查,為制訂全面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

6、PET-CT:在診斷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時較CT的敏感性、特異性高。

7、ECT檢查: ECT骨顯像可以較早地發現骨轉移灶。X線片與骨顯像都有陽性發現,如病灶部成骨反應靜止,代謝不活躍,則骨顯像為陰性,X線片為陽性,二者互補,可以提高診斷率。需要注意的是ECT骨顯像診斷肺癌骨轉移的假陽性率可達20%~30%,因此ECT骨顯像陽性者需要作陽性區域骨的MRI掃描。

8、剖胸探查術:肺部腫塊經多種檢查和短期診斷性治療仍未能明確病變性質,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除外者,應作剖胸探查術。這樣可避免延誤病情致使肺癌患者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

CT篩查懷疑為肺癌,該如何進一步確診?

CT篩查懷疑為肺癌,該如何進一步確診?

另外,還是有必要進行鑑別診斷:

1.肺結核:肺結核尤其是肺結核瘤(球)應與周圍型肺癌相鑑別。肺結核瘤(球)較多見於青年病人,病程較長,少見痰帶血,痰中發現結核菌。影像學上多呈圓形,見於上葉尖或後段,體積較小,不超過5cm直徑,邊界光滑,密度不勻可見鈣化。結核瘤(球)的周圍常有散在的結核病灶稱為衛星灶。周圍型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病人,痰帶血較多見,痰中癌細胞陽性者達40%~50%。X線胸片腫瘤常呈分葉狀,邊緣不整齊,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皺縮,生長較快。在一些慢性肺結核病例,可在肺結核基礎上發生肺癌,必須進一步做痰液細胞學和支氣管鏡檢查,必要時施行剖胸探查術。

2.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有時難與肺癌阻塞支氣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鑑別。但如肺炎多次發作在同一部位,則應提高警惕,應高度懷疑有腫瘤堵塞所致,應取病人痰液做細胞學檢查和進行纖維光導文氣管統檢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餘炎症被纖維組織包裹形成結節或炎性假瘤時,很難與周圍型肺癌鑑別,對可疑病例應施行剖胸探查術。

3.肺部良性腫瘤:肺部良性腫瘤:如結構瘤、軟骨瘤、纖維瘤等都較少見,但都須與周圍型肺癌相鑑別,良性腫瘤病程較長,臨床上大多無症狀,X線攝片上常呈圓形塊影,邊緣整齊,沒有毛刺,也不呈分葉狀。支氣管腺瘤是一種低度惡性的腫瘤,常發生在年輕婦女,因此臨床上常有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狀,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常能作出診斷。

4.縱隔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臨床上常有咳嗽、發熱等症狀,影像學顯示縱隔影增寬,且呈分葉狀,有時難以與中央型肺癌相鑑別。如果有鎖骨上或腋窩下淋巴結腫大,應作活檢明確診斷。淋巴肉瘤對放射治療特別敏感,對可疑病例可試用小劑量放射治療,可使腫塊明顯縮小。這種試驗性治療有助於淋巴肉瘤診斷。

CT篩查懷疑為肺癌,該如何進一步確診?

作者簡介:雲峰智聯遠程醫療平臺,致力於遠程會診、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技術開發,致力於打造科學嚴謹的醫學科普宣傳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